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嶽」到底是哪些山?
我國有很多名川大山
說到「三山五嶽」
恐怕很多人都是知「五嶽」
而不知「三山」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山五嶽」到底是哪些山
...
五嶽
中國名山首推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
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海拔1532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
「重於泰山」「泰山北鬥」,泰山其實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積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成為中國人不斷攀登、積極向上的警句。
望嶽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西嶽華山
西嶽華(huà)山,海拔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嶽」。
金庸曾將自己所著全部作品名稱的首字連到一起,作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中,「華山論劍」的橋段即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
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夏」「中華」皆藉華山而得名,「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嶽之首。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詩中極致地描寫了華山的高峻雄偉,十分震憾。
西嶽雲臺歌頌丹丘子
唐 · 李白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
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海拔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
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
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鬱,景色幽雅秀麗,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寫《衡山》詩,描繪了衡山的風貌,寫實清新,猶可見古時衡山的風採。
衡山
宋 · 黃庭堅
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
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
螺簇山低青點點,線拖遠水白迢迢。
當門老檜枝難長,絕頂寒松葉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盡雪方消。
猥巖老衲針常把,度夏禪僧扇懶搖。
雷向池中興雨澤,鳥於窗外奏蕭韶。
遊人未必長居此,暫借禪房宿兩宵。
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海拔2017米,位於山西渾源縣。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明代詩人在登臨恆山時,興致勃勃,充滿喜悅,有感於恆山美麗的風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登恆山
明 · 汪承爵
雲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
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
仙臺臨日迥,風窟護雲屯。
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
中嶽嵩山
中嶽嵩山,海拔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縣。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黃祖源,三代都地。
嵩陽書院乃儒家文化聖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馳名中外。嵩山自然景色奇麗,奧妙無窮。
太室如龍眠,少室似鳳舞,三十六峰雄渾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質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匯聚一處,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質「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唐代大詩人王維辭官歸隱嵩山後,寫下這首著名的《歸嵩山作》,車馬緩緩而行,詩人的心情閒適無比,而嵩山在這種情境下,也顯得悠然自得。
歸嵩山作
唐 ·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三山
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一般指三座旅遊名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
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讚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唐代大詩人李白擅用天才的想像力來寫山嶽,在《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詩中,馳騁想像和聯想,描繪了黃山奇異的景觀,讓人心嚮往之。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 ·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採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廬山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宋代大文豪蘇軾遊廬山時,寫下《題西林壁》,寥寥兩句描寫廬山風貌,最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卻由廬山之景引發出一個通俗的哲理,語言深入淺出,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
宋 ·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雁蕩山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宋代詩人張炎的詞作《江城子》極盡筆墨,描寫雁蕩山的風景,足見作者對它的喜愛。
江城子
宋 · 張炎
奇峰相對接球庭。乍微晴,又微陰。
舍北江東,如蓋自亭亭。
翻笑天台連雁蕩,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許誰鄰。境雙清,人獨清。
採藥難尋,童子語山深。
絕似醉翁遊樂意,林壑靜、聽泉聲。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山五嶽」
怎麼樣,你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