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太慢,書讀完即忘?掌握閱讀的四個層次,吃透一本書

2020-12-17 犁蕉

閱讀的四個層次

「我以後每天在你這打卡,你要監督我讀書啊。」朋友給我發微信。

她去年剛生了寶寶,為了孩子的教育,說要多看書。

一個月來,她幾乎把看書的困惑都經歷了一遍。

看了就忘了,怎麼辦?硬著頭皮讀了大半本,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心累。同樣一本書,自己看完後,跟別人看完後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為什麼?

看書太慢,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莫提默·J.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合作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書中,他們提出,閱讀有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這個層次,我們在小學時就已經完成。身體和智力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學會了認字,也能閱讀一些簡單的讀物,如繪本,童話故事等。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即略讀及粗淺的閱讀。達到這個層次,能幫助我們了解一本書的架構及大致的內容。從而判斷這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要閱讀的。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閱讀全文,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內容及對細節的處理來判斷作者主旨。這個階段完成,一本書也就讀完了。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擬定一個主題,找出與之相關的書進行閱讀的過程就稱為主題閱讀。

這個過程像是把原本零散習得的招式打成一套有模有樣的拳。

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離不開這四個層次。

基礎閱讀是地基,離開了它,就談不上後面的閱讀層次。不同層次的優點有所不同。

一、迅速判斷一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讀的

大學時候,一樓圖書館每次可以借5本書。剛開始,借回去的書總是良莠不齊。以為是乾貨,卻是層層包裝下的心靈雞湯。或是披著推理的外殼,實質卻是言情小說。

後來,我學會在借閱室多待一會。先大致瀏覽一下書的目錄,看看序,作者介紹。再隨手翻開一頁,讀一會,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這是檢視閱讀法的好處,用最少的時間選出自己想讀的書。

二、了解文章主旨

選完書後,開始了全文閱讀過程。在這個時候,抱著疑問進行分析閱讀,能幫助自己了解文章主旨,而不至於出現書讀完了即忘的情形。

室友很喜歡寓言故事,但是看完總是記不住。於是,我們讓她每天給我們講一個故事。不僅得脫稿,還得給我們講文章寓意,主旨。好像回到了自由的語文課堂。

三、構建知識體系

主題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原本我對武俠世界一無所知。只是多多少少聽過金庸、古龍的大名。一本又一本的書看下來,我不僅漸漸進入了武俠的世界,還成了一個小武俠迷。一些分析小說人物的文章還深受同學好評。

喜歡推理的人,通過主題閱讀,不僅可以認識東野圭吾,阿加莎克裡斯蒂,柯南道爾等推理小說家,還能構建了屬於自己的推理體系。明白他們間的不同風格。

喜歡寫作,喜歡理財都是如此。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讀,不同的方法融會貫通,充實自己的知識庫。

不同層次的實用指南。

基礎閱讀暫且不談。在基礎閱讀階段,我們是跟著老師學習,完成最基本的認字過程。

一、檢視閱讀的六個步驟

01、先看書名,有序看序。簡單地把書進行歸類,明白主題。如這本書屬於職場還是情感類?

02、研究目錄頁。就像出發旅行時先看地圖,再開始往某一方向走。

小說的目錄甚至能看到出場人物及事件走向。如《水滸傳》,目錄頁是各章節名。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這是第八章的內容,講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衝。

03、找幾個與主題相關的篇章,大致瀏覽。如乾貨類書籍《深度工作》的主題在題目中就已經顯示了,即深度工作。翻看目錄可知,本書有寫關於深度工作的意義,深度工作的價值,就可以找到這幾頁,大致瀏覽一番。

這麼一來,檢視閱讀就完成了。對一本書的架構及大致內容都有所了解。如果不合自己心意,就趁早放下,以免白白耗費時間。而有的書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能讀懂,並不是它不好,是現在還不合適。

二、分析閱讀的五部曲。

01、簡單敘述文章內容。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一個女人不滿足現狀,背棄了自己丈夫,最後自殺的故事。試著把看過的每一本書簡要地講述出來。

02、列舉重要篇章。可以試著分析書共有多少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哪幾段構成,每段的重點分別是什麼。《西遊記》我是分為三個部分看的,取經前,取經時,取經後。取經前的部分在大鬧天宮達到高潮,取經時即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取經後的部分敘述最少。

