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一輩的科學家,有許多都是留學國外又自主回來為國家服務的。比如著名的錢學森和華羅庚。
我這裡要講的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10歲那年親眼目睹了南京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因承受不住過多的人流量而倒塌、造成許多人溺亡的悲劇,這件事深深地影響著他,也在他幼小的心靈埋下——長大以後要為人民建橋的種子。
1911年,16歲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礦學堂預科。1911辛亥革命的爆發,正血氣方剛的茅以升迫切地想要為祖國做點什麼。1912年孫中山到唐山路礦學堂演講,說中國革命的成功,不僅僅需要武裝大軍,還需要建設大軍。從此,茅以升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成為橋梁專家,做建設大軍的一員。
年輕時的茅以升
他越加發奮學習,在大學四年,成績居於學校榜首。1916年,20歲的茅以升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他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以優異的成績拿下碩士學位。為了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就到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從繪圖到切削鋼件、打鉚釘、上油漆他都要親自動手,最終成為一個既懂得理論知識又有技術的人才
美國人他很欣賞這樣實幹的人,也很是佩服他,更想要留下這個難得的人才,因此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過來,想要聘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拒絕了,毅然決然回國。美國一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
茅以升回答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青年時期的茅以升
1919年,茅以升帶著他學到的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
茅以升很明白,可是我們直到錢學森回國被扣留了5年才幡然醒悟,科學家有國界,然而科學也是有國界的。如今美國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就連文化、科技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國界的。如今還有些昏昏然的學者高喊科學沒國界,希望這些人能和鄭強教授聊聊天,能看看茅以升前輩是怎麼做的。
至於人類命運共同體,什麼時候才能成為共識呢?我想,這個問題,我們這一代人是註定回答不了的。
茅以升雕像
當時沒有幾座現代化的橋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鄭州黃河大橋是比利時人建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建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人建的,蚌埠淮河大橋是英國人建的,瀋陽的渾河大橋是日本人建的,雲南河口人字橋是法國人建……
茅以升不相信,中國人建不成一座自己的現代化橋梁。
在回國13年後,他果斷辭去北洋大學教授的職務,應邀到杭州擔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開始錢塘江大橋的建設工程。
在錢塘江上建橋,容易嗎?不容易。為什麼?早年杭州人就有某件事絕對無法做到時,就會說:除非在錢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橋。說明要在錢塘江建橋是一件幾乎不可完全的事。錢塘江自古以來就是極其兇險的江流,然而茅以升克服種種困難,真做到了,於1937年9月建成通車!
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這座橋,粉碎了非外國人不能建造鐵路的神話,也成為中國現代建橋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為中國人拾起了一份尊嚴,給了當時的中國人極大的鼓舞。
為什麼親手把好不容易建成的橋炸毀呢?沒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毀了,可是,茅以升不得不毀了這座他親手建造的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發起了全面侵華的戰爭。
茅以升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下令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大洞。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3個月後,上海陷落,杭州也岌岌可危。11月16日,南京政府發出炸橋的命令,「造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茅以升懷著沉重的心情含淚應下。
最壞的結果出現了,他留的後手——長方形大洞真的要用上了。茅以升親眼看著100多根炸藥引線接好,11月17日公路橋通車,茅以升後來回憶說「這一天過橋的十萬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風馳電掣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裡就先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梁史上,要算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炸橋的命令。那天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眠,在書桌上寫下「抗戰必勝,此橋必復!」八個大字。然後,第二天親自炸毀了錢塘江大橋。我想,茅以升必定是極其憤慨的,那是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這一天,亦是屈辱的一天。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這一天。
好在,茅以升在1953年,重新架起了錢塘江大橋。我們新中國也重新拾起尊嚴,站起來了!
茅以升終身致力於橋梁建築事業,他一生都在學橋、建橋、寫橋,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是我國工程學術團體的創建人之一。
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每一個英雄都值得銘記,每一位愛國人士,也都值得我們銘記。是他們,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這片土地,才有了今天日益強盛的祖國。在這裡,致敬這位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