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水解酶底物特異性機制研究獲得進展

2020-12-12 科學網

 

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之一,其合成與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環的中心環節。植物細胞壁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天然的「抗降解屏障」,特別是在半纖維素中,大多數多糖均含有側鏈修飾,降解困難。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團隊致力於嗜熱微生物降解木質纖維素的機制研究,近期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Robert Kelly合作,闡明了極端嗜熱微生物Caldicellulosiruptor阿拉伯呋喃的酶解機制及其與木聚糖酶協同降解效應,對於木質纖維素的生物降解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EM)上。 

 

此外,纖維素降解糖苷水解酶中,5家族為數眾多,具有纖維素酶和地衣多糖酶等活性,但雙功能纖維素酶/地衣多糖酶底物的選擇性機制尚不清楚。青島能源所微生物資源團隊與代謝物組學團隊研究員馮銀剛、仿真模擬團隊研究員姚禮山以及清華大學教授王新泉合作,解析了極端嗜熱厭氧菌Caldicellulosiruptor sp. F32的糖苷水解酶F32EG5的蛋白及蛋白底物複合體結構,揭示了底物選擇性機制。該工作已在線發表在Biochemical Journal上。

 

研究團隊發現F32EG5能夠切斷β-1,3-1,4-葡聚糖底物的β-1,3-糖苷鍵或β-1,3-糖苷鍵前面的β-1,4-糖苷鍵,與傳統的GH16家族地衣聚糖酶(切斷β-1,3-糖苷鍵後面的β-1,4-糖苷鍵)截然不同,是一種新的β-葡聚糖糖苷鍵切斷方式。F32EG5具有典型的GH5家族蛋白(β/α)8桶狀結構,具有獨特的底物結合位點,決定了底物特異性。複合體結構顯示,F32EG5具有一個急劇彎曲的底物結合孔道,與同樣具有彎曲構象的β-1,3-1,4-葡聚糖底物特異結合,決定了該蛋白的高地衣聚糖酶活性。分子動力學模擬及定點突變分析驗證了上述設想。

 

研究工作獲得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的支持。(來源: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圖1 Arabinofuranosidase協同降解帶有阿拉伯糖側鏈的半纖維素模式圖

 

 

