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模式」展奇效
——記湖南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兼臨時黨總支書記、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辦公室主任、心內科主任醫生錢招昕
錢招昕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吳秀穎
接到第二天緊急出徵武漢的通知,是在晚上10點半。這天是2月6日。作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辦公室主任、心內科主任醫生、教授,錢招昕即刻被委任為醫療隊隊長兼臨時黨總支書記。
晚上11點,妻子陳玉梅開始為丈夫清點行李,並生平第一次為他剪頭髮。但除了囑咐「注意安全」,她知道此刻已無需再說什麼。「他如果不去,我才會覺得奇怪呢。」陳玉梅說。
奔赴最危險的地方,救治最危重的患者
同為醫務工作者,陳玉梅很理解丈夫的決定。出徵湖北前,他一直在湘雅醫院負責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從1月16日到出徵前,他天天吃盒飯,每日睡不了幾小時,連團年飯也沒能顧得上吃,半夜還在線上忙工作。2月6日晚,陳玉梅一直沒睡著,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她既心疼又為他驕傲,她在心中默默祈禱:去了武漢,請分一點心給自己,保重好身體!
2月7日,錢招昕率領來自多個專科的30名醫生與100名護士,出徵武漢。這是湘雅醫院歷史上外出執行援助任務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支醫療隊,他們的任務,是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房。
抵達疫區第二天,錢招昕即帶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開放了一個獨立病區和一個聯合病區。兩天內,醫療隊收治100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他們年齡基本都在60歲以上,將近一半超過70歲,最大的93歲,或多或少都有合併慢性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老慢支等,還有腎臟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長期透析……
身處陌生環境,面對未知疫情,剛接手病房就是滿負荷運轉。如何高效協調開展工作?
在武漢協和,「湘雅模式」高效運轉
「立規矩,定流程,摳細節,抓質量」。錢招昕和醫療團隊迅速建章立制,成立核心管理團隊,設置科學分組,實行層級管理,制定各項防護規定,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尤其是感染防控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與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
及早治療、聯合會診、專人負責,錢招昕帶隊將湘雅在湖南總結出的經驗,逐步運用到當前的工作中: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儘早選擇合適的氧療模式、及時識別潛在危重症患者、開展重症救治技術、成立臨時ICU集中管理、個體化中醫辨證施治、就地取材解決護理需求……
不到一周,首位患者順利出院。湘雅速度展硬核作風,「湘雅模式」在武漢協和高效運轉。
錢招昕還鼓勵團隊,拉起醫患之間人性化的紐帶。
病區有一位老太太,她的老伴在2樓協和病區重症監護室收治,老伴的狀況讓她焦慮不已。護士設法幫她錄製一段視頻發給領隊,領隊通過協和醫院護理部轉2樓ICU病房護理團隊,由那邊的護士「接龍」,在老爺子看視頻時也錄製一段傳回。老太太看到後,緊張情緒漸趨平復,開始積極配合治療。
「臨時家屬」,成為最暖心的親人
每次輪班上崗,「結對」護士會第一時間看望自己的「家屬」,了解其所想所需,凡能辦到的會儘量解決;讓每一名患者有困惑時,都能向「親人」傾訴。
這是錢招昕團隊的「妙招」。疫情肆虐的特別時期,病房收治新冠患者的親屬均已隔離,與親人建立聯繫成為一件難事。錢招昕鼓勵醫療隊30多名護士與患者結對成「臨時家屬」,為他們提供不是家屬勝似家屬的服務。
患者內心的無助,慢慢得到化解。不少患者出院時,都給「臨時女兒」「臨時兒子」寫來了感謝信。「雖然看不到你的容顏和笑容,但你的行動和醫德告訴了我,你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白衣天使。是你們把我從絕望的心態、低迷的情緒和死神的陰影中拉了回來……我要再一次感謝你,我的臨時兒女,永久的親人!」一位患者在信中這樣寫道。
錢招昕和他團隊的工作,換來捷報頻傳:130位醫護人員零感染。截至3月8日,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湘雅病區與聯合病區,累計成功收治重型與危重型患者134例,治癒出院40例,其中湘雅病區治癒出院29例。
[責編:歐小雷]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