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性二度就業難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臺灣目前有300多萬家庭主婦想二度就業。她們大多數是28、29歲到40多歲的婦女;其中以30歲左右的女性為最多。這些婦女基本上是因為結婚生子或家庭遭變故而中斷原有的工作。過去,她們一般都是等子女大了,上小學了再考慮找工作;而現在,大多數年輕媽媽都喜歡把子女送進幼兒園,這樣,白天就比較有空閒的時間,她們很願意出來做些事。然而,當她們到社會上求職時,卻發現企業界所提供的,儘是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工作,或是推銷工作。如:賣化妝品,拉保險等。這些工作只能拿底薪,而且十分不固定,其它方面要靠自己的本事去爭取業績。這和她們想進辦公室擔任行政工作的期望差距太大;因此,她們在心中也有一種失落及不滿的痛苦感覺。由於不願意屈就,便生產市場供需兩方的期望落差。不過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傳統產業的工廠勞工容易再就業,而辦公室的中高位置有限,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員工本來就不多,可以提供的辦公室缺額自然就更少。實際上,要一位離開職場多年、時間與精力都投注於家庭的女性立刻就接手「專業性」、「創造性」、「人際性」極高的工作,也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包括心理、技巧、社會參與等,很多都需要重新適應。從目前企業界提供給二度就業女性的工作性質來看,通常有三個特點:一是專業技術性低,工作者可以很快進入市場;二是這批人力對組織不具影響力,不會影響企業內部的主流文化;三是隨時可以被替補或取代。比如直銷工作,招募的都是下遊的業務人力,人員異動不會使整個企業受到影響。在待遇上,對僱主來說,二度就業的人是公司的新手,無論薪水或職位不高的。正是由於這種「錢少工作低」的特點,使得有心再次就業的婦女裹足不前。從女性本身來講,也有一個調整自我心態的問題。一位社會曾對女性的生涯模式,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女性從開始工作到退休,會出現兩次事業高峰,一是由社會新鮮人到婚前或30歲左右的時期;二是子女獨立成年之後的中年時期。再次高峰中間的滯留低谷階段,正是家庭角色需求最強烈的時期,在這可能長達十幾年的養育階段,在這可能長達十幾年的養育階段,女性可能會因為時間精力不足而必須放慢事業的腳步。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婦女並不能順利地爬上第二個高峰;當他們在低谷時期選擇辭職、回家帶小孩,又待小孩成長後有心二度工作時,卻發現並非易事。一些社會學家還建議:缷下養兒育女重擔的女性,在突破家庭主婦生活模式,尋找工作成就感時,先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值。應該有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畢竟遠離多年,以前的工作經驗及技能與當今時代的發展及需要會有很大的距離。先出去走走,回到社會,經濟收雖然不算太多,卻可以憑藉工作的累積,以二度學習的精神獲得另一項工作經驗。最重要的是要先掌握立身之處,找到適合自己沒有更高的成就。《兩岸關係》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臺灣擬推動退休人員二度就業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美國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引發已退休的銀髮族重返職場話題,臺當局擬推「中高齡就業專法」,對此前「衛生署長」、臺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志良表示贊同。他說,生育率低、勞動人口不足是世界趨勢。
  • 臺灣專家:促島內二度就業 不局限65歲退休
    華夏經緯網3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工作人口面臨又老又少,該怎麼改善?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楊文山則指出,臺灣人長壽、退休年齡卻過早,應打破過往對對退休年齡的定義年齡,並鼓勵二度就業,不要局限「65歲就要退休」限制。
  • 二度就業難,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面臨哪些問題?
    許多全職媽媽為了照顧孩子,選擇退出職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後,有些媽媽可能會因為許多原因而必須重返職場,但目前的職場對於二度就業的女性態度並不友好,使得媽媽們求職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即使是大企業、外企公司,都會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可在職人員的工作量幾乎都超負荷,但也不能否認,企業的確對二度就業的女性不太友好。第一,老闆、HR面試時,會擔心你會為了孩子離開職場,是否就容易因為孩子而經常請假、遲到;第二,普遍有個很不好的觀念,就是他們不喜歡求職者有空白期、就業中斷的情形,會擔憂媽媽是否會因長時間沒工作而變得懶散。
  • 讓女性找到生活臺灣特別的三八節
    相對於各個政黨口號的空洞無物,那些一直以來幫助女性做好職業與家庭角色的社會團體,以及走出困境、創造人生的女性朋友,有著更多的人生蘊涵,值得人們關注和尊敬。  相對於島內女性,大陸新娘就業就更不容易。今年三八節前夕,臺北市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北市大陸地區配偶春季就業博覽會」,提供大陸配偶免費就業諮詢外,還有面試技巧訓練、實地操演等,減少求職碰壁機率,應該講這是一場及時雨,也是臺灣社會對於大陸新娘的一份關懷。
  • 臺灣研究生遭遇「就業難」
    博碩士失業率高於專科生「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依據「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隨著島內大學廣設研究所,臺灣地區博碩士人口快速成長,目前已高達122.8萬人。由於博碩士人力供給超過產業需求,加上學用之間的落差,其失業人數比外界預期來得高。
  • 臺灣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30至49歲女性想重返職場
    人民網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日前,臺民間機構得人資源整合公司調查發現,臺灣女性中途離開職場三大原因,都與兼任母職有關,逾八成30歲至49歲婚育年齡女性,想重返職場。二度就業路更艱難,六成七女性擔心家庭支援系統不足,例如先生不支持或沒人帶小孩,四成女性害怕自己的專業不足。
  • 詐團二度就業 阿嬤車手上陣
    臺灣「刑事局」中打逮捕14名車手,一位白髮大媽竟在列。(中部打擊犯罪中心提供/黃國峰臺中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詐騙集團車手老年化、女性化!要我「刑事警察局」中部打擊犯罪中心第四隊20日公布破獲詐騙集團車手團,逮捕鄭姓女子等14名車手,令人吃驚的是14人之中,竟有10人是50歲以上、且有9名是女性。警訊後,已依違反「詐欺及洗錢防制法」等罪嫌,將她們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檢方復訊後諭令1至3萬元(新臺幣)交保。
  • 女留學生讀博推高日本博士女性比例 大多就業難
    女留學生讀博推高日本博士女性比例 大多就業難 這些女留學生一路讀到博士的人也非常多,使得日本每年畢業的博士中,女性比例增加到了全體的3成。但這些外國女留學生博士畢業後,就業卻非常難,大多數無法獲得穩定工作。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年來,日本各大學裡攻讀博士課程的日本女生日益減少,但攻讀博士課程的海外女留學生卻在不斷增加。
  • 解讀中國女性生活狀況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這些調查以及在這些調查基礎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在女性生活質量和女性消費狀況連續性數據採集和研究方面的空白。  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並首次公開發表。
  • 源眾觀察|最難就業季,女性會遇到哪些就業性別歧視?
