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馮唐 來源|24氪金(ID:kingsof24)
什麼樣的人能成事?
準確來講,這是個偽命題。不過,雖並無固定答案和統一標準,但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章法可依。今天要傳授給大家的「識人大法」,不僅可以幫我們辨識成事之人,還能辨識諸如好老公、好男友、好女友、好丈人等候選人。簡直就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法則,心動了嗎?
其實,成事之人,身上大致都逃不過以下幾種特質:
成事的人,往往是性格底色悲涼之人
回望歷史,那些彪炳千古的偉人,不乏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屈原寧願沉江,也不想在這個世界上混了。因為他看透,這個世上的人渣遠遠多於成事的人。有美好風骨的人太少了,人間不值得,就算曆盡萬年他也不願回到人間。
真正成大事的人,深接觸的話,往往能嗅到一絲抑鬱症的氣息,他的心血往往不被理解,他對人間沒有太多期待。但如果他只是做被世人理解的事兒,他就不是一個真正能成大事兒的人。所以,成事的人底色往往會是悲涼的。
成事的人,需要中庸平衡的個性
成事的難,難在對成事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
曾國藩有云:軍事需要「悍鷙之氣」和「安詳之氣」,而前者易生出「驕氣」,後者易生出「惰氣」。可見,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將才,需要中庸平衡的混合個性。
那麼性格中矛盾怎麼平衡呢?曾國藩似乎是做到了,白天打仗,晚上在家練字,讀聖賢書。但只享受了六十一年陽壽的他,從任何角度來說都不是一個長壽的人。不得不說,這跟他追求中庸平衡而壓抑天性、積鬱成疾有關。
作為大師的超級粉絲,撇開他那些流傳於世、齊身治國的箴語良言不說,「大抵浮生若夢,姑且此處銷魂」或許是我心目中曾國藩文採裡最燦爛的兩句。讀此句,再參考曾國藩披荊斬棘的戎馬一生,令人不禁唏噓,人生的無奈,大抵不過如此。
成事的人,要耐煩
收聽過《馮唐成事心法》這門有聲課,或者看過《成事》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我的九字箴言中第一句就是「不著急」。其實「不著急」就暗含耐煩的意思,「耐煩」二字是做事的首要修養,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做事哪有不煩的?既然要做成事,就要耐得住煩。
曾國藩在其他很多場合裡都說:「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帶兵也是,理學家講功夫,功夫不是一日可得的,是一輩子做事兒修行出來的。
成事的人,要保持精力旺盛
我們老說「精英」,實際上是精力旺盛的英雄。沒有體力和腦力,奢談什麼做事和成事?奢談什麼帶千軍萬馬走過草地、走過雪山、走過一個又一個經濟周期?
如何保持精力旺盛?
曾國藩給出的建議是「君逸臣勞」,心神是君,身體是臣,做到累身不累心。用20%的精力去解決掉80%眼前的事務,保存下來的精力去完成更多事情。就像武俠小說中刻畫的,稱霸武林的蓋世高手,往往都是內力深厚之人。
另外,作為一枚典型的阿爾法男,我給出的保存精力的建議,就是:五公裡之內不坐車,走路。
成事的人,要忍不住做事
這個人是不是能在可以偷懶的情況下,都在偷偷摸摸要做事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衡量這個人是否能成事。
一個想要成事的人,除了一往無前的魄力和對成功的渴望,內心深處都會有一股蠻荒之力。這個才是真正的發動機,是成事真正的源泉。
在今天,我環顧左右,知道「魂魄猶有餘羞」,知道我們不得不幹事兒,不能把這麼美好的世界交給那些傻逼,丟不起這人。
成事的人,要懂得如何去躲藏
這一點,通俗來講,就是,成事之人,一不要裝,二不要吹。
我得承認,這方面我做得很差,二十來歲、三十出頭吹過的那些牛逼,至今想起來都令我汗顏。成大事人不必像我這樣,把志在不朽、經世濟民、名垂千古這些字眼掛在嘴邊,否則容易惹出很多閒話,徒增煩惱。
不必有氣就生,有架就打,要留著「藐萬乘,卻三軍」的鬥志去不朽,去經世濟民。
成事的人,在決定性的瞬間,要能夠挺上去
所謂「得失仍只爭臨陣須臾之頃」。沙盤推演得再好,日常實戰演練再好,「須臾間」,還是要傾力一搏,然後聽天命。也就是說,成敗常常決定於一個關鍵性瞬間,能在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人,往往能成事。
我曾經花了二十個小時從北京往返倫敦,就是為了見一個人,吃一頓飯,談一件事。後來因為這趟「折騰」,這件事就成了。現在想起來,在那個決定性的瞬間,我是能挺上去的。我很慶幸自己是這樣的人,並且準備一以貫之。
最後,不管具備幾條成事特質,能成多大事,希望大家都要向一顆微不足道的星星學習,可以微弱,但要有光,可以照亮自己和他人。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24氪金(ID:kingsof24),作者:馮唐
本文來源24氪金,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