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擔保合同中,擔保人的追償權是怎樣的?

2021-01-08 律師在線諮詢

保證是擔保方式的一種,保證人以其自身信用為債務人履行債務提供擔保。設立擔保,首要避免的,是擔保合同被認定無效。那麼無效擔保合同中,擔保人的追償權是怎樣的?

網友諮詢:

無效擔保合同中,擔保人的追償權是怎樣的?

浙江律明律師事務所徐飛晨律師解答:

在擔保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或者在承擔賠償責任的範圍內,要求有過錯的反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條採納了《物權法》的規定,規定擔保人在承擔擔保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但沒有規定可以向其他擔保人追償。鑑於《民法典》明確規定連帶責任必須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在混和擔保各擔保人之間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不能向其他擔保人追償。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

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浙江律明律師事務所徐飛晨律師解析: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有權拒絕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

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新舊法律規定的前提條件一致,均要求主合同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變化規定在例外情形中(第六百八十七條第二款第一至四項)。

《民法典》將保證作為合同的一種在合同編予以規定。這一調整並不影響保證的擔保功能。事實上保證是一項合約,其創設一項從屬的義務,為債務人履行主債務提供支持。因此,保證在形式上是一項合約,實質上是提供擔保。

相關焦點

  • 主合同、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應否擔責?
    裁判要點萊西法院經審理認為,網貸公司與徐某籤訂的出借合同是變相吸收他人資金用於借貸,明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應屬於無效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被告李某、王某、黃某作為該公司員工,明知借款合同違反法律規定,仍為其提供擔保,應為其過錯承擔責任。根據法律規定,綜合本案案情,三被告應承擔網貸公司不能清償本息部分的三分之一。三被告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該網貸公司追償。
  • 【微普法】主合同、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應否擔責?
    2018年11月,經黃某勸說,徐某將3.8萬元存入該公司,並籤訂了出借合同,約定一年後公司一次性償還本金和收益共計4.218萬元。同日,黃某、王某、李某為徐某出具書面擔保協議,若該公司不能按期還款,則由三人承擔保證責任。到期後網貸公司未能還本付息,徐某遂將三人訴至法院。
  • 混合共同擔保中追償權的再辨析
    摘要:混合共同擔保人之間是否享有追償權,理論界和實務中都存在較大分歧。本文著重就肯定說的不足和否定說的合理性展開論證,認為肯定說突破了意思自治、合同相對性且違背了當事人預期;相較之下,認定混合共同擔保人之間不享有追償權不存在障礙,且未違反公平原則,也不存在道德風險,立法上應當對否定說予以採納。
  • 以案說法:主合同、擔保合同無效 擔保人是否應擔責?
    萊西法院經審理認為,網貸公司與徐某籤訂的出借合同是變相吸收他人資金用於借貸,明顯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應屬於無效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被告李某、王某、黃某作為該公司員工,明知借款合同違反法律規定,仍為其提供擔保,應為其過錯承擔責任。
  • 主債權債務合同被認定無效,擔保合同也無效|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長江網8月26日訊(記者耿珊珊 通訊員洪法宣) 弟弟向他人借款200萬元,姐姐將自己的房子抵押做擔保。假如借款合同被認定無效,那麼擔保合同還有效力嗎?民法典明確指出,一般情況下,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 2019年,小張開公司需要資金200萬元。
  • 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為之提供擔保,應承擔相應過錯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有過錯的,其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對於擔保人的過錯不僅包括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促使主合同成立或為主合同的籤訂作中介,還包括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為之提供擔保等情形。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18)最高法民申764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姜某生,男。
  • 最高院: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為之提供擔保,應承擔相應過錯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有過錯的,其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對於擔保人的過錯不僅包括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促使主合同成立或為主合同的籤訂作中介,還包括擔保人明知主合同無效仍為之提供擔保等情形。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18)最高法民申764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姜某生,男。
  • 民法典擔保人相互追償權的體系化解釋
    如我國民法典採總分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7編以及附則。外在體系一般通過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在法律概念之間建立起抽象與具體、屬與種等形式邏輯關係,如「物權」這一屬概念之下又可以分為「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這兩個種概念等。而內在體系是指法律規範蘊涵的價值秩序,一般通過法律原則體現。
