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送了我一瓶標價200元的進口冰酒,喝起來感覺很棒。但有一愛好喝葡萄酒的朋友說,200元買到的肯定是假冰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日前,廣州消費者林先生向本報記者如此報料。據信息時報記者調查了解,目前全球冰酒年產量僅為1000~2000噸,但假冰酒的數量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國內銷售的宣稱是進口冰酒的產品中,真正冰酒不足1/10。真正的冰酒價格昂貴,終端零售價至少會在400~500元之間。
市場現狀
真正冰酒成本高產量少
據悉,「冰酒」是近三四年才在國內酒飲消費市場流行起來的。隨著進口葡萄酒在國內迅猛發展,國內的消費者在接觸到幹紅、乾白葡萄酒之後,慢慢開始品嘗香檳、冰酒等,對冰酒的認知在不斷增加。
按照VQA(加拿大酒商質量聯盟)對冰酒(icewine)的定義:利用在8℃以下,在葡萄樹上自然冰凍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葡萄在被凍成固體狀時才壓榨,並流出少量濃縮的葡萄汁。這種葡萄汁被慢慢發酵並在幾個月之後裝瓶。在壓榨過程中外界溫度必須保持在零下8℃以下。目前穩定生產冰酒的國家只有加拿大、德國和奧地利,全球的年產量在1000~2000噸,其中德國是冰酒的發源國,而加拿大是目前冰酒產量最大的國家。
「製作冰酒的葡萄要一顆顆地採摘,人工成本很高,而且約10公斤的冰葡萄才能釀造出一瓶375ml的冰酒,釀造一瓶冰酒所需的原料是釀造一瓶普通葡萄酒所需原料的10倍;再加上由於氣候不穩定,不能保證每年都能出品,有時需要2~3年才能出品一次好的冰酒,這些綜合因素使得冰酒的價格很貴。」法國葡萄酒管理碩士、國家培訓師、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陸首席顧問曾微表示,如果有一定的質量保障而且是正規報關進口的冰酒(375ml),其終端零售價至少會在400~500元之間。記者在廣州一些大型的進口酒連鎖專賣店也看到,冰酒的價格的確普遍要去到400~500元,甚至上千元。
存在問題
假貨佔國內市場九成
據介紹,近兩年來,隨著國內市場對冰酒的需求量開始增大,冰酒的造假現象越來越嚴重。曾微表示,雖然目前並無確切的數據統計冰酒造假的情況,但估計市面上假冰酒可能超過九成。不少進口酒商均認為現在冰酒造假相當嚴重。廣州一進口酒商李西(化名)表示,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假冰酒肯定超過八成。
而加拿大最大的冰酒生產商之一Inniskillin出口主管蘭迪·杜富爾(RandyDufour)在境外媒體上曾表示:「有關市場上的假冰酒數量並無確切的官方數據,但是以我個人經驗,亞洲市場的假冰酒至少佔三分之一」。
造假方法五花八門
「冰酒造假的方法是五花八門。」李西告訴記者,最常見的造假方法就是以甜酒冒充冰酒。「消費者對冰酒的認知有限,如果經銷商告訴消費者那是冰酒,消費者也難以辨別真偽。」
富隆酒業葡萄酒文化中心總經理蔡穎姬告訴本報記者,甜酒和冰酒的區別外行人難以區分,但是兩者的價差則很明顯,現在有些甜酒價格僅為百元左右。而曾微則表示,兩者的成本價差可以達到一倍以上。
在曾微看來,以甜酒冒充冰酒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做法,無良的酒商會用甜葡萄汁和糖漿勾兌成「冰酒」,這些偽劣產品主要銷往消費者對冰酒認知不多的二三級城市。
冰酒的產量稀少,市面上眾多宣稱加拿大、德國的冰酒,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一個主要途徑就是一些酒商從加拿大進口原汁,然後在國內分裝。「比如德國對冰酒有嚴格的要求,酒液裝瓶後必須送檢,酒商要報產,而每瓶冰酒都有自己的編號。進入國內再分裝,無法保障是否有酒商會往酒液中添加其他東西,難以保證冰酒的質量。」蔡穎姬告訴記者。
對於這些國內罐裝的「冰酒」,曾微表示存在著很多「貓膩」。他表示,國內罐裝的冰酒生產成本價可以低至20~30元,在終端銷售價為100~200元。對於這些酒,只要廠家的價格夠優惠、有利潤空間,還是有經銷商願意賣的。不過有些商家明明知道是國內罐裝的卻當原裝進口冰酒賣,賣高價,這是在欺騙消費者。
冰酒造假的方法和形式多樣,而數目龐大的假冰酒最後又流向何方呢?這些假冰酒主要在飯店、餐飲場所流通,特別是內陸的二三線城市,消費者無機會長期接觸冰酒的地方。「市場的不透明以及消費者不具備鑑別能力,使得假冰酒更為猖狂。」
記者調查
假冒「進口冰酒」售價低廉
記者在廣州市面走訪時發現,加拿大的冰酒在一些酒類批發市場、街頭的酒類專賣店均有銷售,其價格普遍在100~200元間。在一些城鄉交界地帶的酒行,售價在百元左右的「冰酒」十分常見。在三元裡市場的一家酒行,當記者表示要買冰酒的時候,老闆趕緊熱情地將酒遞給記者:「這是冰紅、這是冰白,兩種都是110元。」當記者問這是否進口的冰酒,老闆當即表示是加拿大進口的,是並指出被標上寫著「原釀來自加拿大」的字樣,但記者發現老闆口中的這瓶「進口冰酒」其實只是在國內罐裝的。記者再仔細觀察正面的標籤。發現並沒有VQA的標識,而真正的加拿大冰酒在標籤上都有「icewine」的字樣,但是這瓶「冰酒」則是標著「icestyle wine」,明顯是打擦邊球。據老闆介紹,這種「冰酒」賣得不錯,自己都試過,口感很好。
這種打擦邊球的現象在曾微看來也比較常見。「加拿大冰酒的正確標識是『icewine』,但有些不法的商家卻打上『icewine』,將ice和wine分開,誤導消費者。」
業界觀點
市場亂導致正規酒商不願投入推廣
造假橫行使得不少正規的酒商對冰酒的推廣有所顧忌。因為市場的混亂,李西所在的公司並沒有介入冰酒的銷售。「冰酒總體來看銷量不大,再加上市場很亂,酒商都很少在冰酒上做宣傳,大部分的酒商僅是將冰酒作為補充產品銷售,銷售的也僅是一兩款。」
而富隆酒業、駿德酒業等大型進口酒經銷商均向記者表示,旗下只有兩三款冰酒在銷售。而另一進口葡萄酒的經營者也向記者坦誠,僅有向高端客戶推廣冰酒,因為真正品質好的冰酒量小价高,一般的消費者難以接受。相對於價格高昂的冰酒,他甚至更願意向客人推薦一些質量好而且價格相對實惠的酒。「我目前在做一款貴腐酒,這款酒的口感、顏色比一般的冰酒要好喝,但價格就比冰酒便宜一半,更願意向客人推薦這款貴腐酒而不是冰酒。」
酒商對冰酒的推廣不願過多投入,而天氣變暖或者會讓冰酒推廣雪上加霜。「冰酒對環境要求苛刻,隨著全球天氣變暖趨勢的加劇,必定會影響冰酒的產量,未來其價格可能還會走高,這對冰酒投資和冰酒推廣並不是好事。」李西告訴記者。
不過李西也並非完全拒絕冰酒,他表示,如果市場秩序回歸正規,會選擇進入,不過也只會銷售國外的知名產品。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