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還是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說你想要吃的東西都是需要用錢這個去換回來的,而不是你想要就可以隨便得到的。
我家孩子他外婆去接他禁止在回家的路上買東西給他吃。我去接他,他有時也會讓我買小蛋糕給他吃,我會給他說爸爸身上只有20塊錢,這是給你買明天早上早餐的錢,你願意把早餐的錢挪到現在買小蛋糕吃嗎?願意的話明天早上就沒有早餐吃的額。
孩子當然同意啊,明天早上的事明天早上再說呢,現在有小蛋糕吃比什麼都好。
到了明天早上他要吃餃子的時候,我就會給他說昨天你不是把錢都給買小蛋糕吃了嗎!那裡還有錢買餃子啊,喝杯牛奶去讀書了。
看似比較不同人情,但是孩子他不懂得掙錢是不容易的,只會知道只要張口要,爸媽都會給的。要讓他拿其他的東西來換你現在想要的。
在家裡,我孩子想要吃客廳茶几上的小吃必須要我或者他媽媽、他奶奶同意才能吃,時間久了那怕你不同意他再不情願也會把零食放下。
表不表露出我們家裡條件不好,或者買不起之內的話取決家長你自己給不給孩子說,說了也沒錯,但這個就可能是一刀切,以後只要孩子想買什麼東西得到的就是:家裡條件不好,買不起,等你長大了在買。
你慢慢的給孩子灌輸你想要的東西需要用別的入交換,這個周期比較長,但在孩子的心裡沒有太大的負擔,讓他自己去平衡,去考慮現在想得到的值不值得。
其實以前我也是一刀切的做法,給孩子就說:不買,買來做什麼、回家就吃飯了,現在吃什麼零食,走回家。等等
是一天我回到家,有點累了,葛優躺的在沙發上,突然想到:「做生意的時候,你可以不厭其煩給你客戶說我家產品貴是貴了點,但質量好啊,還有售後,有專人上門來給你做定期養護。解釋一次不夠你就解釋兩次,三次,客戶把電話掛了你又在打。那麼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客戶,那麼你為什不能多用些時間去給孩子說說話呢」
現在的年代不一樣了,我80後以前是棍棒教育,說不聽,上來就是一頓捶,下手堪比抓賊。90年代要說服教育,現在又要和孩子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