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眩暈病因診斷難?這三步你一定要掌握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Mary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做好病史問診,70%-80%的頭暈/眩暈患者可獲得初步診斷。

頭暈/眩暈是神經科門診患者非常常見的主訴,而目前在該領域的病因診斷上卻存在著很大的混亂,以致大量患者被誤診誤治。

9月20日,第23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以網絡線上會議形式開展,會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趙性泉教授對頭暈/眩暈基層診療指南進行了精彩的解讀,為大家分析了頭暈/眩暈診斷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第一步:明確區別頭暈和眩暈

趙性泉教授指出,統一的疾病分類和定義對於促進臨床醫師和研究者之間的交流,診斷標準的制定、流行病學及治療機理的研究至關重要。

然而,在2009年以前,國內外存在多種頭暈或眩暈的定義或分類方式。2009年Barany協會提出的前庭疾病國際分類,對頭暈和眩暈的概念進行了更新,二者內容界定清晰,每種症狀具有一定的特異性,便於臨床統一界定標準。

▎頭暈:非眩暈性頭暈,強調空間定向能力受損,但未有虛假或扭曲的感覺。

▎眩暈:旋轉感(多與半規管受損有關)及非旋轉感(搖擺、傾倒、浮動、彈跳或滑動感);亦包括線樣動感、傾倒感。

頭暈的定義不包含眩暈性感覺,眩暈和頭暈術語是明確區分的,在患者描述的症狀中,一些症狀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現,如眩暈合併頭暈,即一個症狀的存在並不排斥同時合併存在的其他症狀,如患者存在眩暈症狀,不排斥患者還可以並存非眩暈性的頭暈。

趙性泉教授表示,使用新定義的目的在於與國際接軌,便於交流,同時為未來開展社區人群的頭暈/眩暈臨床研究奠定基礎。

第二步:獲得詳細全面的病史

頭暈/眩暈作為一種常見臨床症狀,其診斷思路仍遵循疾病診斷的基本原則,即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有針對性地選擇輔助檢查進行診斷佐證,綜合分析得出病因診斷的臨床思維。

趙性泉教授強調,病史問診至關重要,詳細全面的病史採集能夠為頭暈/眩暈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提供重要的方向和依據,70%-80%的頭暈/眩暈患者可以通過詳細的病史問診獲得初步診斷。

在頭暈/眩暈的臨床診斷思路中需要優先除外腦幹小腦病變所致的惡性中樞性眩暈疾病,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提示中樞病變的體徵:意識障礙、復視、眼球運動異常、視野缺損或模糊、言語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中樞性面舌癱、交叉性或偏身感覺障礙、偏側或四肢無力、共濟失調或嚴重平衡障礙。

圖1:急診室頭暈/眩暈的診斷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直立性低血壓,隨著血壓的改變,在臥位或坐位時,患者很容易出現頭暈/眩暈,十分容易混淆。趙性泉教授指出,頭暈/眩暈如果是單次發作,需要尋找是否存在誘因,再結合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第三步:掌握鑑別診斷

在疾病分類方面,為了銜接基層醫生既往的知識,最新指南仍採用國內常採用的解剖部位結合疾病性質的分類方法,分為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包括前庭周圍性頭暈/眩暈、前庭中樞性頭暈/眩暈)和非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包括眼源性、本體感覺性、全身疾病性和頸源性頭暈)。

對於頭暈/眩暈的鑑別診斷,首先要根據解剖部位結合疾病性質,判斷是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還是非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

確定是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後再來區分是前庭周圍性頭暈/眩暈還是前庭中樞性頭暈/眩暈。

表1:前庭周圍性頭暈/眩暈與前庭中樞性頭暈眩暈的鑑別點

接下來,以不同發作形式進行分類,頭暈/眩暈的常見病因還可細分為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反覆發作性頭暈/眩暈和慢性持續性頭暈。

表2:以不同發作形式和病變部位為分類依據的頭暈/眩暈常見病因

以不同發作形式和病變部位為分類依據,常見常見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疾病主要有:

表3:常見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疾病臨床特徵及診療注意事項

趙性泉教授指出,掌握常見的前庭周圍系統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疾,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做出快速診斷;而常見的前庭中樞系統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疾病臨床醫生需要高度重視,部分前庭中樞系統急性持續性頭暈/眩暈疾病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常見發作性頭暈/眩暈疾病主要有:

表4:常見發作性頭暈/眩暈疾病臨床特徵及診療注意事項

▎常見慢性持續性頭暈疾病主要有:

表5:常見慢性持續性頭暈疾病臨床特徵及診療注意事項

趙性泉教授指出,既往常將頭暈/眩暈,尤其是老年人頭暈/眩暈的常見原因歸結於頸椎病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認識需要給予糾正。頸源性頭暈/眩暈不應代之某一種疾病(如頸椎病),而可能是頸部相關結構(頸椎、肌肉、神經、血管等)損害導致的頭暈/眩暈類型的總稱。目前多數國內外專家對頸源性頭暈/眩暈的概念和機制仍持謹慎的態度,對其的深入認識,仍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提供證據。

那麼,該如何區別頸源性頭暈/眩暈,趙性泉教授表示,頸源性頭暈/眩暈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患者在平臥以後,症狀基本緩解,在直立位或運動後症狀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藥物引起的頭暈/眩暈,可能與耳毒性、低血壓、低血糖、中樞鎮靜、骨骼肌鬆弛等機理有關。對於老年人的頭暈/眩暈,臨床醫生問診時應詳細詢問老年人的用藥史。

目前仍有部分頭暈/眩暈患者病因不明,對於此類患者,經過仔細的問診、認真的體檢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排除惡性疾病之後,應該密切隨訪。

小結一下

關於頭暈/眩暈的診斷,最新指南2019年基層指南使用了2009年Barany協會提出的頭暈和眩暈的定義,頭暈不包含眩暈性感覺,眩暈和頭暈術語是明確區分的。最新指南強調了病史問診的重要性,70%-80%的頭暈/眩暈患者可以通過詳細的病史問診獲得初步診斷。

對於頭暈/眩暈的鑑別診斷,首先應根據解剖部位結合疾病性質,判斷是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還是非前庭系統性頭暈/眩暈;其次根據病變部位區分是周圍性還是中樞性,最後不同發作形式熟記常見的頭暈/眩暈病因。

參考文獻: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頭暈/眩暈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19(3).

專家簡介

趙性泉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秘書長

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主任委員

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出血性卒中內科專業主任委員

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

從事臨床及教學工作30餘年,致力於腦血管病、眩暈、神經重症、社區流行病學等領域研究。在國家科學自然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等項目基金資助下,在腦出血、眩暈的診療、社區腦卒中預防與幹預平臺建設,腦血管病臨床信息與樣本資源庫、卒中單元和卒中單元數位化管理系統建設等領域的學術進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學術影響力。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匯報專家:趙性泉教授

