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兩條孝順胡同,分別在內城和外城,哪條胡同是楊慎出生地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1日,《北京晚報》刊登了《大儒楊慎的戲劇人生》一文,講述了明代大儒楊慎的曲折人生。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祖籍廬陵。鮮為人知的是,他與北京有著不解之緣。明萬曆年間陳文燭所編《楊升庵太史慎年譜》記載:「弘治元年(1488)戊申十一月初六日,生公於京師之孝順胡同。」

楊慎三十六歲以前,除短暫回鄉丁憂以及參與鄉試外,絕大部分是在北京度過的。直到嘉靖三年(1524),三十六歲的他,因為「大禮議」獲罪於明世宗,遠謫雲南永昌衛,直至七十二歲卒於戍所。

明代時,孝順胡同在哪呢?

眾所周知,明代在北京城建城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初,徐達攻佔元大都後,將大都北垣(今北土城元大都遺址一線)向南收縮至今安定門、德勝門一線。隨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期間,將南垣(今古觀象臺至東、西裱褙胡同一線)向南拓展約800米至如今「前三門」一線。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為抵禦蒙古諸部不斷地侵擾,明廷決定在京城四周增築一圈外城。因財力所限,同年十月完成環護南城的一段,隨即停止營建。北京城「凸」字形內外城格局得以定型。

從嘉靖三十九年(1560)張爵編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現存最早記錄北京胡同的專著)中得知,當時京城內有兩條孝順牌胡同,明代後期它們都改稱為孝順胡同。

一者在當時的東城明時坊。其西起崇文門裡街(即今崇文門內大街),東至內城南城根,位於泡子河南岸,與船板胡同一河之隔。另一條在南城正東坊,西起正陽門大街(今前門大街),東至崇文門外大街。該胡同北起打磨廠街,南至蔣家胡同(即今大江胡同),鮮魚巷從中間穿過。

東城的孝順胡同,1974年改作曉順胡同。如今,這條胡同位於崇文門內大街東側,是一條不足30米的背街小巷。南城的孝順胡同,後來改為南曉順、北曉順胡同,胡同大體格局保存還算完整。

那麼,楊慎出生於哪一條孝順胡同呢?

曉順胡同位置示意圖,明代大儒楊慎出生於此的可能性極大。馮晨清 製圖
 明代兩條孝順牌胡同(明後期都改為孝順胡同)示意圖

兩條孝順胡同形成時間有早晚

楊慎的生平研究,以嘉靖年間簡紹芳的《贈光祿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楊慎年譜》為肇始,數百年間延綿不絕,成果頗豐。但對其出生地鮮有論及。楊慎出生的弘治元年,早於《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的成稿七十餘載。當時,北京外城尚未出現。由於可供參考的史料鳳毛麟角,陳文燭之說又語焉不詳,造成後世學者看法產生歧義。部分學者持東城之說,清末學者朱一新《京師巷坊志稿》中則斷定,楊慎出生在南城。近百年來,兩派各執一詞,都未拿出有力證據。

筆者追本溯源,通過對比論證,得出的結論支持楊慎出生於明代東城明時坊孝順胡同這一說法。下面試做如下分析。

元代時,東城孝順胡同所在的文明門外,正是通惠河流經之域。明成祖時,外拓南垣,此地區首次納入北京城範圍內。隨之而來的通惠河改道使這一河段失去上遊水源,逐漸枯竭收窄,最終形成明清時期的泡子河。隨著紫禁城修建完畢,一大批被召至京的江南工匠留在北京,另外政治中心北移,大小官員以及四面八方的商賈也紛紛舉家北遷。他們當中就有一部分選擇在長安街以南、崇文門以北,拆除大都南垣以及填平舊護城河後形成的大片空地上安家。崇文門內大街東側的裱褙胡同、蘇州胡同、鎮江胡同等均產生於此背景下。從「拆牆填河」到名臣于謙正統初年安家西裱褙胡同的史實來看,這片胡同群形成的時間不超過30年。同時,大批軍隊被調來拱衛京師,以「神策衛胡同」的名稱推測,應有一支禁軍就駐紮在這一帶。多種因素合力下,有理由相信:不遲於明英宗後期至明憲宗成化初期,即十五世紀中葉前後,孝順牌(後改孝順)、船板等胡同相繼孕育而生。這一時期要早於楊慎出生日期。

