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面對孩子說「咱家窮,買不起」

2020-08-27 夢幻的彩虹獨角獸日記



首先還是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說你想要吃的東西都是需要用錢這個去換回來的,而不是你想要就可以隨便得到的。

我家孩子他外婆去接他禁止在回家的路上買東西給他吃。我去接他,他有時也會讓我買小蛋糕給他吃,我會給他說爸爸身上只有20塊錢,這是給你買明天早上早餐的錢,你願意把早餐的錢挪到現在買小蛋糕吃嗎?願意的話明天早上就沒有早餐吃的額。

孩子當然同意啊,明天早上的事明天早上再說呢,現在有小蛋糕吃比什麼都好。

到了明天早上他要吃餃子的時候,我就會給他說昨天你不是把錢都給買小蛋糕吃了嗎!那裡還有錢買餃子啊,喝杯牛奶去讀書了。

看似比較不同人情,但是孩子他不懂得掙錢是不容易的,只會知道只要張口要,爸媽都會給的。要讓他拿其他的東西來換你現在想要的。

在家裡,我孩子想要吃客廳茶几上的小吃必須要我或者他媽媽、他奶奶同意才能吃,時間久了那怕你不同意他再不情願也會把零食放下。

表不表露出我們家裡條件不好,或者買不起之內的話取決家長你自己給不給孩子說,說了也沒錯,但這個就可能是一刀切,以後只要孩子想買什麼東西得到的就是:家裡條件不好,買不起,等你長大了在買。

你慢慢的給孩子灌輸你想要的東西需要用別的入交換,這個周期比較長,但在孩子的心裡沒有太大的負擔,讓他自己去平衡,去考慮現在想得到的值不值得。

其實以前我也是一刀切的做法,給孩子就說:不買,買來做什麼、回家就吃飯了,現在吃什麼零食,走回家。等等

是一天我回到家,有點累了,葛優躺的在沙發上,突然想到:「做生意的時候,你可以不厭其煩給你客戶說我家產品貴是貴了點,但質量好啊,還有售後,有專人上門來給你做定期養護。解釋一次不夠你就解釋兩次,三次,客戶把電話掛了你又在打。那麼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客戶,那麼你為什不能多用些時間去給孩子說說話呢」

