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並不涉及具體的知識點,想要看乾貨的朋友們請直接看第二大點(各科複習建議),其他部分看看加粗字就好,這主要是一篇對認為時間可能來不及的朋友們說一些心裡話並分享一些考研心得的文字,所以不論想要考哪個學校的朋友們都可以來看看。文章很長,如果時間不夠就看看加粗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學習方法不可能適用於所有人,所以僅供參考。我想在這傳遞給大家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題目中的話,永遠不要覺得你開始複習的太晚,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正是現在起最早的時候!我通過自己的六個月的努力從幾乎0基礎成長到了400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第一是想給自己的充實的備考生活留下一點記憶。第二是想告訴那些怕開始的晚所以還在猶豫的朋友,請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第三是想告訴和我一樣特別愛玩而且有嚴重拖延症的朋友們,請別輕言放棄,有時候需要逼自己一次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什麼!
再說一下為什麼選擇復旦,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吧,
第一是個人原因就是我很喜歡上海這個城市,以後也比較傾向於在上海發展,所以復旦作為上海最好的學校之一就進入了選擇範圍。
第二是因為復旦複試通過率較其他頂級院校要高得多,所以對於我這種面試容易緊張的選手來說復旦相對比較友好。此外,復旦的專業課內容比較偏向於理解+背誦,試題都是圍繞書本上知識點,所以復旦金融431這四門課,除了數學的三門都是偏文科的,以背誦為主,如果要是對自己的數學和背誦能力都很有信心的話,復旦是不錯的選擇。
接下來我分成幾點來表達我想說的話,大家各取所需,也不要花太長時間在各個經驗貼上,所以要看哪部分就直接尋找對應的內容即可。
第一部分是個人情況,我基礎比較差,擔心基礎差考慮放棄的小夥伴可以來看看,自身只要肯努力也一樣能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第二部分是對於各科複習方法上面的建議,僅供參考,其中並沒有詳細的知識點。
第三部分就是這半年的學習經歷了,沒什麼參考價值,休息或者疲憊的時候可以當小說看了,主要講的是我從最開始什麼都不會到最後考到400分的全過程。
第四部分是結語,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大家力量。
為什麼我說現在準備考研絕對不晚呢,接下來就說說我我準備考研前自己的情況吧,給可能還沒怎麼複習的你先安一下心。我並不是一個學霸,反而是一個坐不太住而且特別愛打遊戲的人,而且有很嚴重的拖延症,所以可能對於學霸類型的朋友可能並不是具有太大的借鑑意義,如果只想看一些有關複習建議的內容,就直接跳過這一段直接看第二點。
本科院校:南京某211金融專業
各科基礎:
1、數學:從小喜歡數學,對數字相對比較敏感也感興趣,一直當做自己的強項,也是枯燥的考研生活裡學著最不痛苦的學科。但大學學的高數和線代,由於時間久遠加上當時也並不是很認真在學,在考研時已經完全忘記了。
2、專業課:本科績點2.7左右,學習方法基本上類似於「一天一本書,一周一學期」,但也會根據老師的嚴厲程度來適當增加複習天數,但最長也不會超過三天,以確保不掛科的前提下最大化自己的娛樂時間。但這樣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對於知識的記憶全是短時記憶,在考研前發現自己本科學過的東西早就都還給老師了。導致我在後來上一對一的課的時候,我的微觀和宏觀老師都懷疑過我是不是跨考的,當時場面真是十分尷尬,尤其是微觀老師在聽到我問他「權益」是什麼東西的時候那震驚的眼神讓我很是難忘 (我的第一節微觀課是19年9月12日上的,所以這件事的發生時間肯定在這之後,對 我就是9月份了還不知道什麼是權益)。
3、政治:0基礎,初高中歷史政治課一節沒認真聽過,而且對這些東西並不是很感興趣。
4、英語:我的英語一直都不算特別差,但也不是出類拔萃的那種。大一上學期545分過的四級,大一下學期469分過的六級。後來報的英語雙學位(為了逼著自己學習),專四第一次55分沒過,第二次70分。這四次考試除了第二次考專四我複習了有一周左右,其餘的考試基本都和學校的結課考試很近,所以都沒複習就直接參加的考試。
總結一下就是我除了英語有些基礎之外,再加上對數學的熱愛,我可能是一個0基礎的考生,可能還不如一些跨考的同學。
我究竟有多愛玩:我從小就是一個特別愛玩遊戲的人,在大學脫離了爸媽管束之後,基本上考試周以外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都給了遊戲,我的和平精英這款遊戲在19年7月份以前是全賽季戰神,考研之前一共玩了有1200多個小時(剛剛我自己也好奇去算了一下)。此外還有很多其他遊戲就不贅述了。所以愛玩遊戲的朋友們也不要擔心,愛玩遊戲並不意味著考不上研究生,考不上好的院校。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習和玩遊戲一樣,分心了都做不好,所以暫時放下遊戲去考研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考研複習時長:7月10日-12月21日。7、8月份每天學習8小時左右,9月以後能保證每天10小時以上,最長可以達到13、14小時(自己一個人關小黑屋,臨近考試的時候連取外賣吃外賣洗澡的時間都在背東西)。
所以我的基礎並不是很好,考研準備時間也並不是特別的長,所以現在複習肯定來得及!
