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 首席網紅名醫嶽俊生治眩暈「獨門...

2020-12-17 騰訊大渝網

【騰訊大渝網】患上眩暈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有患者根據親身經歷這樣描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嚴重的時候伴有噁心、嘔吐、心慌、胸悶,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況。

嶽俊生主任(左)正在為患者診斷眩暈

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眩暈中心前來找嶽俊生主任看疑難性眩暈的患者近兩年來已有上千例!眩暈作為一種感覺,它說不清也道不明,要「抓住」它,需要有獨到而深入的功夫。在一個「暈」字上,不少患者都有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水要倒。練就這一門「獨門功夫」,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的眩暈中心主任嶽俊生走科研路、走臨床路走了三十多年,所以常有患者會感嘆:「嶽教授,你都看不好我的眩暈的話,那就真的沒法了。」

搞懂一個前提:你到底是頭暈,是頭昏,還是眩暈

「你到底是頭暈,是頭昏,還是眩暈?這三種症狀的區別可大了,提示的疾病也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看病走彎路、醫生診斷不準的原因,就是沒有能夠正確地區分和描述這三種症狀,導致醫生沒有能夠正確地get患者的病情。

●早上起來沒睡醒,迷迷糊糊的站不穩;

●蹲久了猛地站起來,眼前一陣發花,甚至暈倒人事不知;

●坐了遊樂園的過山車下來,天旋地轉;

這些都是腦殼暈的嘛,還不一樣?是的,在嶽俊生看來,它們不僅是不同的症狀,病因也不一樣。要區分這三種症狀,先摳一下這三個詞的字眼:

眩暈:

顧名思義,它是以「眩」為特徵的,也就是感到「天旋地轉」的一種幻覺,明明身體靜止不動,但你的大腦就是感覺到身體或者外界在旋轉、翻滾、漂浮、升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幻覺?這跟我們人體內主管「平衡感」的器官——耳朵裡一塊叫做「前庭」的結構有關。

耳朵的結構示意圖「前庭」位於紅框內

我們平時能站得直、走得穩、分辨得出天上地下的方向……這些大都是「前庭」的功勞,因此它一旦出毛病了,人就會感覺到頭暈轉向了。

頭昏:

主要是持續地頭腦昏昏沉沉,「不清醒」的這樣一種感覺。

多數是因為全身疾病(例如感冒發燒)或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

頭暈:

有失衡感、方向不穩定感,無視物旋轉,頭重腳輕、間歇性地出現自身搖晃不穩的一種感覺,可能與神經系統等有關。

而在各種「暈」背後潛藏的疾病中,眩暈性疾病是最複雜的一類,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深度研究眩暈的資深「網紅」專家,嶽俊生主任表示。

「沒錯,『眩暈』是應該看耳鼻喉科或者專業的眩暈中心的,一定要注意甄別。要是跑錯了科室,不但無法解除患者的痛苦,還可能耽誤病情,造成無法逆轉的遺憾。」

有一種「頑固派」眩暈叫梅尼埃病

別怕:有招可治

「多虧了嶽教授,我現在一身輕鬆!」來自重慶市墊江縣的石阿姨術後第二天已經開始下床鍛鍊,她說現在試著慢慢轉頭,眩暈已沒有出現過。說著,靈活地在嶽俊生面前轉了下頭,臉上蕩漾著如釋重負的輕鬆感。嶽俊生見狀,額頭微微犯皺,眼睛笑眯眯地成了縫,這是又治好了一個病人之後所感到的欣慰和安心。

這場猶如劫後逢生般的輕鬆,來得並不容易。1年多前,石阿姨就開始無故出現了眩暈,每次發作眩暈都要持續好幾個小時,視線裡的事物一直旋轉,怎麼也看不清楚,走也走不穩,更沒有力氣,噁心到想吐,又吐不大出來。到後來,右耳聽力也逐漸下降,還出現持續的「嗡嗡」耳鳴聲。「身體簡直是在遭罪」。

為了看病,石阿姨去重慶各大三甲醫院都去檢查過,「診斷並不明確,效果也不好,現在都不敢獨自出門。」一個「小小的」眩暈問題,難倒了醫生,更絆住了石阿姨正常的生活。曾有一次,石阿姨出門散步,走了十來分鐘竟然在大街上暈倒了,這之後,家人更害怕讓她單獨行動。好好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因為眩暈,生活的圈子越囿越窄了。

