二度就業難,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面臨哪些問題?

2020-12-18 鴿子醫生育兒

許多全職媽媽為了照顧孩子,選擇退出職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後,有些媽媽可能會因為許多原因而必須重返職場,但目前的職場對於二度就業的女性態度並不友好,使得媽媽們求職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

實際上企業真正擔憂的是…

許多媽媽求職總會遇到許多問題,像是履歷乏人問津、面試官的刁難,甚至薪水比原來預期的低很多,相信這一定會讓媽媽感到委屈、不平。

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即使是大企業、外企公司,都會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可在職人員的工作量幾乎都超負荷,但也不能否認,企業的確對二度就業的女性不太友好。第一,老闆、HR面試時,會擔心你會為了孩子離開職場,是否就容易因為孩子而經常請假、遲到;第二,普遍有個很不好的觀念,就是他們不喜歡求職者有空白期、就業中斷的情形,會擔憂媽媽是否會因長時間沒工作而變得懶散。

因此HR/老闆對母親往往帶著有色眼鏡,面試時就會用比較挑釁、尖銳的態度提問,若你面試屬於比較沒有專業領域的職務,如:行政、助理等,可能就會出現被壓低薪水等的狀況,因為跟剛畢業的年輕人相比,少了體力與年紀的優勢,也就更容易被這種刻板印象打壓。

理想總與現實不符,媽媽不妨轉變心態

我們都知道,理想的企業應該要包容媽媽因孩子偶爾需要請假、遲到的情形,社會的確要包容、接納有孩子的母親,這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此才能養育幸福健康的下一代。

但現實總是殘酷,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多餘的人力可以處理媽媽因事請假的工作事務,公司也沒有義務配合媽媽的家庭需求,就像我們不可能為了買房而要求加薪,因為加薪是與工作表現有關。

因此媽媽們若要重返職場,首先不要過度期待,否則失望會被放大,應該先思考清楚自己的目的,想辦法做好時間管理、架構好後面支持,準備就緒後再回職場。

如果可以,媽媽可兼職,讓職場不中斷

企業不喜歡就業中斷,那麼求職者就儘量不要讓面試官把這幾年的空窗期當作不錄用的理由,非常建議媽媽們,即使是為了照顧寶寶或照顧長輩而退出職場,最好能保有一份兼職的工作,但應找自己原有的專業領域密切相關,兼職工作性質非常多樣化,給自己一個能銜接下一份全職工作做準備,或許很累,但案子不一定要多,只要能延續發揮自己的專業就很好。

兩位媽媽現身說法:

米媽:

有兩個孩子的米媽,原先在科技公司上班,經常需要出差、加班,為了專心備孕而離開職場,但她表示自己從懷孕期間就持續接案,即使孩子生下來後,仍堅持不中斷,讓自己與資訊進步是一致的,目前孩子都已經在上幼兒園。

她說一開始確實有考慮回歸科技類的職場,雖然學經歷都符合要求,但與企業面談的結果,問題都出在沒辦法配合出差及加班,後來就持續做個專職的SOHO族。

然而,以米媽的經驗來說,她認為目前一些新創產業,如:電商產業等,對媽媽普遍都很友好,只要開會、交稿的時間能配合,基本上都沒有問題。米媽說,接案期間當然也遇過低潮,甚至跟大學生搶案子的狀況,但以能力來說,媽媽並不會輸他們,其實兼職的工作時間彈性,也可以自己安排,因此不用特別強調自己是母親的身分,企業窗口反而不會做過多聯想,只要能發揮專長,按時交件,媽媽這個身分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柔柔媽:

同樣也是兩個孩子的柔柔媽,原為社工,這個領域的薪資水平不高,跟老公評估後,發現自己的薪水要送託孩子其實差不多持平,倒不如自己帶孩子,多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因而產假結束後就選擇離職。

目前老大上幼兒園,老二2歲半,她表示在當全職媽媽這段期間,也有嘗試接過幾個翻譯的案子,但過程非常艱辛,往往要等到孩子睡著才有辦法工作,未來等老二也上幼兒園後,也會傾向兼職的工作,時間上較彈性,如此才有辦法照顧放學後的孩子。

培養專業技能,讓企業知道媽媽其實很好用

當你期待能在理想型的企業工作,本身也應具備那個崗位的基本條件,每項工作性質都有基本技能,如果技能不足,就必須想辦法補足,不論是要上課進修、尋找實習或兼職管道,要提出能證明自己能力的作品,就不用擔心企業不要你。她也給所有女性一個衷心的建議,學習專業、擁有一個專業領域的工作,取代性就不會太高,因為不具專業容易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而失去時間的優勢。

別小看媽媽的進步空間

的確,有些人在言語上對媽媽並不是太友好,會說:「你就是待在家裡太久,所以才會跟社會脫節。」但這對媽媽來說並不公平,我們不能否定媽媽原有也有很好的學經歷,只是這幾年她眼前所及就是孩子。再說,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有手機、網絡可以通過新聞、開放性論壇等,隨時掌握世界的脈動,因此不能說媽媽沒有跟著時代進步,有些即使已經在職場待了幾十年的員工,但工作內容單純,他的進步空間其實也很有限,但多數人就會以為有在工作就是有進步,沒工作的家庭主婦就進步得很慢,這是社會價值觀限制了媽媽。