對一本書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往往也是書裡的重要篇章。

03、發現作者的意圖。作者為什麼寫這本書,他想解決什麼問題。拿《如何閱讀一本書》為例,作者的意圖很明顯,教會讀者如何閱讀一本書。

04、判斷一本書。作者提出,在這之前,你得先確定自己已經了解了本書內容,再進行判斷。這本書好不好,如果讓你打分,你會打多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儘管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偏好不同,你得有自己的判斷。

它好在哪裡,不好的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在給書下判斷的同時,也是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大好機會。

三、主題閱讀分五步走:

01、找到相關書籍。按照自己設定的主題,找到與之有聯繫的書。可以向資深讀者請教,也可以網上搜索。

0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即找出關鍵詞句,發現作者是如何使用的。再把這些作者的看法為自己所用,解決自己的問題。

比如我要進行「故事寫作」的主題閱讀。不管他們有多少說法,如何敘述,找到共通點,主題閱讀是為了解決我的困惑,學會寫故事。

03、釐清問題。進行主題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通過閱讀這份書單,解決什麼問題。像我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她最開始閱讀的書都是關於親子教育的。她想更好地陪伴孩子,更為科學地教育孩子。

04、分析討論。同樣是新疆作家,劉亮程與李娟,兩個人的散文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對一個問題完整地分析後,再與別人討論,就能碰出不一樣的火花。

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都是建築書籍大樓不可缺少的部分。基礎是地基,檢視是框架,分析閱讀是磚和泥,主題閱讀是建築風格。

