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歸國留學科學人才文獻藏品展在京舉辦

2020-12-11 大眾網

他們歸心似箭,放棄在外國的優厚待遇,衝破各種阻力,毅然奔向祖國的懷抱。他們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一窮二白」的祖國,共和國永不忘記。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早年留學美國,他一直想著回國報效祖國,實現科技強國夢。他常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為夢想,他披荊斬棘,奮力前行。面對困難,他鼓勵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常常是最後一把鑰匙打開了神殿門,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正式成立,233位科學大家成為新中國首批院士(當時部委員)。其中,絕大多數院士都有海外留學經歷。新中國成立初期,以鄧稼先、錢學森、吳仲華、李敏華、李正武等為代表的優秀科學家,放棄國外優越生活,毅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國科技、國防、軍事等領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出了彪炳史冊的卓越功勳。

泛黃的信札、珍貴的手稿,看似輕薄的展品背後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日前,在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下,北京市海澱區圖書館支持下,中關村軟體園和北京長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歸國留學科學人才文獻藏品展在中關村軟體園孵化加速器大堂舉辦。

青年人是創新的主力軍,舉辦此次展覽,通過一件件珍貴的院士藏品,展示院士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激發中關村人群的愛國熱情,和創業科技園區的青年人追求科學的熱情。

據了解,本次展覽共展出了60多位兩院院士的一共80多件藏品,擺放展櫃及相框進行實物展,設立展板進行展覽前言及展品介紹。展覽展出院士墨跡(手稿、信札、講義等)、院士藏書(籤名本等)和院士文集。其中有多位院士國外留學申請歸國的相關手續材料,以及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楊鍾健、吳大猷,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秘書處函(學秘字01號)原件,1955年新中國首批院士錢三強、蘇步青,1957年院士錢學森、吳仲華,1980年院士劉東生、侯仁之,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以及宋健院士、路甬祥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墨跡和文獻史料。1954年,吳仲華、李敏華夫婦為了離美返國,曾繞道大半個地球艱難回國。在這張手寫的《回國留學生登記表》中,仔細記錄了他們的回國路線。像這樣手寫的《回國留學生登記表》,在歸國留學科學人才文獻藏品展中有不少展出。

此外,還邀請科學家或科學人才到場交流。據介紹,為了更好地讓參觀者了解留學歸國院士們的艱辛經歷,此次活動特別增設了線上答題活動,參觀者帶著問題,更專注全面地參觀展覽。而為表達對老一代科學家的致敬之情,展覽特增設新一代中青年科技人才向老一代科學家們留言致敬的環節。展廳設置老一代院士的照片和介紹,在參觀結束時,參觀者在紅色愛心貼紙上留下觀展感言並貼在留言區,表達向老一代科學家們歷盡艱辛為國奉獻的精神的致敬,表明為祖國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的決心。

許多在中關村軟體園裡上班的年輕人看完展覽後都表示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天涯赤子心,院士愛國情。向老一輩科學家致敬,科學強則國家強,我們要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刻苦鑽研、奮發圖強的精神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樹立為報效祖國而奮發學習的志向,勇攀科學高峰,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主辦方供圖)

