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管理辦法》:患者可持醫院處方到藥店買藥

2020-12-1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呂諾)衛生部12日發布的《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院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意味著患者可持醫院處方,到價格相對便宜的藥店買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對此表示,在可能減少醫院收入和保障公眾選擇權益之間,衛生行政部門選擇了後者。

    使用規範藥名,藥方看得懂

    很多就診者有這樣的感受:醫生處方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有些中藥方子飲片用號碼來代替。拿這樣的藥方去藥店抓藥,藥店的人根本看不懂。

    《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藥品名稱應當使用規範的中文名稱書寫,無中文名稱的可以使用規範的英文名稱書寫。醫療機構或者醫師、藥師不得自行編製藥品縮寫名稱或者使用代號。處方書寫必須字跡清楚,不得塗改,如需修改應在修改處籤名並註明修改日期。

    毛群安說,在《處方管理辦法》實施以後,凡是醫生在處方中的不規範的做法都必須改正,否則要追究個人以及這個醫療機構的責任。

    列印紙質處方,藥方拿得走

    有就診者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醫生在電腦裡開處方,通過內部網絡傳遞處方,讓患者根據序號排隊劃價,再到醫院藥房取藥。這樣做固然快捷而且節約紙張,但患者根本拿不到處方,也就只能在醫院取藥。

    《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師利用計算機開具、傳遞普通處方時,應當同時列印出紙質處方,其格式與手寫處方一致;藥師核發藥品時,應當核對列印的紙質處方,無誤後發給藥品,並將列印的紙質處方與計算機傳遞處方同時收存備查。

    列印出紙質處方,便於藥師準確核發藥品,也使患者到藥店買藥成為可能。

    減少醫院收入,運轉受影響

    同樣的藥品,為什麼醫院藥房往往比藥店賣得貴?毛群安說,根據有關規定,藥品在醫院銷售可有一定比例的加成。如果患者在醫院拿藥,這個處方肯定給醫院增加了收入。

    《處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除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兒科處方外,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就診人員持處方到藥品零售企業購藥。患者可以拿處方到藥店去買藥,意味著醫院的收入會受影響。

    毛群安說,醫療機構的經費來源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醫療服務的收費;二是藥品的加成收入;三是政府的補貼。當前,各級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經費補貼大概佔醫療機構每年支出的7%,就是說,醫院絕大多數收入來源於醫療服務和藥品加成收入。

    社會上取消「以藥養醫」的呼聲很高,毛群安說,衛生部也一直呼籲,希望能取消藥品在醫院銷售加成的政策,使醫療機構不再依賴藥品的收入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因為這個政策是導致藥品在醫院使用過程中商業賄賂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等許多問題的根源。但是,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是當前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中一個最核心、最難的政策問題。

