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讓民族教育之花開得更豔

2020-09-14 每日烏達

民族教育,一頭連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一頭連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交匯點、結合部」,也是「公平器、致富經」。



  在烏海,民族教育也一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工作,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教育方針政策,切實將民族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全市民族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創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民族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升



  這幾日,市蒙古族學校的師生們又迎來了新的學年。教室裡,教師充滿激情地授課,學生認真聽課,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只有民族教育搞上去了,國民整體教育水平才能提高。」這是市蒙古族學校孜孜追求的教學目標,也是我市發展民族教育的奮鬥目標。



  針對散雜居少數民族的實際情況和辦學布局分散、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實際,我市對全市民族教育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斷整合優化民族教育資源。


  「十二五」期間,我市建立起從幼兒園到高中蒙語授課15年一貫制的民族教育體系。



  2016年,市政府制定出臺了《烏海市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新時期民族教育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2019年4月,印發了《烏海市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在經費投入、人員編制、師資培訓、校舍建設、項目安排、學生資助方面對民族教育學校和學生給予優惠傾斜政策,確保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


  為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我市積極利用「內蒙古基礎教育資源網(蒙古文版)」開展教育教學,要求教師熟練應用網站所提供的教學資源並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同時,我市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各族師生中紮實開展「三個離不開」思想教育,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為加強民族文化藝術教育,我市通過課程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民族素質教育。



  市蒙古族學校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特點開設了體、音、美、舞蹈、蒙古語言文字、蒙古族禮儀、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等特長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此外,學校還建起蒙古語書畫攝影和蒙古語免費學習基地,面向社會開辦了免費蒙古文書法、篆刻培訓班,增設了民族習俗禮儀文化課,建起了蒙元文化基地和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積極開展蒙古族文化活動,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營造良好氛圍,並獲得了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自治區學習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先進集體」「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示範學校」等多項榮譽。


民族教育質量顯著提高



  近日,記者在市蒙古族中學附屬幼兒園施工現場看到,幼兒園主樓所有施工作業基本完成,室內裝修以原木色作為主色調,增加了多處蒙古族裝飾,讓幼兒園充滿民族特色。



  市蒙古族中學附屬幼兒園項目佔地12068.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740平方米,配套建設室外活動器械場地、塑膠遊戲場地、30米直跑道、沙池、蓄水池等。項目建成後可以有效解決少數民族家庭子女入託問題,加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民族教育保障能力,在經費安排上優先安排民族教育經費,確保民族教育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在規定的基礎上逐年增長。2019年,我市在2018年安排民族教育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基礎上增加到80萬元,增比60%。



  在實施學前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幼兒減免保教費50%、義務教育「四免一補」、高中「三免」的基礎上,我市嚴格落實自治區有關政策規定,對蒙語授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小學、初中、高中每人每月135元、162元、189元,並逐步提高蒙漢雙語授課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2019年達到每人每月小學200元、初中250元、高中300元,增比分別為48%、54%、58%。同時,我市還對附屬幼兒園的家庭貧困幼兒,給予減免保教費。



  我市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對蒙授生考入本科的一次性資助10000元,對非蒙授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考入本科的一次性資助5000元。近幾年,受資助學生達1199名,資助資金601.5萬元。


  隨著經費投入的不斷加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市民族教育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校辦學條件處於同級同類學校優質水平;學校教學質量連年攀升,中考、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


  此外,我市積極落實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在公務員考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時,有一定比例的崗位面向少數民族,定向選拔蒙漢雙語人才;在事業單位招聘時,對符合招聘條件的烏海籍蒙語授課生實行擇優錄用。


  「根本不美,枝葉茂者,未之聞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民族教育承擔著特殊使命,我市將進一步加大對民族教育支持力度,紮實推進民族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民族教育水平,讓民族教育之花開得更豔,讓民族團結的基礎越來越牢固。