本文作者:NCN報導組——Mary

原標題:《頭暈/眩暈病因診斷難?這三步你一定要掌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眩暈≠頭昏≠頭暈!教你分清各種「暈法」,精準眩暈病因
    「我最近總是眩暈,是不是電腦、手機用多了遭頸椎病引起的?」 「我一玩遊戲就覺得暈,他們說這叫3D眩暈?」 是,這些都是暈,但並不全是眩暈,不是說腦殼昏就是眩暈,不是說腦殼暈就是眩暈,也不是說貧血就是眩暈。
  • 頭暈眩暈的評估
    美國兩位學者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將頭暈分為眩暈、失衡、暈厥前期或暈厥、頭重腳輕、非特異性頭暈。症狀描述符合可能指示潛在的原因。雖然頭暈的分類不是完全準確的,但臨床醫生可能會發現這五種分類在描述鑑別診斷時還是有幫助的。眩暈是與頭暈相關的最常見的分類。一般定義為靜止時的運動感覺或正常頭部運動時的扭曲運動感覺。旋轉的感覺也與垂直運動有關。
  • 突然眩暈?這三點可以幫助你對付眩暈,請把他們收起來
    因此對於有眩暈症狀的人來說,學習如何應對眩暈症狀時相應的急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應對突發性眩暈?1、讓你自己停止工作或行動,這樣你就能順利地走出危險的環境,然後進入一個更安全的環境。2、當眩暈症狀突然出現,且症狀不能自行持續緩解時,及時撥打120到醫院進行相關診斷、治療和治療。3、如果只是持續幾秒鐘的眩暈發作,你可以在眩暈發作的間歇期和身體相對舒適的狀態下去醫院。
  • 「頭暈/眩暈診斷」最全思維導圖,趕緊收藏
    「頭暈/眩暈診斷」最全思維導圖,趕緊收藏 2020-06-02 0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眩暈/頭暈的診治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眼科、兒科和內科等,從單一學科的視角看眩暈/頭暈具有局限性,多學科合作是必然趨勢,它將機械割裂的學科和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推動診療規範化。國內外研究發現,以神經內科為主的眩暈中心所涉及疾病譜不僅有中樞性前庭疾病,佔更大比例的是外周性前庭疾病,正確掌握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必需而且急切。
  • 雲健康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
    路人D我吃雞(遊戲)時間長了就暈的要死,好像叫3D眩暈?醫生你說會不會是我手機電腦玩多了,得頸椎病引起的?魯醫生由於不少人對眩暈有誤區,耽誤了尋找病因的最佳時機而影響了治療,12月16日上午10點,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脊柱外科魯婧醫師在雲上開展《眩暈≠頭暈≠頭昏,經常眩暈,別小看!》
  • 頭暈、頭昏、眩暈 怎麼辨別「暈」幫你分清楚
    「大夫,我頭暈……」我們經常會聽到來就診的老年朋友這麼說。如何向醫生準確地描述「暈」的場景,將有助於醫生儘快明確診斷、對因治療。因此,老年朋友們,咱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如何辨別「暈」吧。
  • 科普 || 多學科合作規範眩暈/頭暈診治
    眩暈/頭暈的診治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眼科、兒科和內科等,從單一學科的視角看眩暈/頭暈具有局限性,多學科合作是必然趨勢,它將機械割裂的學科和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推動診療規範化。國內外研究發現,以神經內科為主的眩暈中心所涉及疾病譜不僅有中樞性前庭疾病,佔更大比例的是外周性前庭疾病,正確掌握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必需而且急切。
  • 頭暈原因多!切勿「自我診斷」,準確率不足三成,遇到這些情況,趕緊就醫
    頭暈,不僅會影響工作狀態,嚴重時甚至連起床、走路等日常活動都困難。但不少初次發病的年輕人喜歡去網上搜索「頭暈」的病因;而部分中老年病友則「久病成醫」,更習慣於根據自身的就診經驗去判斷病情。在神經內科眩暈門診,經常有頭暈患者進入診室就信心滿滿地說出自我「診斷」,結果卻與真正的疾病相去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 頭暈自診,正確率不足三成
    不少初次發病的人喜歡去網上搜索「頭暈」的病因,部分中老年暈友更是「久病成醫」,習慣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病情。這樣做好嗎?對號入座,與確診結果大相逕庭「醫生,你看我的頸椎病……」日前,50多歲的張女士一踏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眩暈門診,就自述病情。對這樣先入為主的患者,主治醫師施天明已見怪不怪。
  • 你到底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 首席網紅名醫嶽俊生治眩暈「獨門...
