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李傲華 編輯:鄭方圓
華納兄弟將明年所有大片改為線上同步播映,全球電影院線都急了。
圖片來源:pexels
美國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之一華納兄弟周四晚上宣布,將把2021年在北美地區上映的全部電影同步至HBO Max,即院線和流媒體完全同步上映,取消院線窗口期。
華納兄弟2021年待映的片單包括《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黑客帝國4》《貓和老鼠》《招魂3》《新自殺小隊》等17部電影,其中不乏大IP和熱門系列續集。
據時代財經了解,上述影片將在HBO Max上以4K超高清和高清格式播放,時限為一個月。此外,華納兄弟為這一計劃設計了限時優惠價,半年付費用戶將享有69.99美元的優惠價,月均費用約為12美元,低於之前的15美元。
消息引發娛樂板塊股價「大地震」。全美最大的院線AMC娛樂(AMC.N)應聲而跌,截至周四收盤(美東時間)大跌15.97%,報收3.63美元/股。
圖片來源:雪球
全美第三大院線Cinemark(CNK.N)更是暴跌21.95%,報收13.3美元/股。
圖片來源:雪球
HBO Max收穫內容「大血包」,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奈飛的股價也受到影響,下跌1.16%。
回到國內,今日萬達電影(002739.SZ)、金逸影視(002905.SZ)、橫店影視(603103.SH)、中國電影(600977.SH)等院線股開盤集體飄綠,其中萬達影視以1.67%的跌幅領跌電影娛樂板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剛剛與阿里達成合作的線上平臺芒果超媒(300413.SZ)一路走高,報收67.5元/股,上漲1.90%。
華納「不講武德」?AMC急了
在官宣之前,華納兄弟沒有與任何院線公司達成財務安排,直接將一整年的電影全部同步登陸流媒體的做法,也引來了院線們的口誅筆伐。
「我們對華納兄弟這一決定感到困惑。」美國巨幕運營商IMAX的CEORich Gelfond表示。在他看來,在疫情期間將影片轉移到流媒體是有意義的,但沒有必要將全年的電影全部轉到線上。隨著新冠疫苗的接種,電影院接下來有望恢復營業,大批觀眾也將走進影院觀影。
AMC方面的反對態度則更加強烈。
AMC的執行長Adam Aron稱,他已經與華納兄弟展開緊急對話,質問對方為何要在新冠病毒疫苗即將面世之前做出這一決定。
「顯然,華納兄弟打算犧牲其電影製片厂部門的相當一部分盈利能力,以及其生產夥伴和電影製片商的盈利能力,以補貼HBO Max初創公司。至於AMC,我們將盡全力確保華納這樣做不會以我們為代價。」Adam Aron表示。
作為全美最大的院線,AMC在疫情當中遭受重創,一度瀕臨破產。
AMC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調整後的營收為1.195億美元,同比下降91%,低於預期的1.281億美元。當季淨虧損9.05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5480萬美元。
AMC此前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一份文件裡指出,如果上座率一直不恢復,公司的現金可能會在今年底或2021年初耗盡。
為了自救,AMC只好「賣股求生」。9月到11月,AMC三度出售股份,共計籌資超過1.8億美元,以解燃眉之急。
近期新冠疫苗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下,AMC的股價已經開始回溫,從最低谷的1.95美元/股一度攀升至5美元/股。
就在AMC得以喘息之時,華納兄弟的計劃卻殺了個措手不及。
面對火急火燎的AMC及其他同行,華納兄弟CEO Jason Kilar依然雲淡風輕地表示,大家反應過度了。「所有人都應該冷靜下來看看,未來6-10個月的情況會如何,然後再來討論。」
意在扶植自有平臺
「說實話,現在線下的院線還是不太景氣。」從事影視文化產業投資的電影製片人王家樂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以來,可能只有3%-5%的電影是真正賺到錢的,虧錢的是大多數。」
疫苗面世在即,影院市場恢復有望,華納兄弟為什麼選擇在此時做出調整?
