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正式出爐,原211建設高校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鄭州大學躋身一流大學B類建設名單,成為最大贏家。除此之外,百年名校河南大學躋身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河南成為此次高等教育布局動態調整的最大贏家。河南在談到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躋身雙一流後,是這樣評價二校躋身雙一流的重大意義的:
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被列入其中,結束了河南長期沒有布局國家重點建設大學的歷史,實現了全省高等教育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大美河南
儘管坊間對鄭州大學躋身一流大學B類多有非議,認為鄭州大學僅憑政策入選。但同樣在這場會議上,就指出鄭州大學入圍雖然有中原崛起的政策加持,更多的還是靠鄭州大學自身的實力。在入圍中的投票中得票領先,這才躋身一流大學B類建設名單:
鄭州大學在這次入圍投票中是領先的,說明認可度是比較高的;河南大學歷史悠久,一些學科在全國是有影響的。
鄭州大學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起,河南就確定了重點支持鄭州大學建設的方針。而鄭州大學也不辱使命,在曹策問、申長雨和劉炯天三位校長的帶領下,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總體呈現穩中向上的發展態勢。但這些優秀的校領導並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河南善於培養、善於發現和善於等待中尋找出來的。
鄭大老校長曹策問教授
以鄭州大學合校後的第一位校長曹策問為例,其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洛陽郊區的一所中學教體育。但在曹策問展現出在數學領域的造詣後,河南破例將曹策問調入鄭州大學擔任教師,並在1995年任命其為校長。曹策問上任後,推動鄭州大學進入211工程,推動三校實質性合併,十下合肥請來鄭大第一位全職科學院院士。而申長雨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學術水平高,是學術領袖。在申院士的帶領下,鄭州大學成為教育部與地方第一所共建的省屬高校,並被批准建立研究生院。
鄭州
但在申長雨院士調任大連理工擔任校長後,鄭州大學的校長一職卻空懸達七個月之久,河南方面才最終確定了校長的最終人選。儘管這幾個月的時間在鄭州大學幾十年的校史中只是一瞬,但正是這一瞬讓人看到了河南辦好鄭州大學的決心和信心。
首先,作為河南最高學府的校長,學術造詣必須夠高。鄭州大學2000年合併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後,原鄭州大學校長曹策問教授繼續擔任鄭州大學校長。儘管其並非是兩院院士,但曹策問教授在數學領域具有很深的造詣,承擔多項國家重大重點項目,並獲得多項河南省級獎勵。而繼任者申長雨教授在擔任鄭州大學校長期間順利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證明了學術能力是鄭大校長職位的一項重要考量。
其次,鄭大校長最好有生於河南長於河南的情誼或者與鄭大有一定淵源。儘管曹策問教授是湖南人,但他自研究生畢業後,就被分配至河南工作,是從河南本地成長起來的大學校長。而申院士則是土生土長的河南南陽人,他高中畢業後赴外求學,但在博士畢業後還是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因此,鄭大校長需與河南具有一定的淵源和情誼,最好與鄭州大學有一定的淵源。
河南大學
最後,必須有豐富的高校管理經驗,適合執掌鄭州大學的最高學府。在擔任鄭州大學校長前,曹策問教授先後擔任鄭大數學系主任和鄭大副校長,而申院士則先後擔任鄭州工業大學系副主任、副校長和鄭州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兩位教授在擔任校長之前,都經歷多崗位鍛鍊,有高校基層管理經驗。
在劉炯天院士的就任大會上,河南組織部門的同志在會議上就明確指出,「河南高度重視鄭州大學領導班子建設,對校長人選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意味著河南對鄭大校長的要求之高,符合的人非常難找。
劉炯天院士就任鄭州大學校長
舉例來說,駐河南的院士數量之少,可以用燦若星辰四字來形容了,而其他的院士既要與河南或鄭大有淵源,又要具有豐富的高校管理經驗。同時,鄭州大學為正廳級事業單位,因此必須要遴選副廳級及以上學者進行調任,否則便是破格調任,不符合組織規定。
因此,劉炯天院士入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劉炯天是河南南陽人,在2009年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7年起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因此,劉炯天院士完美契合以上三點要求,被任命為鄭州大學校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劉炯天院士
而在鄭州大學躋身一流大學B類高校後,劉炯天院士被任命為河南省政協副主席,躋身副部級,也是河南對人才的一份厚禮。
您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評論!
如果喜歡,一定記得關注哦,帶給你好看的高校歷史和發展現狀研究!如有志願填報問題,歡迎諮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