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學習英語的時候,是選擇跟中國老師學好呢,還是跟擁有純正英語母語的英美老師學習效果更好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你首先要搞清楚你是什麼人(職業)和學習英語的目的,再有就是你想學習到什麼程度和你能夠付出多少學習時間。只有明確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和想付出多少,你才能夠根據自己的所需來做出相應的最合適的決斷和選擇。
現在網絡上很多講課的老師把英語的各種知識點一件件拿出來擺出來曬給大家,學生們像小雞啄米一樣,東一下西一下吃得津津有味。其實你們學到的只不過是零零散散的知識碎片,它們無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面。也就是說,你英語的水平和能力,無法依靠這些碎片得到真正的提高或者質的飛躍。我的總體建議呢,就是你先跟中國老師學英語入門技巧和基礎語法知識,這樣在初期入門就會更快、降低難度、沒有語言溝通障礙了。等你有了一定基礎了,再跟外教學習地道的英語用詞造句,同時糾正你的發音和學說更地道更純粹的英語。這僅是我一家之言,僅供大家參考。當然如果在入門階段,能有外國老師親自指導音標發音效果會更好。但絕對不要跟他們學習語法,而要跟中國老師學。在更有效、更清晰的溝通基礎上,學習語法效果才更好、理解更快更透徹。而外國老師這時候就不能給我們提供更好的幫助了。畢竟他們不熟悉中國文化,不了解中國人的習慣和民族特性。
跟外國人學發音,學他們那種地道英語的表達方式,就像我們中國的當地話,本地話。跟本地人學本地話,跟上海人學上海話,跟廣東人學廣東話。語言的學習,只能是盡力去模仿,讓對方聽得懂,理解明白。
外教老師的成長環境,思維習慣跟中國人也不一樣。一定要「洋為中用」。我們學習的是外教們母語語言的那種純正發音和地道原味的語句表達。由於外教老師經歷和水平的不同,能帶給學生的進步程度也不一樣。但這些並不重要。只要你入了門,就可以通過影視劇及各種媒體方式,獲得更多外語學習資源的,根本無需擔心學習資料短缺問題。英語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多讀多看多用。
通過中國老師中英對照的方式學習英語,你可以增加中英文的語言理解力,同時通過對中英文比較式地學習也能獲得更多對語言的思考。拼音學單詞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讓你發音,而是為了讓你「拼讀記單詞」。通過音標記單詞,這才是學習英語的正路。對於更多的英語學習者中的學生來說,你口語表達啥都會,但是不會寫字,那有意義嗎?音標記單詞,是幫你記憶單詞,做到會讀就會寫,增加你的學習效率。單詞拼讀入門之後,更多的精力要用到閱讀上,通過閱讀加深單詞的印象,以期達到記住不忘記的目的。
很多人說,閱讀學英語沒那麼多時間啊。英語,學過不用,就會忘記的。只有大量地閱讀輔助記憶,才能做到不忘記,這是笨辦法,也是最實用的辦法。就拿應試來說,考試前多做點卷子。如果你記憶力足夠好的話,你把題背下來,類似的題你能理解了。第二天考試就會有效果。昨天的短暫記憶,今天考試的時候依然在。你就會有成績啊,但那叫高分低能啊,你英語能力還是差的啊。短暫記憶後的忘記,就會啥也沒有了啊。有一天遇到真正考你英語能力的時候,你一定會露怯的。比如說,考試全都是閱讀,全都是作文兒。這時候需要你有詞彙量,需要你有自己的表達寫作能力。你原來背下來的那些東西,你需要改編之後才能給人家看。這時候如果你寫不出來或讀不懂,你英語能力的底,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英語學習明白你學英語的目的,學習英語要用來幹什麼。這非常重要。你是想速成,很快就去國外生活。還是為了升學,應試。因為你只有知道目的是什麼,你才能針對性地去應對,才知道如何去學習英語。你不要泛泛地東看一下,覺得這個說得有道理。再西看一下,又覺得那個說得對。最後你像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講得一樣,你啥啥沒學成,那豈不是尷尬了。
網絡媒體每天爆料的新聞新事,那真叫百家爭鳴了是吧。五顏六色的眼花繚亂,擾亂你的視聽判斷,最後你自己想半天也不知道你應該怎麼做了,到底應該如何去學習英語了。
假設你就是想速成,哪怕你用中文漢字來諧音標註英文。只要你能瞬間記得住必要的單詞和短語了,這樣的方法就很有效而實用。你想短暫出國了,你用這個諧音標一下,你記得很快,臨時抱一抱佛腳,立竿見影的,咱們解決問題了最重要了。想當年,邊貿熱學俄語,就出現過中文諧音對照學俄語的小冊子。諸如,「打死你大娘」,哈哈,是俄語「再見」的意思。雖然發音不準確、不地道,但是俄國人聽得懂了,這就好啦,達到目的了嘛。
諧音標註真的可以速成,但那只不過是簡短的幾句話,幾個簡單應付而已。你要真的學好英語這門語言。並且讓外國人聽得舒服,聽得懂,願意跟你交流,讓你能夠融入國外的生活,那麼光靠諧音可不行。你還得按部就班地按語言的學習方式,來一步步地學好英語。就像我們學漢語一樣,我們小時候兒是通過先聽後說的過程,學習說話的啊。小孩兒一兩歲的時候,不會寫字,但他啥都會說,甚至說的都是大人話。呵呵,那是因為他是鸚鵡學舌地重複大人說的話啊。他腦子裡根本不懂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只是機械地重複。
