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一目十行是騙局,別讓孩子學「速讀」了,多看書才是正途

2020-09-25 宋崎駿


你好,我是宋崎駿,歡迎來和我一起學習如何閱讀。從這一節開始,我會為你分享如何有效提升閱讀速度。今天這一節我先你分享下關於「速讀」的真相。

01.市面上的速讀練習都是抄來的

一說起提升閱讀速度,你可能會聯想到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傳說中的「速讀」。上一次「量子閱讀」騙局的曝光,把速讀是否真的有效推倒了風口浪尖。

如果你曾經也想過成為一個「一目十行」的閱讀高手,今天這一節課程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速讀」這件事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神奇,凡是說通過鍛鍊就能讓自己的閱讀速度超過1000字每分鐘的,都需要你質疑。今天我就來為你科普下。

如果你關注這個話題,你肯定見很多練習方法,像什麼長時間凝視一個黑點,按照一個線路做連續的眼球運動,感知練習等等。

其實很多練習方法,都是引用了日本作者盧田獻之,在1988年出版的《實用速讀法》裡面的內容。抄的是乾淨利落,把鍛鍊方式原封不動的都拿過來了,完全不考慮這些鍛鍊方法的適用邊界。現在市面上還有一些所謂的練習速讀的軟體,也是這樣改編出來的。

那些剽竊者其實也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有用,覺得厲害就拿來忽悠人了。實際上,這些鍛鍊方法的作用極其有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人體的生理結構限制了閱讀速度,它不可能太快。


02.眼跳是限制閱讀速度的罪魁禍首

從古到今,人類進化到現在大約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比如祖先智人,它們的大腦功能主要都是為打獵,採集,避免危險等行為而進化的。

那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是5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由古蘇美爾人所創的楔形文字。但5000多年的時間跨度,是不足以讓人類進化出一個專門用於閱讀的生理機制的。

和你說說咱們是如何利用現有的生理結構來閱讀的吧。

通常你在閱讀的時候,都是把目光停留在一個詞或者若干個詞上,大腦通過視覺讀取出這個詞語的含義和讀音,通過不斷的眼球移動,你很輕易的就可以讀懂一句話的意思。但可惜的是,這種看似輕鬆的狀態並非常態,很多時候,閱讀並沒有那麼容易、那麼快速。

《腦與閱讀:破解人類閱讀之謎》這本書,對閱讀行為進行了探索研究,為我們解釋了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你閱讀速度。具體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你的視覺系統,第二個是你腦中的閱讀通路。我來分別來和你說下。

所謂視覺系統,就是你的視網膜,但視網膜並不是一個均勻的感受器,它並不能像電視電腦的屏幕一樣,能把每個部位的圖像都呈現清晰,只有 「中央凹」的區域才能讓你看清楚東西。這個地方是你的視網膜中,能呈現的最高解析度的地方,偏離這個區域,你看到的東西會越來越模糊。

當你看書上的文字時,需要把文字放在「中央凹」的地方來辨識,但 「中央凹」能看清的區域有限,所以能看清的字也有限。

拿漢字來舉例子的話,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一次眼球聚焦能看清1到3個字不等,受過訓練的人,大概能看到5-10個字。所以,你必須一下一下的做眼跳,才能做看書這個行為,然而這個速度並不快。

作者通過研究表明,眼跳是限制閱讀速度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盯著一個屏幕,這個屏幕不會出現句子,而是單個詞語,並且這些詞語都精準的落在受試者的「中央凹」位置。

結果,通過這種方法來閱讀,受試者每分鐘閱讀速度達到了1100字,優秀的可以達到每分鐘1600字。

所以說,只要你看的文字是一行一行呈現在書上的,你就沒辦法突破眼跳的屏障,一定會限制你的閱讀速度。


03.為什麼有人閱讀會非常快?

好,接下來我們說說第二個限制因素,閱讀通路。我之前在查閱有關「速讀」練習內容的時候,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

高手閱讀,都是從來不默讀的,他們看到一個詞彙後,會直接轉化成具體的含義傳給大腦,不會在心裡形成一個聲音,所以他們的閱讀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很多,你一定要消除默讀,默讀不是一個好習慣。

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有默讀行為並不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而是在閱讀行為中一定出現的生理現象。一個人讀書時,不管是沒有默讀行為,還是有默讀行為,都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你讀的內容不同,所啟動的閱讀通路也不相同。

比方說你在看一本很難啃的書,你肯定會把速度放到最慢,心裡的聲音就會跟著出來。這時,只有字的讀音被你識別了,你才可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你啟動了「語音通路」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我們閱讀比較熟悉的內容時,「詞彙通路」就會發揮作用。

當你只靠看詞語就能理解意思的時候,實際上是在通過腦中所儲存的詞彙庫來識別文字含義的,只要你的腦中有相對應的詞條,你就可以一下子明白書上在講什麼。

所以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用眼睛看書,而是在用腦子裡的知識來讀取知識,這個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明白這這兩種「閱讀通路「所產生的作用後,你會發現,其實一個人在閱讀不同書籍時,所呈現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它並不是恆定值,而是相對值。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在你認知之外的書籍,你就不可能讓自己飛快看書,默讀也一定會出現。

