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暈

2021-01-18 強子健康生活


位置性眩暈是指由一定的頭位所誘發的,持續短於30秒的劇烈眩暈。

症狀體徵

1.周身情況良好,只在某種體位或頭位時發生眩暈,噁心,嘔吐等,如變換體位到另側,好迅速好轉,重複某種體位後症狀又出現,一般潛伏期2~3秒,持續時間很少超過1分鐘,很少有噁心,嘔吐,出冷汗現象,更少發生傾倒。

2.眩暈發作中無耳鳴,耳聾現象,已有的耳蝸症狀亦不加重。

3.病情多在數周或數月內行緩解,個別人也可待續到數年。

4.病期中不頭痛,亦無其他中樞神經體徵。

治療方法

本病病因複雜,且未完全明了,無特殊預防措施。本病可在數周到數月內消退,但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後復發。

位置性眩暈西醫治療方法;

(一)保守治療 此症預後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個別長期不愈者可採用對症療法,如口服安定、俗維素藥物。亦可採用強迫體位鍛鍊,利用具有疲勞反應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誘發體位上進行長期鍛鍊,久之即可適應而不再有眩暈感。如眩暈嚴重,應用4%利多卡因、硫酸鏈黴素做鼓室內注射,可收良效。

(二)手術治療 長期保守治療無效,可採取前庭神經切斷術治療,有條件者最好做後壺腹神經切斷,可單純消除後半規管壺腹嵴的異常衝動而治癒。

採用耳內鐙骨手術切口,將鼓膜皮片翻向前方,暴露錘砧關節和圓窗,用金鋼石鑽頭將圓窗底水平磨去1~2mm。為便於手術操作,可先用鑽將外耳道後下骨壁磨去少許,使圓窗暴露清楚。後壺腹神經適位於圓窗膜附麗內緣之內1mm,在顯微鏡下辨清神經後,用鉤鉤起並切斷之,將其復回鼓膜,填塞外耳道。

病理病因

1.可能因橢圓囊自發性退變,耳石自囊斑上脫落,沉積在後壺腹嵴上。

2.炎症或外傷亦可誘發此症,例如在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過程中,白細胞,吞噬細胞或內皮屑質進入內淋巴液中;腦外傷或鐙骨手術,血液進入內淋巴液中,都可形成有形顆粒,而沉積在壺腹嵴頂,Barber報告,顳骨縱行骨折,47%的病人可出現位置性眩暈,無骨折出現此徵者亦有20%,Dix及Hallpike(1952年)報告100例中耳炎病人,26%並有位置性眩暈,耳部手術如鼓室成形,乳突根治等損傷前庭,亦可並發本病。

3.Lindsay,Cawthorne病理發現,前庭前動脈和上前庭神經支分布的橢圓囊和上半規管及外半規管變性,而球囊和後半規管均正常,故認為高血壓,心臟病和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可引起前庭前動脈栓塞,而致耳石膜變性,脫落,沉積在壺腹嵴上。

4.γ球蛋白血症,球蛋白沉積在壺腹嵴上,或酗酒者酒精使壺腹嵴變薄,均可產生本徵,重度耳聾兒童戴用高強度(120~130dB)助聽器時,約有半數發生位置性眩暈。

疾病診斷

應和下列諸病相鑑別,(一)中樞性位置眩暈常見於大腦第四腦室腫瘤及血管病變,可有頭痛,噁心,嘔吐及其他陽性神經體徵,常有自發性眼震,體位測試眼震持續在30秒以上,無潛伏期,無疲勞,CT及MRI可進一步確診。

(二)前庭神經炎突然發病,可持續數天,冷熱試驗減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細胞輕度增多。

(三)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可壓迫椎動脈或刺激頸交感神經而引起椎動脈痙攣,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見於40歲以上成人,眩暈發作與特定頭頸位置有關,常合併其他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症狀,如頭痛,視覺障礙及上肢麻木等,頸椎X線攝片可見第4~6節頸椎有骨質增生或其他畸形。