現在的年代不一樣了,我80後以前是棍棒教育,說不聽,上來就是一頓捶,下手堪比抓賊。90年代要說服教育,現在又要和孩子做朋友。

相關焦點

  • 「媽媽,為啥咱家窮」不同媽媽的回答,暗示了孩子未來格局的高低
    不少媽媽會聽到孩子這個問題「媽媽,為啥咱家窮?」面對孩子的突然發問,不同媽媽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未來格局的高低。孩子對金錢持「無知」狀態,家長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暗示未來格局高低1.自卑保守的家長「咱家是很窮,養你就花了很多錢
  • 「太貴了,買不起」!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
    「太貴了,買不起」!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34;在很多家長的腦海裡根深蒂固,並深信不疑。孩子要買東西,家長總是說:&34;等來拒絕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說:&34;。窮的觀念是會深深的扎在孩子的腦海裡,即便是自己以後富裕了,也很難擺脫窮的觀念,無法自由的享受生活。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01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媽媽,為什麼咱家窮?",面對孩子這樣的疑問,父母的言行都可能對孩子人生觀的樹立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樣是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作為媽媽的小麗和小趙的回答確實截然不同的。"孩子,你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嗎,怎麼會這麼問媽媽呀?",小麗先是這樣反問了孩子。我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同學說必須要有錢,但是我沒有錢"。"
  • 富爸爸禁止孩子說「我買不起」,被「哭窮」養大的孩子會怎樣呢?
    「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這句話在孩子童年時期說上100遍,父母的一個任務就完成了,那就是讓孩子的一生都在貧窮意識中無法逃脫,從而導致孩子一生窮困的命運。這就是很有名的「太貴效應」。這種「窮養」式教育,窮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對精神的一種打擊和禁錮。
  • 「咱家沒錢,買不起!」你的每一次「哭窮」,都是在毒害孩子…
    「這個東西太貴了,我們買不起。」「你花的錢已經夠多了.」家長們這樣教育孩子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樹立金錢觀念,不鋪張浪費。實際上,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給孩子「投毒」。我只知道如果我主動的說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我會是他們眼中叛逆的孩子。這位網友的經歷,說出了很多被父母哭窮式教育的孩子的內心,他們看起來「懂事」,實際內心裡特別敏感、自卑。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沒錯,錯的是家長們用力過猛,一味向孩子哭窮,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 買不起的東西,怎麼和孩子說?
    深圳的一所幼兒園裡,老師要求家長給孩子拍「我家的車」,用來張貼在班級的主題牆上。 面對老師的要求,有些家長不淡定了。他們認為車子屬於家庭隱私,可能會因為車輛的檔次讓孩子受歧視,都站出來指責老師。 很多網友也怒懟老師,說這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埋下攀比的種子。 甚至有人調侃說:「沒個好車都不敢生孩子。」 其實,更多人擔心的是,家裡沒車的孩子該如何面對?
  • 哭窮父母被問懵,別讓孩子戴上「窮帽子」
    「咱家窮,買不起!」「爸爸,我同學說他假期去旅遊了,下次我們也去海邊看看吧!」「咱家窮,哪有閒錢去玩!」,給自己烙下「窮」的標籤,限制了孩子的心智和思維。教育孩子不能劍走偏鋒,聰明的父母不擺闊也不哭窮對於孩子的要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但也不能總是一口回絕,更不能總是用「窮」去搪塞孩子。
  • 「媽媽,我想買這個」,面對需求,媽媽裝窮會拉低孩子眼界和格局
    而當孩子們說出「媽媽,我想買這個」的時候,媽媽們一般都會怎麼回答呢?是欣然答應呢還是一口拒絕?其實還有一種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買玩具,但又怕孩子哭鬧都會對孩子說「孩子,咱家沒錢,這個東西咱買不起」這種話。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媽媽裝窮會拉低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陳先生是一位公司經理,因此他的家庭並不算很貧窮。有一次陳先生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孩子突然問道「爸爸,咱們家真的很窮嗎?」陳先生很好奇孩子為什麼突然這麼問,就說「寶寶為什麼會突然這麼問呢?」
  • 家長"哭窮"或"炫富"不如展示真實,為孩子造就正確價值觀
    "媽媽說:"怎麼說?難道就跟孩子說,咱家窮?買不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像文章開頭那對"勒緊褲腰帶買玩具"的父母一樣,即便自己再窮,也不能讓孩子產生"我沒錢買不起"的感覺。但這樣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嗎?試想一個從來不知道"買不起"是什麼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有什麼樣的消費觀?
