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對待當事人的十大禁忌

2020-12-14 專注優質法律文章

很多時候,法官在不經意之間已經給自己的案件設置了重重障礙,或許是一句不冷不熱的大實話,或許是開小差時的一個笑容,或許是與一方代理律師的熱情問話……而熱切盼望法官給自己主持公道的當事人心中,或許就是冷嘲熱諷,或許就是心不在焉,或許就是枉法裁判……小編在庭審和裁判文書評查過程中,確實也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兒。

禁忌一:有事沒事訓斥,有理沒理說教

一些法官特別是資歷比較老的法官,往往有著批評當事人的習慣,甚至不看看對象。我還記得自己剛剛進入法院做書記員的時候,為了學習其他資深書記員怎麼記筆錄的,經常去檔案室翻閱已結案件的檔案材料,曾經看到某位法官的談話或庭審記錄千篇一律在開頭時就是「訓斥當事人多少分鐘」。當時我就驚呆了,覺得這個法官很威風,現在想想,多半是這位法官的書記員已經無數次聽到了這種重複,有些無聊又有些惡趣味的做了如上記錄。

有些法官無論什麼案件,不管是家是糾紛還是商事糾紛,都要義正言辭地說一些與審理無關的言辭,以示法官的威嚴訓誡。殊不知對於商事案件中的商人而言,這些言辭更本不起任何正面作用,往往還不如一句「願賭服輸」來的管用。

有一些法官無論面對是當事人還是律師,也都是一樣的諄諄教導的說辭,殊不知或許有學歷層次比較低的當事人吃法官這一套,但對於專業的律師代理人而言,其注重的是效率與專業,哪裡有心情或者義務來聽你法官這些個擺譜式的訓斥或者勉勵。即便裝作一副受教模樣,那也是屈服於審判權力而非法官的業務權威,說不準心裡還在膩歪,「這個法官水平真水」。

試想當事人剛剛在法庭上坐下來,或者剛剛開口說了兩句話,等候他的不是法官認真的傾聽,而是劈頭蓋臉的一通批評或者說教。批評的對,當然頂多有些委屈,性格脾氣相對比較好的當事人或許還能接受;如果批評的不對或者有出入,那換作誰心裡也是會有想法的。再說,法官的說教有什麼特殊效用麼?沒有,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當事人現在就是惶恐地等候法官大人幫他解決問題。可想而知,如果當事人或者律師十分牴觸這種說教或者訓斥,接下來的審理活動的配合程度。

禁忌二:不講技巧地阻止當事人發言

看過一些庭審矛盾激化的案件,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因為法官一再的阻止當事人或代理人發言。不可否認,很多案件中代理人或者當事人十分囉嗦、抓不住重點,而且不願意聽從法官指揮,甚至有一些代理人(特別是一些非本地的律師)喜歡通過與法官強詞奪理、不聽從庭審指揮的方式,來博取委託人的贊同。這時候很多法官,一般會非常直接的,或者再三地打斷這個當事人或代理人發言。升級到一定次數,這個談話或者庭審就已經沒有辦法進行下去了,因為充斥在法庭上的不是智慧的閃光,而是濃濃的火藥味兒。

曾經看到過一份錄像,一位年輕的法官在法庭上拼命地、頻繁地敲著法槌,要求代理人不得再行發言,而旁聽群眾卻每次緊隨其後的起鬨、鼓掌,後來該代理人拍案而起,指責法官剝奪當事人的基本權利,並要求迴避。這個案件的庭審效果可想而知,最後案件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發展轉變成一方當事人與法官的矛盾,而且十分的激化。當然,這個案件最終的判決要求迴避方當事人是十分不服氣的,其上訴的最主要理由也是法官偏袒對方當事人,剝奪其陳述與抗辯權利。

禁忌三:與當事人或者代理人直接開展辯論

經常在法庭裡邊出現這樣的一種奇觀,雙方當事人之間並沒有激烈地展開辯論,而是其中一方當事人或代理人跟審理案件的法官大眼瞪小眼,辯論得面紅耳赤、熱鬧非凡,最後,往往以法官敲法槌阻止這一方當事人或代理人再次發言而告終。這種事情往往是法官比較喜歡發表自己對案件的看法而引發的,如果這個法官的觀點得不到認同,當事人當然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想糾正法官的這些看法。有些法官比較謙虛,或者會認真聽一聽當事人或代理人說的有沒有道理,但很多的法官卻認為:「我已經把觀點亮明了,你居然還在法庭上唧唧歪歪,絕對是不給我面子。」於是,上一幕的情景就一再的上演了。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庭審活動將是怎樣的一個場面?法庭上不再有法官,而是由雙方當事人一對一單挑變為了法官加入一方當事人的兩對一群毆。