所以說,增加自己的閱讀量,讓自己的「詞彙通路」變得強悍起來,才是一些高手為什麼看書超快的真正原因。

希望你能在了解完這篇文章後,能夠重新認識「速讀」,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多讀多看,閱讀速度自然會有所提升。同時也推薦你看一下《腦與閱讀》這本書,了解大腦閱讀的真相。

(文章來源:喜馬拉雅音頻專輯:21堂小白閱讀課)

好,下面是思考題

你現在閱讀速度怎麼樣?是怎麼提升上來的?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是宋崎駿,我們下一節再見。

往期閱讀文章:

相關焦點

  • 速讀都是套路,多讀才是王道,一目十行不靠譜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背後,該交智商稅的是誰?教育機構炮製「量子力學速讀」謬論,胡言亂語令人捧腹10月14號,北京某教育機構組織6至10歲兒童進行了所謂「第六屆國際青少年量子波動速讀大賽」,之後視頻被傳到了網上,引起關注。視頻中,一群孩子統一著裝,對著手中的書一通猛翻。
  • 「5分鐘閱讀10萬字」,神乎其神的「量子速讀」騙局為何能走紅培訓界?
    據培訓機構負責人介紹,該課程授課老師多為「全腦開發培訓師」,並無其他教育從業資質。釐清這些,再看孩子們快速翻書的畫面,感受到的可能就不是指尖生風,而是滿屏尷尬。針對量子波動速讀,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這跟之前被報導的蒙眼識字、聽聲音識字等培訓就是一回事。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也違反基本的教育常識。」其實,類似的騙局早已不是新鮮事,「超感力學習」、「潛能教育開發」、「全腦教育」、「右腦教育」等騙局此前已被媒體曝光,但為何騙子們還能屢屢得手?
  • 看書的速度決定了你的高度,1小時掌握高效速讀法
    我真的能做到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嗎?「快速閱讀」真的有意義嗎?如果你困惑於這些問題而不敢踏出「快速閱讀」的第一步,或許龔華鋼的經歷能夠為你答疑。然後,說好的第二天一定要努力看書,卻依舊在睡覺中度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到他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考試掛科的通知書已經寄到了家裡。痛定思痛,他決定自學快速閱讀的方法。
  • 【神奇】「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是真的嗎?——訪楊氏速讀
    最近看到臺灣楊氏速讀的廣告語:教您「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技巧,不禁心想,要是學成了,豈不是可以上回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嗎?於是小編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張老師察覺出來了我的心思,解釋說:速讀是每個人與生俱有的能力,我們視線所及的焦點、可以達到一個面而不是一個點。比如說看電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面,為什麼看書就不行呢?這是因為我們小時候養成了逐字讀的習慣,把這個看面的能力深藏起來了。我們每個人潛在的閱讀能力還有3/4至4/5在等我們去開發。
  • 《快速閱讀》:怎樣看書才能一目十行?
    因此,當有人生困惑的晚輩求教楊絳時,她的回答一針見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大量閱讀,必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一天只有24小時,可用於閱讀的時間再多也就幾個小時。因此,提升閱讀效率,想辦法讀得又快又好,就是關鍵了。
  • 我潛入價值1w4的量子波動速讀班,發現復刻一個教育騙局太簡單
    這麼手法拙劣的騙局,怎麼都往坑裡跳呢?不是這屆家長不行,而是當你有需求又不甚了解某方面時,就很容易被套路。01. 從聽說到嘲笑這幾天水微博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則「量子波動速讀大賽」的消息。大概是運用量子波動的力量,讓孩子在短短幾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的書籍!
  • 上央視的「速讀法」:孩子1分鐘讀10萬字?騙局!
    因為一則十分滑稽的大賽視頻片段,人們得以認識這種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神奇讀書方法。號稱「可以讓孩子1分鐘讀完10萬字」!這樣的「看書」方式,眼睛已經全然失去意義,所以高階的「量子波動速讀」學員,完全可以帶著眼罩讀書了:
  • 量子波動速讀法,1分鐘讀10萬字,你敢信嗎?
    根據一些培訓機構宣傳,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XX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需要強調的是,培訓機構老師直接點明「不用眼睛」看書。因為書裡的內容是通過「心電感應」進到大腦裡面的。翻書翻得如此快,快到像是吹風扇,還「不用擔心翻書太快看不清內容」。孩子眼睛一蒙,書唰唰一翻,就能過目不忘。
  •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真的存在嗎?