  • 「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觀
    也就是說,孩子必須具備正確的三觀,才更容易獲得成功。而孩子的人生觀,更多來源於父母,可能表現在日常的一些小舉動或是小問題上,父母可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要作用。「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觀!
  • 和孩子逛街不要說:「太貴了,買不起!」,聰明媽媽這樣表達
    和娃逛街時不要說:「太貴了,買不起!」家長們別在孩子面前「藏富」和「哭窮」很多寶寶在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當家長拒絕之後,很多孩子會採取哭鬧的方式,不過也有很多的孩子就此罷休。②孩子易變得自卑父母們總是長期在孩子面前哭窮,孩子就會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家窮,比不上別人家,這種想法從小就根深蒂固,孩子是養成了省吃儉用的性格,而自卑的心態也會跟隨一生。
  • 孩子被嘲笑家裡窮,家長要如何處理?
    「我才不分給你吃,你都買不起車釐子。」孩子被嘲笑窮,因為家裡窮而感到自卑或虛榮時,父母往往容易陷入兩種極端: 第一種極端,向孩子哭窮。,還是怨恨、憤怒,家長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
  • 「爸爸,咱家為什麼買不起車?」
    據網友爆料,這名幼兒教師於在班級群裡發布了一則通知:請家長們幫孩子拍一張孩子與家裡車的合影,用於裝飾班級的牆。這個看似很平常的作業,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和質疑:要求孩子拍自家的車,是不是會根據車的檔次對孩子區別對待?
  • 父母愛裝窮,孩子變摳搜是次要,就怕他有種不如錢的自卑感
    文\秘籍君父母總怕孩子不節約太驕奢,普遍會採用這麼一種應對機制:咱家很窮,你得懂事。在父母眼中,哭窮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誇張家庭的困境,以此來讓孩子奮發圖強,少驕逸奢華少敗家。
  • 「別人家都有車,為什麼咱家沒有?」這位寶媽的回答不要太機智
    不過也有一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私家車,而這種情況,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困惑。果果上幼兒園後,一直是媽媽騎電動車接送她。一天上學時,果果看起來心情不太好,媽媽叫她坐到電動車後座上,她也扭扭捏捏的不太願意。媽媽問她怎麼回事,果果說出了心中的想法:「媽媽,別的小朋友家都有汽車,為什麼咱家沒有啊?我也想坐汽車。」
  • 李玫瑾:家裡「再窮」,這句話也不能給孩子說,否則影響孩子一生
    前幾天一個朋友找我吐槽,說是相親時遇上一件很崩潰的事,兩方交流沒三句,對方就說自己家裡窮、條件差,沒錢沒房沒戶口希望年輕家長明白,家裡再窮,父母也不能對孩子說這些話,不然自卑會滲到骨子裡。孩子的需求一次兩次得不到滿足還不會釀成什麼大禍,若是家長一直是這樣,孩子就對自己的父母失去信心了,覺得自己的爸媽什麼都買不起,最後便會放棄向自己的爸爸媽媽求助。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父母這樣回答,娃長大能掙大錢
    一位少年說,他的父母從小到大都給他灌輸一種「家裡特別窮」的思想,以至於明明是富二代的他,卻總以為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他的父母后來也解釋了,說是希望孩子懂得金錢的珍貴,不能隨便亂花......這件事情聽起來搞笑,還充滿了戲劇性。但是,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不願正面面對孩子的問題,還向孩子哭窮,說家裡沒錢,實在是不可取的。
  • 當孩子覺得家裡窮,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孩子長大了也不自卑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對於所有家庭而言,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開始有了比較,身邊總有其他孩子物質生活比自己好得多,孩子逐漸對「窮」和「有錢」等敏感詞彙有了概念,有時候會偷偷問父母,媽媽,咱家是不是很窮?父母要如何回答他呢?
  • 經常給孩子灌輸這種觀念,會讓孩子窮到骨子裡,錢包空、心理卑!
    只是小凡父母一直希望孩子能勤儉節約,避免出現「敗家子」。因此小凡的童年雖然很懂事,但別的孩子有的玩具零食,小凡只能遠遠看著。好不容易小凡考上了高中,小凡父母又每天叮嚀小凡「不要亂花錢,咱家窮,什麼也買不起」,小凡只得一邊聽從,一邊省吃儉用。
  • 「爸媽掙錢不容易」,家長別對孩子哭窮,讓你的匱乏感害了孩子
    孩子堅持想要的時候說別的小朋友都有時,你回答我們沒有別人家有錢,買不起。這種不經意的向孩子哭窮,對於父母來說只是少花了一筆錢,然而對孩子來說會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當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書籍,漂亮的衣服時孩子也都會想擁有,家長對孩子說這些沒用,咱家沒錢時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會像這個7歲的小女孩一樣通過欺騙、偷竊的手段來獲得,這是孩子埋下不良種子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