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學習的是理工類或者像我一樣的醫學專業,大學無疑是可以學到非常多的專業知識的,如果你什麼也沒學到,那你這個畢業證是怎麼拿的?
如果你學習的是文史類專業,只要你認真學習了,大學期間也是學習到了很多知識的,只不過當你進入社會之後發現,這些知識好像都「沒有什麼用」。
產生這樣的感覺其實非常正常,因為大學教育並不是某個公司員工培訓,即使是理工類的專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可能被拿來就用,中間會有長短不一的一段「實習期」。如果畢業沒有從事本專業,那更是感覺大學四年白讀了。
首先,什麼都沒有學到,可能是你沒有學到可以應用的知識,初中學習可能目標為了中考,高中學習有目標為了高考,那麼大學呢,很多人都是,一入大學昏天黑地,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該學什麼,總感覺沒有用。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是平凡人,我認為大學的精神在於包容,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也可以中規中矩的跟隨學習教學安排。
其次,我認為本科的學習更多偏重於思想,培養的是自我要求的能力,我大概推測你是學習偏向文科專業的,可能實用性沒有達到你想像的程度,如果是工學醫學等專業,在本科期間的學習任務或者說專業要求是很高的。
最後,如果你認為你的大學生活平淡無味,我建議你可以多參加社會實踐,找一份公益志願者或者一份工作,只有形成對比,才能發現自己想要的。
1、學習專業知識是最直接的目的,認真聽課複習,大學四年下來,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這個毋庸置疑。
2、大學四年,環境很重要。大學的環境是你進入社會的一個過度期,相當於半個社會,你要學會如何與同學、舍友、校友、老師、以及半參兼職打交道的老闆打交道,怎麼樣在大學學習氛圍相對輕鬆和濃鬱的環境中,使自己增值,如考證、考研或學習一門語言、技能等。
3、大學四年,學習做人做事。大學裡面不缺乏優秀的,這些優秀人之所以優秀 你也可以規劃分類,每一種優秀的人都有不同的優秀點,都值得學習。
4、大學四年,思維的培養很重要。上課完,感覺自己沒有記住任何東西或者記住的東西特別少,但你肯定沒有感受到,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問題或者講的課題進行思考,你的思維在慢慢的培養。
其實每一個人剛畢業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也不必太焦慮!
因為剛畢業走入社會,有個適應的過程!從學校的純真到社會環境的複雜,從舍友的無話不談到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可能會讓你無暇顧及!感覺到四年的本科學習,還不如領導的一個關係重要,自己勤勤懇懇工作還不如多和領導拉拉關係重要。
其實不然,千萬不能這麼想。要回過頭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價值在哪兒,難道自己四年的本科還不如一個僅僅會派派領導的小精。所以要擺正心態,不要初心。在越往以後的工作就會慢慢感覺大學學的越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