反觀南城孝順胡同,情況就複雜地多。考古發現,三裡河地區正好處於古高梁河故道之上。元末開鑿的金口新河就曾流經此地,永樂大典《順天府志》記載,明初洪武年間,「河在府城南麗正關外,此河系前元開浚,欲導金口水以通舟楫者,後竟莫能行而故道尚行,今時有潦泉通流焉。」

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後,在正陽門一帶統一規劃興建商業街區,保存至今的廊房諸巷,均為當年的產物。而之所以選擇正陽門大街西側興建廊房,想必也與東側地勢較低不無關係。

明正統年間修建了三裡河作為護城河的洩水河道。明代嘉靖年間,通惠河疏浚,加之外城護城河的開通,三裡河洩洪功能大大削弱,水量變小,水道隨之收窄。與此同時,外城的修築加速推動了南城的「城市化」進程。小商販、手工業者在正陽門外的空地擺攤,沿三裡河周邊形成了魚市、豬市、米市、菜市等各類集市。最終,河道乾涸後被填平,並演變為彎曲交錯的胡同群落。

對比正陽門大街西側的廊房諸巷,顯而易見,三裡河地區胡同群明顯帶有一些隨意性,但並非毫無規律可循。以河東岸的長巷一條至四條為例,從排序和總體走勢上看,應是以河岸為起點,自西由東不斷延展而成。而河西岸正好相反,那裡受正陽門大街影響,空間狹長且有限,因為緊鄰「御街」,兩側沿街地段不僅關乎皇家出行觀感與顏面,其特有的地理優勢和商業價值也彰顯出來,三裡河西岸、正陽門大街東側自然會受到重視,逐漸形成居住區域並向東擴張。

因此,結合三裡河的演化過程,南城孝順胡同的形成時間不應早於楊慎出生的弘治時期,甚至晚至嘉靖中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明早期官員大多住在內城

另外,從明代建築規制來看,楊慎出生於東城孝順胡同的可能性也更大。明代建築規制承襲前代,且愈發嚴苛。《明史·輿服志》不僅收錄有關宮室之制、王府及公主府制,還有百官第宅之制。明代不同品軼的在京官員,通過賜、置、建、租等不同方式散落居住京城之中,陸容《菽園雜記》就指出「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反觀南城,明代早期是市井之地,為小商販、手工業者聚居之所。商賈嘈雜,雞鳴犬吠之聲不絕於耳。深悟儒家之道的楊春及楊廷和父子(楊慎的祖父和父親),雖然在楊慎出生時均僅為區區七品小官,但畢竟是金榜題名的「天子門生」,即使經濟再拮据,也不至委身於此。現存史料也反映出,外城修築前的南城,除少數權貴置辦的莊園、別業之外,鮮有官員居住的記載。

在城市管理方面,明代實行嚴厲的夜禁制度,城門晨啟晡閉。《大明律》中規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禁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城門關閉後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夜間城內街道上有兵丁巡城。弘治年間,主要街道上還設柵欄阻斷交通。如今前門一帶的「大柵欄」即因此得名。

與夜禁緊密關聯的是官員參朝,俗稱「上早朝」。史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雞鳴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臨百官。」遷都北京後,幾任皇帝也是如此,皇帝起這麼早,大臣們更得披星戴月上朝。楊慎曾寫過《候朝簡王舜卿》一詩,詩中描寫了官員上朝時的情景:「文華接武英,鳳吹應雞鳴。月晃牙牌字,風傳玉佩聲。天香飄左掖,宮漏隔西清。不是班行迥,焉知夙夜情。」可見,明代統治者多要求官員按時早朝,而遲到的官員將面臨諸如廷杖等嚴厲的懲罰。故此,官員們都會選擇靠近皇城的地方居住,以免上朝遲到招致皮肉之苦。