小時候孩子對語言的那種敏感和記憶,是很驚人的。因此孩子越小,學習語言越快,母語的幹擾越少。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孩子生活在什麼環境下,接觸什麼樣的大人。他的思維,他的語言構造,甚至他的思考方式以及用詞造句,都會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大人極其相像的。語言是一種大量重複的積累。
現在我們更多的孩子學習英語是為了應試。語言學習,既急不來,又不能很慢,所以我們採取折中的方式,就是說你英語初入門的時候,按拼音學英語,英語的音標和拼音很相似。比如,拼音有聲母韻母,英語有元音輔音。輔音就類似於聲母,元音就類似於拼音的韻母。會拼音的孩子學英語的時候,相對來說,以這種中式拼音的方式學習英語,孩子容易入手,壓力相對就會小很多。這比直接聽外國人說那個原裝英語,在聽不懂的情況下,靠時間積累來跟他學純正英語要好得多了,也節省費用啊。
雙語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也是以環境為前提條件的。擁有說英語的環境,對於學習語言階段的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可能更加事半功倍。但是不能中斷,一斷就會功虧一簣,一點不剩。
很多孩子說學習的時候有壓力,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各科都是這樣。他學習有壓力的時候,就很難學得好。心裡沒放鬆,表達上就會顯得放不開。這就像中國足球運動員,其實真實能力不是像他們表現出來的那麼差的。但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刻他就踢不出來了,總崩盤呢?就是因為心理素質太差。一緊張什麼也不會了,俗稱,蒙圈了。怎麼樣沒有心理壓力呢,就是讓孩子音標學英語。在沒有英語環境的條件下,拼音式音標學英語是最好的最沒壓力的英語學習方法的選擇。
中文環境下學英語的孩子,因為中文母語已經深入他們的腦髓思維中了,你按中國的方式學習語法,就會有一種參照,有一種比較,使孩子在母語知識基礎上去理解英語,去學習英語,孩子入手更快,甚至還能對語文學習也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呢,呵呵。入門之後,通過視頻網課等途徑,跟外國人學語音發音來不斷糾正和改善自己的發音。
中央電視臺CCTV-NEWS(原CCTV-9)節目和四套節目都是對外的。原來的播音員都是在外國生活了10幾20幾年的人。但因為不是從小在英語環境下學習的英語,所以他們說的英語即使已經非常「像」,但依然不是「純正」的英語。現在央視也僱傭了很多外國人作為我們對外節目的播音員或主持人,就是想讓外國聽眾聽得更清晰更舒服。我們日常生活中跟英美人多交流多說話,多聽他們的錄音,多看那些英劇美劇。從中自己多琢磨,多模仿,這才能逐漸糾正自己的發音。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先入為主,第一次學習之後,舌位就有了記憶,是不容易改過來的,這也是語音學習中不好解決的矛盾。
重複,也是學習英語必須堅持的原則和方法。你今天積累100個單詞,過十天就忘記了。你需要不斷地重複、再重複它們的。啥時候這100個單詞真的根深蒂固永不忘記了,那才真正成為你的英語能力了。你要想真正地學好英語,真得堅持天天看,天天聽,天天讀,天天寫。沒有任何點石成金的魔法和捷徑。
你想說英語,想學英語口語,你沒有一個環境是不行的。你就得想辦法讓自己沉浸在一個英語的環境裡,聽說讀寫,全都是英文。我當初的老師總告誡我們,要做到「英語思維」。你要想英語學得好,你要「thinking in English」。但在我們中文語言環境下,能做到英語思維是極其不容易做到的。
學習英語中,老師選擇的重要性。作為一種職業,就不會是什麼人都能做的,都適合做的。老師講英語的時候,一定要明白自己針對的學生是哪個年級段兒的。有針對性教學,這樣對孩子才好,才作用大。很多知識,這樣教對這個學生效果好,對另外一個可能就不起作用。教學中的靈活多變,因材施教,這是作為老師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能力。
找到一位適合的,有能力的老師教你學英語,會是你學習英語道路上的強大助推力。一個七年級的學生,他學習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小學四年級時候的知識點斷檔了,需要你及時發現並補漏。學習是個鏈條,把那個斷了的鏈條給他接續上,並且保持知識一直接續不斷裂,把他底層基礎地基打好了,成績和能力自然就出來了。
無論怎麼樣,學習道路上,努力的人總會獲得更多回報的。只要你有了學習的目標,並且為了實現夢想願意並始終堅持奮鬥,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值得期待!音標記單詞,閱讀學英語。羅老師願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尋找學習英語的最佳途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