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六福村十年前就惦記給大熊貓造窩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因未被批准引進,曾狀告「農委會」
■臺中亞哥花園號稱「盡在掌握中」
◎文/本報記者 王曉晶
近日,當臺灣地區表示準備接受大陸方面贈送的大熊貓後,臺北市、臺中市和新竹縣之間的一場 「爭搶」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熱潮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3月27日、28日,記者分別連線獲悉:新竹縣六福村主題遊樂園在去年就建好了熊貓館;臺北市立動物園自認實力最雄厚;亞哥花園負責人則聲稱有99%的把握讓大熊貓先來臺中展出兩年……
六福村:競爭對手只有臺北市立動物園
在這場「大熊貓爭奪戰」中,新竹縣的六福村主題遊樂園動作最快。去年8月,他們就建好了佔地1.2公頃的熊貓館。營銷公關部經理袁相傑3月2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年前就想引進大熊貓的夢,至今還沒有圓。」
■十年前就想引進大熊貓
十年前,一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表演,讓六福村頭一回有了引進的念頭。
據袁相傑介紹,當時有一個很出名的武漢雜技團來臺灣,裡面有隻大熊貓表演,引起不小反響。
「正巧那隻大熊貓準備要『退休』了。我們就想,是不是可以讓它來臺灣養老?但是後來不管是跟臺灣方面的溝通,還是跟祖國大陸的溝通,就沒了下文。」
2005年,大陸同胞決定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友愛的大熊貓,「讓我們又看到了希望。」
2006年6月,六福村第一次向「農委會」提出申請,引進大熊貓。遭到的拒絕理由是「沒有準備好給熊貓住的地方,也沒有飼養經驗」。
「既然你說我們房子沒蓋,人沒訓練,那我就把人送去訓練,房子蓋好給你看!」
■團團和圓圓認識六福村工作人員
在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六福村先後兩次派獸醫和飼養人員到四川臥龍熊貓基地學習。跟團團、圓圓親密接觸了一個多月。
「第二次去時,團團和圓圓對我們的工作人員還有印象呢,叫它,它就會自動走過來。」袁相傑說。
2007年8月,六福村的熊貓館也蓋好了。但隨後的申請還是被拒絕了。「理由之一是希望我們能跟臺灣的保育團體達成一些引進大熊貓的共識;之二是希望我們取得祖國大陸同意輸出的同意函。這讓我們很為難。」
「幸好現在爭取大熊貓來臺灣的轉機又來了。我們準備得足夠充分!」袁相傑很有信心。
■獨棟熊貓館更安靜
「而且六福村的場館是專門給熊貓住的獨棟建築。地點設於主題遊樂園之外,不會因其他功能影響或幹擾大熊貓作息。」
袁相傑暗指的是臺北市立動物園。對方正在建造一座多功能的三層熊貓館。
「它的造價雖然比較高,包含著會議室、餐廳、展覽廳等。但就我們感覺來說,還是應該讓大熊貓有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
■擔心大熊貓會搶了其他動物的福利
關於競爭對手,六福村還為對方園裡的其他動物操著心。
「臺北市立動物園是非營利單位,一年有固定預算,如果大熊貓來了,主要預算都放在它們身上,那原本該花在其他動物上的經費是否會受到影響?」袁相傑表示,「而六福村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是民間單位,專款專用,不會因為固定預算而影響園內其他動物的福利。」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不應淪為賺錢工具
3月27日下午6點,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一邊咳嗽著,一邊接受了記者採訪。原來在下午4點時,他們剛舉辦完記者會,帶領各大媒體一起參觀了正在建設之中的熊貓館。他這幾天都在回答有關大熊貓能否被「搶到手」的問題,嗓子都快說啞了。
■耗巨資建熊貓館時「留了一手」
對於耗費2.5億新臺幣興建一座熊貓館,金仕謙沒有隱瞞臺北市立動物園當初的顧慮。
「投入如此高的經費去興建這樣一個建築物,確實有相當的風險。如果最後熊貓沒進來怎麼辦?」
