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必須進一步深化對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的理解和把握。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1992年,黨的十四大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立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從十五大到十八大,都堅持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定位,且認識在不斷深化。十五大強調「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要求,十七大提出了制度層面的要求,十八大提出了「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實踐的不斷拓展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越來越深化、定位越來越科學。與此同時,還需要看到,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礙和問題:市場體系不夠完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競爭不夠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在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現象,市場規則還不夠統一;在一些地方、部門存在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市場秩序還不夠規範,等等。這就要求突出問題意識,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通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解決這些問題。

在資源配置中,到底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還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對這個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必須看到,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由市場而不是政府決定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依靠市場來配置資源仍然是最有效率的形式,這也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們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條客觀規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定位由「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就是要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樣的定位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抑制消極腐敗現象的重要舉措。需要明確指出的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強調的起決定性作用並不等於起全部作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過程,都要始終注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始終注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都要始終注重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牢牢把握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權。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持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堅持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深化要素市場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建設,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價格生成機制,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有效規範各類市場運行,保障市場體系競爭有序。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雖然主要涉及經濟領域,也必然會影響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這就要求努力使各方面體制都能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都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改革。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把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總方向,努力實現有效的政府治理和科學的宏觀調控。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科學界定政府職能範圍,優化各級政府組織結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理順部門職責分工,確保權責一致。必須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深化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加強市場活動監管特別是事中事後監管,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必須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彌補市場失靈,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抉擇。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必須始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看到,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有機統一的,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執其一端而不及其餘。必須堅持辯證法、兩點論,努力使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切實運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共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智庫解讀|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三大基礎性制度
    《意見》是貫徹落實這一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其核心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協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其目標是要進一步明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促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夯實制度基礎。第二,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時代要求。
  • 張宇: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熱潮正在興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從總體上看,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轉折,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在實踐中展示出極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活力。
  • 制度創新:當代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本質與核心
    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髮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取得重大進展……」[1]的確,三十多年的政體改革成效明顯,成績巨大,但不可否認,與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政治體制改革明顯滯後,影響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推進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介2020-08-25 09 : 13 來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2003年以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主管單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堅持面向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為經濟體制改革服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力倡尊重實踐、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為推進改革事業積極舉辦了多種形式的調查、研討、交流活動。
  •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強調中國改革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特點,並且明確論述了「經濟體制改革牽引」的改革方法論思想,深刻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 名師課件|姒吉霞:經濟體制改革
    姒老師將內容整合為一個思維邏輯程序:中國需要一場改革嗎?——中國需要一場什麼樣的改革?(解放農民——解放企業——解放國家)——改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如今按照一定的歷史主題整合教材內容,建立邏輯性的主線結構,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姒老師的整合至少給我如下幾點啟示。1.問題式標題,易牽動學生的探究思維。將標題設計為頗具探究性的問題,可以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思維攛住,拉向過去的時空。
  • 《求是》刊發李克強總理文章: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要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認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紮實有力地做好各項改革工作,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協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
  • 期刊速遞|《經濟體制改革》2020年第5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AMI核心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經濟體制改革》雜誌創刊於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全國第一份專門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學術期刊,先後由林凌、盛毅、藍定香同志擔任主編。
  • 深圳部署9大類52項改革,涉經濟體制、民主與法治等領域
    繼續高舉改革大旗,增強使命擔當,以改革再出發的勇氣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問題為導向更深入、更紮實、更大力度地推動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努力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最前列。
  • 【地評線】荔枝網評:高舉改革旗幟擘畫新時代經濟體制新藍圖
    》(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對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方向、任務和舉措進行系統設計,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供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 期刊速遞|《經濟體制改革》2020年第4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點擊藍字關注四川社科院即刻獲取天府智庫新內容《經濟體制改革》簡介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經濟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經濟體制改革》雜誌創刊於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全國第一份專門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學術期刊,先後由林凌、盛毅、藍定香同志擔任主編。
  • 原標題: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調研經濟與管理學院工作
    原標題: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調研經濟與管理學院工作【MBA中國網訊】2018年5月21日上午,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對經濟與管理學院進行工作調研,聽取學院工作匯報,與學院教師代表進行座談
  • 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精細化」設計
    原標題: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精細化」設計(對話) 日前,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強調,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和相關配套改革,推動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法學界如何看待本輪司法體制改革?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 記者:今年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如何看待本輪司法體制改革?
  •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對電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的改革,一方面是電價結構由發電價格、輸電價格和配電價格三大電價構成;另一方面是電力交易市場由電力用戶和用電結構的組成。因此,從電力用戶和用電結構的角度來講,對於電力行業用電降價的對象圍繞電力用電大戶和工業園區是有政策支持的降價條件,即電力需求側管理,一般的居民住宅用電在短期時間內不太可能涉及到明顯的降價問題。此外,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概念應該是要包括了企業管理體制的內容。
  • 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全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義重大。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現就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 中國改革論壇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
    1983年2月,經國務院領導批准,成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稱中國體改研究會)。英文名稱為:CHINA SOCITY OF ECONOMIC REFORM(CSER)。 1990年,中國體改研究會正式向民政部進行了社團登記,成為國家一級社會團體(社團代碼:50000301-3)。
  • 深化體制改革中的產業創新體系演進
    內容提要:立足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高鐵產業創新發展的實踐,利用對業內18家核心機構、300餘人次的調研資料,採用產業創新體系的分析框架,對高鐵行業技術趕超現象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解釋。本文從體制、行為人和技術三者之間關係的動態演進,分階段實證研究我國產業體制改革如何塑造了行為人技術創新的激勵結構,以求對高鐵技術趕超給出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解釋,並據此探討相關產業政策問題。
  • 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30年進程 分析存在的問題
    按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特點,結合醫療改革的實際進展情況,筆者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劃分為五個階段,並逐一分析每一階段的社會經濟背景,改革進程及階段特點。1.第一階段:1978~1984年(1)本階段社會經濟背景。
  • 陳世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教育體制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逐步停止了改革開放以前、剛改革開放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口號和相關政策,在人才體制、學術評價、幹部人事制度中唯學歷是問,是改革的成果還是改革的怪胎?是與國際慣例接軌國際標準合拍,還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扭曲與異化?在黨中央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創新創業機會的時代,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央給予深圳的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更大;中國官方日前發文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這一政策「大禮包」與此前的自貿區、自貿港相比有何不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和海南自貿港相比,「深圳則是立足於神州大地,要能夠儘快提供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是最大的區別。」彭森說,這次中央給予深圳的相關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更大,特別是提出了在法律方面做更多授權,鼓勵深圳在新經濟領域加快一些立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