「內擾外掠」下內城更安全

作為帝國的心臟,重兵拱衛下的京師本應固若金湯,然而,大明京畿重地下的社會治安卻長期受到「內擾外掠」之苦,險象環生。先說「內擾」方面。《明實錄》中就記載有許多起歷朝發生在京城及周邊的盜搶劫掠事件。正德十二年(1517),官居大學士的楊廷和,就曾上奏明武宗,講述了盜搶事件帶來的困擾,「近日武清、東安等縣,俱有盜賊生發,少則四十人,多則百餘人……燒毀房屋,殺擄人口,搶奪財物,往來公差內外官員悉被其害,道路為之不通。而京城之內,東直門及大時雍等坊,強賊白日剽殺。」

再看「外掠」方面。終明一朝,蒙古諸部襲擾掠奪不斷,京師亦未能倖免。前有正統十四年(1449)的「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後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庚戌之變」(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因對明朝「貢市」不滿而發動的戰爭),這也最終促使明世宗下定決心增築京師外城。試想,在此之前,如此惡劣的治安環境,手無寸鐵的大明官員們怎麼可能置一家老小性命於不顧,冒險安家於外城呢?

基於以上幾點分析,筆者有充分的理由認定:楊慎的出生地就在《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記載的東城明時坊內的孝順牌胡同,即今東城區崇文門內大街南段東側的曉順胡同一帶。

以楊春父子當時所任官職、品軼推測,楊氏位於京師東南一隅的宅第規模應該不大,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老北京四合小院。可以想像,隆冬時節,小院門外的泡子河早已結冰,皚皚白雪覆蓋其上,伴著紅彤彤的爐火,楊慎呱呱落地(弘治元年戊申十一月初六)。