禁忌四:對有爭議的事實不及時追問或限期舉證

所謂有爭議的事實一般是分為兩種,一種是雙方當事人之間對相關的案件事實有爭議,另一種是法官認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在客觀上仍存在一定的爭議(不合常理)。絕大多數案件主要的爭議點都集中在關鍵事實上,如果對這些事實沒有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來進行詢問當事人,往往會讓案件陷入被動。

被動之一:當事人說謊的餘地大大增加。比如說民間借貸一個比較常見的一類問題,被告抗辯其在出具借條後曾經有多筆還款,但原告沒有完全把這些還款剔除出本案的訴訟範圍。那這時候至少應當追問:被告究竟是有多少筆還款,每一筆還款對應著哪一筆借款?歸還的利息還是本金?這些還款有沒有對應著其他的本案之外的經濟往來?相關具體的打款證明在哪裡?如果是現金交付的,那為什麼在很接近的日期裡又要繼續向原告借款……

當然,具體追問的問題還應當根據個案不同的情況進行設計,很多的設計都應當隨機應變,沒有辦法預先估計。一旦法官沒有追問的到位,很多當事人就留有了很大的說謊餘地,而且也留有了很大的圓謊餘地。一些說謊的當事人往往會說:當時法官沒有問,所以我說的只是我對上個問題的理解,但不是今天法官你所問的這個問題。

被動之二:談話庭審次數人為增多。很多爭點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追問固定的話,會留有很多瑕疵,這些瑕疵匯總起來往往會導致案件基本事實或關鍵事實沒有查清。很多法官就是在寫判決書的時候,突然發現居然存在這麼多問題。於是,無奈再次開庭,雖然上一次庭審時他已經宣布過庭審辯論結束。一趟一趟的庭審,也會讓雙方當事人對法院法官的處事能力產生質疑。

被動之三:當事人舉證和質證深入無限循環的死結之中,案件審理期限越來越長。舉證期限由法定和指定,我們往往重視法定的舉證期限而忽略了指定的舉證期限。殊不知指定的舉證期限高於法定的舉證期限,法官完全應當,因案至制宜對每個當事人甚至每一個案件事實限定舉證期間,包括限定發表質證意見的期間。

禁忌五:與一方當事人表現出親密的關係

當事人對法庭上法官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在意,一些當事人對法官過於嚴厲的言辭倒並不是特別的有意見,但如果法官對一方當事人表現過於嚴厲,但對另一方當事人表現卻又十分友好甚至是親密。這時候,被嚴厲的一方不免心中會有很多聯想,以至於庭審中法官的一些正常管理或指揮也會被這個當事人認為是對自己的刁難。因此,對雙方當事人「一碗水端平」,至少在形式上法官也必須要做到,否則真的是自找麻煩,而且真的是一種不必要的麻煩。

我曾經就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去法庭開庭,因為提前到了,在走廊裡遇到一位比較熟悉的律師,雙方互相打了招呼還寒暄了幾句。沒成想隔了幾分鐘走進法庭才發現,那位與我寒暄打招呼的律師居然是我案件當事人的代理人,偷偷地看了一眼對方當事人,果然臉色已然是非常的緊張和嚴肅。我心中暗道不好,於是趕緊改變策略,非常主動地和這名當事人及代理人打招呼,還高度表揚了在法院沒有主動傳喚當事人本人出庭的情況下,當事人能夠堅持出庭的舉措。幾頂高帽送過去之後,這名當事人和他的代理人表情完全放鬆了,接下來的庭審大家也都非常的順利和愉快。當然,這也是我能夠及時發現這個情況,如果當時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估計這個案件就有可能會比較麻煩。後來我吸取教訓,但凡是在法庭裡,即便是遇到非常熟悉的律師或者當事人,我都一言不發,頂多是保持微笑。

禁忌六:說一些自己根本做不到的狠話

一些法官在當事人或者代理人不聽從庭審指揮的時候往往會說一些狠話,一方面表示出自己的反感和憤恨,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言辭給當事人或代理人一些壓力。可是,過猶不及,放狠話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究其原因,因為我們所放的狠話往往是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的。比如說動不動要拘留,動不動要罰款,而大家都知道,拘留和罰款這種司法懲罰措施是需要院長籤發批准的。因此,被唬住的,往往不需要通過這樣的狠話就能教育的當事人;而唬不住的,就更加認定這個法官是沒有水平的。

