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高校畢業生創歷史新高
200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人,2001和2002年分別為114萬和145萬人。2003年,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達到212萬人),之後平均每年都要增長五六十萬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萬人(達到611萬人),今年則增至630萬人。人保部門表示,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今年將力爭使2010屆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0%左右,當年底總體就業率達到80%以上。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層次和畢業生群體龐大的現實,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一定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仍是所有就業群體中就業的難點。
為促進畢業生就業,今年我國還將啟動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包括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同時做實「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會給予較大扶持。值得提醒的是,目前不少地方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已經啟動,畢業生要隨時了解相關信息,拓寬就業渠道。
5原因造成女生就業難
近日,山西、湖北等地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提出健全相關機制,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對於這一社會現象,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女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有5個方面:
一是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嚴峻,這是大背景。
二是勞動力供需總量失衡,產業結構失衡,欠發達的第三產業不能給新生勞動力包括女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三是傳統的社會分工模式和落後的性別觀念,影響著女性的就業發展。勞動力市場存在性別歧視。對女性的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還不夠完善。女大學生自身的擇業觀念、創新精神也是重要的因素。
四是高校部分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存在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需要。
五是對就業市場的法律監管、糾察力度不夠。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性別歧視等問題。
崔鬱指出,應該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和社會保障機制,補充具體詳細的實施措施和懲罰條例,以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