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2020-12-16 騰訊網

  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5大原因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高校畢業生創歷史新高

  200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人,2001和2002年分別為114萬和145萬人。2003年,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200萬人(達到212萬人),之後平均每年都要增長五六十萬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萬人(達到611萬人),今年則增至630萬人。人保部門表示,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今年將力爭使2010屆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0%左右,當年底總體就業率達到80%以上。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層次和畢業生群體龐大的現實,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一定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仍是所有就業群體中就業的難點。

  為促進畢業生就業,今年我國還將啟動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包括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同時做實「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會給予較大扶持。值得提醒的是,目前不少地方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已經啟動,畢業生要隨時了解相關信息,拓寬就業渠道。

  5原因造成女生就業難

  近日,山西、湖北等地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提出健全相關機制,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對於這一社會現象,全國婦聯黨組成員、發展部部長崔鬱表示,女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有5個方面:

  一是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嚴峻,這是大背景。

  二是勞動力供需總量失衡,產業結構失衡,欠發達的第三產業不能給新生勞動力包括女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三是傳統的社會分工模式和落後的性別觀念,影響著女性的就業發展。勞動力市場存在性別歧視。對女性的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還不夠完善。女大學生自身的擇業觀念、創新精神也是重要的因素。

  四是高校部分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存在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需要。

  五是對就業市場的法律監管、糾察力度不夠。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性別歧視等問題。

  崔鬱指出,應該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和社會保障機制,補充具體詳細的實施措施和懲罰條例,以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權益。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就業困難由5大原因造成,解決這些問題可輕鬆就業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經常會聽到的一個重要話題。隨著我們大學不斷的擴招,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隨著畢業生的增多,大學生就業難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那麼,大學生為何就業難呢?在菏澤中公教育看來,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 用人單位性別歧視明顯 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國家一直強調男女平等就業,但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卻有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但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國家一直強調男女平等就業,但清遠不少用人單位卻放言只招男性,主要原因是「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不少用人單位的頭腦中,性別歧視不僅影響到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後的職業選擇,同時也影響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 女大學生求職難 誰是救星
    日前,一則詼諧而酸楚的女大學生求職信在網上熱傳。    在回答用人單位「談戀愛了嗎」的問題時女大學生稱:我的EQ很低,對男孩子沒感覺。所以,5年內保證不戀愛;5年後萬一不慎戀愛了,保證5年內不結婚;5年後萬一不得不結婚了,保證5年內不生孩子;5年後萬一不小心必須生孩子了……那應該是45歲以後的事了,你們可以考慮辭退我了。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我們對智聯平臺的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環境要素對新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就業行為的影響分析
    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因其性別特徵和少數民族傳統家庭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在就業選擇上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目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在20%左右,少數民族女大學生的就業率更低,而且還有不斷下降的趨勢。根據對新疆某些高校就業處老師的訪談,2014年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在3-5月期間的初次就業率低於15%。
  • 解讀中國女性生活狀況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並首次公開發表。  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611萬,加上歷年累計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710萬畢業生需要就業,其中女大學生約佔48%。
  • 大學生就業難,難在哪?看看這份研究報告
    來源:讀特2020 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 874 萬,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的大約有 590 萬大學生。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仍有 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就業難?難在哪兒呢?
  • 大學生就業難全球共有供求不匹配為重要原因(圖)
    本報記者謝湘攝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一大問題,不時能看到萬人攢動爭職位的景象。不過,這並非中國獨有。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發布報告稱,大學生就業難乃是全球共有的現象,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並不嚴重。然而,分析原因後發現,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具有特殊性,大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和實際需要較少之間的不匹配是造成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什麼原因導致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看完這5點,你就明白了
    ,那當代大學生為什麼就業越來越困難了呢?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原因了。一、供需差別大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畢業生變得一年比一年多,就業市場上也開始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於是很多用人單位只能優中選優,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 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社會環境因素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穩定就業。政府政策的實施在引導大學生就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出臺了一系列有力的大學生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擇業,支持大學生創業。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大學生的就業,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於市場不完善的問題,在就業市場上很突出。
  •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不知從哪一年,網絡上開始喊大學生就業難,於是,似乎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這麼難?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高校別醫生招聘會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項目,需要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實施。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湧入,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學生不願放棄城市戶口,在村鎮工作,這無形當中導致人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交通擁堵,城市人才短缺。
  • 為什麼都說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難」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指大學生無法就業,其實是指大學生無法按照理想狀態就業。比如環境,薪水,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並且,大學生離開象牙塔進行初就業時,不但需要與同齡人進行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與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老人進行競爭,這個時候畢業生的身份並沒有帶來什麼求職優勢。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我國自1999年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不斷增加。
  • 大學生就業難的真相究竟如何?(大數據揭示)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度升高,現在又到一年高校畢業季。自大學生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其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而且擴招的結果是,本科畢業證的含金量大為減少。我們不妨先用客觀的數據來分析一下大學生在中國究竟有多少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報導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9億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9億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8億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億人。
  •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又到一年大學生畢業季,人們又開始討論大學生就業的事情。大學生就業難似乎已經成了這幾年大家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於是很多「學習無用論」「學歷無用論」開始被更多的人提起,那麼大學生真的就業率很低嗎?《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1.0%,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2.0%,2018屆本科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4.2%,高職高專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7.5%,這麼高的就業率,還能說就業難嗎?
  •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
    在已有的研究文獻中,對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造成就業困難的成因分析和解決這一難題的措施和對策。造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如新疆經濟欠發達、高校擴招、就業制度不完善、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不夠清晰等;又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如自身素質不高、漢語水平較低、計算機技術不熟練、就業觀念存在的問題等。
  • 大學生就業「雙屆疊加」,民企不香了?
    哪些人更難找到工作仍在求職的應屆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類人群的就業難易程度。《報告》顯示,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6月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求職的應屆大學生中,女大學生佔58.5%,比男大學生(41.5%)高出17個百分點。
  • 女大學生的懷孕機率越來越大,大部分的原因是這些
    為啥女大學生懷孕越來越多?過來人說出真相,無非這3個原因為金錢而不顧一切在大學的門口,總是不缺豪車出入,這些很可能是校外的「有錢人」。他們有錢也有時間,能夠滿足女生的虛榮心。就業形式所逼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女生就業的形勢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公司在選人時,「已婚已育」優先考慮。很多學生發現在簡歷中註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業成功率更高。與此形成呼應的是高校內的「研究生媽媽」越來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幾個女生在校期間生子,甚至生子現象向本科生蔓延。
  • 大學生就業難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說。「從區域機會和流動意向看,當前東部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51.3%的就業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學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歷的比重達57.0%,高出前者5.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提供了22.6%的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但只有18.0%的大學生把簡歷投遞到中部地區。」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說。
  • 報告發現:六大結構性錯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哪些大學生就業難?近日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這部分學生中,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