    提到速讀,我們很容易把它和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等詞語聯繫起來,這是一組讓大家覺得很神奇的詞語,充滿了好奇。所以有很多人來問我:學了速讀是不是就能成為武俠小說裡那些高手(類似於金庸筆下黃蓉的母親一樣的人物)?或者直接問:速讀能幫我提高成績不?
  • 青島也出現「量子速讀」課程!學費5萬,號稱「過目不忘」「一目十行...
    這其中,以幫助提高孩子專注力、思維能力為賣點的全腦培訓課程,讓許多面臨子女升學壓力的家長頗為動心。然而近日,全國各地多段「量子波動速讀」相關視頻及動態圖像在社交平臺熱傳,看似超越常識的培訓課程引發輿論關注和網友熱議。畫面中,有學生通過不斷地秒速翻書、甚至蒙眼翻書來「閱讀」,還有培訓機構宣傳海報中稱「1~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有自媒體稱其為「年度最野智商稅騙局」。
  • 這屆家長有多好騙,看量子速讀就知道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叫「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全程迷糊。這些統一著裝佩戴編號的學生,正在快速地翻動書頁,隔著屏幕你都能感受到他們指尖生風。對此,有網友表示,「我以前也這樣,挺涼快的。」但看備註你才發現,他們不是在圖涼快,而是在「看書」。
  • 「一目十行」是否真的存在?
    不,在看書。 據報導,北京一教育機構號稱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還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 二老帶娃一起「讀書」火了,為了讓孩子看書,真是冥思苦想
    越來越多的老人帶孩子成了當下的熱潮,年輕人普遍選擇生完孩子後繼續回到工作崗位,把看孩子、帶孩子的任務交予老人完成。教育孩子的重擔當然也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了。很多老人帶孩子只關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從來不關心孩子能學到什麼。
  • 看書的時間裡,有沒有那麼點肆意的開心?
    看書的時候,是什麼心情呢?有沒有那麼點肆意的開心呢?學會看書。一目十行是看書,逐字逐句精讀也是看書,選的書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言情小說有故事情節,可以一目十行的儘快看完,經典的名著則必須逐字逐句閱讀與理解,所以至今都沒有完整看完一本。學會看書,就是有選擇性地看書,如為了打發時間的書就可以一目十行,如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選擇精讀,從中汲取知識,學以致用。學會看書,也要學會選擇書。
  • 舒爾特表格訓練法:提高閱讀速度可不僅靠多看書
    首先可以明確,提高閱讀速度可不僅靠多看書,另外,小編也不提倡所有的書都用快速閱讀,有一些好書就是應該精讀,慢慢咀嚼吸收。 根據百度百科上的定義:速讀(rapid reading)能以超過平常人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進行閱讀,換句話講就是「一目十行」。
  • 七田真、量子波動速讀,中國家長的智商稅太好收?
    截止到今日,新華社已明確指出「量子波動速讀」是一場騙局,越來越多的內幕也在被媒體陸續曝光:諸如「量子波動速讀」這類培訓,背後的公司要麼已經註銷 假設期終考試結束,你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單不盡如人意。老師告訴你,你家孩子成績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專注力差,上課老是開小差。 你仔細回想了下,自家孩子確實看書時思想難以集中,隔壁家小明一天可以看完一本書,而自己孩子,幾天了,還在看開頭那幾頁,這樣下去可怎麼辦?
  • 「懵逼女孩」網絡熱傳,量子波動速讀騙局,為何這麼多人買單?
    「懵逼女孩」網絡熱傳,量子波動速讀騙局,為何這麼多人買單?隨著「量子波動速讀」的熱傳,一個穿著藍色衣服,在量子波動速讀比賽上一臉懵逼的女孩受到了很多人的熱評,在四周的參賽者都快速翻動書頁的時候,她不緊不慢的一頁頁翻動書頁,還沒來得及看完書上的內容,就看到周圍的參賽者已經來回翻動書本好幾遍了,只能一臉懵逼的抬頭望了望,撇撇嘴巴表示不滿,眼裡充滿了疑惑與懷疑。
  • 別讓「厭書症」耽誤孩子
    列寧看書習慣一目十行,拿破崙一天能讀完20本書,東漢思想家王充看書 「一見即能誦憶」,三國時魏人王粲能「過目不忘」……他們勤奮是一方面,但假設沒有高超的速讀速記能力,要達到如此高的閱讀量幾乎是不可能的。五成學生患有厭書症人類的知識90%來自視力,80%來自閱讀,閱讀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 讓閱讀成為我們一輩子的習慣 金話筒「高分速讀」班震撼來襲
    因為人的頭腦運轉得非常快,當看書速度慢時,眼腦之間就不能夠協調同步, 於是腦筋就往別處跑,就產生不專心的現象!所以說:讀書慢,忘得快!為什麼許多人不喜歡學習呢?因為看書效率低,不能專心,無法取得好成績,所以不喜歡讀書!為什麼孩子喜歡看卡通玩電玩呢?
  • 人民直擊:「量子速讀」是不是騙局?
    「受制於神經系統的傳遞速度,任何速讀都得面對人的機體極限。凡是吹噓能超出上限提高閱讀速度,都是騙局。」心理學專欄作家、親子教育研究者唐映紅對記者說。楊昌南對記者說,她曾在2018年暑假帶孩子上石家莊參加風行國學的培訓,培訓內容是「開天眼」:可一分鐘波動速讀一本書。「發現是騙局後,我就沒再去。本來想向教育部門舉報,擔心牽扯同事,只能吃啞巴虧。」楊昌南表示,除了孩子的學費2.6萬,再交6萬就可以被認證為「能教開天眼、波動速讀」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