    眩暈作為一種感覺,它說不清也道不明,要「抓住」它,需要有獨到而深入的功夫。在一個「暈」字上,不少患者都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水要倒。練就這一門「獨門功夫」,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的眩暈中心主任嶽俊生走科研路、走臨床路走了三十多年,所以常有患者會感嘆:「嶽教授,你都看不好我的眩暈的話,那就真的沒法了。」
  • 頭暈病因大多不是神經科的,如何不誤診?
    整理|CC講者|杜志剛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想真正把頭暈/眩暈的病因診斷清楚並不容易,不僅需要多學科知識,更需要認真仔細的問診。當注意了上述各種情況以後,就會發現頭暈/眩暈的病因大多不是我們神經科的病,而是耳科疾病和精神障礙。
  • 頭暈、頭昏、眩暈如何辨別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大夫,我頭暈……」我們經常會聽到來就診的老年朋友這麼說。如何向醫生準確地描述「暈」的場景,將有助於醫生儘快明確診斷、對因治療。因此,老年朋友們,咱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如何辨別「暈」吧。  什麼叫「暈」呢? 先來了解下它的分類和定義。
  • 眩暈=頭暈=頭昏?眩暈是哪些疾病引起的?醫生大白話解釋給你聽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有50%左右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眩暈的症狀。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很多人都出現了眩暈的症狀,但是多數人對眩暈症狀的了解還是差得遠。很多患者都會把眩暈和頭暈、頭昏劃等號,認為只要腦殼暈就是眩暈。在醫生的眼裡,眩暈、頭暈和頭昏是三種不同類型的疾病,發病的病因和症狀都是不一樣的。
  • 眩暈病因是什麼 眩暈病吃這些可有效緩解
    在我們生活中,有的人有過眩暈病的現象,那你知道眩暈病因是什麼嗎?,頭暈目眩吃什麼食物能夠緩解呢,平時如果有眩暈症的話會有哪些症狀發生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眩暈病因是什麼1、貧血導致頭暈目眩可引起頭暈,姿勢改變及勞動後可加重,伴有蒼白、呼吸困難、乏力、心動過速、脈搏細速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
  • 頭總是一陣頭暈怎麼回事?如何治療眩暈?
    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陣發性眩暈的發生頻率,降低發作頻率。頭暈總是突發怎麼回事?突發性眩暈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陣發性眩暈綜合症範疇,患者需要先了解這種眩暈的具體情況。例如,每次發作的頻率,一天多次或幾個月一次,每次發作的持續時間,無論持續性眩暈在幾秒鐘內消失,還是持續數十秒或更長時間,或幾分鐘甚至幾小時。眩暈發作的不同將導致鑑別診斷的不同結果。因此對於陣發性眩暈患者,平時一定要對其病史做相關記錄,然後到醫院檢查,這樣醫生才能給出更明確的診斷。
  • 頭暈≠頭昏≠眩暈!經常眩暈,恐是疾病前兆,別小看!三種應對法別錯過
    說到「暈」,應該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經歷的現象——蹲久了站起來會暈、看電視看久了會暈、坐車坐久了會暈、早上起床太猛會暈……雖然經歷「暈」的次數很多,但你可知,那一時刻到底是「頭暈」還是「眩暈」呢?雖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大有不同,而若長期混為一談,很容易耽誤治療。
  • 反覆頭暈眩暈?腦科醫生:不一定是腦子有問題,病根有可能在耳朵
    由此前作者的關於頭暈的科普,大家可以知道:頭暈是很常見,但引起頭暈的疾病也很多,在醫學上,頭暈和眩暈並不是一個概念:1.頭暈是以昏沉、不清醒、頭重腳輕為主要表現的症狀。眩暈則是一種天旋地轉的視覺錯覺。它們不是一回事!
  • 指南共識|《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血管源性頭暈/眩暈是指由腦血管病變引起、並以前庭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對於部分缺乏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確診仍極具挑戰性。為此,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師對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早期識別與規範診療能力。關於血管源性頭暈/眩暈的診斷和治療,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導致你頭暈的真相竟是……
    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眩暈門診,小梁被確診為「前庭性偏頭痛」,這是一種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復發性頭暈疾病,通過調整不良生活方式和短期服用預防性藥物就可以避免頻繁發作,與腦供血不足或血流速度變化沒有任何關係。虛驚一場,小梁說,再也不自己當醫生了,有不舒服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