圖2 F32EG5底物特異性作用機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大學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58 來源: 化學人生 舉報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青島能源所揭示洛伐他汀水解酶催化機制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基於結構分析,進一步對PcEST進行了酶工程改造,成功設計改造獲得了可溶性表達和熱穩定性改善的PcEST突變體D106A。  這是首次描述洛伐他汀水解酶催化機理和結構-功能關係的報導,該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的洛伐他汀水解酶的篩選、酶工程改造和工業應用提供了基礎和理論指導。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糖基水解酶的「進程性」,即酶在不離開高聚底物的情況下,每次結合底物後連續重複催化的次數,也就是酶在底物上的持續奔跑距離。
  • ...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Notch和APP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文章報導了結合兩種不同底物後γ-分泌酶發生的構象變化,並對這些構象變化的功能進行了生化研究。上述兩篇文章為理解γ-分泌酶特異性識別並切割底物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同時為研究與癌症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天津工生所在酶立體偏好性改造及其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腈水解酶催化3-取代戊二腈去對稱化水解,是合成這類化合物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測試的腈水解酶對3-烷基或3-芳基戊二腈通常生成(S)-構型產物,而(R)-構型產物的對映體過量值較低。定向進化是實現酶立體偏好性翻轉的有效手段,但在不損失酶活的基礎上實現其立體選擇性的翻轉仍具挑戰性。
  • BBA:郭瑞庭等1,3-1,4-β-葡聚糖酶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郭瑞庭研究組和東莞泛亞太生技公司及臺灣基酵生技公司合作,成功獲得了來源於嗜熱真菌Paecilomycesthermophila的1,3-1,4-β-葡聚糖酶PtLic16A酶蛋白空結構及與底物的複合體結構。PtLic16A屬於糖苷水解酶GH16家族,最適溫度為70°C,熱穩定性好。
  • 小分子:底物抑制劑,分子伴侶,終止密碼子通讀及展望
    關鍵詞溶酶體貯積病;底物減少療法;藥理伴侶 終止密碼子通讀;酶替代療法的聯合治療 介紹 溶酶體貯積症(LSD)是一類50多種不同的疾病,歸因於溶酶體蛋白(即酸性水解酶,激活轉運蛋白或溶酶體功能所必需的非溶酶體蛋白)的功能缺陷,導致多種疾病的積累底物,例如糖胺聚糖
  •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09:34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朱敦明研究團隊,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發現中國烏龍茶香氣酶促形成機制
    因此,烏龍茶香氣的研究一直是茶葉研究領域的熱點。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楊子銀研究團隊近年來系統解析了烏龍茶加工過程中香氣的酶促形成機制。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香氣糖苷體,香氣糖苷體的酶水解在早期一直被認為是茶葉加工過程中游離態香氣形成的主要來源之一。
  • 建華工業酶製劑應用大豆多肽水解酶
    建華工業酶製劑應用大豆多肽水解酶本公司專業銷售甜味劑、增稠劑、酸度調節劑、防腐劑、乳化劑、營養劑、食品抗氧化劑等。公司以「質量、信譽、服務」為宗旨,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贏得了遍布世界各地用戶的信賴和讚譽,公司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聯友人謀利為顧客,成功為共享。
  • 【科學網】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光致變色螢光探針策略實現生物標誌物超分辨成像」為題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酶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生物大分子,可通過催化底物的化學反應調控細胞的正常功能。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8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化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pecificity for Carboxyl-terminated Acyl Donors in A Bacterial Acyltransferase」(《細菌醯基轉移酶特異性選擇具有羧基末端醯基供體的分子基礎
  • 我學者解析致病菌胞壁酸翻轉酶功能機制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學院陳宇星教授、周叢照教授和孫林峰教授課題組合作,闡明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壁酸翻轉酶轉運胞壁酸的機制和翻轉酶特異性抑制劑的抑制機制。該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微生物領域專業雜誌《分子生物技術》上。
  • 體外合成昆布二糖研究取得新進展
    昆布二糖(laminaribiose)是β-1,3糖苷鍵連接的還原性二糖,是一種功能多樣的高價值寡糖。昆布二糖的傳統製備方法是以稀酸水解天然產物,但天然產物供應有限,導致昆布二糖價格居高不下。因此,開發成本低廉、環境友好的昆布二糖高效合成技術,對高附加值功能性寡糖生物製備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遊淳帶領的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團隊,設計了將廉價底物澱粉和葡萄糖一步轉化為昆布二糖的體外多酶催化系統。
  • 施一公最新研究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提供策略
    論文中指出,失敗的背後或許是,抑制γ-分泌酶的同時也抑制了Notch的水解。Notch是一種重要的信號蛋白。論文中提到,除了澱粉樣前體蛋白APP, Notch也是γ-分泌酶的底物。而Notch一旦被異常切割會導致發育的異常,與一些包括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內的癌症發病也有重要聯繫。「對γ-分泌酶結合底物機制研究的缺失是造成失敗的原因之一。」
  • Plant Cell:中科院科學家在光合作用狀態轉換機制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
    柳振峰等人在文章中報導了他們關於植物光合作用狀態轉換磷酸酶(TAP38/PPH1)底物識別機制的研究成果。藻類和陸生植物存在一種名為狀態轉換(state transition)的巧妙適應調控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藻類和陸生植物在弱光條件下能夠響應外界光照質量(light quality)變化,從而使植物能夠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優化光合作用效率。
  •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此酶催化反應系通過「桌球機制」,即底物NTP使酶分子的組氨酶殘基磷酸化,進而催化底物NDP的磷酸化。反應△G≈0,為可逆反應。磷酸核糖醯胺轉移酶受到ATP、ADP、AMP及GTP、GDP、GMP的反饋抑制。ATP、ADP和AMP結合酶的一個抑制位點,而GTP、GDP和GMP結合另一抑制位點。因此,IMP的生成速率受腺嘌呤和鳥嘌呤核苷酸的獨立和協同調節。此外,PRPP可變構激活磷酸核糖醯胺轉移酶。第二水平的調節作用於IMP向AMP和GMP轉變過程。
  • 青島能源所多糖裂解酶高溫適應性研究獲進展
    青島能源所多糖裂解酶高溫適應性研究獲進展 2018-01-11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會相應地提高,但酶與底物之間的親和力會下降。金屬離子能夠增強金屬酶的活性、穩定性和底物親和力,但是金屬離子螯合胺基酸在高溫適應性過程的作用尚不明確。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團隊針對多糖裂解酶高溫適應性的相關研究結果,證明金屬離子螯合胺基酸在酶的高溫適應過程中有提高底物親和力的功能。
  •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結構與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與產物磷脂酸(P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詳細闡釋了真核生物磷脂酶D催化磷脂產生磷脂酸及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 PL)催化細胞膜上磷脂的水解。根據水解部分的不同,人們將磷脂酶分成磷脂酶A1、A2、C和磷脂酶D (PLD)(圖1)。
  • 研究揭示核酶RNaseMRP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但是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底物特異性和底物識別機制,功能上也不具有冗餘性。RNaseP催化的底物主要是tRNA前體,催化切割pre-tRNA5』leader進而促進tRNA的成熟。RNaseP是通過「doubleanchor」機制來識別tRNA的acceptorstem結構,不具有序列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