來源:烏海日報

相關焦點

  • 大蒜搗碎扔花盆裡,不僅能預防病蟲害,還能讓花開的更多更豔
    大蒜搗碎扔花盆裡,不僅能預防病蟲害,還能讓花開的更多更豔大蒜,可以不誇張的說是一件寶貝。即作為調味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它還具有殺菌,排毒的功效。對人的健康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山東人,對大蒜的喜愛,可以說是到了不可缺少的程度。
  • 馬豔:堅守,是為了等待花開
    今天的教師節特別報導讓我們一起走近梁家寺東鄉族學校,認識一位叫馬豔的老師。2009年12月剛剛從蘭州外語學院畢業半年的馬豔帶著對家鄉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來到梁家寺東鄉族學校踏上她所熱愛的教師崗位,那年她剛好23歲,而這一幹就是十一年。
  • 養護大花蕙蘭做好這幾點,年年能再開花,花開得多又豔!
    花草之美,美在這份蔥蘢,美在這份生命;養花之樂,樂在這份情趣,樂在這份性情,今日小編為大家帶來養花草小知識,喜歡養花草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導語:養護大花蕙蘭做好這幾點,年年能再開花,花開得多又豔!大花蕙蘭是近幾年來比較時興的年宵花卉,花些色豔開花期較長,受到諸多盆友的鐘愛。大花蕙蘭自身屬科技蘭,是好幾個蘭花品種混種而出的,植株復花性較弱,經常被當眾一次性花卉種植。可是,儘管其復花性差,仍有復花的可能。較長的開花期,植株養分耗費極大,是其無法復花的重要緣故,因此花謝的養分填補是重中之重。養護大花蕙蘭,施肥是重要,養分充裕才有可能復花。
  • 烏海:翰墨飄香 石韻悠長
    烏海,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移民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黃河文化、蒙元文化、書法文化、賞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在這裡碰撞相融,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文化之花。在烏海的特色文化中,書法文化和賞石文化堪稱「雙子星」。
  • 加快前行步伐 收穫春華秋實——烏海化工有限公司綠色發展掠影(一)
    遠看,它似乎沒什麼神奇之處,但走近看,你就會發現它的特別——不論是房屋的牆面、大門,還是屋頂、門廊,所用的建築材料既不是磚石,也不是木質板材,而是標準的PVC材料,是一個以塑代木的「綠色」房屋。「綠色」房屋之精妙,在於它的牆體、屋頂材料幾乎可亂真於木質板材。
  • 團結花開香滿園——涼州區東關小學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紀實
    全媒體記者何飛 通訊員周伯全綠樹陰濃夏日長,民族花開香滿園。仰觀滿目是芬芳,側耳傾聽讀書聲。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浸潤著涼州這塊敦厚質樸的大地。在這裡,天馬湖畔坐落著一座美麗而溫馨的「書香校園」——涼州區東關小學。
  • 【情韻悠悠】式路:木蘭花開的聲音
    你聽過木蘭花開的聲音嗎?禮縣實驗小學的木蘭花開時,會發出極為美妙的聲音。史料載,木蘭花樹高可達5米,花朵開放時傲立枝頭,純白聖潔。因為木蘭花是先開花,花謝後才長葉,所以木蘭花開時滿樹潔白,毫無雜色,讓人陡生敬仰之感。看木蘭花開,就覺得那花仿佛開到人的心裡去了。正因為此,人們把木蘭花開的情景視為生命最高尚的靈魂。
  • 烏海緊急闢謠
    烏海市教育局特此提醒廣大家長,類似信息均為虛假消息,一切關於中考信息以「烏海教育」微信公眾號和烏海教育網信息為準。具體各高中錄取分數線將於8月8日網報志願結束後對外公布。請廣大考生不傳謠不信謠。來源:烏海市教育局編輯:劉夢娜(實習)初審:明玉 劉琳娜主編:範鵬春監審:梁文秀發布:烏海廣播電視臺
  • 飯吃八分飽,花開九成豔,睡到自然醒
    在曾經的鄉土中國,成千上萬的母親早晨起來,簡單梳洗之後就得開始為家人準備早餐,等到孩子上學、丈夫下地勞作之後,她們才會得到片刻休息,繼而又是準備午餐和晚餐。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她們的青春年華就消磨在蒸炒炸煮之中了。
  • 北京現代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教師路豔出版教材 《說唱音樂》
    教材撰寫者、北音音樂教育學院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路豔   北京現代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路豔撰寫的「中國民族音樂」數位化系列教材之《說唱音樂》近日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及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正式出版
  • 烏海:半城湖光一城景
    烏海是一座水資源匱乏城市,地處烏蘭布和沙漠、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的交匯之處,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5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200毫米,乾旱少雨是這座城市的氣候特徵。 由於乾旱缺水,烏海人對「水」有了更深的情緣,「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景象,是幾代烏海人孜孜以求追求。
