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搭建智能家居的前提
作為一個有著53件智能家居產品設備的用戶,從當初不小心踩坑掉進智能家居,也過了兩年多了,新鮮感肯定是沒有了,不過作為過來人還是想聊一聊智能家居這些事。
對於大多數產生智能家居想法的用戶而言,多是像我朋友這樣來我家,發現智能家居挺有意思的,挺好玩的,進而才產生了組建智能家居的想法。
這類朋友基本上房子已經裝修成功,不適合大規模修改弱電和強電,因此在智能家居的選擇上,會有諸多限制。
有限制自然還是有解決方案的,畢竟我就是這類被限制住的用戶,也是多虧了這兩年技術的各種發展。
那麼前提有哪些呢?
首當其衝的是全屋穩定覆蓋的2.4G頻段無線網絡,這樣網關和一些WiFi設備才能接入系統中,其中網關又通過zigbee協議覆蓋全部傳感器,這過程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不穩定,設備就會從你的APP中掉線。
現階段單個路由器沒有那麼強大,對於小於80平的戶型,也許還能做到無死角覆蓋,但是更大一些就很難做到達到全屋,並且穩定的狀態。
我之前用的是華碩的AC-88U+AC-86U組建的AIMesh來解決全屋穩定覆蓋的問題,後續因為AC-88U負載太多設備發熱量太高,我改成了另一套方案,淘汰了一套AC-88U留給父母家用,AC-86U負責有線路由,而另一套WiFi6 Mesh路由器領勢MX10600充當了AP和交換機功能,負責全屋的無線,包括智能家居的2.4G頻段。
而對於很多用戶,如果你預算不足,我直接建議你單獨在主路由下橋接小米路由器,僅僅作為智能家居的專屬路由存在。
其次問題在於強電,智能家居另一個核心的地方是開關,將開關智能化實現對傳統燈具的智能化控制,理論上來說改動成本很低,也不需要破壞牆壁。
但是,你忘記了一點,你家裝修的時候,電工圖省事,一般是不會給你預留零線的,你的傳統開關背後的走線基本上是單火線+負載線。
這就導致你只能用零火版智能開關,成本更高、單個承載功率限制在3-800W。
另外就是一些智能家居設備,比如窗簾機,前期沒有預留插座或者做了羅馬杆,都會是阻礙,具體表現為你只能用無線版本,或者拆掉家中造型不錯的羅馬杆,甚至採用第三方不太好看的羅馬杆造型的滑軌。
這種電動羅馬杆,會是你的菜麼?
至少對於我來說,我還是繼續使用原先造型還不錯的羅馬杆吧。
米家&Homekit雙管齊下的方案
目前市場上除了一些深度訂製方案以及自己DIY的極客方案,基本只有兩個體驗度不錯的平臺可以選擇,第一個就是最早深耕於智能家居市場的米家,第二個就是隨著國內廠商發力,慢慢浮出水面的蘋果Homekit方案。
原本米家和Homekti井水不犯河水,原因無他,前期後者配件價格太高,基本上幾件產品就頂的上前者一整套配件了,而且配件基本都是國外品牌,不適合國內基本國情。
不過因為國內廠商的介入,類似綠米Aqara、yeelights以及合資廠飛利浦這類品牌的深度發力,很多新出來的產品都開始支持Homekit了。
Homekti雖然好,但是目前還是在初級階段,支持的設備還在緩慢增速中,另外想要遠程以及自動化,你還需要一臺HomePod或者Apple TV作為智能家居的中樞,成本有些偏高。
不過對於我這種本身就是蘋果生態系的用戶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蘋果生態系統中除了Apple watch和IMac以及Homepod,我都有了。
對於想嘗試Homekit的用戶來說,又擔心支持度不夠,想要米家雙修,也是可以的,這個中介橋梁就是Aqara智能網關和新出來的空調伴侶P3,因為Aqara網關兼容很多之前推出來的傳感器等設備,配合一些支持HomeKit的燈具設備,也可以做到不錯的體驗效果。
我之前開始玩轉智能家居的時候,用的是米家的二代網關,不支持Homekit,所以想要雙管齊下,首先就是替換這個米家二代網關。
和米家網關相比,Aqara智能網關自帶的小夜燈亮度更足,同時支持Homekti和米家兩套設備。
位置依舊是原先米家二代網關的位置。
其他設備,米家風扇、石頭掃地機器人以及部分WiFi燈具是接入不了Homekit的,而溫溼度傳感器、米家和Aqara門窗傳感器、人體傳感器這些依託zigbee的子設備,只要能接入Aqara智能網關,均可以實現Homekit配置。
其實如果你對DIY開源研究深刻的話,這些設備其實都是可以接入Homekit的,這裡我還沒展開研究,後續可能會更新。
空調伴侶P3是最新推出來的設備,目前只支持Homekti,後續會通過升級的方式支持米家APP。
在蘋果的單方面要求下,P3是和溫溼度傳感器一起發售包裝的。