禁忌七:對當事人呼之即來喝之即去

有一些明明很小的事情,通過電話確認完就行了,即便是一些關於程序的問題頂多讓當事人出具一個書面的確認函即可。可是有一些法官卻不這麼想,他們往往是要求當事人或代理人到法院來,可到了法院,法官往往又很忙碌,沒有時間立即來接待,於是就讓當事人或代理人這樣乾耗等候著。來訪的人怨氣肯定會越來越重,雙方之後的配合度會怎樣完全可以預計。

禁忌八:自己違反法庭規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嚴於律人也應嚴於律己。有些法官對於當事人在庭上接聽電話或者隨意進出非常的憤怒(也包括我本人),往往會因此大發雷霆,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又顯得十分的隨意與自然,隨意的接聽電話,談笑風生。殊不知,雖然當事人在法官判決之前敢怒不敢言,但是對這樣的法官心裡非常不舒服,認為言行不一,一旦最後的結果對當事人不利,這樣的不良情緒也會代入到對裁判結果的感官上去。

或許有法官會說,哎呀,如果是非常重要的領導打電話,我不接肯定不好。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好辦。首先,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在拒絕接聽電話或無人應答時都有回信選項,如果細膩一點兒,甚至還可以自定義一個「現在開庭,不方便接電話,稍後回復」的信息,拒絕或無人接聽時,打電話的人就知道被打電話的法官正在開庭,當然就會諒解。其次,如果開庭時間比較長而未接電話確實比較重要,那法官可以趁著開庭的恰當節點,往往是質證開始前或者結束後或者是一個新證據提交的時候,宣布休庭若干分鐘,這樣就可以從從容容地回復了。

禁忌九:言辭粗魯,行為粗鄙

我們有些法官不拘小節,雖然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卻往往影響了他承辦案件的審判效果。比如:衣冠不整的、不分場合抽菸的、二郎腿邊翹邊抖的、衣服皺巴巴髒兮兮的、面帶輕蔑的、渾身酒味兒煙味兒的,等等諸如此類。或許有些同志認為,這真沒什麼大不了,可放在當事人眼裡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因為當事人認為法官手裡攥著案件,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有某些信息的發送,當事人也在觀察,察言辨色,看看你法官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或者說他能不能通過你這種性格找到案件之外的突破點。

禁忌十:忽視當事人或代理人的案件知情權

一些法官十分不願意將所有案件情況向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公開,別說主動將涉案證據送交當事人或約定當事人來領取了,甚至當事人或代理人申請查閱卷宗時還設置種種障礙。似乎當事人多閱卷就是一個很大的麻煩,甚至會超出法官的順利掌控。

曾經就有法官詢問我當事人在開庭結束後是否可以申請查閱並複印庭審筆錄,當時我就覺得十分奇怪,反問為什麼不可以呢?說是因為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查閱並複印庭審或談話筆錄。我翻了一下《民事訴訟法》,果然第四十九條第二款僅作了原則性規定,一方面授權當事人、代理人可以查閱案件材料,另一方面,具體查詢的辦法授權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規定。再查了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代理人查閱民事案件材料的規定》,雖然明確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查閱、複製庭審筆錄以及有各種其他證據材料,但對於法院製作的談話筆錄、詢問筆錄並沒有羅列在範圍之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司法解釋第五條明確規定「限於案件審判卷或執行卷……」,那如果案件材料尚未入卷,是不是就不具備查詢的前提條件了呢?那筆錄究竟是什麼?

筆錄是訴訟過程中法院為案件審理需要製作的當事人或證人的陳述,是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在卷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法官歸納總結案件、與當事人進行溝通的客觀記載。筆錄本質上應當屬於證據,也應當入卷,至於說尚未入卷尚未歸檔並不是當事人或代理人查閱相關訴訟材料的實質性前提條件。「限於案件審判卷或執行卷」應當理解為凡是需要入卷的案件材料,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均有權查閱、複印。這裡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論證庭審或談話筆錄當事人或代理人查閱與複印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麼?當然是不證自明的。為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查閱卷宗材料包括訴訟中形成的不涉及到審判秘密的材料提供方便,是法院和審理法官當然之義務,也是促進當事人和代理人儘快了解案情、進入角色的重要途徑。我們不應去阻攔,更應當是提供便利。此外,對於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提供的新證據,如果需要對方當事人質證或提供意見的話,也應當提前寄交或照會來取,從而儘快壓縮質證期間,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

