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這般催促的情況,最常發生的是在要上學(幼兒園、小學)的清晨,還有吃飯前後,對不對?
還有幾分鐘幼兒園就關大門了,你也都穿好衣服了,但孩子就是慢吞吞,要麼還在吃東西——或者被餵食,要麼更嚴重的,剛下床來揉著眼睛,發著起床氣。
更為惱火的是,你急得快跳起來了,然而孩子情緒上一點變化都沒有,表情上是無比的淡定。
不禁要問,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
How!?
有一次我與女兒樓下玩,自己踩著急促的腳步聲,口裡說著:「我來追你啦!」
然後她就開心地向前跑,然後口裡說著:「那我要慢慢,要慢慢!」
我當時心中好奇了一下,但當時以為是學外婆說話(外婆有時候會讓她慢慢吃,慢慢吃),也就那麼過去了,沒作多想。
後來,了解到那是因為孩子心中一般都沒有快慢的概念。
即便他們有時候知道怎麼說,但並不會把實際的情況與字面意思聯繫起來。
如何解決?
其實從成人的觀點來看,這就像目標管理——給目標但還要幫助劃清線路,告訴對方做什麼。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不理解快慢,如同我們不能真正理解目標。
於是,可以告訴他們具體要幹什麼。
比如:
場景一,讓孩子到達指定地點,比如商場(某個攤位)或者小區某個樂園裡等等。
不太恰當的:「快點走呀!要不要去那裡玩!?」
我的方法:「你往那邊走,爸爸來追你!追到就要抓住你了哦!」
百試百靈。
場景二,要上學了,馬上要遲到了。
不太恰當的:「你倒是快點呀!不然要遲到了!」
推薦方法:把時間都調前一點,把所有事情都提前做掉,包括吃飯什麼的,特別對於「起床氣」嚴重的孩子。
我的方法,指著鐘錶:「你看那個針針,指到下面的時候,幼兒園裡就有XXX(女兒的好朋友)在等你了!可是,他可不知道你還在家裡哦!」
場景三,邊吃飯邊看電視(PD),不肯下桌。
首先,吃飯看電視本來就是個問題,但這個場景下這點並不是關鍵。
不太恰當的:「不準看了!飯都吃完了!」
我的做法:「來和爸爸或者媽媽玩玩具,過家家吧,不然盤子和PAD都沒有了!」
總之,你覺得孩子慢,一般情況下你會去催他。
所謂「催」就是用言語表達「要快一點」的邏輯,但是孩子並不懂。
所以,就應該從別的角度切入來解決這個問題,並指出比較清晰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