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樹木的超棒繪本,一本書勝過四本

2020-10-03 蘇菲馬文

科普繪本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圖書品類,即使你讀過一本超好的樹木科普繪本,再打開下一本,會驚喜地發現,這本還能更好,而且內容和上一本竟然完全不重複。


讀《樹》(作者是皮亞·瓦倫提裡斯,莫羅·埃萬傑利斯塔)這本科普繪本時,就像在歐洲的樹林裡散步,從地中海一路溜達到北歐,天越來越遼闊,氣候越來越冷冽,樹木的氣息也漸漸從豐饒轉為堅毅。旅途中什麼也沒有,只有樹木與詩文。《樹》這本書甚至被挪威兒童文學教授定位為教科書。



有趣的是,另一本樹木科普繪本——《樹木:關於樹木的一切以及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好評更多,在近20個國家翻譯出版。有一位老師稱讚這本書是所有樹木書籍裡最好的。



把《樹木》讀了兩遍之後,我也被它圈粉了。


讀這本書特別像旅遊,這次可不光是在歐洲的樹林子裡旅遊,跟著這本書我們能去到世界各地,去觀看山西省的佛宮寺釋迦塔,日本的法隆寺,印度尼西亞的帕伽洋宮,去住一住瑞典北部的樹屋(裡面有電有wifi),去柬埔寨被樹木佔領的塔羅姆寺遺址探險,去聽奇形怪狀的非洲豎琴演奏,在墨西哥、剛果、布吉納法索、奈及利亞的各種奇異木製面具藝術品中流連忘返,甚至還圍觀了伐木工用三十種工具砍下一棵樹的全過程。




最強科普,一本頂四本


《樹木:關於樹木的一切以及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書如其名,這本繪本的學科跨度絕對能超出所有讀者的預期。


前面提到的《樹》,兼具科普價值和文學價值,是很典型的跨學科科普了。但《樹木》更強,可以說一本頂四本:樹木科普,樹的世界紀錄,樹與人類生活史,樹與人文。


我把全書主要內容整理一下,可以分為:樹的構成,樹的生命史,樹與動物,樹的世界紀錄,樹與人類生活,樹的概念,樹與宗教神話這7大類,每一類下面又會圍繞不同學科,分知識點詳細介紹。



竹子是樹嗎?樹秋天為什麼落葉?為什麼紅樹林樹根是裸露在外的?這本書先來了一個簡潔易懂的樹木知識掃盲。


樹的粗細如何計量?樹的年齡怎麼算(砍掉一個樹枝,重新栽下,算另外一棵樹嗎)?為什麼美國猶他州的「潘多」既是一棵樹,也是一片森林?在樹的世界紀錄部分,我們不僅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是哪一棵,更能了解到如何去定義樹木的起始與終結。



木製樂器有哪些?最初的交通工具是如何發明的?盆景有哪些風格,如何欣賞?作者仿佛講了一小部人類生活史。


亞當夏娃偷吃善惡樹的果實、佛陀在菩提樹下冥想頓悟、《魔戒》中的樹人的故事都能在樹與宗教神話這部分讀到。


關於樹的科普,五頁就能講明白


這本書一共69頁,只用了10頁(也就是5個跨頁)簡介明快地給樹木做了一個科普。


l 什麼是樹,什麼不是樹?

l 樹葉是做什麼的?

l 樹根是做什麼的?

l 一年四季樹木如何變化?

l 種子如何傳播?


把這五個問題給讀者講明白,即使是小朋友,也能成為樹木知識專家。


真正的樹木長有粗大的木質莖,我們通常稱之為樹幹,樹幹上有年輪。

——仙人掌和竹子不是木質的,它們是「草」不是樹。香蕉樹也不是樹,看起來像樹幹的部分是葉子像洋蔥一樣包裹而成的。龍舌蘭很高,能長到12米,但它也不是樹,因為它只有花莖沒有樹幹。



樹木的種子會旅行,松樹和楓樹的種子有「翅膀」,梧桐樹的種子有硬毛,這樣可以隨風飄得更遠。樹木很聰明,經常發生森林火災的地方,火災剛停息時,巨杉的秋果和桉樹的種莢會打開,把種子釋放出來。


潛移默化的跨學科知識


這本書最強的地方,是它的跨學科知識。熱愛神話和宗教起源、喜歡研究譜系學等偏門學科的人是少數,很幸運,我們能從這本書裡順便學到專業又有趣的知識。


比如,許多宗教都認為樹木是神聖的。在基督教、佛教這些宗教出現之前,人們將樹木作為祭祀神靈的場所,樹是神聖而有靈力的。據說在8世紀,德國中部的多納爾橡樹是當地人心目中雷神託爾的聖所,天主教徒砍倒了這棵樹之後,當地人才開始信奉天主教。


在讀這本《樹木》的過程中還有一件令我特別意外的事。


我在上大學時,數據結構課裡講到二叉樹的概念,有同學問老師,為什麼二叉樹要叫二叉樹?為什麼節點叫雙親、孩子、子孫、祖先、兄弟?