相關焦點

  • 法官罵人|地方法院|當事人_網易新聞
    他們對臺北地方法院開庭的印象很深,說法官問話都彬彬有禮,不會隨便罵當事人或律師。我告訴他們,約15年前,我在念大學時去法院旁聽,法官在法庭上還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會隨便辱罵律師和當事人,總想讓在法庭上的所有人全部臣服在法官的威嚴之下。經過十多年的司法改革,「司法院」一直要求,法官開庭要有禮貌,不可隨便罵人。十年下來,狀況確實改善不少。但是,還是有少數法官並沒有改變罵人的作風。
  • 當法官下班後遇到當事人
    下庭辦案不久,我就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有時會在下班後遇到自己審理案件的當事人。仔細想想這種現象也不奇怪,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民事法官,審理案件的當事人基本都是戶籍在本區或是居住在本區連續滿一年以上的,我也在本區居住,況且本區面積也不大,因此下班後遇到當事人自然再正常不過。
  • 家事法官給訴訟離婚的當事人當紅娘
    我這回要說的法官紅娘,身份還是法官,扮演的角色也是紅娘,只是對象變了,不再是法院幹警,而是曾經在法院訴訟離婚的當事人。而家事法官因為職業的約束,既不可能對當事人說謊,也不被允許為此牟利,所以誠信方面絕對沒有問題;二是後備選擇多。《法官「紅娘」撮合了離異的他和她》一文提到,孫法官從事家事調解工作一年多,調解過的夫妻有三百多對。我下庭五年多,大概經手的離婚案件應該也超過500件了,很多家事法官的工作量還是超過我的。
  • 法官溫情釋法 當事人當庭撤訴
    7月15日上午9點,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蒙志相法官像往常一樣準時出現在第三審判庭,開庭審理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 隨著庭審步驟逐步有序進行,蒙法官耐心傾聽各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逐漸了解到該案的爭議焦點,並決定當庭調解。 宣布休庭後,蒙法官從審判席上走到情緒激動的老伯身旁,拿著判決書用心解釋一審判決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及上訴期限,因為老伯年邁和外地口音,反覆溝通多次後,他終於表示明白了原告不能在二審中反訴的道理。
  • 回憶鄒碧華:鼓勵法官考國家心理諮詢師,了解當事人和律師
    回憶鄒碧華:鼓勵法官考國家心理諮詢師,了解當事人和律師 澎湃新聞記者 李燕 2014-12-11 17:25 來源:澎湃新聞
  • 「法官閨女」用真情感動當事人
    明辨是非,秉公辦案,她是鐵面無私的人民法官;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是柔腸百轉的「法官閨女」,她就是愛輝區人民法院法官藍曉娜。「躬身踐行維正義,清水潔沙映天平」。如果你不曾見過工作中的藍曉娜,可能無法將她與「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省十大廉潔法官」「龍江最美法官」等稱號聯繫到一起。二十五年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以法律的名義維護正義,以博愛的胸懷促進和諧。
  • 就業性別歧視當事人:忍氣吞聲換不來公平對待
    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 日前,全國總工會公布2014年我國十大勞動違法典型案件,「浙江新東方烹飪學校侵犯女性平等就業權」一案位列榜首。得知這一結果後,當事人小郭表示很欣慰,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經歷來鼓舞更多人:「小女生」不輸「大企業」,要勇敢對就業歧視說不。
  • 法官休庭時間被離婚當事人暴力殺害?強烈譴責!
    潘先生將被害法官拉到別的屋裡後打電話報警,電話沒打出去,受傷法官陷入昏迷。 新京報記者從雙城區委宣傳部獲悉,被害法官57歲,即將退休,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據趁法官出庭其他案件休庭期間,嫌疑男子將法官拽進收發室,持刀將其刺傷,報警電話還沒打出去,人就已經不行了。
  • 異地當事人「刷臉」遠程開庭 廣州中院發布首屆十大商事典型案例
    2018年1月3日上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2017年度廣州法院商事審判工作情況,同時公布廣州法院十大商事典型案例。這是廣州中院首次向社會公布十大商事典型案例。據統計,2017年廣州中院共受理商事案件2863件,同比上升7.67%,審結2899件,同比上升8.98%,法官人均結案數達193.3件,法官人均結案數同比上升16.25%。在所有的商事案件中,收案排在前五位案件類型分別是買賣合同、公司糾紛、合夥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合作合同糾紛,其中買賣合同佔38.04%,網絡購物合同和網絡服務合同佔全部案件的3.35%。
  • 廣州一當事人稱女法官無維修下水道經驗,要求更換男法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通訊員 張仲娟、寧宇「我不喜歡這個法官,申請迴避!」「法官和原告姓氏相同,申請迴避!」……申請迴避事由千千萬,總有一種讓你意想不到。近日,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在審理原告石某與被告某物業公司、潘某、某攝影店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中,被告潘某在庭詢時當場提交迴避申請書,要求更換男法官審理本案,理由是本案屬於下水管道堵塞導致滲水事故引起的糾紛,男性在安裝、維修下水管道方面更有經驗,因此要求更換男法官審理本案。