學習時間安排:我的學習時間僅供參考!請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定有效的學習時間,比如我就比較嗜睡而且晚上效率較高,所以我必須要午睡而且不會早起(通常8.30左右起床)。但後期要保證每天都要複習到所有學科,不建議某一天或是某幾天對其中一門學科不聞不問,這樣會忘!
前期7、8月份主要是以上課為主。
9.00-12.00上午上課
14.00-17.00下午上課
19.00-21.00晚自習
後期9月份以後以自學為主,我沒有選擇去自習室,因為當時我的效率比較高,所以選擇自己在房間裡學習。
8.30-12.30學數學
14.30-晚飯之後20.30都是專業課
20.30-21.00英語
22.00-23.30政治
(在12月份,政治和專業課的學習時間段互換)
我的考研分數:400(政治67+英語78+數學132+專業課123)
我的各科成績都很平均,沒有太出類拔萃的地方,但也正正好好夠400分。因為考研數學存在大小年之分嘛,所以20年偶數年400分應該可以達到復旦經院的線,我當時定的目標也就是400分,所以剛好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而且由於今年擴招到183人,所以復旦經院的線相較去年也是直降25分,385分就可以進入複試。但如果是奇數年的話,鑑於2019年復旦經院410分的分數線來看,建議目標定在410分。
分數規劃大致如下:政治+英語共150分,其中可以是65(政)+85(英)或是70(政)+80(英),數學130分,專業課120分,總分即400分,如果是奇數年就把數學目標定在140分。如果時間充足的各位可以多花點心思在政治和英語上,可以緩解一部分數學和專業課的壓力。對於制定這個分數目標,強烈建議目標再稍微定高一些,這樣可以讓自己在考試時有一定的發揮失常的空間。
接下來對這四科分別說一下複習建議,但由於我了解的內容有限,準備時間並不是很充足,所以沒法提供對比分析,而且我也不會詳細講知識點,只是講一下我認為在複習中需要注意的點。具體使用什麼材料,每一科聽哪個老師的課還請各位自行斟酌,但也無需過於糾結,因為書本本無錯,重在自身努力,只要是有很多人推薦的資料就都可以使用。糾結的時間不如去學習些別的東西。但如果實在是不放心或者是資金比較充裕的同學可以把糾結的資料都買下來對比著用,當然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而且時間上來講也不是很划算。
1、政治:為什麼我第一個要說這個政治呢,因為我看了其他人的經驗貼,聽了別人的建議之後吃了虧,所以希望朋友們不要再重蹈覆轍。所以我在這最想要說的就是,如果你的政治是像我這樣底子薄弱的朋友們,請早一點開始政治的學習,不要拖到最後!不要拖到最後!不要拖到最後!可以後期開始背誦,但不要很晚才開始學!