併發症

在某種體位或頭位時發生眩暈,噁心,嘔吐等。

相關焦點

  • 如何早期識別中樞性眩暈?這些查體至關重要
    ,其中中樞性眩暈,尤其是後循環缺血導致的孤立性眩暈較為兇險,可危及生命。  目前大多數醫院無法急診行顱腦核磁檢查,而且早期核磁檢查結果存在假陰性,因此通過床邊檢查早期識別中樞性眩暈至關重要。總之,甩頭試驗正常高度提示中樞性前庭病變,異常也不能完全肯定就是外周損害,因此需結合眼震及眼偏斜等檢查綜合判斷。2. 凝視誘發眼震偏心凝視時,眼外肌在神經整合器控制下發生強直性收縮,克服眶內容物正常的彈性阻力,保持眼球穩定於偏心位置。
  • 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的鑑別診斷
    眩暈是由前庭器官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症狀,臨床診治上涉及內科、神經科和耳鼻喉科等多個科室。中樞性眩暈與周圍性眩暈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特徵均不同,中樞性眩暈與周圍性眩暈在眩暈程度、類型、耳部症狀、意識狀態、眼震、持續時間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可作為臨床鑑別診斷的參考,本文進行總結,見表1。
  • 淺談眩暈之如何判斷中樞性眩暈!
    眩暈,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中樞性眩暈,是由大腦病變引起;第二類由耳石症和內耳病構成的,統稱為周圍性眩暈。眩暈的感覺很不舒服,常常合併著噁心與嘔吐,不僅讓人頭暈目眩,而且,腹中也翻江倒海,甚或滴水難進,大有末日來臨的難受與折磨。正如我們所知,這些症狀多系由於前庭系統的多種疾病所致,最好的處置在於針對特定的原發病加以治療,消除眩暈的發病原因,從而有效地控制這些症狀。由此可見,眩暈的分類分型很重要。那麼,今天為大家淺談眩暈——如何判斷中樞性眩暈?
  • 什麼是眩暈症? 眩暈症的症狀有哪些?
    眩暈是一種發生得很突然的、不是外界刺激導致的一種自己或自己所處的環境在運動的錯覺,最常見的是感覺到旋轉運動,其次是上升、下降感,再其次是左右晃動感。那麼眩暈症的症狀具體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為外周性眩暈和非耳   原標題:什麼是眩暈症? 眩暈症的症狀有哪些?
  • 突發眩暈需警惕,惡性眩暈早治療
    本網訊【陳曦、馮文敏】11月19日,34歲的胡先生受反覆眩暈的困擾良久前來我院眩暈門診尋求幫助。兩月前,胡先生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性頭暈,體位變換時加重,每次持續時間僅數秒,伴視物模糊,在外院行頭頸部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前庭功能檢查示位置性眼震(+),外院考慮診斷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俗稱耳石證)。
  • 【科普】眩暈?耳石症!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Benign parosysmal positional vertigo),又稱為耳石症,是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誘發的短暫的眩暈,是一種具有自限性的周圍性前庭疾病。
  • 眩暈是如何分類的?前庭神經眩暈症是怎麼回事?
    眩暈是人們在生活中突然出現的運動或是方位位置錯亂的感覺,多會持續在幾秒到十幾秒內,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若僅僅是有眩暈而無其他伴隨症狀時,為良性的,不需要大家過多的處理,只要注意避免發生比較突然的體位轉變等即可。
  • 原來經常眩暈多是這些因素導致的,中醫告訴你如何緩解眩暈問題
    很多朋友時常出現眩暈的症狀,特別是在猛的蹲起時,會感到眼花、眼前發黑,且天旋地轉不能站立。那麼這種眩暈的症狀是什麼造成的呢?雖然上百病疾病都可出現眩暈的症狀,但按照病變的位置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的眩暈兩大類。
  • 指南共識|《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血管源性頭暈/眩暈是指由腦血管病變引起、並以前庭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對於部分缺乏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確診仍極具挑戰性。為此,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師對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早期識別與規範診療能力。關於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診斷和治療,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引起頭暈與眩暈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頭暈與眩暈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中樞性眩暈,也就是說由於大腦的病變,或者是大腦出了問題引起的頭暈與眩暈。最常見的有動脈供血不足,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或顱內的腫瘤等。
