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眩暈的評估

2021-02-12 眩暈論壇

各種廣泛的被用於描述和分類的概念層出不窮。美國兩位學者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將頭暈分為眩暈、失衡、暈厥前期或暈厥、頭重腳輕、非特異性頭暈。症狀描述符合可能指示潛在的原因。雖然頭暈的分類不是完全準確的,但臨床醫生可能會發現這五種分類在描述鑑別診斷時還是有幫助的。

眩暈是與頭暈相關的最常見的分類。一般定義為靜止時的運動感覺或正常頭部運動時的扭曲運動感覺。旋轉的感覺也與垂直運動有關。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眩暈可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臨床實踐中將腦幹、小腦神經核以及核上性病變造成的眩暈稱為中樞性眩暈;反之,稱為周圍性眩暈。眩暈是前庭系統功能障礙的結果,包括內耳的許多複雜的組成部分和大腦中複雜的神經連接。前庭系統還對運動和步態、平衡、站姿、視覺、空間定位和記憶等各方面都有作用。前庭神經系統的輕微紊亂都可能導致眩暈。雖然頭暈和眩暈有時可以互換使用,但眩暈描述了一種特殊的感覺,被認為是頭暈的一種廣義症狀表現。

失衡是文獻中經常使用的術語,用來描述行走時的內在感覺、不平衡或不穩定。如果病人報告有跌倒的感覺,臨床醫生應該認為這是一種不平衡的描述。「不穩定」一詞可以代替「不平衡」一詞,而且對於病人描述坐、站或行走時所經歷的不穩定可能是更有效的表達。

暈厥前期是指一種威脅或即將昏厥的感覺。相反,暈厥的定義包括實際的暫時的意識喪失。昏厥一詞可代替暈厥前或暈厥。頭暈的分類對於臨床醫生描述和區分眩暈和不平衡(描述運動或運動障礙)是很重要的,因為暈厥常常是大腦灌注不足或心臟異常活動的結果。

這是一個模糊的主觀感受描述術語,可以用wooziness來解釋,也可以用相近於昏厥的感覺來解釋。由於相似,頭暈常與暈厥前期相混淆。為了進一步模糊這一區別,頭暈還可能與眩暈或不平衡狀態有關。由於概念定義重疊,出現了不強調不平衡、暈厥前期和頭暈的意識。

精神因素性頭暈即心因性頭暈與抑鬱、焦慮、恐慌等精神障礙有關,症狀常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可達數年。心因性頭暈可被認為屬於非特異性頭暈或暈厥前暈厥類。換氣過度可能與這種類型的頭暈有關。因此如果報告有焦慮伴頭暈,則應完成系統評估以確定是否有精神原因或病人因持續的頭暈症狀而感到痛苦。

非特異性頭暈通常難以描述,缺乏診斷性的體格檢查結果,各種各樣的病因都與非特異性的頭暈有關,如情緒低落焦慮換氣過度和藥物不良反應。

暈眩的鑑別表很長,這可能是令新手和有經驗的臨床醫生都畏懼的表現症狀。雖然頭暈是一種症狀由各種不同的病因引發,有些病因是更常見的。一項關於門診接診的前瞻性研究發現,與眩暈相關的前庭周炎是導致持續頭暈的最常見原因,約佔40%。大約25%的暈眩患者屬於其他類型的暈厥前、失衡或多因素引起;大約15%的人有精神上的原因,大約10%有一個主要原因,剩下的10%有一個不清楚的病因。在老年人中,中風是最常見的導致眩暈的主要原因。酒精和一些藥物也被認為是造成頭暈的原因;藥物涉及23%的在初級保健機構的老年人頭暈。直立性低血壓也會引起頭暈,某些藥物會加重這些症狀。可能引起各種頭暈的藥物有抗癲癇藥、抗高血壓藥、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抗糖尿病藥、鎮靜劑、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皮質類固醇、阿斯匹林和速尿等利尿劑等。了解每個病因的主要臨床表現可允許神經科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臨床診斷。