我使用的資料和聽的課:徐濤老師的強化班和衝刺班,徐濤老師的《核心考案》和《衝刺背誦筆記》,肖秀榮老師的1000題,歷年真題以及肖八和肖四。其中我使用最多的是《衝刺背誦筆記》和肖四。
複習建議如下:7月份開始就開始政治的學習,直接聽徐濤老師的強化班,不用聽基礎班。因為徐濤老師講課比較生動,並不枯燥,所以大家可以先對著他的核心考案先把內容過一遍,至少知道考研政治都考些什麼東西,之後再配合1000題的題目練習(但這個如果做不完可以不強求,知識點是關鍵),可以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最後幾個月開始背誦的時候就能有個方向,知道什麼知識點會以什麼形式呈現在試卷上。學習一遍之後就要開始用到《衝刺背誦筆記》了,它相當於是一個核心考案的精華版,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很重要,要多花時間去看去背。其實對於選擇題考點,只需要做到看到選項能辨別對錯即可,並不需要完整地背誦下來。但對於分析題考點,是需要逐條去背誦的,才能做到考試的時候遇到肖四沒壓中的題目也可以從容作答。而最後出的肖八肖四,其中的選擇題全部都要做,但肖八的分析題只需要看一遍答案,知道要如何對分析題作答即可,肖四的分析題要全部背誦(是一個很大的背誦量)。歷年真題可以練一練選擇部分(時政的對錯無須在意),分析題往往與時政掛鈎,不用花大塊時間去答,
2、數學:我考的是數三,數學是我上考場前最有信心的學科(雖然我只考了132),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而且今年有朋友要考研且需要我的數學輔導,所以需要對數學知識再溫習一遍,21考研的小夥伴們數學上要是有問題可以聯繫我,希望能幫到大家。數學這門學科太重要了,是拉開分差的關鍵學科,而且就今年出題如此之難的趨勢來看,很可能數學是會比以前加大難度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這門學科。
我複習的過程:7月份線下上課,一整個月基本都花在了數學上,每天六小時的課,課後除了做當天知識的課後題外會把數學全書上相應部分看完鞏固一遍。由於我基礎並不是很好,所以後期講到線代和概統的時候,線下課跟不上就靠自己聽網課+看全書自學。由於8月份上專業課的線下課,所以學數學的時間並不是很多,直到9月中旬才把全書完完整整看過一遍,然後開始做330,10月末第一遍330過完,然後就開始了每天的套題模擬直到考研前。當時最後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李四如果仔細些可以每張捲紙都滿分,我一直都希望數學能接近滿分,給我的專業課拉拉分,然而往年換湯不換藥的數學今年把碗給換了,所以只考了132,但也體現出了給自己制定一個高目標的重要性。
我使用的資料:李正元的數學全書,李永樂330題,歷年真題,李林六套卷,李林四套卷。
複習建議如下:數學這門課,複習越早越好,因為數學內容比較多,所以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建議可以報金程輔導班或聽一些網課了解知識點之後通過數學全書進行鞏固。李正元的這本全書高數部分步驟十分詳細,而且選題也比較具有代表性,但線代部分錯誤較多,所以建議使用李永樂的線代教材進行線代學習。題目剛開始可以選擇660題進行過渡,但如果覺得時間不夠可以直接做330題。後期複習全面之後就要開始每天套題訓練,按規定時間做,真題要提前半小時以上答完來訓練速度(可以直接規定自己兩個半小時就交卷,這樣能加大前面做題的緊迫感)。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把自己做過的題分類,要總結每一個類型的題都可能用到什麼解法,這樣在遇到一個陌生的題的時候,看它的題型用相應題型的每個解法試都能試出來!每天都要花時間做數學,不要學一陣扔一陣!
3、專業課:我考的是金融431,這門課是最讓我害怕的一門課,我在9月中旬開始找一對一老師之後我的專業課學習才步入正軌,老師幫忙畫知識點,課後我自己去看專業課的四本書,再配合對真題的分析和理解後才慢慢理解了這些本該在我本科階段就會的知識。11月初正式開始對四本書進行系統背誦,第一遍背誦速度極其緩慢,四本書第一遍背了將近一個月,就到了十二月份,但到最後考研時這四本書也過了有四遍。不建議這麼晚才開始重視專業課的學習!
