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四到六個月後才可適當添加輔食
輔食添加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幾天前,路橋的鄭女士抱著兒子樂樂(化名)急急忙忙地趕到恩澤婦產醫院。這位新媽媽特別苦惱,三個月大的兒子近來哭得厲害,每次便便的時候都很痛苦,有幾次肛門都出血了。
隨後,醫院兒童保健中心的醫生給樂樂做了相關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樂樂的便便比較乾燥。
「兒子一天大概要吃700毫升左右的奶。不過他奶奶老是怕他吃不飽,常常用米湯泡奶粉,老人家覺得米湯比較有營養。」說起樂樂便便比較乾燥的問題,鄭女士覺得雖然兒子喝的是米湯,但是水分也很充足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兒科醫生何淑娟解釋說,才三個月大的樂樂還沒到吃輔食的時候,「這麼早給他吃輔食,會造成消化不良的。」
樂樂媽這才恍然大悟。
記者從恩澤婦產醫院兒科了解到,像樂樂奶奶這樣給寶寶吃輔食的家長不在少數。「尤其是隔代的長輩,老是心疼孩子吃不飽,一旦發現孩子會吃其他東西就很開心,很早就做各式各樣的輔食給寶寶吃,有些甚至幾個月大就開始餵米飯。」何淑娟說,過早地給孩子吃米飯有可能導致孩子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從而會經常性地感冒、打吊針。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年輕父母,平時工作忙,覺得做輔食很麻煩,就很少給寶寶吃輔食,餓了就泡奶粉給寶寶喝,導致一周歲的寶寶除了喝奶,其他東西都不會吃。
曾經有個九個月大的寶寶來醫院裡體檢,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媽媽一直用母乳餵養,從不捨得讓他吃「粗糙」的輔食。「早期的輔食添加能培養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如果一直不給孩子吃輔食,會導致孩子吞咽功能障礙、免疫保護力減弱、微營養素缺乏,也會影響後期孩子牙齒的整齊度。」何淑娟說。
針對家長們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各種誤區,何淑娟表示,輔食添加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家長應重視。
其實,輔食添加的最佳開始時間是寶寶四個月到六個月大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寶寶基本會坐,開始對大人吃飯感興趣,也會用小勺,能吞咽泥糊狀食物,是學吃的關鍵期。」何淑娟說,這個時候主要是為了豐富寶寶的味覺,讓寶寶適應不同種類的食物,所以奶量基本不減,還可適當增加。
「這個時期的輔食添加應當以嬰兒專用泥糊輔食為主,從每天添加一次逐漸到每天添加三次,從一種到多種,從少到多,從稀到稠。」何淑娟建議,輔食可以放在寶寶吃奶前或後添加。
寶寶九個月之前奶量不能減,到一周歲後從以奶類食物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各種食物為主,但每日奶量要保持在500毫升至600毫升。
何淑娟特別提醒家長,在給寶寶的輔食中不要添加任何調味品,更不要給寶寶喝甜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