石阿姨有個鄰居楊婆婆同樣也有眩暈問題,72歲的高齡本應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半年前第一次感覺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去醫院開藥,藥效只維持了3-4個月;去當地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沒用;轉到重慶市區某醫院耳科住下,仍未解除病痛。最終,兒子在網絡上了解到:在重慶看眩暈,目前只有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嶽俊生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於是急忙帶著母親到院尋求診治。嶽俊生帶領團隊為楊婆婆進行了鼓索神經切斷術和園窗龕置藥術。術後,楊婆婆自覺症狀一天比一天好轉,漸漸的都已能獨自行走。

網絡上的東西真實性無法辨別,但鄰居的真實狀況,石阿姨卻見在了眼裡。滿懷著希望,她走進了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眩暈中心的門診,見到了傳聞中的「嶽教授」,興奮地開始在其指導下做閉目踏步試驗。 通過觀察和仔細的鑑別,嶽俊生發現石阿姨在平靜時,可見水平性眼震,方向朝左,閉目踏步試驗右側偏斜大於45°。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判斷這是右側頑固型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種什麼病?人的耳朵從外向內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內耳又稱迷路,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含有淋巴液,梅尼埃病的發病部位就位於內耳的膜迷路內,是膜迷路積水所致,通常會影響人體一隻耳朵。這種疾病可能會引起耳朵的壓力或疼痛感、嚴重的頭暈或眩暈,聽力喪失和鳴叫或咆哮的噪音。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溝通,嶽俊生決定帶領團隊為石阿姨實施鼓索神經切斷術+園窗龕置藥術+鼓室探查術。這是嶽俊生獨創的治療方式,目的是為了全面徹底地解決患者的眩暈問題。第二天,石阿姨通過了術後的各項檢查,手術取得了成功,後來石阿姨出院,前兩次還來複查,第三次竟不來了,給嶽俊生打電話爽朗開口:「我不來複查啦,已經都好了,現在不暈了,我回墊江了!」

針對這種頑固性梅尼埃疾病,嶽俊生還提示,大部分的眩暈問題都是耳朵造成的,這和由腦子引起的眩暈容易混淆,如果出現眩暈一定要提前注意,及時就醫,一旦形成頑固性梅尼埃,可能會遺留永久性的耳鳴、耳聾。因此儘早治療十分重要。

暈眩最常見病——耳石症

被醫生巧手「擺弄」幾下就能治癒

被醫生巧手「擺弄」一下,將「漂移」的耳石恢復至原位,老張突然發現自己不暈了,他不禁跺著腳說,「我早幹啥去了啊!」

耳石是什麼?在內耳中的橢圓囊和球囊上,都有一種感受直線加速度的結構,稱為囊斑。它的表面有一層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鈣的結晶,稱其為耳石。耳石症為什麼會導致眩暈呢?在某些情況下,例如老年性的衰老、內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蕩、中耳炎、耳部手術和前庭動脈前支阻塞等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橢圓囊的囊斑發生蛻變,導致耳石脫落,而耳石脫落後,會直接影響淋巴液的流動,給平衡神經提供不正確的刺激信息,平衡神經對這些信息不勝負荷,就可能引發眩暈。

耳石症發病率極高,是最常見的眩暈病因,大約有1/3的眩暈都是耳石症。50-60歲為耳石症高發人群。耳石症的治療有手法復位、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以手法復位為首選。

慕名而來嶽俊生這裡治療的,復位治療效果非常好,大部分患者經過1-2次復位即可恢復,少數患者則需多次復位才能恢復。 若復位效果不好,就有中樞引起的可能。所以需要鑑別診斷,進行風險評估後進行治療。

此外,嶽俊生提醒,耳石症初發的患者心裡會比較恐懼,因此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療,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突發耳石症或出現各類眩暈症狀,應立即就診於耳鼻喉科,耳石症通過手法復位治療,一般經過3~5次復位治療,基本都能康復。治療結束後一周內要注意休息,起床及後仰動作宜緩慢,兩周後才能進行完全正常的活動。

前庭陣發症、前庭性偏頭痛

前庭和眩暈「關係匪淺」

「你這是前庭陣發症,知道不?」嶽俊生仔細端詳著劉阿姨的前庭功能報告問道。

坐在對面的劉阿姨如學生上課一般正襟危坐,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好像聽到別人講過這個,但是我不懂咧。」