現如今的曉順胡同,是一條東起後溝胡同,西端止於北京同仁醫院東區之東牆,僅為30餘米的小巷,寥寥兩三所院落分布在小巷兩側,但這條短巷,或許是這座城市與楊慎重要的聯繫紐帶。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李仲民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京味文化:與河有關的街巷和胡同與人名
    北京城中縱橫交織著很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作為街巷,自然也會有很多跟鄰近的河有關係,因此很多街道和巷子都是以河命名,或者用與河有關的東西進行命名的。例如:元朝在北京建大都後,開鑿了通惠河,以解決漕運問題。
  • 北京的胡同最早什麼時候有的,歷朝歷代又有多少條?
    元代的胡同條數 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址四火巷,二十九衖(xiàng)通」之說。也就是說有413條之多。從元代雜劇詞「你去那羊市角頭誇塔兒胡同總鋪門來尋我」來看,如今西四南大街的磚塔胡同,就是元朝已經有的胡同名稱了。其中的羊市角頭,就是磚塔胡同北邊的羊肉胡同口。
  • 和順七條胡同與聖恩寺丨胡同長春
    1942年最新「新京」街路地圖 和順七胡同附近 圖源《長春歷史地圖集》  在1942年「新京」街路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吉林大路以南臨河街以東起至和順街,排列有7條胡同,分別是臨河頭胡同、臨河二胡同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京胡同一個具有深厚歷史的地方
    北京是我們的首都,也是許多年輕人追求夢想的地方,也是遊客嚮往的地方,而且,北京也是清都,充滿了歷史文化的氣息,故宮和圓明園至今還保留著當時的清風,歷史故事,除了具有文化氣息的歷史建築外,北京還有另一個特色,這裡的人們生活很淳樸,這裡沒有高樓大廈。
  • 北京最短胡同竟不是一尺大街?這條全長僅十來米胡同,有何特點?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如果說城牆、城門構成了北京城的輪廓,那麼縱橫交錯的一條條胡同則是這座城市的經絡血脈,有了它們,北京城才是「活」的。「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順口溜也從側面告訴了人們,北京城裡胡同的數量相當多,既然數量眾多,人們就自然會有一番比較,哪條最寬、哪條最窄、哪條最長、哪條最短……作者:宋君瑋其中許多書籍都把位於東琉璃廠東頭偏南的「一尺大街」當做北京城裡最短的胡同。但事實情況真是如此麼?
  • 老北京的胡同,犄角旮旯都有講究
    一條街的形藏著一座城的神。老北京的胡同,氣質格外鮮明,處處透著講究。怎麼個講究法?東四的胡同就能給您安排個明白。東四的由來那時候的東四還不叫東四,元代的時候叫做十字街,也就是十字路口。就像現在的十字路口有各種大型商場,彼時的十字街也很繁華,娛樂購物方便得很。
  • 喚醒前世記憶 北京十大最具風情胡同
    它始建於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西側的八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 嚴振聲住的芝麻胡同原型在哪?北京帶「芝麻」二字的胡同不止一處
    製圖:馮晨清「紙馬」改成「芝麻」現存最早記錄北京胡同的專著是明朝嘉靖年間張爵編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在書中黃華坊條下的石大人胡同(今東單附近外交部街)與堂子胡同(今東堂子胡同)之間便記有一條「芝麻巷」,只是隨著歷史的變遷,這條芝麻巷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書中還記載,當時在崇文門內大街東側有羅紙馬胡同,東四北大街西側有汪紙馬胡同,以及南鑼鼓巷西側有何紙馬胡同。所謂紙馬是指中國民間用紙糊成人、車、馬等形狀的祭祀用品,祭畢隨即焚化。此風俗在國內一些地區至今依然流行。
  • 護國寺街以北的幾條胡同
    有很多十分吉祥喜慶,有很多親切、動聽,也有不少富有詩意,如什錦花園胡同、杏花天胡同、芳草地胡同、天仙胡同等,研究哪一個更富詩意,許多人認為是百花深處胡同。百花深處胡同百花深處胡同。百花深處胡同位於新街口南大街東側,護國寺以北,東西向,長約150米。
  • 下崗胡同住的都是下崗工人?北京這條胡同容易有歧義,但京味不錯
    很多人到北京旅遊,都希望能夠體驗老北京生活的原汁原味,於是北京的傳統胡同就成了很多遊客發現老北京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北京無數的胡同中間,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名字讓人覺得有歧義,3分鐘就能逛完,京味十足的胡同。在北京市的西單附近的二龍路,有一條胡同名字奇怪,讓所有人都容易有歧義,正是因為歧義,這條胡同吸引了很多人去參觀,這條胡同的名字叫做下崗胡同。