了解完這些,餘下的只剩行動。言之易,行之難。共勉。

相關焦點

  • 掌握四個層次的閱讀法,高質量閱讀一本書
    所以,想掌握讀書的要領和知識點,需要我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每本書的內容和深度都不一樣,讀得太快或讀得太慢,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書,在艾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講到了閱讀的四個層次,能夠採用不同的速度和深度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在查爾斯·范多倫成為艾德勒的助理後,又大幅修編增寫,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書。
  • 乾貨:「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提問,四個閱讀層次
    1.四個層次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會有四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是互相關聯著,進入下一個層次時必須掌握上個層次的規則和技巧,他們是一環緊扣一環的。系統化的略讀:看書名、序言和副標題、目錄和索引、作者介紹,然後選和主題相關的章節閱讀。粗淺的閱讀:從頭到尾讀下去,遇到不懂直接跳過,關注你理解的內容即可,直到讀完全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有四個層次,你的閱讀停留在第幾個層次?
    這是一本值得細讀的書,對於熱愛閱讀的人來說,無疑是提升自己閱讀效率的利器。原來閱讀也是需要掌握方法的,有技巧可言。法國學者巴斯卡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讀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一無所獲」。表面上大家都是在讀書,效率和收穫卻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不同的書籍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用於同一種方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有四個層次,你處在哪一個層次?
    看書需要講求一個目的,有目的的看書,有目的的閱讀,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不同的書籍,也有不同的目的,就像《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技能類書籍,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閱讀這個技能,所以閱讀主線應該是圍繞如何閱讀展開的,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其他問題,比如現代人大多都在哪一層次,為何停留在了這個層次,這些都是很有益處的問題。
  • 《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層次的閱讀,讓你的學習效果翻倍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方式了,然而讀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閱讀的四個層次」理論,讓你學會如何更高效的讀書,促進學習。
  • 你知道閱讀的四個層次嗎?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兩位作者在書中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地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和不同種類的書籍應採用的閱讀方法,並對各個層次閱讀的方法提供了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建議,幫助讀者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增進理解力,成為一名成熟的讀者。
  • 重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從四個層次,提高你的閱讀能力
    一.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對幾乎所有閱讀本書的讀者來說,這個層次的閱讀技巧應該在小學時期就已經學會了。我個人對基礎閱讀的理解是,可以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完一本書,但是不能區分書中哪些是重點,只會囫圇吞棗式的讀書。
  • 抓住閱讀四個層次,幫助你提高你的閱讀水平
    對於閱讀,我們應該抓住四個閱讀層次!第一個層次:進行基礎閱讀對於一般人來說,基礎閱讀是從讀小學的時候就學會的,也是一種比較低端的閱讀方式。基礎閱讀就是把一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讀完,不放過任何可見的細節,雖然對一本書籍按部就班的讀完,但是很多只會幾乎閱讀的人,往往分不清書中哪些是重點,哪些是不需要深究的內容。基礎閱讀由於不講究內容的重要性,一字一句的去讀,所以很多人進行基礎閱讀的時候閱讀速度慢,一本書讀了很長時間,但是還在讀一本書的前半部分,很難養成持續讀書的習慣。
  • 讀完一本書,仍然模糊?不知道咋表述?四個方法教你吃透書中內容
    讀完書,不會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其實就是沒有吃透書中的內容,閱讀效率不高。以前我看書也記不住內容,也不知道怎麼分享一本書,自從學習了各種高效閱讀方法以後,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我不但能分條縷析地講出書中的內容,還成了職業讀書人,靠讀書打造了個人品牌。
  • 《如何閱讀一本書》:03 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
    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個知識點: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一本書對一個人而言,在困難也很容易。但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將很多本書「吃透」呢?其實啊,因為這是快速掌握某個領域知識的最佳方法。
  • 時讀拾智《如何閱讀一本書》精讀01
    而閱讀的方法,我們應該儘量去讀那些「略高於我們的」讀物,從而判斷標準就是「這本書談了什麼、細節怎麼樣、是否有道理、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四點,當我們閱讀一本書時也應該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各有不同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當你能夠掌握對不同的書的不同閱讀方法,你就會收貨讀書帶給你的巨大回報。
  • 如何閱讀一本書?了解4個閱讀層次,用「檢視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為避免做一個學後的無知者,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掌握閱讀技巧才能提高閱讀質量,提升閱讀能力。1、那如何閱讀一本書呢?有人為獲得資訊而讀書,有人為增進理解能力而讀書。閱讀目的不同,閱讀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想要增進閱讀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閱讀的層次。
  • 怎樣快速掌握一本書的知識框架?
    【一】閱讀過程中,你遇到過以下煩惱嗎?現在書那麼多,不知如何快速選出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看到小夥伴們極力推薦的熱門書籍,糾結它是否適合拿來讀?面對書架上的一堆書,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它們?握有一本很重要卻很難讀的書,總是難以展開閱讀?
  • 《快速閱讀》構建高效閱讀,只需要1個小時,1年輕鬆讀完100本書
    很多人是不是也常常遇到過工作中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字,可是苦於閱讀速度太慢,工作效率太低。職場人事抱怨工作太忙,想充電進階,卻一個月看不完一本書,莘莘學子抱怨備考的科目太多,辛辛苦苦讀完一本書只記得隻言片語。為什麼閱讀速度慢?是什麼原因閱讀之後什麼也記不住?
  • 《如何閱讀一本書》:以讀者思維來寫作,以寫作思維來進行閱讀
    最近一直想著要多看書多輸入,但讀完的書經常記不住內容,沒有學到有用的知識,看完之後就像沒看過一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網上搜索解決辦法,找了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教人如何看書的。這本書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一層比一層深入。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分析閱讀中遵循的一些規則,也可以適用於寫作,以讀者思維進行寫作,可以有效提高寫作思維。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下面就來看看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
  • 掌握這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讀完一本書
    但最後都堅持不下去,等到月底一看,一本也沒有讀完。有些人可以三天讀完一本書,一周讀兩本,一個月讀十本,一年讀一百本。這中間到底是什麼造成的這樣的差距呢。第一個原因就是注意力稀缺。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讀書和讀什麼書。
  • 《快速閱讀》:怎樣看書才能一目十行?
    【關於本書】:豆瓣評分7.9, 這是一本教我們提升閱讀效率的書。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一個也沒有。」閱讀的重要性,從古至今,一直被強調。大量閱讀,必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一天只有24小時,可用於閱讀的時間再多也就幾個小時。因此,提升閱讀效率,想辦法讀得又快又好,就是關鍵了。這本書,就是教你提升閱讀效率的。01 看書速度太慢怎麼辦?
  • 豆瓣8.4《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閱讀層次,助你提高理解力
    電影《機智問答》就是以範多倫為原型拍攝的,這段內容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譯者序中有所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影片欣賞。2.2 書中有哪些方法?本書中,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這本書剛一問世,就受到西方國家的極大追捧,屢次再版。在開啟閱讀之前,你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為了娛樂消遣,為了獲得新聞資訊還是為了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所有的閱讀目的不外乎就這三個,但作者告訴你,真正閱讀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藉助外力,向更高一級的人身上,通讀整本書。即,讀超出自己認知能力範圍的書,這個範圍是自己點一腳就能夠得著的。
  • 歸納整理法,四個步驟,帶你系統掌握一本書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一些關於快速閱讀的方法,很多小夥伴反映說,根據這些方法,自己的閱讀速度確實是加快了,可是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讀完過一段時間後,書中的內容就忘得差不多了。再拿到這本書,感覺就像沒讀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