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國?芬蘭左翼要拆國家英雄元帥銅像

2021-01-13 戰馬堂

前面美國否定歷史人物、拆銅像的民粹風氣愈演愈烈,現在甚至吹到了芬蘭,被公認為」現代芬蘭之父」、「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芬蘭人」的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元帥(Carl Gustaf Mannerheim),被左翼聯盟認定是戰爭與壓迫的兇手,不應立銅像被紀念。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左翼聯盟的青年派,目前是執政的左翼聯盟的一部分,他們呼籲審查芬蘭城市的各種人物雕像,並希望移除與戰爭和壓迫有關的人物。其中包括戰爭英雄、前總統曼納海姆。

目前立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曼納海姆銅像,是芬蘭雕塑家艾莫·圖基艾寧(Aimo Tukiainen)設計的作品,建立於1960年,高5.4(米),立在6.3(米)高的花崗巖基臺上。

青年黨聲明中表示:「現在是芬蘭考慮是否應該繼續在城市中間,立著頌揚戰爭與壓迫的紀念碑的時候了。包括曼納海姆元帥騎馬像、坦佩雷自由鬥士像(Tampere Statue of Liberty)和支持優生學的勞裡·塔赫科·皮卡拉(Lauri 'Tahko' Pihkala)也應該街道上拆除」。青年黨建議把移出的雕像,集合在一個島上建立「雕像公園」,還可能成為北歐的「文化勝地」。(會不會成為文化勝地我不知道,但感覺有點像墓地)

青年黨領袖利班·謝赫(Liban Sheikh)在聲明中說:「我們建議把芬蘭堡島(芬蘭堡島上有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作為新雕像公園的地方,現在是時候將對暴行和偉人的崇拜從街道上移開了,記住,我們的過去並不需要吹捧歷史而不看他們的弊端」。

謝赫早些時候,對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拆銅像風氣表示支持,他還大聲疾呼芬蘭的「種族主義必須過去」。

左翼青年建議,在雕像旁邊放置告示牌,告訴人們完整的歷史和與雕像有關的事件,包括雕像者的爭議歷史。

謝赫所提到的自由鬥士像,是1918年芬蘭內戰期間的「坦佩雷戰役」(Battle ofTampere),由曼納海姆元帥帶領的芬蘭國民衛隊(俗稱芬蘭白軍),抵抗發動革命的芬蘭赤衛隊(俗稱芬蘭紅軍)的戰役,由白軍勝利,保衛了芬蘭免於赤化,於是曼納海姆督戰的坦佩雷山坡上建立自由鬥士像。

然而白軍在戰後處決了100多名投降的紅軍人物,因此長年以來,左派的芬蘭人一直認為這是傷痛,也多次破壞雕像。

至於勞裡皮卡拉,他也是芬蘭內戰期間的白軍軍官,不過他主要的事跡在體育,曾經是1908年夏季奧運芬蘭的田徑賽國手,之後也長期推廣體育教育。主張優學生是他較為爭議的部分,他認為優學生可以提供芬蘭士兵的素質。

爭議的主角,當然就是曼納海姆元帥,他既是芬蘭軍事家,同時也是政治家。在芬蘭還是蘇聯內部省時,他就因戰功而取得中將軍銜,到了芬蘭獨立後,內戰期間擔任白軍的軍事領袖,擊敗了芬蘭共產黨,確保芬蘭是共和制國家。在蘇芬戰爭期間多次重挫蘇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成為芬蘭的總司令,當時芬蘭沒有加入軸心國(軸心國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但同意出兵攻打蘇聯,理由是取回蘇芬戰爭後,被蘇聯侵略的領土。然而隨著軸心國的敗亡,芬蘭沒能守住那些收復的土地。曼納海姆被推舉為總統(1944-1946年),負責與蘇聯和英國周旋,主持和平談判,終於使芬蘭不被視為軸心國從犯,也得到不被蘇聯入侵的良好條件,即使日後芬蘭不能加入北約,也在外交方面必須顧及蘇聯感受,但是芬蘭並不像東歐8國那樣,被蘇聯長期控制內政,所以多數的芬蘭人同意,曼納海姆已經為芬蘭做到最佳的結果。

即使芬蘭的左翼勢力認為曼納海姆是迫害者,但是多數芬蘭人都肯定他的貢獻,在死後半個多世紀的一次調查中,曼納海姆被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芬蘭人,被視為現代芬蘭之父。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曼納海姆博物館,被稱為「最接近芬蘭國家紀念堂的博物館」。