其實不要小看媽媽,媽媽整天處理孩子的大小事,但對有興趣的事情都會很自動的去鑽研,時間管控會非常快速,很懂得排解壓力,從縫隙中偷得很多時間。

因此,提醒媽媽們,面對職場上的不友好,媽媽除了建立自信心以外,也應利用自己的專長,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值得別人給你一個夠好的工作,如果覺得自己有不足之處,也能趁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之前,調整好狀態,加強自己的技能,不要放棄專業,過程中可能會有妥協,但一定可以找到一份輔助自己的工作,請給自己多一點鼓勵,不要讓想太多限制住媽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全職媽媽為孩子犧牲太多!重返職場不易,這些問題要考慮清楚
    有一位全職媽媽跟我說,當全職媽媽四年了,重新想找份工作,為什麼卻那麼難呢?我是一位全職爸爸,相信跟大多數全職媽媽相比,我這種全職爸爸面臨的心理壓力會更大一些。我也跟不少全職媽媽進行過關於再就業方面的溝通,對於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為什麼這麼難?
  • 全職媽媽重返職場沒那麼簡單
    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面臨巨大的困難與壓力 對於人家的家事,只通過這隻言片語,無法知道背後還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情,不好妄下結論。 全職媽媽如何攻克難關,順利重返職場?
  • 臺灣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30至49歲女性想重返職場
    人民網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日前,臺民間機構得人資源整合公司調查發現,臺灣女性中途離開職場三大原因,都與兼任母職有關,逾八成30歲至49歲婚育年齡女性,想重返職場。二度就業路更艱難,六成七女性擔心家庭支援系統不足,例如先生不支持或沒人帶小孩,四成女性害怕自己的專業不足。
  • 全職媽媽重回職場,她們經歷了什麼
    所以很多人說,到了35歲,如果還沒有晉升管理崗,連基礎崗位的工作也很難找了。上上周我向大家發布了「全職媽媽重回職場,我經歷了什麼」的徵集,最後收到了600多份誠意滿滿的問卷回復,我把它整理成了這篇濃縮了人間百態的文章。
  • 全職媽媽想重返職場,找了幾個月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該怎麼辦?
    因為各招聘平臺的原因,你每天能看到的公司並不是全部;第三,簡歷再優化一下,好簡歷和一般簡歷差距還是挺大的;第四,剛返職場,薪資稍降一點也可以的,特別想去的公司主動給他們打個電話發郵件,遇到挫折別太難過,找工作肯定比餵生病的寶寶吃飯容易;第五,邊找工作邊充電,工作能力和對行業最新動態的認知保持住;第六,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還是有很多優勢的,要寫出來;第七,不建議為了快點找到工作放棄以前的所從事的(但本身就不喜歡以前的工作就另說了
  • 中年全職媽媽如何重返職場
    我無意探討自己做「全職媽媽」的得失對錯。人到中年,明白自己過往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在當時的智識和機緣下做出。目前的挫折,也不是什麼絕境。全職媽媽重返職場之路,當然不好走,但還是不能失去信心!長嗟短嘆,傷春悲秋,寫在文章裡就好,行動上,還需越挫越勇!阿姨,加油!
  • 被關在職場之外的全職媽媽,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這就暴露了全職媽媽們面臨的一種尷尬的困境。 社會極力阻止的只有試圖重返職場的媽媽們,卻對爸爸們大開綠燈。 ▽ 退一萬步講,做過全職媽媽真的就不能再勝任職場工作嗎?
  • 青島職場媽媽近6成不想生二孩,最想每天1小時哺乳假
    原標題:近六成職場媽媽不想生二孩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在職場中打拼的青島媽媽們,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呢?智聯招聘昨日發布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在青島城市篇的報告中指出,青島本地有近一半的職場女性尚未生育,一孩職場媽媽的二胎生育意願不高,有59%的職場媽媽不想生育二胎。
  • 助你乘風破浪 願你心花綻放 ——拱墅區搭建平臺助力全職媽媽就業...
    ,直播開場介紹了「心花綻放」就業援助項目的「前世今生」,「手把手」教會媽媽們深度融入該項目,在就業援助互助平臺的幫助下「乘風破浪」,重返職場;接著,由區婦聯邀請的心理諮詢師對全職媽媽進行專業心理疏導,解開媽媽們夾在家庭和事業中的「兩難心結」;就業中心業務骨幹結合全職媽媽實際需求深入講解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為媽媽們就業創業掃除後顧之憂;最後,由兩位創業成功的全職媽媽分享創業經驗,為在場媽媽加油鼓勁,提振信心
  • 全職媽媽再就業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