外觀上同Aqara 空調伴侶幾乎一樣,只有側面多了Homekit系統中常見的設置代碼而已。
我這次還增加了三個Aqara的智能燈泡,不過在智能家居中,智能開關和智能燈泡並不是一個很優秀的組合方式。
我這裡一般推薦智能LED燈搭配普通開關,或者智能開關搭配普通LED燈的組合,除非智能LED燈和智能開關本來就是一套完整的組合。
Aqara門窗傳感器和米家門窗傳感器差別只在外觀上,又因為是接入網關的zigbee子設備,上遊網關支持Homekit,就可以在Homekit中實現自動化場景。
我列了目前我家支持Homekti的設備類別。
一、Aqara網關、Aqara 空調伴侶 P3
二、所有的zigbee子設備,包括Aqara無線開關、牆壁開關、米家無線開關、Aqara人體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米家智能插座zigbee版本。
三、yeelights床頭燈、星辰落地燈、Aqara智能鎖N100。
不支持Homekti的設備,大體上是一些風扇、掃地機器人、智能燈帶和早期的一些智能燈泡,但是這些可以用IOS的捷徑去彌補。
玩轉HomeKit,聊聊這套系統
目前米家系統無數次更迭,基本的體驗功能已經趨向於完美,除了在一些小細節上仍需要完善,基本沒有太多槽點。
而HomeKit,在一些基本的體驗功能上尚不及米家,但是對於蘋果用戶而言,一來Siri也可以順手語音操控電器,二來IOS的快捷指令中心配合HomeKit,也有很多樂趣玩法可言,最重要的一點,對於我這種顏值黨來說,HomeKit的界面美觀而且更直觀。
作為蘋果黨,日常我使用Macbook Pro也能看到家裡的狀況,蘋果生態的整合能力確實很棒。
我本來家裡有三個小愛音箱,一個小愛鬧鐘,小愛Mini因為收音效果不佳,被我送給了父母,小愛音箱HD版本因為低音太混沌,而且不具備藍牙網關功能,也被我送朋友了,家中缺失小愛的這個環節,可以由Siri來彌補。
設備如何加入Homekti的過程我就不聊了,相對於米家繁瑣的重置,HomeKit只需要掃一個設備碼就可以快速加入HomeKit大家庭,還是挺人性化的。
HomeKit的玩法
大部分單一功能的設備,比如單純照明的燈,牆壁開關、人體傳感器、門窗傳感器,在HomeKit中均顯示為一個設備。
而類似空調伴侶P3,智能網關這類設備,則是可以在HomeKit中拆分為多個設備,另外空調伴侶P3這種功能比較多的設備,需要單獨進入第三方APP中配置基本功能,才可以在HomeKit中正常使用。
空調伴侶P3,從圖一紅框處拆分為三個設備,分別是網關、空調紅外遙控器以及溼度傳感器。
但是此刻需要接入第三方APP去設置配件,不然空調伴侶P3的功能是鎖定的,灰色無法操控。
目前米家還不支持P3,所以要用自家的AqaraHome進入設置。
設置完成後Homekit中可以完整的體驗空調伴侶P3的全部功能,並且能加入到自動化場景中。
APP控制這裡就不多聊了,個人覺得如果智能家居需要進入APP中去點擊操控,還不如物理開關和遙控器來的更實在,這種最早期的智能家庭控制形式,可以說是已經不太常用了。
語音Siri控制
無論是天貓精靈、小愛同學、小度音箱,還是Homepod和Siri,都是主流的智能家居控制方式之一的核心產物。
我這裡的yeelights星辰落地燈和空調伴侶P3都是直接支持HomeKit的,對於這種原生接入Homekit的設備,理論上Siri可以精確控制溫度、燈的色彩,不過很遺憾的是Yeelights星辰落地燈無法直接用Siri控制色溫,略有些奇怪。
空調倒是可以直接設置溫度,製冷制熱模式,而且相對小愛音箱更方便的一個地方在於,你可以直接嗨Siri後接指令,而不必要等小愛回復後才可以直接指令。
另外Siri不能理解的指令,比如出動掃地機掃地,也可以通過IOS捷徑去實現。
捷徑模式下,就算是人不在家中,也可以語音控制掃地機器人進行清掃。
自動化場景
綁定Apple TV或者Homepod後,就可以開始設置自動化場景了。
對於很多非蘋果用戶來說,Apple TV和Homepod未免會有些雞肋,前者基本很多人買回來是配合infuse當區域網播放系統使用的,而後者不支持藍牙和AUX,只能配合自家的iPhone、MAC使用,所以,入坑Homekit還是需要一定深思熟慮的。
我設置的一些常用自動化場景,和米家中設置場景接近相同,而且還多出一個成員的設置選項,這個也是蠻有意義的。
這些自動場景主要包括廚房有人,開燈(廚房光線不好,基本都要開燈),2分鐘後關燈;陽臺夜晚有人開燈,1分鐘後關燈;以及大門打開後,晚上6點過後自動開燈,1分鐘後熄滅。
大門打開後,晚上6點過後自動開燈,1分鐘後熄滅。
這裡我要多說一句,為什麼支持Homekit的Aqara N100智能門鎖上我還要加一個門窗傳感器呢?