我當時心裡還附和:對呀,怎麼不叫二叉閃電呢?為啥節點之間不能叫上級節點、下級節點呢?


當時老師說,提出這個數據結構的人就是這麼命名的。


到底發明者為什麼要這麼命名呢?我一直沒想明白。


看到《樹木》裡講「家譜樹」這一頁我才恍然大悟。譜系學讓家族成員以樹狀排序。



數據結構裡二叉樹的命名其實參照了家譜樹的做法。


如果讀過《樹木》這本書,再去學習數據結構,就會發現二叉樹這個概念很自然,並不生硬奇怪。可以理解成一個家族,每個人成家生子時最多只能生兩個孩子(0或1或2),把這個家譜樹畫出來就是二叉樹。


從前我不太喜歡那種學科跨度特別大的書,總覺得不夠專業,恨不得每一個學科的分支課題都講成厚厚一本書,才顯得專業靠譜。讀了《樹木》,我才意識到人的知識總會受限於閱讀興趣和閱讀領域,我們需要這樣的書來普及各學科知識,幫我們打開任督二脈。


羨慕能讀到這些科普繪本的小朋友們,帶著旅行一般的輕鬆和好奇心,就能學到這麼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識,真是太酷了!

相關焦點

  • 大而美的樹木科普書,有幾乎關於樹木的一切,太治癒了
    如果有,我會在心中給這本書打一個很高的分數。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這樣特意的、友善的指引,我們常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三觀很正!」,大概率這個人的三觀,是從小時候就開始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吧。 最近看了一本大而美的科普繪本——《樹木》,是我看到關於樹木最棒的一本了!
  • 又到需要聖誕樹的時候了,但關於樹木,這些知識你教給孩子了嗎?
    是時候給他們科普一下關於的樹的知識了,那就看波蘭的這本《樹木》吧,涵蓋了一切關於樹木的知識,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都能在裡面找到。這本《樹木》來頭可不小,榮獲英國 《星期日泰晤士報》當周最佳童書、2018年波蘭出版商協會兒童與青少年類「最美童書」等多個獎項,是大獎中的「最美童書」。
  • 《樹木》:探索與發現樹木的手繪百科
    自然教育並不局限在戶外的觀察與發現,科普內容的滲透可以多種方式實現,比如關於樹木《樹木》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自然的人的手繪百科。如書名一樣,講述內容既有樹木本身:樹葉、樹根和種子的傳播;又有樹木的周邊:以樹為食的生物、樹上的居民;還有樹木的歷史和用途等等,三十四個關於樹木的主題,讓我們深入了解樹木。
  • <一周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持續關注【未來家長社】家庭教育不迷路,一年讓家長省下1000~3000元買書錢。今天為各位家長朋友帶來的這本書,是尹建莉於2009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十餘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家庭教育原創作品,更是教育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 繪本《樹木》:一棵樹竟有3000個樹幹?竹子竟不是樹?
    讓孩子對某個東西感興趣並且記住,就要做到兩點:一、足夠有趣;二、足夠有意義。《樹木》這本繪本是一本關於樹木的一切以及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這本書不僅有著超高的顏值,還把樹木有趣的那一面通過一些非常罕見的知識傳遞給小讀者們。它的圖文作者分別是波蘭的彼得·索哈和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這本書屢獲國際大獎、風靡近20個國家。
  • 融合自然、歷史、文化的最美童書,讓讀者了解真正的樹木百科
    拿到《樹木》這本繪本時,我驚呆了,書本竟然可以做的這麼漂亮。在這本繪本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關於樹木的一切,和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將自然、歷史、文化融合到一起。《樹木》講述關於樹木的一切,以及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
  • 育兒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四本書
    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生娃之前在一家培訓機構上班,無意間在單位看到這本書,用了一天的時間把它讀完了。這本書直接影響了我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情的認知。整本書的理念就是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無條件地愛。作者尹建莉老師通過對她女兒圓圓的養育過程,完成了這本十六年的教子手記,告訴大家遇到親子問題的解決辦法。書裡不僅有對於孩子的學習,品格,習慣的教育方式,還有對於家長的自我反思。
  • 掌握四個層次的閱讀法,高質量閱讀一本書
    現在網絡信息發達,喜歡讀書的人可以在網上讀電子書,不過很多人還習慣於讀紙質書籍,一本好書不僅讀完就可以,還可以反覆看,書中的知識點在自己看完一遍後消化吸收,通過工作和生活還能不斷的領悟書中的內容,感悟書中的精髓。書再好,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不僅不能領悟書的重點,還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 書單|孩子讀這9本「好的故事」,勝過100本垃圾圖書
    今天為孩子們推薦9本「好故事」題材的圖書,本本豆瓣9分+,分別適合0-3歲、3-6歲、7歲+的孩子閱讀。讀這些優質故事,勝過孩子讀100本垃圾圖書。巴巴爸爸經典故事在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中展開,為小讀者營造出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傳遞出無盡的溫暖與愛。三張圖感受一下這本書:3.
  • 書單 | 孩子讀這9本「好的故事」,勝過100本垃圾圖書
    今天為孩子們推薦9本「好故事」題材的圖書,本本豆瓣9分+,分別適合0-3歲、3-6歲、7歲+的孩子閱讀。讀這些優質故事,勝過孩子讀100本垃圾圖書。巴巴爸爸經典故事在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中展開,為小讀者營造出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傳遞出無盡的溫暖與愛。