相關焦點

  • 強化國家認同感: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
    強化國家認同感: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來源:國防參考作者:潘維責任編輯:杜汶紋2015-05-27 09:560
  • 清華大學首批赴美留學生全部歸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截止2008年,新中國第一批52名赴美留學學者歸國30年,李衍達、陳俊亮、柳百成、張楚漢、張恭慶、姜伯駒、童坦君,共7人成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歸國學者獲得了為數眾多的中國科技進步獎,凡是在大學任教或是科研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的,全部成為各自領域的教授、專家和領軍人物,成就顯著。
  • 3.2萬華裔科學家入美籍!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應該有祖國
    美國制裁我國13所重點高校的目的就是要從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上面對我國進行降維打擊,保持其領先世界的科技霸權。歸根結底,全球科技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的競爭,美國正是擁有世界最多的頂級科學家,才能有在科技方面稱霸全球。
  • 科學無國界嗎?留學的目的是什麼?與個人職業規劃可有關係?
    科學無國界,這個說法對嗎?有人補充說完整的話是「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到底孰是孰非?在筆者看來,在現實中,這句話應該是「非但科學家有國界,科學也有國界」!君不見,5G技術本是造福人類的技術,可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客打上標籤,宣稱中國的5G技術有毒,威脅安全,各種伎倆,無所不用其極,科學無國界嗎?背後的動機便是科技壟斷,「你沒有我有可以,你有我沒有不行」。
  •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高考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另一條路--出國留學。認為面對到陌生的環境,不同的學習模式能夠學習不一樣類型的知識。但其中也有很多的人,學成之後沒有選擇回到祖國為祖國貢獻。
  • 美國大學驅逐所有中國公派留學生,還信科學無國界嗎
    該校在8月26日突然決定中止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生學者在該校學習的資格,並剝奪了這些人繼續使用學校伺服器、電子郵箱等學習資料的權利,僅允許受影響的人返校領取個人物品,並要求這些持有J-1類籤證的中國公派留學生和學者在1個月內離境。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一說的來龍去脈
    儘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他必須把他的工作對世界的影響奉獻給他的國家。」上述表達的意思和我們今天通常理解的不太一樣,在說這些話之前,他強調了科學研究不是為了榮譽,榮譽只是附加價值,科學家可為國爭光,但科學家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實現這種榮光,而是為了發現新知並進行傳播,正如今天很多科學家說科學研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諾貝爾獎一般。
  • 美國大學突然驅逐所有中國公派留學生,你還相信科學無國界嗎?
    一封來自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郵件截圖就已經開始在社交平臺上流傳,郵件中,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於8月26日突然決定中止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生學者在該校學習的資格,並剝奪了這些人繼續使用學校伺服器、電子郵箱等學習資料的權利,僅允許受影響的人返校領取個人物品。美國大學如此對待中國留學生,難道要中斷中美學術交流嗎?你還相信科學無國界嗎?
  • 他的一句話,讓留學不歸的科學家無地自容
    曾幾何時,美國打著「科學無國界」的口號,籠絡全球的頂級人才,這就導致了其他國家的人才嚴重流失,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印度和我國。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美國留學生最大的生源國,人數已經接近40萬人。光是在學費、食宿方面,就給美國貢獻了150億美元的收入。
  • 「金城學長」論壇11日舉辦 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
    央廣網蘭州12月11日消息(記者王妍)11日下午,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金城學長」論壇在蘭州舉辦,旨在促進歸國留學人員為甘肅省的經濟社會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金城學長」論壇在蘭州舉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論壇上,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海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主任、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通華等八位嘉賓作了主旨演講,關注動物疫病
  • ...論壇11日舉辦 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
    央廣網蘭州12月11日消息(記者王妍)11日下午,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金城學長」論壇在蘭州舉辦,旨在促進歸國留學人員為甘肅省的經濟社會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金城學長」論壇在蘭州舉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王妍 攝)論壇上,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海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主任、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通華等八位嘉賓作了主旨演講,關注動物疫病
  • 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我國老一輩的科學家,有許多都是留學國外又自主回來為國家服務的。比如著名的錢學森和華羅庚。我這裡要講的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為了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就到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從繪圖到切削鋼件、打鉚釘、上油漆他都要親自動手,最終成為一個既懂得理論知識又有技術的人才學成之後毅然回國美國人他很欣賞這樣實幹的人,也很是佩服他,更想要留下這個難得的人才,因此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過來,想要聘請他擔任工程師。
  •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高考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另一條路--出國留學。認為面對到陌生的環境,不同的學習模式能夠學習不一樣類型的知識。但其中也有很多的人,學成之後沒有選擇回到祖國為祖國貢獻。
  • 中國重金挖在美科學家歸國效力?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截圖,圖為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南華早報》稱,有「知情人士」稱,這些科學家歸國後,參與了能夠突破飛彈防禦系統的超音速武器,以及能夠在美國西海岸悄悄巡航的新型潛艇設計。報導稱,十多年來,中國努力吸引在美國實驗室工作、有能力的科學家歸國效力。
  • 在清華大學傾盡心血為祖國培育人才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錢學森、錢三強、楊振寧等科學家用自身行動詮釋著這句話語。他們在年輕時離開還不強大祖國到海外求學做研究,學有所成後回國,幫助祖國建設科學界、培養新的人才。他從沒忘卻過他的祖國,看著他呱呱墜地到壯志滿酬,再到海外留學,四十多年未回來的祖國。從2005年起,姚期智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的博文講座教授,更是在2011年擔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2004年,姚期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出的外籍兩字和他美國院士的身份放在一起顯得有些刺眼。
  • 「金城學長」論壇:探討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
    12月11日,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歸國留學人員的作用和使命「金城學長」論壇在蘭州舉辦。據悉,該論壇旨在促進歸國留學人員為甘肅省的經濟社會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論壇上,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鄭海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主任、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通華等八位嘉賓作了主旨演講,關注動物疫病、冰凍圈、生物製藥、5G技術等多個方面,並就新時代留學報國創新發展之路、雙循環下海歸創業的新賽道等議題進行探討。
  • 網紅教授鄭強質問:科學無國界,都跑到美國去,中國誰來建設?
    這些孩子從小就接受的是純正的西方教育,根本沒有接受過中國的傳統文化,許多人還指望他們長大後來報效祖國,筆者認為,簡直是扯淡!一個小小的英國僅小學留學生就有1.5萬,那麼全世界的小留學生該有多少?最後又有多少人選擇回到中國?
  • 8位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放棄綠卡回歸祖國
    每一年,我們的頂尖高校,都要向國外「輸送」許多人才,比如北大清華,許多畢業生,都選擇了去國外留學深造。而留學深造之後呢,不少優秀的學子,就留在了國外發展。這讓同學們很是不解,是國內留不住人才?還是國外的薪水待遇太優厚了? 但是呢,任何時候,都有特立獨行的人!
  • 留學人才認證服務中心服務歸國人才
    海外人才的引進以及鼓勵留學生回國就業,一直深受國家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國際交流的增強,主動來中國的海外人才和留學歸國的人才也越來越多。為了給來中國的海外人才和歸國留學人才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使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國內社會環境,更快適應和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由北京教留才認證服務中心主辦,建立留學人才認證服務中心(簡稱服務中心),為海外學子回國就業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