原因是Homekit中僅僅通過Aqara N100無法很好的判定門是否真的關上,在homekit中,你打開門後幾分鐘不關,就會顯示門已經關上,實際上並沒有,所以要通過一個門窗傳感器去判定。
但是這個場景在米家APP中並不會發生,所以應該是Homekit的鍋,功能不是足夠完善。
在進入廚房開燈的自動化場景中表現還是不錯的,靈敏度不錯,但是人體傳感器的照度計功能被浪費了。
應付單個條件出發自動化場景還是比較遊刃有餘的,但是HomeKit的自動化不支持兩個條件觸發自動化場景,比如米家中可以設置為A and B和A or B條件,再觸發場景C,而Homekit不能實現,只能通過條件A實現B and C場景。
比如這次我這次設想的一個智能場景,在溫度高於31度,次臥窗戶和大門同時閉合的時候,實現空調自動打開,開啟26度速冷模式,就沒辦法在Homekit的自動化中實現。
就在我有些抓破腦袋的時候我發現了IOS系統的快捷指令,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半自動化,而且還比較有意思,其實這個快捷指令就是之前米家的捷徑,但是米家的捷徑是自動幫你設置好了場景和指令,快捷指定是可以自己去設置複雜化的場景和指令。
在IOS系統中,可以看到我之前設置的一整套看電影捷徑,另外左側的創建家庭自動化就是Homekit的自動化,被集成到了快捷指令裡。
這裡我聊的是創建個人自動化,也就是在iPhone和iPad上運行的自動化操作。
所以我在快捷指令中設置了一個腳本,那就是當我到達家的時候,開始運行檢測到門窗緊閉,溫度高於25度,開啟次臥空調速冷模式。
因為定位偏差的原因,我這裡將位置範圍擴大了很多。
快捷指令成功的運行了自動化場景,但是有一個問題,這個個人自動化場景僅僅限於手機和iPad,所以快捷指令運行了,你還需要去手動點擊一下,才能真正的運行Homekit中的開啟空調……
我還是希望後期蘋果能更新下HomeKit的觸發條件,將條件設置成多個條件同時或者單一,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動化場景。
遠程化控制還包含了一個智能鎖的開啟功能,在米家中是無法實現遠程開鎖的,只有通過手機近距離靠近門鎖,才可以藍牙開鎖。但是在HomeKit是可以真正實現遠程開鎖,這不由得有些讓我擔心安全問題,但是思考了一下,除非是你的手機丟失,密碼也被人得知,同時知道你家住在哪裡,這三者條件同時滿足,才會出現上面場景,如果你真的擔憂這個問題的話,可以將智能鎖從Homekit中刪除,只用門窗傳感器來替代感知大門狀態。
但是這個功能還是有一些用處的,比如人在書房可以不用跑出來,為訪客開門,當然這也是懶得一定極限了哈哈。
寫在最後
相對米家APP,HomeKit優勢目前不是很明顯,但是坐擁最大的蘋果生態圈,以及Homekit目前有大量的國產廠商加入的前提下,Homekit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Homekit圖形化界面要遠比米家更加美觀和直觀,接入設備的方式也很輕鬆,iPhone用戶也可以省去添置小愛音箱的成本,直接用Siri配合米家的捷徑實現小愛幾乎全部的功能。
在配件方面,絕大部分米家傳感器和之前Aqara配件都可以接入到Homekit,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打造智能家居,完全可以雙管齊下,玩轉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