  • 擔保人行使追償權,必須避免的10大法律風險
    齊精智律師提示在主債務合同和擔保合同沒有就擔保人的追償權約定的情況下,擔保人行使的追償權是獨立於主債務合同以及擔保從合同的,其適用規則更多的還是要從《合同法》以及《物權法》的規定中尋找。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一、擔保人行使追償權不能要求其他共同擔保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
  • 民法典時代下無意思聯絡的共同擔保人之間有無追償權
    而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隻規定了混合擔保中,第三人承擔了擔保責任後可向債務人追償,但未規定可向其他擔保人追償,所以,擔保人之間不能相互追償。        另一種觀點認為:擔保人之間可以相互追償。因為第一百七十六條並未禁止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權,既然新法沒作規定,舊法《擔保法司法解》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之規定仍然適用。
  • 《中外法學》2021年第1期 ▏賀劍:擔保人內部追償權之向死而生——一個法律和經濟分析
    據此有兩點推論:其一,基於合同約定承擔不同順位擔保責任的擔保人之間亦無內部追償權。其二,我國法僅承認相對的「物保優先於人保」,混合擔保人原則上承擔相同順位的擔保責任,故無法以責任順位為由,否定其內部追償權。擔保人內部追償權之爭的語境是合同約定闕如。若各擔保人有肯定或否定之約定,自應予尊重。其中,默示約定還涉及合同解釋問題。
  • 結合九民紀要來學擔保知識點:混合擔保中擔保人之間的追償問題
    但《物權法》第176條並未作出類似規定,根據《物權法》第178條關於「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的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擔保人在擔保合同中約定可以相互追償的除外。
  • 最高額保證擔保合同中擔保人擔保範圍的認定
    【分歧】  關於本案王某、李某兩擔保人應如何承擔擔保責任,有二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李某與信用社在「最高額保證擔保借款合同」中約定的保證擔保的範圍為貸款本金、利息、逾期利息、複利、罰息、違約金以及貸款人實現債權的費用,因此,王某、李某應對所發生的借款本金500000元及利息、實現債權的費用等債權總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 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進行借貸活動時,出借人為了保障債權的安全,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擔保,債務擔保要籤訂擔保合同的,那麼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下面由李陽律師為大家進行相關介紹:一、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擔保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依據擔保法的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也無效。
  • 主合同解除擔保人是否還用承擔擔保責任呢
    生活當中對於剛剛籤訂的合同尚未開始履行就解除了,並且主合同是因債權人的責任而解除的。這種情況下擔保人是否還承擔責任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是比較有疑惑,所以今天催天下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大家解答。合同無效後的法律責任與合同被解除後的法律責任不同。合同法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合同部分,不再履行,已經履行的部分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的性質採取恢復原狀等補救措施,並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 再談「擔保人間相互追償權」
    債權人是否有權放棄部分擔保人擔保責任?《擔保法司法解釋》第20條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因此,可以看出,保證人之間並非必要、不可分之訴,債權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或若干保證人進行訴訟。
  • 最高法院裁判規則:反擔保合同中違約金與利息是否可以重複計算?
    《擔保法》第5條第1款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在反擔保的情形中,保證合同是反擔保合同的主合同,保證人是保證合同的主債務人,同時也是反擔保合同中的債權人,通常反擔保人承擔的責任範圍不應超過保證債務的責任範圍,即反擔保人應當承擔的責任範圍為保證人實際履行的責任範圍。在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後,如果反擔保人未按照合同約定履行擔保責任,保證人在要求反擔保人返還其代替債務人支付的款項的同時,往往依據合同約定,要求反擔保人承擔違約責任。
  • 最高法確立執行擔保的擔保期間制度 過期間擔保人免責
    孟祥介紹,《執行擔保規定》共16個條文,重點對以下四方面內容予以明確規範:  (一)明確執行擔保的擔保事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31條,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但該條並未明確,擔保的事項到底是什麼。
  • 高聖平:混合共同擔保中擔保人的順序利益和免責條件|中德私法
    第二,這裡的「約定」原則上是債權人與保證人、物上保證人之間的約定,而不能僅僅只是債權人與個別擔保人之間的約定。[15]這一約定的一方當事人是債權人,另一方當事人是全部擔保人。如果僅是債權人與個別擔保人之間的約定,原則上不能拘束其他擔保人。但是,並非債權人與個別擔保人之間的約定均為無效。
  • 從《九民紀要》看擔保糾紛基本規則的變化
    無效之後,將其認定為從屬性擔保,如果主合同有效,則擔保合同有效,擔保人和主債務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主合同無效,則該獨立擔保無效。擔保人無過錯,不承擔責任;有過錯的,其承擔的部分不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二、擔保的範圍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範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