我使用的資料:姜波克老師的《國際金融》,胡慶康老師的《貨幣銀行學》,劉紅忠老師的《投資學》和朱葉老師的《公司金融》四本考綱指定教材和歷年真題。
複習建議如下:從歷年經驗來看,復旦金融431從來不會考書本以外的知識,包括論述題都是會回歸到書本上的內容,所以對四本書內容的背誦是重中之重!比如今年的主觀題,第一道是考外匯儲備的數量管理和幣種構成管理,對應《國際金融》第六章第三節;第二道是考貨幣論,對應《國際金融》第二章第四節;第三道是考新優序融資理論,對應《公司金融》第八章第三節;論述題是考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對應《貨幣銀行學》第五章第五節。所以內容都在書本上,不要想著到考場再去分析,就踏踏實實背好書上的內容是關鍵。此外,真題也很重要,一定要把歷年真題都搞懂,比如今年計算題第二道計算久期凸性的題就是14年的計算題原題,連數都沒變,可見真題的重要性。所以要做到四本書知識點熟練背誦,歷年真題熟練掌握。
(原版)公司理財第九版課後習題答案-經濟學金融考研論壇 -www.51jrlk.com
4、英語:我考的是英語二,考英語我是有一點在吃老本,但是也一直堅持複習單詞並每天練一篇閱讀,作文是考研前寫幾篇練練手並背了幾個模板就上考場了。
我使用的資料:王江濤老師的考研英語高分寫作和高分寫作考前預測以及歷年真題。
複習建議如下: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重在積累,所以最少要做到考研英語詞彙出現在閱讀理解中時能保證認識,我用的背單詞軟體是百詞斬,沒用過其他的軟體,但百詞斬有利有弊,建議背單詞和複習時將圖片部分遮住,然後只看單詞回想意思,也要注意形近詞的辨析,百詞斬有個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單詞列表,其中可以看到自己收藏和已學的全部單詞並能遮住釋義複習。平時不要太久放棄英語,基礎好點的同學可以每天稍作一點題目來保持手感訓練速度。作文部分,對於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的同學,一定要多參考優秀作文來積累素材,我參考的是王江濤老師的高分寫作和高分寫作考前預測,此外最重要的是計時訓練,否則作文容易拖時間。
考研這段經歷雖充實卻也飽受壓力,雖值得驕傲但又害怕再次經歷。為什麼七月份開始我能逐漸放下了我曾經最愛的遊戲,有以下幾點原因吧:第一是因為如果不考研,普通211學校的金融學本科的確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更別說是在自己想去的上海了,而且家裡也沒有從事相關行業的親屬,也沒法幫忙介紹工作。第二是父母也花了很多錢給我報補課班,也有著來自金錢方面的壓力。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我知道如果一戰考不上的話,我就得二戰,而這半年的疲憊和壓力是我不想再經歷一次的,所以我只能背水一戰,全力以赴。
我的考研路是這樣來的,我父親特別有先見之明,我大二暑假的時候(對就是提前一年的暑假)實在是看不下去我天天在家除了睡覺就是打遊戲了,就給我報了個金程考研輔導班,就這樣我就被送到了異鄉之地進行學習。由於當時距離考研的確還很遠,而且當時我去的時候公共課部分(數學、英語、政治)就已經結束了,我只趕上了專業課,但由於我的專業課基礎實在堪憂,老師講的基本沒幾句能聽懂的,所以我就不是很願意學,每天可能就想著回去玩遊戲上分,所以其實沒學到什麼東西。第二次開始考研準備是在4月初左右,因為我其他有的考研同學開始準備了,我就也想在暑假班之前打打基礎,就開始了高數的自學,但後來由於學校各個期末考試和作業的接踵而至,導致我學了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第三次學習是7月份,我又一次來到了補課班學習,帶著我已經忘得差不多的數學和什麼都不會的專業課,我的複習也算正式開始了。也就是從這開始,我也慢慢試著放下了遊戲。7月份是一個月的公共課,我幾乎每天的時間都給了數學,因為也是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我的確基礎太差了,雖然學的不算慢但畢竟數學內容比較多,到後來我已經跟不上線代和概統的學習了,所以只能下來自己聽網課然後看全書學習,但數學的學習還算整體順利。
然後到了八月份。將近一整個月的專業課線下課聽得我是一頭霧水,知識點都是一知半解,在線下課上完的測試裡,我看著別人奮筆疾書,而我除了選擇題可以一知半解地選出來之外,其餘的簡答、計算和論述題我一個字都寫不出。別人需要答3小時,而我,15分鐘就可以交白卷了,選擇再錯幾個,我整張捲紙也就能得個30分左右。然後我徹底慌了,趕緊和家裡人溝通,就又給我報了一對一的課,才讓我感到稍稍安心。