與大多數臨床診斷一樣,可以從患者的病史中得出許多關鍵點;僅從病史中就可發現75%的患者有頭暈的診斷。臨床醫生必須能夠識別與嚴重情況相關的危險信號,並將其與良性情況區分開來。

 

頭暈患者還可能有其他相關症狀,如噁心、嘔吐、出汗、耳鳴、聽力損失、耳痛、視覺變化。頭痛、畏光、視力聽力變化可能與前庭偏頭痛有關。如果病人有陽性的神經學表現、眩暈和噁心,且這些症狀與體位無關,臨床醫生應該懷疑眩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頭暈的病人也可能報告不穩定,不平衡,或步態的其他變化;相反人是否報告以下神經症狀:蹣跚或共濟失調步態,嘔吐,頭痛,復視,中樞性眩暈患者往往嚴重不穩定,行走不摔倒有困難。腦幹受累與眩暈,如中央前庭病變,應注意病視力喪失,口齒不清,面部或身體麻木,虛弱,笨拙,或不協調。

眩暈被描述為一種運動錯覺,可以隨著病人位置的變化或者靜止時而表現出來。眩暈主要包括外周型和中心型兩個原因,也有混合型眩暈,約90%的眩暈病例屬於外周型眩暈。常見的外周型原因包括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前庭神經炎和梅尼埃病。

 

常見的混合型眩暈:前庭偏頭痛   前庭性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混合性眩暈,當偏頭痛患者或有偏頭痛病史的患者也有眩暈的病史時,就可以診斷為前庭性偏頭痛。在30到50歲的病人中更常見,在女性中更常見。家族史也是一個公認的危險因素,使病史成為診斷的重要因素。前庭偏頭痛是兒童眩暈的常見原因,但對他們來說,解釋眩暈症狀可能更困難。頭痛可能同時伴有頭暈。前庭偏頭痛的診斷有非常具體的診斷標準,包括:A現在或過去的歷史偏頭痛;B至少滿足以下五項標準中兩個:中等或嚴重的前庭緊張症狀(幹擾或妨礙日常活動)出現並持續5分鐘至72小時C至少一半的發作與以下至少一種偏頭痛特徵有關:(1)至少符合兩個偏頭痛體徵;(2)畏光畏聲;(3)視覺先兆;

 

常見的外周型眩暈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BPPV是一種內耳疾病。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個或多個特定頭位時,出現短暫的陣發性的眩暈及眼震,又稱變位性眩暈,在眩暈病中極為常見,該病發率高,約佔所有周圍性眩暈的20~40%,佔老年人群的9%,婦女發病率比男性高約1.6-2:1。

 

前庭神經炎:前庭神經炎是第二常見的導致眩暈的原因,也是與周圍前庭系統有關的另一種診斷。其發病機制涉及前庭窩神經部分炎症,最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男女發病率大致相同且症狀較為一致。症狀是突然的,持續的,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周。眩暈可能與噁心、步態不穩有關,聽力不受影響。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病因未完全明確,病理機制多與內淋巴積水有關。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於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佔10%~50%。

 

病因診斷中值得商榷的問題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VBI曾廣泛運用於臨床眩暈的診斷,近年來出現以後循環缺血(PCI)為標準的診斷思路。事實上PCI僅後循環的腦梗死或TIA。儘管一些回顧統計性分析眩暈發作患者後循環梗死發作概率增高,但眩暈的常見病因卻不是二者,因此對於眩暈病因不明的患者應深究病因或隨訪,而不是武斷診斷為VBI或PCI。

頸性眩暈:是指頸椎及有關軟組織 (關節囊、韌帶、神經、血管、肌肉等) 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變化所引起的眩暈,亦稱Barr-lieon症候群。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a)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b)頸椎失衡學說;(c)頸椎交感神經刺激;(d)中醫之頸椎眩暈。但多數國內外專家對頸性眩暈的概念和機制仍持謹慎態度,需進一步研究及證實。