  • 一本書改變一生,你慶幸讀過哪一本!
    讀100本一般的書,而不是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 我很高興他們今年用空閒的時候看了50多本好書,但這10本書確實最打動我的。 他們每個都是「有趣的」和「信息豐富的」,我愛上了它們。一、《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這本書就像它的名字,我跪下了,我買不起。
  • 《朗讀者》董卿:超詳細20本名著導讀,列印一份,勝過一切開場白
    《朗讀者》董卿:超詳細20本名著導讀,列印一份,勝過一切開場白!名著是語文日常積累的重點,也是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必要知識點,隨著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語文這門課程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考察範圍也越來越廣,名著也幾乎成了逢考必有。
  • 《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層次的閱讀,讓你的學習效果翻倍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方式了,然而讀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閱讀的四個層次」理論,讓你學會如何更高效的讀書,促進學習。
  • 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樹木的10個事實
    樹木不僅僅是我們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他們為野生生物提供庇護所和食物。它們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可呼吸的空氣。樹木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它們增加了世界的美麗。他們的長壽賦予他們特殊的能量,同時也賦予他們高貴的氣息。這是我們最喜歡的一些關於樹的10個事實,分享給大家!
  • 這三本書,每一本都值得細細品味
    不同的是,《百年孤獨》是在南美,而《毒木聖經》的故事是在非洲:剛愎自用的美國牧師拿單·普萊斯一心想要用美國的宗教信仰來改造非洲,他帶著妻子和四個女兒進入非洲,卻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接一場的災難,直到那件割裂整個家庭的事情發生。在剛果,「聖經」與「毒木」為同一個詞,音調稍稍不同,意思便完全向左。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當我們抱怨生活裡的不公和不幸時,我們要知道,我們並非真正無辜,人人都是共謀者。
  • 比爾蓋茨最喜歡這10本書,你讀過幾本?
    作者:龔進輝眾所周知,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是個讀書狂,1年大約要讀完50本書,平均每周要讀完一本書,閱讀量著實驚人,其每年5月公布的「夏季書單」都會在年輕人群中引發不小的反響,直接拉動入榜書籍銷量。或許你會好奇,比爾蓋茨讀過那麼多書,到底哪些書才是他的最愛?你還別說,這位活到老學到老的世界首富真的分享過他最愛的書單。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關於本書書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 尹建莉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閱讀日期 2020年8月ISBN 978750637663我的評分 ☆☆☆☆內容簡介首先說一下為什麼讀這本書,老婆目前在懷孕中,對於將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也開始放在心上了
  • 掌握閱讀的四個層次,吃透一本書
    硬著頭皮讀了大半本,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心累。同樣一本書,自己看完後,跟別人看完後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為什麼?看書太慢,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合作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書中,他們提出,閱讀有四個層次。
  • 豆瓣8.4《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閱讀層次,助你提高理解力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們前面用了大量篇幅,是希望可以達成共識——閱讀是成功的重要渠道。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書籍中的知識與智慧,幫助我們更接近成功。然後我們再來了解今天推薦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並學習書中教授的閱讀方法。2.1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一看書名便知,這是一本向讀者講授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書籍。本書重點在於幫助讀者提升理解力。
  • 這幾本書在教育孩子之前,建議你先讀讀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道路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了孩子的未來性格養成,幾本書推薦給作為父母的你,讓你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更加得心應手。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相比許多家教圖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以下特點:第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