  •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誘發的短暫的眩暈是一種具有自限性的周圍性前庭疾病,可分為原發性也可為繼發性,並非所有的頭動都可以引出症狀,必須與重力垂直線之間的角度發生變化的頭位運動,才能出現症狀的。
  • 人為什麼會眩暈?
    關於頭暈有兩個相似的概念,一是頭昏、二是眩暈,二者聽起來差不多,其實它們的的表現和原因都大不相同。眩暈(vertigo)是自身與周圍物體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的一種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顛簸、擺動、浮沉或漂移感,可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不敢睜眼,心慌出汗。眩暈往往是外周或中樞前庭系統病變所導致的症狀。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眩暈/頭暈的診治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眼科、兒科和內科等,從單一學科的視角看眩暈/頭暈具有局限性,多學科合作是必然趨勢,它將機械割裂的學科和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推動診療規範化。國內外研究發現,以神經內科為主的眩暈中心所涉及疾病譜不僅有中樞性前庭疾病,佔更大比例的是外周性前庭疾病,正確掌握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必需而且急切。
  • 低頭眩暈症是怎麼回事?在家裡如何自行緩解?
    眩暈症在人們平時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患者主要會出現天旋地轉,自己身體也轉動的感覺,部分患者會由於身體平衡性嚴重失調,而發生摔倒的情況。在諸多的眩暈症類型中,以位置性眩暈症最為多見,其中低頭眩暈症就屬於位置新規眩暈症類型中的一種。
  • 為什麼眩暈人群越來越多,得了眩暈症怎麼辦?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眩暈症眩暈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是門、急診最常見的臨床症候群之一,絕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有過眩暈發作的經歷,最新臨床調查統計的結果顯示,眩暈發病率為8%,尤其在中老年人群多發,65歲以上的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為57%,男性為39%。
  • 頭暈眩暈的評估
    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眩暈可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臨床實踐中將腦幹、小腦神經核以及核上性病變造成的眩暈稱為中樞性眩暈;反之,稱為周圍性眩暈。眩暈是前庭系統功能障礙的結果,包括內耳的許多複雜的組成部分和大腦中複雜的神經連接。前庭系統還對運動和步態、平衡、站姿、視覺、空間定位和記憶等各方面都有作用。前庭神經系統的輕微紊亂都可能導致眩暈。
  • 科普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眩暈/頭暈的診治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眼科、兒科和內科等,從單一學科的視角看眩暈/頭暈具有局限性,多學科合作是必然趨勢,它將機械割裂的學科和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推動診療規範化。國內外研究發現,以神經內科為主的眩暈中心所涉及疾病譜不僅有中樞性前庭疾病,佔更大比例的是外周性前庭疾病,正確掌握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必需而且急切。
  • 【老年天地】老年眩暈常見三種原因
    社區醫生考慮為「眩暈」,建議我到醫院的神經科和骨科進一步檢查。為此,我想請您講講老年眩暈的常見原因,如何應對,今後又該如何預防?謝謝!現代臨床醫學實踐顯示,人類疾病的常見症狀共有25種左右,約1/5為腦部疾患的表現,其中,頭痛、眩暈兩種症狀最常見。在老年人群中,眩暈患病率遠高於青壯年,且病因、病變、臨床表現、預後及治療,均與青壯年不同。
  • 「耳石症」與「中樞性位置性眩暈症」的鑑別方法
    預警信號4:位置性下向眼震( pDBN)要特別注意的是pDBN。原位注視時未出現DBN,但在某種體位時,Dix-Hallpike或Superior ReII變位實驗時出現DBN,叫做pDBN。任何外周性半規管病變所產生眼震都是與所剌激的半規管平面相一致的。
  • 田軍茹眩暈工作室 2017-51:年終盤點
    如何檢查35田老師2016年9月份講課信息36眩暈床邊檢查與前庭功能實驗室檢測37第5屆眩暈平衡全國會議:前庭醫學新動態(PPT)382016年田老師眩暈課回顧39血管源性孤立性前庭症候群(PPT)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