  • 2019年度一卡通「北京胡同」系列紀念卡掀起「胡同按圖索驥」熱潮
    拿到卡片的熱心卡友們又像往年一樣,按照卡片上標明的地點,進行了新一年的按圖索驥胡同深度遊。卡片分為北京版和交聯版,交聯版卡面印有「交通聯合」 標識,可在全國252座城市使用,卡片正面繪製了雍和宮,背面分別繪製了上斜街二王廟111號、餘家胡同浙江學會、南下窪子胡同、正乙祠戲樓。
  • 胡同是怎麼來的,別跟我說是蒙古語,看看八大胡同就明白了
    胡同意指明確,就是街巷之間小而不規則的通道,有死胡同、活胡同之分。從學術上溯源就是城市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媒介,胡同,胡不通?可以從八大胡同是怎麼來的,一窺「胡同」的堂奧。八大胡同的名謂也不規則,位於老北京前門大街西側區域,是妓女、妓院集中地,此為繁華鬧市,又鬧中取靜,區域內有多條形狀各異東西向、南北向胡同,八大胡同涵義豐富,馳名海內外。
  • 尋古探今:北京的胡同
    截止到1949年末,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有6074條,其中胡同1330條,街274條,巷111條,道85條,裡71條,路37條。習慣上,人們把街巷之類統歸於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幹的京城。
  • 後海不是海 沙灘沒有沙 武功衛胡同裡也沒有大俠
    圖源:電影繡春刀官博據了解,明代西單附近就有很多衛戍部隊,如虎賁左衛、武功中衛、武功左衛、留守衛、龍驤衛,當時附近還有一條龍驤衛胡同,如今已經不知道是哪條胡同了。如果說明代的「武功胡同」滿是俠氣,那清代的「蜈蚣街」則是充滿了妖氣。可惜的是,筆者並沒有找到這條看似「妖裡妖氣」胡同的更多資料,但卻找到了北京的另外兩條蜈蚣街。
  • 你知道「胡同」的兩種含義嗎?「文氣」胡同和「人情世故」胡同
    聽見「胡同」這兩個字,想必大家就會想到北京的胡同。北京「胡同」不僅僅是一條條巷道,更是一種文化底蘊。見證了隨時間而變化的歷史,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而且胡同裡沒又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是親切融洽的鄰裡關係。那小小的四合院,就是居民之間感情的載體。
  • 宮門口胡同看白塔最具老北京風韻 宛如時光倒流
    蔣晨明 攝經常有人問我,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哪片胡同還有老北京韻味?我的答案中,西城區的宮門口總是其中之一。走在這片胡同裡,抬頭就可望到白塔,時光恍若倒流了一般。至於為什麼叫「宮門口」?顧名思義,肯定是「宮」的門口。可這片除了白塔寺,哪有什麼「宮」?說起來,這要追溯到明代了。彼時的明宣宗皇帝仿照南京,在北京皇城西北建了一座大廟,叫朝天宮,其地址就在白塔寺附近。
  • 北京這五條胡同,是了解北京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的好去處
    去北京的最長、最短、最寬、最窄、彎最多的胡同去遛一遛唄。哈嘍,大家好呀,我是獨步天涯的磊哥,磊哥百度到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條,但我這次要分享給大家的是咱老北京的這五條胡同。因為磊哥覺得胡同就是北京生活的載體,四合院就是北京生活的縮影。
  • 北京胡同遊最佳路線,在胡同裡仰望鐘鼓樓
    乘坐地鐵2號線到鼓樓大街站下車,走出車站後就能看到一條叫做舊鼓樓大街的街道,街道很窄,只有3條車道,兩條車道是由南向北的車道,另外一條車道是由北向南的車道。順著這條街道向南望去,遠遠地就能看到路東側有一座高聳的石制高樓,那就是鐘樓。
  • 唐山開平胡同都流傳著什麼故事?你知道嗎?
    開平的每一條胡同裡原來均有一眼水井,究其原因是與蒙古民族有關。蒙古大漠缺水,在有水源的地方安家是蒙古人古老的生活習慣。蒙古人徵服漢族地區以後,效仿漢人的生活方式建城定居。在建設城鎮過程中,基本都是先挖水井,或是先預留水井的位置,然後才修建房屋、鋪設街道。元代大都(今北京)城當中,深巷之內必然配備一眼深井。在蒙古語中,把「水井」讀作「胡同」,久而久之,胡同就成了小巷的代名詞。
  • 【胡同故事】新開胡同80號
    曾經有兩條孔雀魚悠遊在窗臺長滿綠藻的玻璃魚缸裡,生下了9條小魚,引我寫出了「風傳花語誘魚吟」的詞句(《舊時詩稿小重山》)……這是宿舍風景絕佳的一角,在這裡看書、寫文章、思考,都是一種近於哲學的體驗。北極閣三條比新開路大路寧靜多了,宿舍後牆的藤蔓漫綠了白牆,白牆下是與世無爭的平房,有老人在搖著葵扇,有拖著小車買菜歸來的大媽。北極閣三條緊鄰宿舍南邊的協和護理學院,一棟與協和老樓風格相類似的歷史建築,綠瓦屋簷,水灰色的牆,不知道還有人上課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