之後從9月12日第一次上一對一的課開始,老師幫我捋清了知識點,告訴我需要背的內容,我自己下去就開始一邊自己理解書本知識一邊看看真題然後練選擇題。到了十月初,國慶的課節課之後,測試效果沒什麼區別,除了我的選擇題更有把握了之外,其餘我還是一個字也寫不出,那時候我打開我的國際金融的書發現這本書我沒見過。之後就一直找老師上一對一的課,幫我理框架講知識點,知道11月初基本都過了一遍,然後我開始背誦,大塊時間全用來背誦,國金內容最多我是第一個背的,第一遍背了8天才完整的過了一遍,然後接下來是兩本微觀的書,每本都背了有一周左右,最後是貨幣銀行學,也大概背了5天(不是說這本內容最少,而是貨銀是我這四門裡相對基礎好一些的課,背之前對部分知識點有印象,其餘的三本書對我來說都是新書)。然後配合真題和模擬題的訓練,自己也開始能寫出來主觀題部分了,有了十分明顯的進步,接下來的時間就是有規律地複習,每天大概兩個小時左右的背誦,免得忘記之前背誦的內容,時間也很緊張了,政治也要開始背,所以再忘了就沒時間重新背了。
再說說政治,說起來都是辛酸史。在準備考研之前,我看到的好多內容都是說,政治是最簡單的一門學科,從10月份開始複習就可以了,最後大題背背肖四就OK。我真是恨無知的自己聽從了這個建議,導致後來時間特別緊張,晚上我結束了一天的學習之後,躺在床上打開政治複習資料,發現全都是嶄新的知識點站在我面前,就嚇得我根本不敢睡覺,就一直看一直看,直到困得忍不住了才能入眠。導致我當時神情極度緊張,因為復旦的政治小分要求60以上,如果政治一科沒過60分就前功盡棄了。
關於政治我複習時我當時時間非常緊張,我是9月底才開始學習政治。當時第一次學習是聽徐濤老師的強化班對照著他的核心考案開始學習的,雖然課都是2倍速播放的,但由於我需要花大把時間在專業課上,所以政治後來就放棄了在核心考案上做筆記,直接聽一遍課之後就去背《衝刺背誦筆記》,1000題也是做了100道左右就沒時間繼續下去了,其他同學可能1000題都刷了兩三遍,選擇滿分50分隨便上40,我到後來做肖八肖四選擇題練習的時候一次40分都沒上過就上了考場,雖然後來知識點掌握還算比較好,但畢竟題目練習的少,所以還是有點慌的。至於大題,我就是賭博式複習,直接背肖四,但過程十分痛苦,後來可能每天七八個小時砸在上面,而且就我今年的結果來看,效果並不是很好,我個人認為沒壓中幾道題,我選擇已經破天荒考了40分,後面主觀才27,對於考復旦的朋友來說是十分的低了。
關於英語其實我沒怎麼花太多時間,就單詞認真過了幾遍,閱讀基本上就是練速度隔幾天做一篇找找手感,然後作文部分就是考前一周背的模板+自己計時訓練練得,所以英語我分數也不高,雖然客觀題答的還不錯,但估計作文寫的太差,所以沒達到自己預期的80分。
最後兩個月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都不出去,一天的學習時間出去睡覺吃飯都在學習,其實我在吃飯、洗澡的時候也都是背著專業課或者肖四,所以最長的學習時間可能達到15個小時以上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率的那種,所以可以說是十分辛苦了。基本每天上午8.30-11.30做套卷,題目爭取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做完以訓練速度,然後點外賣,點好了就去批改,批改差不多了外賣也到了,吃完午飯後午睡,大概2點30左右開始學習,下午和晚上的大塊時間11月份是給了專業課,12月份是給了政治。期間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累的時候就走動走動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閉一會眼睛。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學英語,一篇閱讀+一定量的單詞複習。時間大概就是3.5小時數學+0.5小時英語+7.5+2.5,11月份的7.5是專業課,12月份是政治。數學和英語的時間基本固定,英語可能會更少一點的時間,專業課和政治是根據當天所背的內容調整時間的。因為我一天從早到晚不出門,學習達到14小時基本是常態。這段時間雖然很辛苦,但的確值得。
我曾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的確,學習並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那條路,但它可能是最簡單的那條。我們在工作之前還能有機會去豐富自己、去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確是很幸運的事,我也有很多工作之後再回來考研想讓自己變優秀的朋友,所以,我們現在既然有選擇去學習的機會,那為何還要等到吃虧之後才回來後悔呢?
希望本文能幫助各位相信自己,堅定地走完考研這段充實的旅程。相信大家最後都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如果結果並不盡人意,那麼說明這一定不是最後。
最後送給大家我最愛的一句臺詞,出自《空中大灌籃》中喬丹之口:
This is why I was born, I thrive on pressure!
本文由金程考研學員馬同學原創經驗貼,如轉載請標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