芬蘭左翼聯盟,是由共產主義人民民主聯盟、芬蘭共產黨和芬蘭婦女民主聯盟於1990年成立。該黨目前主張社會平等,被認定是強烈的女權主義者、反種族主義者。

相關焦點

  • 臺南拆蔣介石銅像 桃園不拆欲擴大兩蔣園區(圖)
    原標題:臺南拆蔣介石銅像 桃園不拆欲擴大兩蔣園區(圖)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南市長賴清德拆除蔣介石銅像,市議員楊朝偉、黃婉如認為「政治不應介入觀光」,蔣介石銅像「臺南不要、桃園要」,觀光旅遊局長楊勝評說,桃園不但不會拆,兩蔣園區還會擴大。
  • 臺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拆 學生調侃「老蔣轉學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灣各地的蔣介石銅像接連出事,繼臺北中正紀念堂蔣銅像20日遭潑漆「染紅」後,臺灣中山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22日也被拆除。臺媒稱,有該校學子眼見蔣銅像的遭遇,對此調侃:「老蔣轉學了?」「老孫,怎麼只剩你一個啊?小蔣呢?」
  •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夜拆蔣介石銅像
    高雄市政府昨晚動工拆遷中正文化中心蔣公銅像及中正文化中心的橫匾,由於銅像高達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昨晚連夜拆除蔣公銅像 據報導,高雄市政府市政會議昨天上午決定將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正名,去除「中正」二字,並拆遷文化中心內的蔣介石銅像;市長陳菊下午以行政命令,指示文化局及警察局連夜拆除。
  • 臺南「偷拆」蔣介石銅像 臺媒:「行為藝術」省省吧
    (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長賴清德上周六拆除全市中小學校園內14座蔣介石雕像,拆除前1小時才電話告知相關學校校長,部分校長反映措手不及,無法對居民交代,引發「偷拆」爭議。臺南市議員王家貞、盧昆福、蔡淑惠3月2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死刑犯行刑前也要通知家屬」,賴清德的行為是行政「霸凌」,與恐怖分子無異。
  • 臺南"偷拆"蔣介石銅像 臺媒:"行為藝術"還是省省吧
    臺南市議員王家貞、盧昆福、蔡淑惠3月2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死刑犯行刑前也要通知家屬」,賴清德的行為是行政「霸凌」,與恐怖分子無異。   「偷拆」爭議   拆除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賴清德21日晚間表示,是為落實轉型正義,讓銅像爭議走入歷史。希望把事情一併解決,何況校園本身就不適合再擺放任何政治圖騰。   拆不拆,確實一直存在爭議。
  • 拆銅像並漆白色 高雄市文化中心裡外急去"中正"
    拆銅像並漆白色     高雄市政府在拆完蔣介石銅像後,進一步將「中正文化中心」正名,派人重新掛上「高雄市文化中心」的匾額。(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 美國為何要在寸土寸金的紐約豎林則徐銅像
    ——林則徐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有「不夜城」之稱,是美國娛樂和文化中心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摩天大樓,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湧入不夜城,城市經濟繁榮,寸土寸金,華人數量極其的多。就在紐約唐人街街心廣場上,立著一尊看起來和城市風格不太一致的清代官員銅像,銅像下方有9個字:「世界禁毒先驅林則徐。」在我國,林則徐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 臺灣臺南市欲拆孫中山銅像引藍綠對峙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府原訂8月23日把中西區湯德章紀念公園孫中山銅像移至東山區吉貝耍小學水雲分校,未料消息傳出卻引發藍綠對峙。國民黨臺南市議會黨團及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對於市府這一決定表示強烈抗議,他們批評市長賴清德「乞丐趕廟公」。24日上午,國民黨籍市議員謝龍介、林燕祝、洪玉鳳、蔡淑惠率領支持者到孫中山銅像前站崗,在銅像掛上「孫中山也要居住正義」的白布條。
  • 基隆市長效仿臺南 火速拆文化中心蔣介石銅像
    原標題:基隆市長效仿臺南 火速拆文化中心蔣介石銅像   基隆市府30日決議拆除位於基隆市文化中心內的蔣介石銅像,昨天下午就將銅像遷移,移往建材銀行存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遷移和平島巨石,要花5天時間,不過拆除蔣介石銅像「1天就完成」!基隆市長林右昌日前宣示,將向臺南、嘉義學習,宣示政治塑像將不存在政府機關和教育場所,30日市府趁文化中心休館時,「臺面下」火速將蔣介石銅像拆除,移往建材銀行暫存,待往後再移往桃園慈湖紀念公園存放。
  • 臺北中正堂拆風箏 蔣介石銅像「重見天日」(組圖)