雖然Kilar強調,疫情促使華納兄弟做出了這一個決定,不能確定2021年以後是否還會延續這個決定。
但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疫情只是一個催化劑。
張毅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用戶在哪裡,電影就會去哪裡。現在中國的在線視頻用戶規模都已經超過3億了,而且用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付費習慣。從長遠來看,線上線下同步放映會是一個大趨勢。」
事實上,這並非華納兄弟第一次嘗試同步上映的發行方式。
今年8月底,由華納兄弟出品的電影《信條》上映。儘管有諾蘭加持,但《信條》最終在全球只收穫了3.58億美元票房,中國地區的票房僅4.56億元人民幣,被同期超30億元人民幣票房的《八佰》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信條》的票房失利多少動搖了華納兄弟對線下院線的信心。11月18日,華納兄弟宣布《神奇女俠1984》定檔12月25日,並且在美國地區線上線下同步開畫。
時代財經了解到,《神奇女俠》曾於2017年取得全球8.2億美元票房,同系列的《神奇女俠1984》也被給予厚望,但受疫情影響,上映日期一再延期。
不過,改由線上放映能否喚醒目前低迷的電影市場仍是未知數。
此前迪士尼將《花木蘭》調整至流媒體平臺Disney+進行高端點播。根據迪士尼三季報,截至9月30日流媒體Disney+累計7370萬訂戶,遠超外界預期,但迪士尼始終未公布《花木蘭》高端點播所帶來的的具體收益,且接下來的皮克斯出品的電影《心靈奇旅》也沒有延續《花木蘭》的點播模式,因此有外媒質疑迪士尼的高端點播模式是否奏效。
對於華納兄弟來說,調整上映計劃更有可能是希望培養自己的流媒體平臺。
「傳統的影片主要藉助於線下渠道,這對版權方來說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渠道方不可控。而且電影發行層層分割以後,到製片方手裡的利潤不一定很高。」張毅表示,如果能夠培養自己的平臺和用戶,版權方未來的利潤空間會更可觀。
院線與流媒體的「暗戰」
華納兄弟此番操作在全球的電影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相似的情節也曾發生在年初的中國電影市場。
今年年初,歡喜傳媒繞過線下傳統院線,以6億的價格將《囧媽》版權出售給西瓜視頻,直接在網絡進行首映。三日內,《囧媽》播放量超6億,觀看人次超1.8億,歡喜傳媒成了春節檔的唯一贏家。
這次合作遭到了全國23家院線的聯合反對,認為此舉嚴重損害了院線的利益。但院線的聯合反對似乎擋不住電影往線上平臺走的腳步。
在《囧媽》之後,電影《肥龍過江》在愛奇藝首映,字節跳動也免費獨播了另一部院線晶片《大贏家》。
華納兄弟此舉更是把今年以來流媒體和傳統線下院線之間的「暗戰」徹底擺到了臺前。
張毅坦言,這對於國內院線市場來說是一個利空的消息。「勢必會分流相當一部分的觀眾,當然電影本身有強社交的功能,所以流媒體暫時還不會完全取代院線成為主流發行方式。」
電影愛好者小謝則對時代財經表示,「對我來說,網絡觀影更容易分心,而在電影院裡可以約束自己不能玩手機,沉浸體驗的感受會更強烈一點。」
國海證券的傳媒分析師朱珠在此前的分析中指出,據過去幾年MPAA的年度數據,北美觀眾並沒有因為流媒體平臺內容的增加,而明顯改變去影院觀影的習慣。消費者期待電視內容被製作好端到面前,但依然願意走出家門看一部電影。
好萊塢大片廠都擁有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卻未改變已有的院線發行窗口期,流媒體平臺只是為院線電影提供了更靈活的數字發行模式,對於電影片方來說,是對其電影衍生項目的補充,而不是發行的替代品。
對於華納兄弟的決策是否會對中國電影市場造成影響,以及如何看待院線電影線上線下同步上映等問題,12月4日時代財經嘗試與萬達電影、金逸影視等院線公司聯繫,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王家樂則對時代財經指出,院線可以通過資本合作的方式應對來自流媒體的挑戰。「當院線資本和網際網路資本逐漸重合,那就無所謂流媒體和院線誰輸誰贏了,因為無論怎麼樣都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