    他說,取消以藥養醫,需要對醫療機構設計一套比較完整、更加合理的經濟政策。否則,如果醫院本身不能維持正常運轉,就可能影響到廣大群眾享受醫療服務。

相關焦點

  • 患者可醫院開方藥店買藥
    患者可醫院開方藥店買藥  衛生部發布《處方管理辦法》:醫院不得限制處方外流,處方不得塗改  據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呂諾)衛生部12日發布的《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院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意味著患者可持醫院處方,到價格相對便宜的藥店買藥。
  • 手寫處方字跡潦草 電子處方讓患者「喜憂參半」
    當天,記者走訪了瀋陽的一些醫院,發現按照新的《管理辦法》,瀋陽醫院的處方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規範。瀋陽市衛生管理部門和醫院都表示,在短期內要進行改進,在5月1日前達到衛生部要求標準。  電子處方有喜有憂  《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師利用計算機開具、傳遞普通處方時,應當同時列印出紙質處方,其格式與手寫處方一致。
  • 沒有處方也可買藥?網上買藥靠譜嗎?
    除買藥APP外,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也都設置有醫藥類頻道,可直接搜索相關藥品進行購買,部分藥品承諾可在一到兩小時送藥上門。上海市民周女士是鼻炎患者,她說,「犯病時特別難受,噴一種噴劑會立馬緩解。有時出差在外地,就通過網購平臺來買,比較方便,一般一個小時就可以送到。」
  • 醫生指定藥店要求患者買藥 工作人員:有點關係
    大家都知道,醫生開了藥一般都希望患者在就醫的醫院裡來購買。然而,在西安市閻良區,有位潘女士買藥時,卻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醫生指定藥店要求患者買藥 價格貴一倍  七月八號,西安市民潘女士到西安市閻良區人民醫院做完產檢之後,醫生給她開出了兩種藥。第一種藥是一種價值不到五六塊錢的消炎藥。
  • 藥店買藥,別把危險買回家!
    買藥本為了治病,但千萬要謹慎,可別把危險買回了家。  現場目擊:多數買藥人手裡沒處方  在位於方莊的一家藥店裡,記者看到前來買藥的顧客絡繹不絕。據觀察,這些進藥店的顧客就像進了飯館,面對琳琅滿目的藥品像點菜一樣隨便叫:「小姐,來包先鋒四號。」「您給開一盒頭孢拉定。」「急支糖漿多少錢啊?來一瓶。」售貨員開票、拿藥動作麻利,有求必應。
  • 醫院只看病,取藥請到院外藥店!
    通訊員 周密/文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圖 從2月8日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將成人門診藥房移出醫院,患者在看病後,可在院內繳費或不繳費直接列印處方單,持處方單、診療卡(或憑診療卡號)就可以在院外的大眾醫藥婦兒中心店或其他藥店取藥。
  • 樂平:醫生紙條上開「處方」 指定藥店買藥惹人疑
    患者:醫生開出「紙條處方」 指定藥店買藥吳先生告訴記者,妻子因為即將分娩來到樂平市人民醫院住院。在生產後,妻子的主管醫生李某拿給他們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該醫生的姓氏和「益母草」、「暖宮貼」、「苦參」三種藥物名稱,並囑咐吳先生到醫院大門口的一家名為「健和堂」的藥店去買藥。
  • 醫院門口開藥店,生意好得不得了:為啥醫生讓病人去外面買藥?
    「我上午排了好久隊來醫院看病,看完後醫生讓我外面的藥店買藥,這應該不能報銷吧?」劉大叔身患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慢性病,過年前,他去到北京某三甲醫院做了一次檢查,想安心過個年。但與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醫生寫了兩張單,一張在醫院藥房拿藥,另一張則要去醫院門口的藥店買。這讓劉大叔感到很疑惑。
  • 北京醫保卡藥店買藥實時結算,為何少有人用?原來各方都有難處
    今年7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消息,本市參保人員在定點藥店出示外配處方和社保卡,就可以像在定點醫院開藥一樣,在藥店也實現實時結算買藥。然而至今四個多月過去,記者走訪北京的多家醫保定點藥店得知,享受到這一便利措施的市民並不多。
  • 如何在藥店買處方藥?
    大家在藥店買藥的時候都知道藥品分OTC藥品和處方藥品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藥品管理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藥品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可自行判斷