據悉,這座多功能建築涵蓋了一層熊貓活動場地、二層遊客餐飲服務中心和三層國際會議廳。今年6月完工。
與六福村的「孤注一擲」不同,為避免「房子閒置」,臺北市立動物園「留了一手」。
「這座建築有一些彈性,我們讓欄舍的強度更高,這樣其他的熊科動物或肉食動物也能進駐。如果大熊貓兩三年內沒辦法引進的話,這也是一個轉換措施。」 金仕謙說。
■「不安靜」的問題不存在
針對場館的多功能用途會干擾熊貓作息的看法,金仕謙予以反駁。
他說:「我們在規劃展場和建築空間上,基本符合國際上對其飼養條件的需求。不需要擔心。
「只是因為整體的投資成本,我們考量的是以一個多功能性的方式來處理。因為熊貓來不單是展示給小朋友們看,我們也希望舉辦研討會,將整體研究氣氛提升。」
■大熊貓不只是為賺門票錢
金仕謙還指出不要把大熊貓當作賺錢的工具,他說:「大熊貓進入臺灣,不能把它視為一個資源應該分配給誰,而是這個動物進來後,我們怎樣提供最好的照顧,這才是關鍵需要思考的。它不是一隻豬,不是一隻羊。不是臺北豬太多了,給其他地方幾隻的問題。
「說資源不夠分配,那就把大熊貓視為了一個物。比如從臺灣地區的A地方移到B地方,就是一個增加賺錢的方式,增加門票的收入,增加地方的稅收,這樣是不對的。」
■不會因為大熊貓「厚此薄彼」
「如果它吃得多,市場的費用高,是不是我們就不養了?老虎吃的牛肉一直在漲價,是不是就不養老虎了?」
金仕謙表示如果大熊貓進駐,臺北市立動物園會在整體資源上有一個調度安排,不會出現對其他動物的「厚此薄彼」。
■在飼養方面有十成把握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臺北市立動物園就已經陸續派人到北京、臥龍、美國聖地牙哥、泰國清邁等地學習。金仕謙說:「在飼養上我們有十成把握!」
「不瞞你講,在臥龍陽光不太好,最好的竹子也只能給熊貓媽媽吃。咱們這兒陽光可就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竹子。竹筍到了冬天都還有。」
金仕謙本人也曾到聖地牙哥考察,在佩服他們對大熊貓研究的不遺餘力外,他還講了一個小插曲。
「在那裡,他們把竹子當作外來的有害植物來處理,可為了熊貓又不得不養著。他們怕竹子『跑』出來,還用塑膠布圍著養。令我們非常『莞爾』。」
■曲折「申請」路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申請之路」也非一帆風順。
2005年10月3日,臺北市立動物園首次向「農委會」提出申請,引進大熊貓。
2006年4月3日,他們第一次遭到拒絕。理由是:展示及加強野生動物保育之教育計劃不夠具體,飼養設備及醫療照護人才訓練計劃未完成。
2006年5月3日,動物園再次表達了想引進大熊貓的意願,但是在12月28日又以相同理由被駁回。
2007年2月16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向法院提起訴訟,「今天(2008年3月27日)的裁奪還是我們輸了」。
今年6月,待熊貓館竣工後,臺北市立動物園將再次提出熊貓引進申請。
對於兩位競爭者,金仕謙認為:「這是君子之爭,大家都可以呈現最好的。如果我們沒能入選,那是我們做得不夠好,自己就得好好打打屁股,再往前努力啦。」
亞哥花園:大熊貓先來臺中住兩年?有99%把握
相較六福村主題遊樂園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兩位負責人的充分表述,位於臺中的亞哥花園執行副總裁李文明卻有點惜字如金。3月28日,他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都很簡短,但是言語中又透露出神秘的自信。
青年周末: 亞哥花園連熊貓館都沒有,靠什麼爭取大熊貓來這裡?
李文明: 只要它能夠來臺,我們大概在120個工作日就能完成場館施工。
青年周末: 據說你們有人提議讓大熊貓在臺灣「旅行」,在各地「輪著住」?
李文明: 應該會來臺中。
青年周末: 為什麼這麼有信心?
李文明: 我們一切都在掌握當中嘛!
青年周末: 你提供一下支持你信心的證據呢?
李文明: 第一,我們具備所有的條件。第二,到臺中來展兩年,然後再到北部。因為現在臺灣地區新政府的施政目標會全臺均勻發展,以前所有的政經條件全部投注到北部,現在不能重北輕中南部,而到中部來最符合民眾的期待。
青年周末: 你有這麼大把握?
李文明: 我們有99%的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