    臺北中正堂拆風箏 蔣介石銅像「重見天日」(組圖) 2008年04月02日 08:4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南市政府偷拆蔣介石銅像遭眷村民眾阻擋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南市政府今天利用假日拆除校園中的蔣介石銅像,在北區成功中學遭到附近眷村民眾阻擋而暫緩,拆下來的銅像將另行安置。 臺南市長賴清德在今年二二八追思紀念活動中宣布,將讓蔣介石銅像全面退出臺南市的校園。臺南市政府教育局上午起動員3組人力,預計利用1天的時間,將還存在於14所中學、小學校園中的銅像全部移除。
  • 芬蘭國家概況
    原標題:芬蘭國家概況  【國名】芬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面積】33.8萬平方公裡。  【人口】549萬。芬蘭族佔93.4%,瑞典族佔5.6%,還有少量薩米人。芬蘭語和瑞典語均為官方語言。
  • 基隆市警局蔣介石銅像火速被拆 藍營民代火爆抗議
    基隆市警局蔣介石銅像火速被拆,如今只留一面鏡子。中國臺灣網4月1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基隆市警局蔣介石銅像昨天(10日)凌晨0時被火速遷至桃園兩蔣文化園區,對此,在昨天下午3時許,國民黨基隆市黨部市長參選人謝立功與4名議員前往市警局表達抗議,氣氛火爆,雙方一度僵持不下,直到藍軍在蔣介石銅像的 「遺址」獻花後才陸續離去。「非常憤怒,根本是欺騙市民!」
  •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圖)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圖) 2017年02月28日 11:14: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基隆急拆蔣介石銅像 市長回應稱「展演空間不足」
    原標題:基隆急拆蔣介石銅像 市長回應稱「展演空間不足」   基隆市府今年3月移除文化中心蔣介石銅像,昨天引發議員批評。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基隆市議員韓良圻昨天質詢時指出,市府沒有編列預算就貿然移除文化中心蔣介石銅像,卻無視槓子寮炮臺的觀測臺崩塌。市長林右昌說,因展演空間不足才移置,使用第二預備金經費使用沒有問題。   韓良圻說,文化中心大廳的蔣介石銅像從3月遷移後,現在還用板子隔著,非常醜,並未善加利用。
  • 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烏託邦照進現實,還是福利國家的輓歌?
    和很多長期失業者一樣,他在一段不短的時間裡身陷「高福利的貧窮陷阱」——福利國家的制度設計規定了政府補貼要與個人收入掛鈎,勞動收入增加時補貼會相應下降、而勞動所得又需課稅,於是導致了有些低收入者「工作後還不如靠補貼生活」的怪象。大量勞動人口因此不願進入就業市場、而是長期單純靠政府救濟生活。北歐幾國均受此困擾,在芬蘭,這個數字是175萬人,佔總勞動人口的10%。
  • 臺灣民主紀念館保留蔣介石銅像
    臺灣「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表示,「教育部」決定保留蔣中正銅像,不會拆除。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莊國榮說,要呈現蔣介石的功過,不一定要透過拆銅像,保留蔣中正銅像,更可以突顯專制時代,獨裁者胡作非為的程度。隨著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拆匾、更名,兩蔣陵寢撤哨,臺灣民主紀念館館內的蔣公銅像到底拆不拆,引發社會高度關切。
  • 芬蘭:最另類的北歐國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北京時間4月4日,,而且這也是習主席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同川普舉行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的第一站。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啟程前往芬蘭進行國事訪問早在差不多兩年前,也就是2015年10月份,中芬兩國建交六十五周年大慶上,兩國官方和民間、媒體、和各大商團都曾掀起過追溯兩國友好歷史的小高潮。
  • 芬蘭迎來全球最年輕的在任總理 年僅34歲是芬蘭第三位女總理
    報導稱,現年32歲的左翼聯盟黨魁安德森·李目前擔任教育部長、34歲的綠色聯盟黨魁瑪利亞·奧西薩羅是內政部長、32歲的中間黨黨主席凱特利·庫爾穆尼則為經濟部長兼副總理,「娘子軍」中最資深、現年55歲的芬蘭瑞典人黨主席安娜·亨裡克森則是司法部長。
  • 芬蘭政府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將芬蘭稱之為「明珠」的另一層涵義是:芬蘭具有良好的國家治理能力,政府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秉承透明、公正、負責任、講實效的原則,在全球各類排行榜單中,芬蘭均位居世界前列。例如,芬蘭是全球最為清廉的國家之一、全球教育質量最好的國家、公民幸福生活指數排名較高的國家之一等等。這些好評,彰顯了芬蘭政府在國家治理方面的能力卓著。芬蘭政府是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