源: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誌,2020年第8卷第36期

本公眾號整理文章均以分享交流醫學專業知識為目的,且明確標註作者及來源。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一直以來,被國內、外廣泛採用的針對頭暈和眩暈定義的描述和分類是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提出的老的觀點,即頭暈(dizziness)被認為是所有類似症狀的總稱,將其再分為眩暈(vertigo)、暈厥前期(pre-syncope)、頭昏(lightheadedness)和平衡失調(disequilibrium),其中頭暈包含眩暈。
  • 科普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一直以來,被國內、外廣泛採用的針對頭暈和眩暈定義的描述和分類是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提出的老的觀點,即頭暈(dizziness)被認為是所有類似症狀的總稱,將其再分為眩暈(vertigo)、暈厥前期(pre-syncope)、頭昏(lightheadedness)和平衡失調(disequilibrium),其中頭暈包含眩暈。
  • 引起頭暈與眩暈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頭暈與眩暈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中樞性眩暈,也就是說由於大腦的病變,或者是大腦出了問題引起的頭暈與眩暈。最常見的有動脈供血不足,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或顱內的腫瘤等。
  • 如何區分眩暈和頭暈?經常頭暈該怎麼辦?
    生活中頭暈和眩暈的情況很常見,由於症狀相類似,所以很難區分。無法明確自己的症狀,則無法對症性的採取措施,治療不當很難緩解不良的症狀。頭暈和眩暈之間存在什麼區別。雖然頭暈和眩暈只相差一個字,但是症狀存在明顯的差異,眩暈一般不會有頭暈的感覺,發作時患者會感覺天旋地轉,身邊的東西在不停的旋轉,有點類似於失重感,這種感覺同時會帶給患者噁心嘔吐、身體無力的症狀。眩暈會讓患者非常的痛苦,眼睛、耳朵周圍的神經出現異常,大腦無法對神經進行調控,便會有搖搖晃晃的感覺。
  • 指南共識|《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血管源性頭暈/眩暈是指由腦血管病變引起、並以前庭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對於部分缺乏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確診仍極具挑戰性。為此,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師對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早期識別與規範診療能力。關於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診斷和治療,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眩暈頭暈頭昏你分得清嗎
    眩暈、頭暈和頭昏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臨床表現互不相同,治療原則也各有不同,三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很多醫生和患者不加區別並長期相互誤用,因此導致的誤查、誤診、誤治情況時有發生。眩暈、頭暈、頭昏的表現不同1、眩暈: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而客觀並不存在的一種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轉、浮沉、漂移或翻滾感,又稱運動性幻覺。眩暈發作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常可由過勞、激動、失眠、月經來潮或菸酒過量等因素誘發。發病時睜眼、頭動和聲光刺激時加重,閉眼、靜臥不動時減輕,常伴有自發性眼球震顫、錯定物位、定向傾倒和噁心、嘔吐等症狀。
  • 眩暈=頭暈=頭昏?眩暈是哪些疾病引起的?醫生大白話解釋給你聽
    醫生:「那就要先做個檢查,看看到底是眩暈、頭暈還是頭昏?」患者:「頭暈還不一樣嗎?不都是腦殼暈嗎?」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頭暈這樣的情況,有的人蹲下站起來的時候,總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感覺。有的人一坐車就暈,有的人一緊張就感到頭暈。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暈都是眩暈呢?
  • 眩暈≠頭暈?! 你知道如何自我保健?
    眩暈≠頭暈?! 你知道如何自我保健?眩暈、頭暈是臨床門、急診中極為常見的症狀主訴,可見於多種疾病,患者遍布各個年齡層。其病因複雜,可見於血管性、神經性、精神源性等。眩暈就等於頭暈嗎?平時如何自我保健?
  • 眩暈≠頭昏≠頭暈!教你分清各種「暈法」,精準眩暈病因
    患者:「嗯,可能是,有時候還覺得站不穩」 醫生:「那可能是頭暈,是什麼暈法,你描述一下?」 患者:「就是暈!有時候覺得周圍東西在轉」 醫生:「那要先做個檢查搞清楚,看到底是頭昏、頭暈還是眩暈」 是的,在很多人眼中,頭昏=頭暈=眩暈。
