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發現4歲的跳跳在奶奶家住了3個月後,回家之後變得嚴重挑食。
她跟老公溝通之後才知道,跳跳的爺爺偏食嚴重,不喜歡吃的食材種類很多。而周末去接女兒時,她發現奶奶家裡有很多甜食,孩子在正餐之前基本上都吃飽了,所以吃飯的時候既不吃主食,菜也只是挑自己喜歡的吃。
跳跳媽跟婆婆溝通,希望婆婆能給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結果婆婆卻說:「孩子還小,愛吃什麼就讓她吃什麼唄,只要吃飽了就行了。至於偏食挑食,這個問題不大,孩子長大後慢慢就會改了。就算改不了也沒關係,她爺爺一輩子挑食,現在不也沒啥毛病嗎?」
寶寶為什麼會偏食?偏食又會有哪些危害呢?
一、引起寶寶偏食的7大原因
1. 輔食中過早加入調味品
寶寶的味蕾敏感度遠遠超過成年人,輔食中過早、過多地加入鹽、糖、味精、雞精等調味品,不僅危害寶寶的身體健康,也無益於營養均衡。
寶寶應從6個月起,循序漸進地嘗試各種清淡天然食物,自然而然地接受食物的原味。一歲以內的寶寶,無需給任何鹽和糖,直接吃食物的清淡原味就可以了。
2. 環境影響
周圍人對食品的各種議論,都會無意間讓孩子產生對食物的各種看法。電視上有趣的零食廣告,父母自己不喜歡吃青菜,親友當中有偏食現象,都易導致寶寶挑食偏食。
3. 食物味道過濃
一些成年人認為「好吃」的濃味食品,年幼的孩子可能感覺刺激過度強烈,從而本能地拒絕。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類味道獨特的食物遭到反感,最主要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4. 烹調不當
有的孩子覺得家裡做的某種菜不好吃,一直拒絕食用,但在別人家或餐館裡,吃到這種食物的另一種做法,很可能就會欣然接受。
因此,父母不必因為孩子拒絕吃某種菜,就斷定孩子討厭這種食材,要區分「這道菜不好吃」和「這種食物寶寶不愛吃」。
5. 食物不符合幼兒的興趣
寶寶的觸覺和視覺十分敏銳,他們喜歡漂亮小巧的食物,對於形狀過大、色澤暗淡的東西缺乏興趣。如果寶寶覺得吃起來太費勁,根本吃不完,就會產生畏難情緒。
6. 情緒因素
在飯桌上,孩子因為不吃某種食品而遭到訓斥,很可能會使他們對這種食品產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種食品作為獎勵,很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喜愛這種食品。所以,儘量不要把食物與某種負面情緒相聯繫,而是要多表揚寶寶愛吃多種食物的優點。
7. 吃了不舒服
在少數情況下,寶寶吃了某種食物確實感覺口腔或胃腸不舒服,會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強迫孩子吃某種東西,而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特別是可能發生過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損傷的食物。
二、長期偏食的危害
1. 營養失衡
只有飲食豐富化、多元化,才能讓營養保持平衡,確保寶寶健康的生長發育。偏食的寶寶不僅影響營養的攝入,還會造成胃腸道機能雜亂。
2. 體重不達標
偏食寶寶營養攝入不足,生長發育容易出問題,如體重偏輕,長高速度也減慢。
3. 影響智力發育
飲食均衡的寶寶,智力發育指數要比偏食寶寶高14分。此外,偏食寶寶還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4. 抵抗力差易染病
由於飲食不平衡,偏食寶寶不能很好地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來提高免疫力,所以更容易染病,經常會感冒發燒。此外,偏食寶寶也容易得貧血、佝僂病等營養缺乏的疾病。
三、家長可以這麼做
1. 避免給食物「分等級」
父母應該公平地對待食物,不區分食材的高級、低等,也不說什麼食品好吃、難吃。
但如果周圍有人挑食,父母可以用一種不贊成的態度來談論這件事,同時肯定自己家的孩子不會這樣做。
2. 講解食物與健康的關係
父母要儘量讓孩子避免接觸垃圾食品的廣告,如果不能避免,就要經常引導。
在講解食物與健康的關係時,家長可以把不挑食和孩子所注重的目標結合起來,比如長高、有力氣、變漂亮等等,並舉例證明不好好吃飯的害處。
3. 改進烹調方法
很多食物被拒絕,都是因為家庭的烹調方法不當。父母不妨學習烹調技藝,把食物切得小一點,適合孩子取食;把食物做得更美味,用更漂亮的食具盛放。
4.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
如果讓孩子對食物多一些了解,他們就會對食物產生心理認同,也能減少對很多食物的偏見。可以讓孩子和爸媽一起去超市買菜,幫助大人擇菜洗菜,大一點兒的孩子還可以自己做涼拌菜。
5. 心平氣和地對待挑食行為
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驚小怪、過分批評,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也不能縱容肯定,強化挑食行為。這種食品應繼續成為餐桌上的一部分,但是父母可以問問:覺得這個菜有什麼不好吃?
6. 對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
如果孩子接受了以前不吃的東西,父母可以適當給予精神獎勵或其他非食品形式的鼓勵,來激勵他形成好習慣。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雨滴醫生說育兒##聰明孩子養成記#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