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斯託夫人,都是牛人
——聊聊自然教育的斯通納夫人母女倆
寫給【父母研習會】的父母參考
我們給【父母研習會】的爸爸媽媽們推薦了十幾本書,其中一本是《斯託夫人的自然教育》。很多父母買書時有點迷惑,斯託夫人不是寫《湯姆叔叔的小屋》嗎?又寫了《自然教育》?
一、外文譯名,附上原文更好
人名翻譯一直是個問題。比如美國總統Trump,是川普,還是川普?論發音,川普更接近,外國人更容易理解。可是,川普這樣的翻譯,卻是民國某個大學者的主張,把英文當做漢語拼音來讀。
這樣子顯然有問題。記得我們高中時,課文中有個美國女孩叫Jane,課本上翻譯成「珍妮」,隔壁班老師就帶著同學朗讀英文時直接讀成「珍妮」,我們就很迷惑。後來有了電影《Jane Eyre》譯做《簡.愛》,要是叫《珍妮愛爾》,行不行?
有點亂!
現在,我們遇到了兩個斯託夫人。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一本極大影響了美國社會的小說。1862年,林肯總統在白宮接見斯託夫人,在扉頁上題詞為「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寫《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斯託夫人,哈麗葉特·比切·斯託(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她的父親是牧師,她就讀於Hartford Seminary,(哈特福德神學院 ,現在提供神學、哲學、藝術等專業的學士碩士博士課程),後來嫁給了神學院的教授,以教學和寫作為職業。
Stowe 發音類似「斯豆」,翻譯者把英文按照拉丁字母漢語拼音發音法,翻譯成斯託、斯陀、史杜威。
而自然教育的創始人英文名字是Winifred Sackville Stoner,按照發音,有人翻譯成,斯通納、斯託納、斯託娜、斯特娜、斯託,最接近英文發音的是第一個。這麼多叫法,就容易造成混淆,附上原文就免去了很多誤解。
二、自然教育的斯通納夫人和神童女兒
自然教育法是Mrs. Stoner提出的,她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法教授,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radcliffe college)。這個學院(大學)的前身就是哈佛的附屬學校,是七姐妹學院(seven sisters)之一。七姐妹啥意思?就是跟常青藤(ivy league)八兄弟相提並論,在男女分界很嚴的時代最好的女子大學呀。
拉德克裡夫學院的本科教育後來合併到了哈佛大學的本科(哈佛學院),改名為高等研究院。
(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
斯通納夫人在推崇卡爾威特教育法的同時,提倡根據孩子自身的習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是3所自然教育學校的創辦人,並於1914年寫成《斯通納夫人的自然教育法》一書。
她的女兒Winifred Sackville Stoner, Jr. (1902-1983) 小溫妮弗雷德·薩克維爾·斯通納(以下簡稱溫妮),她6歲時就能使用打字機,10歲時就能說6到13種語言;她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小提琴和鋼琴,還贏得了幾次西洋棋比賽。
9歲時,她通過了史丹福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入學考試。這兩個大學可都是名校哦。
斯通納夫人和神童女兒受到了當時美國人的極大歡迎和追捧。
1916年,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Bobs - Merrill公司出版了《斯通納自然教育手冊》。
母女倆在20世紀20年代繼續出版著作,包括每月出版一本小冊子《斯通納母親公報》,討論斯通納的教育哲學。
1925年,斯通納夫人創立了培養天才的聯盟。
斯通納夫人至少申請了兩項專利。1920年她把糖果包裝專利賣給了紐瓦克石蠟和羊皮紙公司,1923年,她申請到了一種用於清潔和軟化皮膚的粉末的專利。
三、自然教育,不是仙丹,更不是懶漢的遮羞布
網上很多「熊孩子」惹事的新聞,有些父母不僅不管,還大言不慚的說,孩子還小。這些孩子引起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反彈。
有的孩子雖然看起來不惹事,但是在學習與群體生活中,遇到極大的困難,這是家庭不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與早期教育的結果,有的父母就用長大自然直來安慰自己。
1、對自然教育的誤解:斯託納夫人的自然教育,不是所謂的「放養」,也不是專指到大自然中去學習。
(放養?沒有嚴格定義,容易誤解)
批評者有一個壞消息:《卡爾威特的教育》和《斯……夫人的自然教育》,很多是「編譯」的。有些「編譯」就是剪刀加糨糊。
不信在網上查查,很多《……自然教育》要麼沒有英文,要麼是自己發明的英文。
好消息是,書籍即使是「編譯」的,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依然有其價值。
2、對自然教育的褒貶:不論卡爾威特還是斯通納夫人,他們重視孩子教育,而且其方法是極有價值的,他們本人也是當時的精英。斯通納夫人作為當時的女性領袖和語言學教授,她女兒的語言能力和藝術才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在極其重視教育的美國,1918年全國48個州的初等教育都已實行了義務制,1910年美國中學人數為100萬,大學畢業生為4萬,而1900年文盲率為10.7%
(https://wiwiwiki.kfd.me/wiki/%E7%BE%8E%E5%9B%BD%E6%95%99%E8%82%B2)
而自豪於特別「重視教育」的中國,1910年代識字率不到5%,
(https://repository.kulib.kyoto-u.ac.jp/dspace/bitstream/2433/81839/1/lel9_29.pdf)
為人詬病的是「神童」長大以後,就不那麼神奇了。小溫妮長大以後的生活就沒有那麼順利,遇人不淑,她經歷了幾次婚姻的變故。
"There is nothing more terrible for any child than to be put up as an example of precocity and to be expected to shine in all things and at all times."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早熟和期待他在任何事情在任何時候光芒四射更可怕的了。」
3、不要一本書打天下:我們推薦十幾本教育書籍,有不同時代的經典,有不同閱讀難度。有的類似《斯通納夫人的自然教育》這樣易於理解且容易模仿和操作的,也有一些需要多次閱讀和探究並得到指導、勤於練習才能理解和掌握的。
昨天紅梅女士分享的《反思性學習》主題,就是她根據主題閱讀多本書籍、查閱大量資料、做了大量筆記和反思的體會。她的進步,也體現了費曼學習法和成長型心智模式、grit(堅毅)品格、探究性學習等等近代教育成果。(見千聊講座)
我們為紅梅點讚,也期待其他的群友像紅梅一樣,不僅僅是閱讀,而是探究性學習,把自己的進步和大家一起分享。
魔法爺爺的千聊直播:斯託夫人與神童女兒,書上沒寫的故事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5840065186
《父母聽的分享》:
1、諾獎得主費曼的學習法:費曼思維模型
2、孩子被告密,父母咋溝通?
3、學渣與學霸,方向與方法
4、育兒需要戰略思維之一:勤奮的父母可能最懶惰
5、從厭惡英語到英語學霸,父母做了些啥
6、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是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
7、詩詞大會冠軍和美國虎媽 ——略談育兒的科學思維與科學訓練方法
8、誰偷走了孩子的學習動力?厭學的兇手可能就是你!……
《孩子聽的故事》:
1、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2、爸爸媽媽,請你鬆開手;
3、《猶太人的故事》:為什麼不摘光樹上的柿子?—— 從《路得記》講文化
4、《我讀世界史》:亞歷山大馴馬與曹衝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