「沒事,我懂。」嶽俊生篤定回答,傳遞出讓人安心的眼神,並耐心地開始講解病情、囑咐用藥。

為了讓患者更好地理解這種耳源性眩暈問題,嶽俊生有一個易懂的比喻。「人兩邊的耳朵裡有著和大腦連接的前庭器官,耳朵就像天平一樣維持著身體的平衡,一旦哪一邊出了問題,大腦將會感知失誤,傳達出錯誤的信息,平衡感被打破,人自然就會感覺到眩暈了。」

來自四川安嶽縣的欽欽,是一名五年級學生,他清晰的記得,自己第一次出現眩暈症狀是在體育課上。 「突然感覺頭暈目眩,站不穩,差點摔倒。」兩次眩暈發作後,一切又恢復了正常,他也就逐漸忘了這件事。

結果今年寒假,再次出現眩暈,這次發作相比去年夏天更頻繁更嚴重,除了頭暈目眩,還伴發左側頭痛、惡性嘔吐,同時畏懼強聲和強光。 每一次發作,父母都著急得不得了,總是第一時間帶他去看病、輸液,卻始終不見好轉。

年僅10歲的孩子怎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孩子到底患了什麼怪病?欽欽父母帶著他輾轉數家醫院都沒得到解決。 直到碰到嶽俊生,最後確認為「前庭性偏頭痛」。

嶽俊生向欽欽父母耐心解釋說,頭痛通常分為三種情況: 張力性頭痛,多見於高血壓;叢集性頭痛,多見於更年期;偏頭痛,原因不明,其中部分人會出現眩暈。「過去偏頭痛一般看神經內科,眩暈看耳科,而現在已經形成了共識,被統稱為『前庭性偏頭痛』。此病,佔兒童眩暈病的80%。 它的特點是:有偏頭痛;有眩暈,持續10幾分鐘至1小時左右;大部分有家族史;大部分有暈車暈船的病史;害怕強光或者強聲。因此「前庭性偏頭痛」屬於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根治比較難。 」

但嶽俊生安慰道,欽欽病程不長,此次治療能達到控制或減少復發,進而減輕眩暈或頭痛症狀的目的。如果一旦病程太長,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嶽俊生表示這種病症最常見的誘因有以下幾種:食用咖啡因的食物,如可樂,巧克力;睡眠欠佳;運動量過大;情緒不穩。 臨床上分4個階段:前驅期;先兆期;頭痛期;緩解期。因此他分析,「誘因與患者的內因有關,即具有高度敏感的大腦,比正常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導致大腦興奮,表現出偏頭痛和眩暈。因此,欽欽的眩暈症狀正是在上體育課時,由劇烈運動誘發。」

嶽俊生:病人暈,醫生千萬別暈

「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過眩暈,但很少有人知道,耳朵問題是引起旋轉性眩暈最主要的原因,佔到了60%以上。」對於嶽俊生而言,幫助患者查明眩暈原因,再醫治,是他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之努力的事情。

「病人暈,醫生也暈。」這是尋常醫生診治眩暈患者常有的感受。為了突破眩暈患者的更多問題,嶽俊生不僅積攢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還秉持著不斷學習鑽研病症的鑽研精神,引領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眩暈中心不斷發展,為更多的眩暈患者帶去福音。