    七月高校畢業季將至,雖然因為疫情影響,今年學子的畢業照是不會刷屏了,但不會缺席的「最難就業季」早就到了。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47萬,為歷史新高,不僅如此,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讓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廣大學子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憂心。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女生而言,招聘簡介時「限男性」或「男性優先」幾個字眼更是給了她們一頭冷水。
  • 臺灣研究生遭遇"就業難"失業率高於專科生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依據「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隨著島內大學廣設研究所,臺灣地區博碩士人口快速成長,目前已高達122.8萬人。由於博碩士人力供給超過產業需求,加上學用之間的落差,其失業人數比外界預期來得高。  「主計總處」調查,今年1—2月博碩士學歷人口裡仍有2.7萬人失業,自2011年以來呈逐年上揚趨勢,1—2月的失業率3.1%也創下近3年同期新高。
  • 臺灣博士就業難 未來10年將減招博士
    臺灣博士就業難 未來10年將減招博士 2015-01-29 10:54:20、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等島內頂尖大學赫然在列。臺灣媒體曾經報導,某位同學原本碩士畢業就可就業,在父母的期望下又去考了博士,沒想到畢業後投了50封簡歷、等了半年都無人問津。他這才驚覺,高學歷有時反而是求職包袱,企業主不是擔心沒工作經驗、就是擔心高學歷要求高待遇,最後他把學歷改為碩士才找到了工作。博士就業難,自然沒人讀。臺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學生說,碩士畢業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幹嗎還要浪費時間念博士?
  • 經濟學人:二0一0年前臺灣經濟難有重大成長
    經濟學人:二0一0年前臺灣經濟難有重大成長 2008年11月18日 1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GDP成長率料大幅下探至百分之一點三,在全球景氣衰退壓力下,臺灣經濟在二0一0年之前難有重大成長。
  • 婦女十二大代表熱議「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業保障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 多名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業需要得到來自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多方面合力保障。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召開,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659名代表與會。
  • 臺灣職場穩定難:錢少晉升難空閒不多 年輕人就業一直跳
    他們在臺灣「起飛」後的富裕環境中長大,物質、精神都很優越,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王永慶、郭臺銘的神話,等自己一路苦學走向社會,環境卻變了,不僅成不了王永慶,連衣食住行都難掙回來,此時不跳待何時?   「一直……一直……」是今年臺灣選舉的一句廣告用語,結果成為流行語,被廣泛挪用,最流行的是說時下臺灣年輕人職場跳槽,「一直跳一直跳」。
  • 調查顯示性別歧視讓臺灣女性不快樂
    在婚姻生活方面,臺灣女性對結婚和生育年齡的選擇,仍然受到一些社會觀念的困擾。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由於當局不能提出完善的託育政策和措施,許多臺灣女性抱怨撫養後代的負擔沉重,而社會觀念卻又讓女性背負人口減少的輿論壓力。調查顯示,有62%的受訪女性認為應該儘快消除「傳統文化中的性別歧視」,正確認識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 國外平衡女性就業與生育的經驗
    國外平衡女性就業與生育的經驗 2017年02月27日 09: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寶芳 字號 內容摘要:「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相關生育意願調查顯示,
  • 大陸製作的電視劇在臺灣大火,《楚喬傳》在臺灣二度播出
    曾幾何時大陸的電視臺被各種臺灣劇霸屏,可是現在這個情況是反過來了,臺灣市場的局限性再加上自我封閉,娛樂業開始萎縮,臺灣各類人才開始西進,尤其是各大明星活躍在大陸各個綜藝舞臺上。很快這部劇在臺灣網絡上也開始播出了,獲得了很高的播放量,不過最近消息,本月《楚喬傳》將會在臺灣中天娛樂臺播出。
  • 「養樂多媽媽」成臺女性二次就業新渠道
    「養樂多媽媽」是養樂多公司推出的一項家庭配送計劃,隨著便利店、超商的大量湧現,不少養樂多媽媽穿梭在大街小巷,為身邊的親友近鄰配送養樂多,成為臺灣人的共同回憶。據臺灣媒體介紹,目前全臺共有300多名養樂多媽媽,每年銷售產品數量超過千萬瓶,支持了公司業績的半壁江山。
  • 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層次和畢業生群體龐大的現實,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一定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仍是所有就業群體中就業的難點。  為促進畢業生就業,今年我國還將啟動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包括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同時做實「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會給予較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