  • 疫苗到烏海了!
    記者從烏海市疾控中心了解到,進口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在烏海開始接種啦~適齡兒童可到相關社區醫院進行預約接種。 13價肺炎疫苗是啥?為啥這麼搶手?
  • 校園盛開民族團結教育之花
    興慶區第二十三小學教育集團共有學生3300多人,55%以上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主要來自寧夏、甘肅、河南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學校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個性、自主發展,著力打造辦學文化和品牌,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茁壯成長。
  • 烏海走出去的IT高手
    在烏海二中學習時與電腦結緣,遂醉心於電腦編程的學習,初三時摘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省級聯賽一等獎桂冠。看似枯燥乏味的指令,時隔20年王磊還能講得頭頭是道。    在竇軍老師的輔導下,王磊早早嘗試學習計算機程式語言Qbasic。初三時,王磊參加了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統一組織的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他在比賽中表現出眾,榮獲省級聯賽初中組一等獎,這是我市當年在此賽事上取得的唯一獎項。    在烏海二中的電腦課上還有一些小故事。
  • 烏海一中錄取分數線公布
    統招線:484分分招線:市二中442分,市三中428分,市四中423分,市五中419分,市八中404分,市九中405分,市十八中400分,市二十二422分,市二十三中423分,海南區西卓子山學校406分,市十二中447分,北師大烏海附校
  • 烏海出臺關心關愛蒙漢雙語教師政策
    9月7日,烏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關心關愛民族學校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授課教師的若干措施(試行)》,對使用國家統編教材《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授課的教師,制定了關心關愛措施。依託和利用自治區教育雲平臺、蒙古文資源網和內蒙古有線電視播出「同步課堂」等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輔助教師開展教研教學。有序組織我市名優骨幹教師開展網絡課堂、教科研指導。採取多種措施,不斷提升市蒙古族學校教師應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五、適時調整教育教學評估標準。
  • 烏海優秀教師名單公布
    會議表彰了全市教育系統2019—2020年度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受到表彰。2019—2020學年度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名單一、先進集體(12個)烏海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集體(4個)烏海市第一中學烏海市第十二中學海勃灣區第一小學
  • 海勃灣區委副書記、區長全覺民任烏海市委常委(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烏海12月18日綜合報導 據內蒙古《烏海日報》消息,12月16日,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市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劉春、白彥、關成章、武鳳梅、王作誼、王曉平  2014年12月任烏海市委常委。 (責任編輯:尹彥宏)
  • 他是烏海達人
    8月22日,隨著最後一道問題的正確回答,烏海超高壓供電局紀檢監察處工作人員巴特爾通過了學習強國「挑戰答題」題庫中的全部1065道題,成為一名「學習達人」。「答題對我來說是愉快的享受,我希望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習成為成長的底色。」巴特爾表示,在他看來,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是做好紀檢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 【民族團結一家親】石榴花開香滿園
    石榴花香恬淡,卻總能激起人們對民族團結情誼的嚮往。情誼的馨香,飄散在社區每個角落。近年來,園丁樂園社區黨總支打造「阿娜爾·石榴家園」民族團結工作品牌,逐步完善「1+3+5」(「1」是黨建引領,「3」是「一室、一街、一園」,「5」是五支自治隊伍)的創建工作模式,推進民族團結平臺搭建和群眾自治隊伍建設,以文化活動促進居民交往交流交融,讓石榴花在社區開得奼紫嫣紅、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