相關焦點

  • 眩暈=頭暈=頭昏?眩暈是哪些疾病引起的?醫生大白話解釋給你聽
    醫生:「那就要先做個檢查,看看到底是眩暈、頭暈還是頭昏?」患者:「頭暈還不一樣嗎?不都是腦殼暈嗎?」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頭暈這樣的情況,有的人蹲下站起來的時候,總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感覺。有的人一坐車就暈,有的人一緊張就感到頭暈。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暈都是眩暈呢?
  • 眩暈≠頭昏≠頭暈!教你分清各種「暈法」,精準眩暈病因
    醫生:「是頭昏?腦殼昏昏沉沉的那種?」 患者:「嗯,可能是,有時候還覺得站不穩」 醫生:「那可能是頭暈,是什麼暈法,你描述一下?」 患者:「就是暈!
  • 眩暈頭暈頭昏你分得清嗎
    眩暈、頭暈和頭昏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臨床表現互不相同,治療原則也各有不同,三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很多醫生和患者不加區別並長期相互誤用,因此導致的誤查、誤診、誤治情況時有發生。眩暈、頭暈、頭昏的表現不同1、眩暈: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而客觀並不存在的一種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轉、浮沉、漂移或翻滾感,又稱運動性幻覺。眩暈發作無定時,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常可由過勞、激動、失眠、月經來潮或菸酒過量等因素誘發。發病時睜眼、頭動和聲光刺激時加重,閉眼、靜臥不動時減輕,常伴有自發性眼球震顫、錯定物位、定向傾倒和噁心、嘔吐等症狀。
  • 雲健康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
    雲健康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由於不少人對眩暈有誤區,耽誤了尋找病因的最佳時機而影響了治療,12月16日上午10點,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脊柱外科魯婧醫師在雲上開展《眩暈≠頭暈≠頭昏,經常眩暈,別小看!》
  • 第一代網紅醫生 重慶暈眩處理專家嶽俊生:「即便無人喝彩 我也樂在...
    有病,得治;治病,找名醫。所謂名醫,是治療某種身體毛病得到了普遍認同,公認醫術高明的一小撮醫生。耳石症是引起暈眩最常見的耳朵病,典型的症狀表現為,一睡下去就暈得天旋地轉,或者不敢翻身,不敢起床等,有些患者症狀沒有那麼典型,但仔細詢問病史還是可以問到有某個體位變動時引發了頭暈,這些都高度提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可能,但由於還是有很多臨床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往往做了很多檢查,用了很多藥物,自己也糊裡糊塗,臨床療效也不佳。
  • 頭暈、頭昏、眩暈 怎麼辨別「暈」幫你分清楚
    對於「暈」,實際上分為頭暈、頭昏、眩暈三種。頭暈指非旋轉性頭暈,自身不穩感。頭昏指頭腦不清晰感或頭部沉重壓迫感,與自身運動並無關聯。眩暈指自身或環境的旋轉、擺動感,是一種運動幻覺。 怎麼「暈」要說清,病史敘述更重要。首先,訴說自己的感受,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醫生將從您的描述中區分出您屬於哪一種「暈」。
  • 頭暈、頭昏、眩暈如何辨別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對於「暈」,實際上分為頭暈、頭昏、眩暈三種。頭暈指非旋轉性頭暈,自身不穩感。頭昏指頭腦不清晰感或頭部沉重壓迫感,與自身運動並無關聯。眩暈指自身或環境的旋轉、擺動感,是一種運動幻覺。  怎麼「暈」要說清,病史敘述更重要。首先,訴說自己的感受,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醫生將從您的描述中區分出您屬於哪一種「暈」。
  • 眩暈、頭暈、頭昏、暈厥,你知道怎麼跟醫生表述嗎?
    眩暈、頭暈、頭昏、暈厥,你知道怎麼跟醫生表述嗎?對於初診病人,醫生問診的第一句話,常常是:你哪裡不舒服?病人的回答,千萬不能說我是頸椎病、我是梅尼埃病或者我是耳石症。應該先把自己最不舒服的感受說出來,再補充一些其他的不舒服。對眩暈症狀的描述,我們也不建議病人直接說自己眩暈,而是把具體、細節的感受說出來。我們先看看眩暈、頭暈、頭昏等詞語的字面意思是什麼,再討論應該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 頭暈≠頭昏≠眩暈!經常眩暈,恐是疾病前兆,別小看!三種應對法別錯過
    說到「暈」,應該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經歷的現象——蹲久了站起來會暈、看電視看久了會暈、坐車坐久了會暈、早上起床太猛會暈……雖然經歷「暈」的次數很多,但你可知,那一時刻到底是「頭暈」還是「眩暈」呢?雖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大有不同,而若長期混為一談,很容易耽誤治療。
  • 眩暈中心專家提醒:當心!莫把直立性低血壓錯當耳石症
    陳先生因頭暈到醫院尋求治療,經眩暈中心主任嶽俊生副教授診斷,患者是因直立性低血壓導致的頭昏,並指出直立性低血壓症狀與耳石症頗為相似,提醒廣大患者不要誤判。通過對陳先生的檢查情況來看,其頭暈症狀維持時間較長,沒有眼震的情況出現,手法復位效果不好;從血壓測量的情況來看,患者躺下和坐起血壓分別相差達到10毫米汞柱。根據以上情況判斷,患者病症屬於植物調節功能調節紊亂,導致的主觀位置性頭昏。
