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豆瓣評分7.9, 這是一本教我們提升閱讀效率的書。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一個也沒有。」
閱讀的重要性,從古至今,一直被強調。
雖然,我們並不追求一年必須看完100本書,但對於想用閱讀來提升自我的人來說,讀書的廣度和深度都很重要。
通常,也是先有廣度,有了量的積累,再去做深入的研究。
因此,當有人生困惑的晚輩求教楊絳時,她的回答一針見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大量閱讀,必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一天只有24小時,可用於閱讀的時間再多也就幾個小時。
因此,提升閱讀效率,想辦法讀得又快又好,就是關鍵了。
這本書,就是教你提升閱讀效率的。
01 看書速度太慢怎麼辦?
1、讀書應該一味追求速度嗎?
先申明,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理解的閱讀,毫無意義。
但是,也不能讀得太慢。讀的太慢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走神、影響理解度。
這是為什麼?因為腦科學研究證明,我們的大腦運轉速度很快,如果閱讀速度跟不上大腦速度,大腦就會自己想辦法找事情做,也就會「開小差」。
比如,上學時,一些老師講課很慢,我們就特別容易打瞌睡,就是這個道理。
2、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閱讀速度?
第一,是眼球運動。
從小,我們就對「一目十行」的境界十分嚮往,嘗試後發現根本不可能,也就放棄了。但是,真的有閱讀高手可以做到一目多行,甚至一目十行!
書中有研究顯示:那些閱讀高手能一目十行,關鍵在於他們的眼球運動和常人不同。
常人是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眼球小幅度運動,頻繁聚焦;而高手是逐個「語義單元」地讀,眼球是跳躍式運動,聚集次數少。
假如常人看一頁書,眼球運動100多次,高手可能只要10多次。
可能有人要說,這樣看書根本看不清楚內容。你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們視野比較狹窄,而經過訓練的人視野會變寬,即使眼球跳躍式運動,聚焦次數少,也能看清內容。
第二,是默讀。
回想一下,自己閱讀時,是不是常常不由自主就在心裡默讀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有這個問題。
一方面,因為我們在接受信息時,總會下意識地把「視覺刺激」轉化成「聽覺刺激」;另一方面,從小被教育看書要大聲朗讀,強化了這種習慣。
為什麼默讀會降低閱讀速度?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看完一頁書和讀完一頁書,肯定看書要快很多。
所以作者說,想提升閱讀速度,必須改掉默讀的習慣。將聽覺化的閱讀變為視覺化閱讀。
02 五個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書中介紹了很多提升閱讀效率的練習方法,下面5個是最具代表性又簡單實用的,讓你逐漸養成視覺化閱讀習慣。
1、手指輔助閱讀法
不得不說,對初學者來說,用手指輔助閱讀真的太有效了!這個方法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也有提到。
很多人不屑用手指引導閱讀,覺得這是小孩子或者閱讀能力太差的人才會做的事,這真是莫大的誤解。
手指引導閱讀,不僅可以明顯提升你的閱讀速度,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防止走神,眼睛隨著手指的運動而運動,讓你更專注地全身心投入到當下的閱讀中。
後面閱讀能力提升之後,便可以不藉助工具也能高效閱讀了。
2、「3-2-1閱讀法」
第一遍:選取一段陌生文字,在保證理解的前提下,3分鐘讀完;
第二遍:回到開頭,2分鐘讀完這段文字;
第三遍:回到開頭,1分鐘讀完這段文字。
注意,如果第二遍/第三遍沒按要求完成,就要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完成。
3、「2-2-2閱讀法」
第一遍:選取一段陌生文字,在保證理解的前提下,2分鐘讀完;
第二遍:回到開頭,2分鐘讀完第一遍內容的2倍內容;
第三遍:回到開頭,2分鐘讀完第一遍內容的3倍內容。
同理,如果第二遍/第三遍沒按要求完成,就要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完成。
4、製作「視覺卡片」
視覺卡片,類似思維導圖,能訓練人的網狀思維而不是單點思維。
大多數時候,我們天生是習慣點狀思維和線性思維的,但這樣容易陷入細節,忽略全局。而製作視覺卡片,就是在主動梳理文章脈絡,做到心中有大框架。
如何製作視覺卡片呢?
第一、儘量使用橫向排版。
第二、始終把文章主題寫在白紙正中央。
第三、結構清晰的主幹。
第四、把所有文字都寫在線上。
第五、字跡必須工整。
第六、用箭頭和連線突出各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第七、多用符號和插畫。
5、語義單元練習
前面說了普通人是逐字閱讀,高手是逐個語義單元地閱讀。什麼是語義單元?就是把一句話拆分成一個一個的短語。
比如下面這句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逐字閱讀都是幾十年的老習慣。」 拆成語義單元就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逐字閱讀都是」、「幾十年的老習慣」。
這樣一來,這句話只需要聚焦3次,就可以看完。練習熟練之後,閱讀速度也會比之前快幾倍。
03 閱讀整本書的技巧和步驟
1、閱讀前要明確閱讀目標
如果閱讀的目的不是消遣和打發時間,那就應該在閱讀前思考閱讀目標,最好能梳理幾個想解決的問題。
比如,可以閱讀前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閱讀這本書?我想從中獲得哪些信息?我打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哪些地方?
帶著目標和問題去閱讀,會讓你更專注、更高效,全程掌握主動權。
2、閱讀整本書的3個步驟
第一、泛讀全書,把握整體脈絡
有人翻開一本書,就按照順序從頭讀到尾。這種方式其實並不適合非小說類讀物。
花個15分鐘泛讀全書,也就是檢視閱讀,可以快速幫你了解本書大概講了什麼,有沒有繼續讀下去的價值。
第二、快速閱讀與反覆精讀相結合
不同的書要用不同的速度和方法,同一本書的不同章節也是如此。
通過第一步的泛讀,你已經大概知道了哪幾個章節是重點,哪些是次要內容。由此便可以有節奏地閱讀。遇到重點內容就反覆研讀,重點做好筆記;遇到無關緊要的就快速瀏覽即可。
第三、回顧知識點,系統理解全書
閱讀完一本書,先別急著扔一邊,花個幾分鐘梳理一下本書邏輯和結構,不僅可以幫助理解和消化,還可以增強記憶。
如果你閱讀時,有製作思維導圖的習慣,那麼結合導圖來梳理邏輯就更順暢了。
畢竟,以後遇到某個問題,若能想起曾經在某本書中讀到過相關解決方法,也是很讓人欣喜的事。
總之,在保證理解的前提下,通過有技巧的訓練,逐步提升閱讀速度,才是我們追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