    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已經很偉大了,可是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的家庭收入降低迫使媽媽需要進入職場維持生計。亦或是孩子已經大了,相對來說不那麼需要大人監管,此刻媽媽想重新實現自我價值,保持與社會同步,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職場媽媽鄙視全職媽媽?有一類職場媽媽,連全職媽媽也看不上她!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職場媽媽說自己「看不起」全職媽媽,並且給出了3個理由:風險管理意識差,目光短淺,自我感動。所以,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在為家庭(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她們都同樣值得尊重。但是,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也看不上那位博主說的那一類職場媽媽(我單指那一類人,不是所有的職場寶媽)。同時,我也給出我「看不上」她們的4條理由:第一,沒有責任感。
  • 全職多年,再入職場,你靠什麼拿下第一個offer
    全職多年,再入職場,你靠什麼拿下OFFER我之前在這行幹了8年,有帶團隊的經驗,我覺得我和這份工作的匹配度是很高的。嗯,家裡孩子有人帶嗎?全職那麼多年,你會不會已經和社會脫節了?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遠比想像中的困難要多,面試官的苛刻問題和挑剔的條件也讓不少一心想回歸職場的媽媽們面臨極大的挑戰。和職場脫節多年,即便曾經有豐富的經驗,用人單位也會擔心有了孩子之後的媽媽們,無法在職場上如從前一般拼殺。
  • 寶媽,你想重返職場嗎?
    很多寶媽在生完寶寶後,自願或者非自願的選擇了全職媽媽的狀態,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赫特·爵斯調查發現,產後的英國母親有17%成為兼職就業者,19%選擇成為全職媽媽。 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工作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們會活得非常愜意
  • 中國的全職媽媽,誰為你們的付出保駕護航?
    那麼,這些全職媽媽的生活保障是怎樣的呢?和我們國內媽媽比,有哪些不同呢?這是我給自己的一個問題。很多人說的沒錯,做全職媽媽還是職業女性,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沒必要評頭論足。我之前是做金融風險分析工作的,自然因為職業習慣,遇到問題會去看看風險點。我們都知道,保險的產生是源於對風險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的預期做的一種保障措施。那麼什麼可以為我們的全職媽媽的生活保駕護航呢?
  • 職場英語: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
    有了孩子後,職場女性往往面臨著一個重大選擇: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這兩種選擇都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事實上,她們完全可以做一位「在家辦公的媽媽」。各位僱主需要清楚,想做出一番事業的職業女性總是幹勁十足,這與她們在哪裡辦公沒有任何關係。
  • 職場媽媽:自定義的多面人生
    報告中就重返職場的媽媽們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一線城市職業女性在生育二孩問題上的權衡與選擇,以及科技是否能為哺育期媽媽們重返職場提供便利等話題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數據洞察。她認為生活中最難的事情是作出選擇。2012年她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時候卻意外懷孕,和許多普通職場媽媽一樣,她也曾糾結過是否要生小孩。她談到決定生孩子確實會讓女演員失去很多角色機會,但是只要繼續堅持下來,事業和生活上都會有新的突破。她認為孩子是她人生中最偉大的作品。除了做選擇的困難,王媛可也非常坦誠地分享了生活中她面臨的需要儘量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困難。
  • 八年二胎全職媽媽如何衝出重圍,重新走入職場?
    還有即使你現在工作能力很強,隔個三五年重歸職場,只能給剛畢業的小年青打工,你好意思嗎?咋一聽還挺有道理,可我是小學就開始看《蘇菲的世界》這種哲學書的人,哲學不能當飯吃,但哲學會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我仔細一琢磨,發現上面這種倫調有以下幾個問題。全職媽媽就等於和社會脫節嗎?和社會聯繫的唯一方式就是走進辦公室嗎?
  • 孩子都上學了,為什麼有些全職媽媽還是不願意去工作?
    其實解決了下面4個問題,相信每個媽媽可能都願意重回職場。3、工作經驗缺乏幾年的帶娃時光或多或少都會讓媽媽們與工作和社會有些脫軌,重新啟航找工作,不僅僅要面對三年的經驗空白期,還有找工作屢次被拒的無奈,以及重返職場的焦慮。 這個時期的寶媽們也往往會進退兩難,面臨一個生活的十字路口。
  • 臺灣女性二度就業難
    臺灣目前有300多萬家庭主婦想二度就業。她們大多數是28、29歲到40多歲的婦女;其中以30歲左右的女性為最多。這些婦女基本上是因為結婚生子或家庭遭變故而中斷原有的工作。過去,她們一般都是等子女大了,上小學了再考慮找工作;而現在,大多數年輕媽媽都喜歡把子女送進幼兒園,這樣,白天就比較有空閒的時間,她們很願意出來做些事。
  • 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的「辛酸淚」,剖析其中利弊,或能供你參考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女人生了孩子後,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到底是留在家裡做全職媽媽照顧孩子;還是把孩子留給父母,而自己去外面闖蕩一番,成就自己的事業呢?這個難題非常無解,無論是當全職媽媽還是當職場媽媽都有利害。小麗和小青是一對好姐妹。她們一起考研,一起參加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