  • 【腦博士課堂】第10講|眩暈=頭暈=頭昏=頸椎病?讀完讓您「不再暈」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 今日話題: 眩暈=頭暈=頭昏=頸椎病?這篇文章讓您「不再暈」 一.眩暈=頭昏=頭暈? 這三個概念大多數病人經常很難區分,就診時先說自己是眩暈,但是仔細問診下來,發現並不是眩暈,有些人僅僅是頭暈或者是頭昏。
  • 什麼是頭暈?人為什麼會眩暈?
    什麼是頭暈?關於頭暈有兩個相似的概念,一是頭昏、二是眩暈,二者聽起來差不多,其實它們的的表現和原因都大不相同。眩暈(vertigo)是自身與周圍物體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的一種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顛簸、擺動、浮沉或漂移感,可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不敢睜眼,心慌出汗。眩暈往往是外周或中樞前庭系統病變所導致的症狀。
  • 名醫手記丨經常眩暈 可能是「耳石症」在搗亂
    名醫手記——經常眩暈 可能是「耳石症」在搗亂常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眩暈時的症狀:不動不暈,一動就暈。躺在床上不動和好人一樣,但一起床就暈,起來就沒事了。或者,有時候扭頭暈,抬頭也暈,稍微靜一會兒就不暈了。也有一些人,在眩暈時會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心慌憋氣、血壓升高等症狀。對於此類症狀,多數判斷是頸椎有問題引起的眩暈,所以一直治療頸椎,但眩暈依然時常發作。原來,有些眩暈是因為耳朵病——「耳石症」引起的,這種眩暈發作時間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很少超過一分鐘,對聽力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 耄耄之年疾病纏身,多家醫院無法診斷,看仁品眩暈專家如何解開謎團
    巴南區81歲老人因頭暈、嘔吐,3年來都查不到原因。接近於崩潰的一家人,近日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眩暈中心主任嶽俊生教授的幫助下,才最終了解真相,目前老人正在積極接受治療!時間回到2017年,那年,一向健朗的楊爺爺莫名出現頭暈,心慌得想吐。
  • 「名醫手記」老年人頭暈警惕心血管疾病
    【名醫手記】老年人頭暈警惕心血管疾病專家簡介:萬東君,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頭暈的症狀目前大致分四類:1.眩暈,患者在身體未動的情況下,感到自身天旋地轉,常伴有噁心、嘔吐,閉眼能略感舒適;2.頭重腳輕感,主觀感受為頭昏、頭沉,沒有旋轉感;3.失衡,感到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站立和行走時出現;4.暈厥前兆,患者感到眼前發黑、站立不穩,要摔倒,常伴有心慌、全身出冷汗。問:常見的眩暈病因有哪些?
  • 頭暈還是眩暈?成都民生耳鼻喉梁傳餘告訴你耳石症該怎樣預防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早晨起床,突然頭暈眼花,無緣無故感到天旋地轉,站都站不穩?甚至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只覺得自己是「低血糖」,休息一下就好。但如果經常發生呢,這就很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眩暈,比如說耳石症。
  • 頭暈眩暈的評估
    美國兩位學者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將頭暈分為眩暈、失衡、暈厥前期或暈厥、頭重腳輕、非特異性頭暈。症狀描述符合可能指示潛在的原因。雖然頭暈的分類不是完全準確的,但臨床醫生可能會發現這五種分類在描述鑑別診斷時還是有幫助的。眩暈是與頭暈相關的最常見的分類。一般定義為靜止時的運動感覺或正常頭部運動時的扭曲運動感覺。旋轉的感覺也與垂直運動有關。
  • 白朮為治眩暈要藥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作者:李華⊙編輯:杏林君白朮治療眩暈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名醫別錄》:「主……風眩頭痛」。作者遍考諸多古籍及古方發現白朮是治療眩暈的一味要藥,並用之於臨床,收效甚為滿意。文中提到的三點體會,應值得多加重視。
  • 眩暈症 眩暈症怎麼治療效果好
    眩暈怎麼治療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僕,頭痛,語言不利,噁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平肝潛陽。方藥: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 你是「真性眩暈」還是「假性眩暈」?
    人這一輩子幾乎都會碰上眩暈的情況,只是眩暈的表現和程度各有不同,眩暈的症狀大家可能也有大致的了解了,有的人眩暈時天旋地轉,如坐舟船,而有些人眩暈時只是表現為微微頭暈,眼睛發黑等症狀,為什麼同樣是眩暈,症狀差別這麼大呢?其實眩暈也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