  • 【雲法動態】連雲區法院設立「法官留言機」, 實現當事人與執行...
    法官留言機剛上牆,就吸引了申請人江某,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李玉華局長留了言。李玉華在手機上收到留言後,立即作了回復,約定時間。系統首頁點開法官留言機首頁,藍色基調的網頁上顯示了院長信箱、紀檢信箱、聯繫法官、撥打12368四個選項,當事人可以結合自己的相關需求點擊對應按鈕,輸入相關信息後進行手機驗證登錄。
  • 法官「苦口婆心」 當事人案結事了
    11月30日,原告李某某與被告馬某某、耳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經盤州市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多次通過微信與當事人溝通交流,終於促成被告在開庭前自願履行了支付貨款的義務,原告自願撤回案件起訴。法官收案後,並未因為涉案貨款金額為2553元而不夠重視,相反秉持著「群眾糾紛無小事」及司法為民的司法理念積極與原被告溝通,多次通過微信做被告的思想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知不誠信依約履行合同義務的法律後果,最終被告在承辦法官「苦口婆心」的勸導下自願履行了付款義務,原告撤回起訴,案件就此了結,原告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
  • 法官當場翻譯判決書說服韓國當事人
    2006-04-26 16:18:19        近日,經過執行法官五天多的交涉
  • 法官「多管閒事」促和解 雙方當事人齊點讚
    近日,縣法院執行法官在處理一起糾紛案件時,贏得了雙方當事人的拍手稱讚。而這,緣於他的「多管閒事」。  這件「閒事」,還要從一張借條說起。  80歲的趙奶奶與孫大媽的母親是好朋友,多年前,孫大媽通過母親,向趙奶奶借款3.5萬元,用來經營飯店。後來,飯店不開了,孫大媽也去了紹興,戶口也轉走了,這筆錢卻一直沒有還。
  • 南召法院:當事人行動不便 法官「雲庭」開庭快速調解結案
    為表達感激之情,魏某將一面印有「捍衛法律尊嚴 維護百姓利益」的錦旗親自送到承辦法官閆學東手中,並激動地反覆致謝。南召法院雲陽法庭受理該案後,承辦法官閆學東認為原告魏某系殘疾人,行動不便,而被告董某家住陝西省,屬跨省案件,且該案事實清楚,有調解空間,遂決定引導當事人進行網上立案,利用「雲庭」進行網上審理和調解。
  • 平等保護國內外當事人 上海高院發布中英文版白皮書及十大案件
    在第19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即將來臨之際,4月22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召開2019年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中英文版《2018年上海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公布「2018年上海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以下簡稱「十大案件」)和「2018年上海法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典型案件」(以下簡稱「典型案件
  • 重慶法官廖子懷入選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點人物
    十大亮點人物分別是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長胡國運、雲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二庭庭長段莉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肖海棠、江蘇省睢寧縣人民法院刑庭庭長王震、 武漢海事法院書記員孫代君、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速裁團隊法官馮曉光、浙江省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執行警務局局長李佳、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智慧財產權綜合審判二庭副庭長張本勇、重慶市巫溪縣人民法院下堡人民法庭庭長廖子懷
  • 法官傾心調解案結事了 當事人送錦旗點讚致謝
    案件立案後,由該院七裡園法庭王建業法官承辦。王建業法官接到案件立即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繫,詢問案件情況,經溝通,雙方均同意調解。9月22日,原、被告雙方如約來到七裡園法庭,王建業法官先耐心聽取雙方的意見,對於雙方矛盾焦點問題,承辦法官跟當事人解釋說明相關的法律程序,並向其分析利弊,由於雙方分歧過大,當天沒有調解成功。
  • 通遼中院:法官入戶調解案件,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案件開庭前一周,民一庭法官孫向群接到案件代理律師的電話,被上訴人王某芝因病去世。王某芝的老伴張某蔭今年九十多歲,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行動不便,且精神時好時壞。上訴人張某敏與其他四位兄弟姐妹家庭矛盾突出,相互關係非常緊張。
  • 法官不厭其煩促調解 當事人滿心感動送錦旗
    法官不厭其煩促調解 當事人滿心感動送錦旗 2020-12-16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