  • 不用去醫院排隊掛號……汶川「微問診」讓患者在藥店就可開到處方藥
    「微問診」處方服務系統的運行情況,遇上患者餘潔蓉因為感冒來到藥店購藥。走進藥店後餘潔蓉在藥店工作人員幫助下撥通了微問診系統裡醫生的視頻電話,她將自己的症狀向醫生表述後不到5分鐘,就購買到了自己想要購買的藥品。
  • 揭皮膚病醫院暴利:一盒藥醫院賣68元藥店18元
    :一盒藥醫院賣68元藥店18元  近日,患者程先生到濟南一家皮膚病醫院就診,醫生給他開出每盒68元的止癢藥。懷疑醫院藥價虛高,程先生拿著處方到另一家大型藥店買藥,發現這種止癢藥每盒只售18元。「同一家藥廠生產的同一種藥,醫院咋比藥店貴出50元?」程先生質疑。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患者質疑:醫院賣藥比藥店貴50元  26日,程先生突然發現腿部生出了一些令人刺癢不堪的紅色小疙瘩,他急忙趕到一家皮膚病醫院治療。
  • 北京患者可憑在線開具處方選擇定點藥店取藥可社保卡實時結算
    截止目前,北京市已在燕化醫院開通首家「網際網路+」醫保服務功能,並完成了首單醫保在線報銷結算。同時,患者憑在線開具的處方,經定點醫院確認後可選擇到定點醫院取藥、到定點零售藥店取藥或藥品配送上門服務,三種方式在取藥時均可持社保卡實時結算。
  • 全國政協委員王水:建議加強對社會藥店「掛名虛聘藥師」監管
    針對當前醫藥分開改革後一些藥店「功能缺位」、「賣藥的不懂藥,持證的不在崗」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院長王水在全國政協上遞交提案予以關注。所謂醫藥分離,是指醫院不設門診藥房,醫院醫生只負責開處方,患者拿處方到藥店買藥。
  • 有27款藥轉為非處方,可在藥店購買,買藥時要注意什麼?
    「大爺,你有醫生的處方嗎?」 「沒有,難道沒有處方不能買嗎?」 「是的。」 我們平時去藥店買藥時,可以看到藥店的藥總體分為兩大類,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 寧都縣人民醫院醫生開「小紙條」 讓患者到指定藥店買藥
    去正規醫院看病卻要到外面的藥店買藥近日,有網友質疑醫院與藥店「聯手」向「問政贛州」平臺反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前往指定藥店購買可到了2020年5月26號相同的問題又出現了寧都人民醫院的婦科醫生仍然說醫院沒有藥了寫了一張條子依舊要去醫院對面「好醫堂
  • 醫生開處方讓去指定藥店買藥 藥房:醫生能拿提成
    長沙個別醫院的醫生讓患者到指定藥店拿藥,可同樣的藥價卻高出一倍。報導播出後,相關部門迅速展開嚴厲追責。最近,記者又接到汨羅市民反映,在汨羅市人民醫院、汨羅市中醫醫院也存在這類情況,個別醫生不但指定患者到某些藥店買藥,甚至還向暗訪記者透露了「吃回扣」的天機。
  • 大街到處都是藥店,都靠譜嗎?醫生提醒:去藥店買藥,注意好3點
    「大爺,你有醫生的處方嗎?」「沒有,難道沒有處方不能買嗎?」「是的。」我們平時去藥店買藥時,可以看到藥店的藥總體分為兩大類,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市民在零售的藥店購買處方藥時,必須持有正規醫院開具的處方單。今年七月初,國家藥監局發布通告稱,疏清顆粒等17種藥品由處方藥轉化為非處方藥。有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國家藥監局共發布四次公告,共有金花清感顆粒、銀黃丸、益母草軟膠囊等27款藥物轉換為非處方藥。
  • 網際網路+藥店 "綠十字"飄揚…寧波市民買藥更加安全快捷
    這些年,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生產企業以及零售企業的共同努力,寧波市民越來越能感受到用藥買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甚至不久之後,還可以實現坐在家裡利用網際網路拿到處方,在家門口的自助自動售藥機上買藥。  2000多家藥店如何規範管理  據了解,截至10月底,寧波市共有藥品批發企業36家,藥品零售連鎖總部25家,零售連鎖直營門店824家,加盟門店203家,單體藥店2008家,乙類非處方藥專營店188家。全市共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96家,其他醫療機構4944家。
  • 處方不能寫得規矩點?
    鬼畫符處方仍在盛行  記者近日走訪了齊魯醫院、省中醫、千佛山醫院、省立醫院等大型醫院以及華夏醫院、同濟醫院等小型醫院和部分社區診所,發現「天書處方」仍在盛行,一些市民看病後手裡拿著天書般的處方,可就是不知道醫生在上面寫的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