  • 什麼是頭暈?人為什麼會眩暈?
    什麼是頭暈?關於頭暈有兩個相似的概念,一是頭昏、二是眩暈,二者聽起來差不多,其實它們的的表現和原因都大不相同。眩暈(vertigo)是自身與周圍物體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的一種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顛簸、擺動、浮沉或漂移感,可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不敢睜眼,心慌出汗。眩暈往往是外周或中樞前庭系統病變所導致的症狀。
  • 雲健康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
    雲健康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由於不少人對眩暈有誤區,耽誤了尋找病因的最佳時機而影響了治療,12月16日上午10點,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脊柱外科魯婧醫師在雲上開展《眩暈≠頭暈≠頭昏,經常眩暈,別小看!》
  • 你到底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 首席網紅名醫嶽俊生治眩暈「獨門...
    搞懂一個前提:你到底是頭暈,是頭昏,還是眩暈「你到底是頭暈,是頭昏,還是眩暈?這三種症狀的區別可大了,提示的疾病也完全不一樣!」很多人看病走彎路、醫生診斷不準的原因,就是沒有能夠正確地區分和描述這三種症狀,導致醫生沒有能夠正確地get患者的病情。
  • 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你考慮是什麼病?
    臨床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的患者,面對這樣的患者,診斷往往讓我們棘手,是一元論還是多元論,又該如何進行治療?在第十三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年會上,來自哈爾濱第一醫科大學神經內科潘永惠教授對《如何應對:偏頭痛+眩暈/頭暈+焦慮》這一專題做了精彩的報告。內容豐富,不容錯過!我們先從一個病例入手。
  • 「頭暈/眩暈診斷」最全思維導圖,趕緊收藏
    「頭暈/眩暈診斷」最全思維導圖,趕緊收藏 2020-06-02 0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頭暈/眩暈病因診斷難?這三步你一定要掌握
    頭暈的定義不包含眩暈性感覺,眩暈和頭暈術語是明確區分的,在患者描述的症狀中,一些症狀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現,如眩暈合併頭暈,即一個症狀的存在並不排斥同時合併存在的其他症狀,如患者存在眩暈症狀,不排斥患者還可以並存非眩暈性的頭暈。趙性泉教授表示,使用新定義的目的在於與國際接軌,便於交流,同時為未來開展社區人群的頭暈/眩暈臨床研究奠定基礎。
  • 頭暈、頭昏、眩暈如何辨別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大夫,我頭暈……」我們經常會聽到來就診的老年朋友這麼說。如何向醫生準確地描述「暈」的場景,將有助於醫生儘快明確診斷、對因治療。因此,老年朋友們,咱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如何辨別「暈」吧。  什麼叫「暈」呢? 先來了解下它的分類和定義。
  • 哈爾濱市中醫醫院王冬梅主任:頭暈和眩暈是一回事兒嗎?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美淇 王冬梅)頭暈和眩暈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病症,這兩種病狀在某些症狀上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很多人無法正確的區分頭暈和眩暈,甚至在平時出現症狀後,也無法進行對症治療。只有正確的了解頭暈和眩暈的症狀,才能在出現症狀後更好的進行治療。那麼眩暈和頭暈是一回事嗎?頭暈和眩暈的區別有哪些呢?
  • 頭暈、頭昏、眩暈 怎麼辨別「暈」幫你分清楚
    「大夫,我頭暈……」我們經常會聽到來就診的老年朋友這麼說。如何向醫生準確地描述「暈」的場景,將有助於醫生儘快明確診斷、對因治療。因此,老年朋友們,咱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如何辨別「暈」吧。
  • 眩暈與頭暈是一回事麼?該怎麼辦?
    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佔內科門診病人的5%,佔耳鼻咽喉科門診的15%。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
  • 頭暈≠頭昏≠眩暈!經常眩暈,恐是疾病前兆,別小看!三種應對法別錯過
    說到「暈」,應該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經歷的現象——蹲久了站起來會暈、看電視看久了會暈、坐車坐久了會暈、早上起床太猛會暈……雖然經歷「暈」的次數很多,但你可知,那一時刻到底是「頭暈」還是「眩暈」呢?雖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大有不同,而若長期混為一談,很容易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