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凌馨 梁太宏
為「鯤龍」AG600海上首飛科研試驗提供起降海域的實時三維風場信息;打破國際壟斷,讓中國製造在全球船舶環保裝備領域擁有話語權;研發成功國內首款數字風速傳感器,擁有核心MEMS流量傳感器晶片技術……在青島市嶗山區,像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芯笙微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擁有科技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數不勝數。目前,全區已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000餘家。
要轉化創新成果,最需要的是資本、是項目。近年來,嶗山堅持「引進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制定了國內一流的產業扶持政策和人才激勵政策,全方位搭建「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優質「生態圈」。目前,嶗山已集聚兩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78人、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21人。匯集了中科院青能所等高層次科研院所13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6個,全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6件、居全省第一;2019年實現技術交易額達40.27億元,居青島市首位,區域創新整體效應進一步集聚。
近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其富有活力的成長性,成為創新隊伍中的生力軍。然而,由於其自身發展的「高技術、高風險、高收益」特徵,融資難的瓶頸始終難以突破。作為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建設的主陣地和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嶗山區發揮創投風投和政府引導基金的「雙輪驅動」作用,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股權投資引導基金、2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5億元的創新創業引導基金。通過創投風投機構引進高端新興產業項目,規模5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落地。目前已投資大唐半導體、信芯微電子等8個項目,實際投出資金超3億元。
目前,全區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常駐企業(或團隊)總數700餘家,創業人才總數近5000人。1-10月,全區新落戶億元以上項目81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23個,分別比2019年全年增長30%和35%。
歷次在城市激烈競爭中的勝出者,無一不是具備敏銳眼光的超前布局者。嶗山區借力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的新風口,依託創新資源豐富的區位優勢,將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區」作為戰略定位,在山東省區縣級政府中首個發布《嶗山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編寫《嶗山區開展「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攻勢行動方案》,爭當全市「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的主攻手。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生態建設方面,大力支持海爾卡奧斯平臺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引導轄區683家企業註冊卡奧斯平臺。目前平臺已聚集3.4億用戶和390餘萬家生態資源。在應用場景上,引導轄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在家電電子、汽車充電、冷鏈物流、高端輪胎等細分領域全面發力,湧現了青島品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優秀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有10個企業進入青島首批「工業賦能」場景清單。引進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賽迪區塊鏈等國家頂級智庫機構,以及東華軟體、竹雲科技等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讓嶗山區成為技術、資本、人才和企業的聚集高地。在基礎支撐上,全面發力新基建,累計建成5G基站1041個。在生態打造上,實施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集聚歌爾、海信網絡等重點研發及應用企業100餘家。建成青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展示中心,36家人工智慧企業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