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江夏學院繆匡華教授主持的「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課程獲得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在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實現了國家級別課程零的突破。同時,在全國同類型課程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一所學校選擇什麼、崇尚什麼、追求什麼,外顯為教育行為和校風,內隱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導向。如今,福建江夏學院被越來越多的同行及社會所認可,這一切均得益於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深化課程改革、打造教學名師團隊,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培養創新型人才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來,福建江夏學院一直發揮著學科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在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上下功夫。「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這門課程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學校從課程改革入手,通過倡導基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理念、深化公共基礎課改革、開展研討式課程教學等多種舉措,從理念、知識、能力、個性發展等方面培養創新型人才,效果顯著。
夯基壘臺
深化教學改革起引領示範作用
福建江夏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2010年3月由4校合併正式建立。學校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性,將學校課程改革融入到學校教育事業發展中,並將學校定位為親行業、重開放、創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大學。
在深化課程改革中,如何讓這門課程既體現專業學科同市場實際相結合,而又不是僅限於理論上的教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經過學校反覆研討和論證,確立了「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課程以建設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抓手,以打造品牌教材為基礎,以培養教學名師為引領,以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改革中堅持做到5個「有效融合」和5個「有機統一」。
教學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與情境創設的有效融合,教師「預設控制」與師生「互動生成」的有機統一。
教學內容。堅持管理創新理論與我國管理創新實踐的有效融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演練」的有機統一。
教學方法。堅持教師「導演編劇角色」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融合,教師「案例講授」與學生「自主、批判式研討」的有機統一。
教學時空。堅持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實踐的有效融合,激活「第一課堂」與拓展「第二課堂」的有機統一。
教學評價。堅持多主體合作與多形式考核的有效融合,尊重「權威標準」與體現「平等多元」的有機統一。
該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適合所有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人,無論是創業新手還是創業失敗者,皆可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它會對未來的生活、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通過課上案例的學習和討論,了解一個企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掌握管理創新創業相關知識點,為有創業想法的人打好知識理論基礎及實踐能力。該課程選取「船主為什麼會變好」「非常小器——聖雅倫」「海爾管理創新理念」「大午集團——孫大午特立獨行」「阿里巴巴馬雲的故事」等案例以講座研討方式進行授課。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成功企業遇到的危機及應對方法,當堂測試遇到難題時,你要怎麼辦?每個人當堂都要給出應對之策;在課外時,學生一起去校園內的創業基地實踐,和商家聊聊創業的相關問題,聽別人的創業故事完善自己的創業思路及規劃。
福建江夏學院的這門課程真正做到了引領同行,為其他新建本科院校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其中很多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鑑。
重塑體系
打造精品課程創優質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與課程體系、教學管理密不可分。
該課程歷經18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兩基四過程案例引導」教學模式。此模式為:圍繞管理創新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分為「案例激活」(問題導入與情境構建)、「案例解讀」(理論闡述與問題延伸)、「案例演練」(知識運用與能力實踐)、「案例總結」(核心凝練與教學反思)4個過程環節,突出引導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主張學生自主線上學習,在課堂上開展辯論式探討、課下組織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課程的了解以及實際動手能力。
線上每堂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授課視頻,教學目的與要求、重點與難點、內容簡介,案例概要,知識點精要,管理實例——悟性與啟示,綜合技能——訓練與提升,課後作業——研討與思考,綜合研討。
課程成績評定方式。線上成績佔40%,線下成績佔60%。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採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可回溯。
課程教學內容創新。學校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課程內容,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生掌握管理創新、創業的能力。線上授課以案例講座為主,突出知識點,學生以技能訓練與案例分析為主;線下以批判式研討為主,每一次課均有一個主題。學生從被動吸收教師講的內容到主動挖掘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推動學生組建創業團隊,以模擬創業的方式,模擬創業策劃的全過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悟性與創新能力。
在課外實踐方面,學校通過舉辦「管論天下」學生論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論壇以該課程學習為基礎,鼓勵學生結合課程作業、課程實訓、社會調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多個教學環節來申報並參與學生論壇。論壇分為主報告、創新演示、教師點評3個環節。其中創新演示是一大亮點,採用演講、辯論、模擬聽證會、情境模擬、小品、微電影展播等多種形式,深受學生喜愛。該論壇每年舉辦一屆,現已成功舉辦7屆。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政產學研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2012年7月,該教學團隊及31名優秀大學生志願者深入福安市主要鄉鎮,開展為期30天的社會調研,在此基礎上撰寫調研專著《地方治理創新實證研究——基於福建省福安市的調研》。類似這種師生共同調研的模式,每年假期都會進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精耕細作
鍛造師資隊伍迎滿園碩果飄香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辦學成功的關鍵。
該課程團隊於2010年9月成立,共由8人組成。制定了教學團隊管理機制,實行團隊主持人負責制,主持人、成員實行年度目標責任制,教學團隊每月定期開展課程教研活動,全力支持教師精品在線課程建設。
學校通過教學團隊培養較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同時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參與到該課程中來。
與此同時,學校制定並完善了「雙師型」教師標準,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引導青年教師學歷層次及實踐能力提升,高學歷教師到地方部門掛職鍛鍊等。學校鼓勵教職工進修訪學、攻讀博士,不斷提高教師應用科研水平。學校還鼓勵教學團隊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共取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0項、重大橫向課題3項,省級科研成果獎3項。該課程團隊將科研與課程教學相融合,大大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
此外,學校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突出實踐能力和產教融合的業績貢獻導向。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專業實踐管理細則,積極與企事業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該課程歷經18年的探索實踐,自2016年以來獲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精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編著出版了《管理創新——案例與實踐》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材及相關系列教材4部,該課程團隊獲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教學團隊、省級特色專業、省級規劃教材、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等12項省級建設項目,獲得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福建省優秀特色教材1項、教改著作1部、師生調研專著1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近5年來,該課程教學團隊中3人晉升教授、3人晉升副教授、3人獲博士學位、2人獲省級優秀人才、1人獲省優秀教師,教師團隊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該課程育人成績凸顯。通過多年線上線下授課、創業模擬實訓,教學團隊成員認真指導大創項目,獲得立項28項(國家級別9項、省級19項),起到了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並獲2015年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9個獎項,極大地激勵並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與能力。
「管論天下」學生論壇為學校本科生科研論壇開了一個先河,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好評;在福建省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社會科學與社會建設」分論壇上,學校萬珺同學作為僅有的本科生代表,以「城鎮化進程中的小攤販治理」為題作大會發言。
2014—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共有91名學生考上理想高校的碩士研究生,32名學生考上選調生和村官,學生紛紛表示,經過幾年的學習與實踐,他們學到了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回首該課程18年的來時路,福建江夏學院一直堅持著「創新、拼搏、包容、開放」的精神,引領著一代代江夏人行走在創新創業的大路上。下一步,學校將繼續鞏固成果,秉承一流的理念和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朝著建設具有明顯辦學特色和示範引領作用的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闊步前行!
(繆匡華 張致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