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ndy
我是一名 2022 屆的學生,今天是我回國的第 85 天,是我結束這個 semester 的第 24 天,是我進入網易遊戲公司實習的第 20 天,我見過 13 個 hr,這是我的第 4 份實習。
每到暑假,就會有很多人開始糾結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申請實習。先躺一周,再出去玩兩周,實習的時間似乎總是可以晚一點,再晚一點。但其實,在你磨蹭的這幾周裡,你被錄取的機率可能就往下降百分之 70,甚至更多。
找實習,只有一個字,早。從第一份實習的面試到現在,我感受最深的是,入職時間以及能夠實習的時長成為了 hr 篩選簡歷的時候越來越重要的標準。越來越多的 hr 會在面試快要結束的時候向你確認,是否真的能夠實習三個月,甚至會問能不能留下來實習更長的時間。
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網易,給出了明確的規定,能實習的時間超過三個月,才能夠辦理入職。也就是說,不管你面試的表現有多好,不管你的簡歷上有多少光榮事跡,甚至不管面試你的 hr 有多喜歡你,如果能夠實習的時間不夠,連走下一步程序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是想要找投行,證券公司,銀行的實習的話,時間還要更早。這些公司每年的寒暑假都會有線上投簡歷的環節,很多都是從 4 月份就開始了。
線上投簡歷需要完成的事情很多,拿 pwc 舉例,線上投簡歷需要做性格測試,做筆試,填寫常規的個人信息。如果進了面試環節,還會有幾輪的面試,甚至會有群面。如果在任意一個環節表現欠佳,都可能會被淘汰。
所以儘早開始選定目標公司,了解清楚這個公司在線投簡歷的時間和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有什麼實習的崗位開放,每個實習的崗位大概都會做什麼,實習的坐標在哪裡,筆試題有沒有機經等等,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瀏覽網上過來人的經驗,才能提高被錄取的機率。
那麼在正常情況下,開始找實習的 ddl 是什麼時候?查明你學校下個學期的開學日期,往前估算三個月,再往前加上兩個星期投簡歷,面試,做筆試,進行入職培訓的時間,大概就是最晚你需要開始找實習的節點了。
我這次找實習一共投了兩輪簡歷,5.8 號在實習僧 app 上投的第一份簡歷,當天下午就收到了hr的電話面試,當天晚上收到一輪面試通過的郵件還有二輪筆試的題目。
5.15 號投了第二輪簡歷,也是當天收到面試電話,第二天二輪面試,第三天三輪面試,三輪面試結束的晚上就收到了錄取的電話,然後辦理入職手續。兩輪面試周期都不超過五天。
不難看出,在 5/6 月這個大家投簡歷的高峰期,一個公司面試的周期是很短的,所以想一邊面試一邊去了解公司崗位的信息還有策劃出好的活動無疑是給你自己開困難模式。
這次找實習我只用了兩個招聘 app,一個是實習僧,一個是 Boss 直聘。兩個軟體的共同點是,頁面設計得很乾淨,觀感很好,每一個招聘崗位的要求,崗位描述都很清晰。很貼心的是,在你已經準備好了簡歷 pdf 的時候,兩個軟體都不需要在他們自帶的線上簡歷部分浪費太多的時間。
(實習僧頁面)
實習僧比起 Boss 直聘來說,有四個優點。一是 hr 回復的速度更快。我在投第一輪面試被拒絕之後,進行了自我復盤,在兩個平臺都給網易遊戲投了簡歷。
實習僧 app 的網易 hr 在當天下午就給我打了電話面試,而 Boss 直聘是在我投簡歷後第三天才用 app 主推的私聊方式和我進行第一次接觸。即使在我秒回信息的情況下,交流效率也非常低。不僅每一次回復都只問一個問題,而且等待一次回復的時間也很長。
第二個優點是更加正式。你主動投簡歷之後,實習僧 app 只作為一個橋梁,不管是視頻面試,電話面試,郵件交流都由各個公司的 hr 部門直接負責,不會在 app 上對話。這樣不僅更高效,給我的感覺也更加收到重視。
我印象很深的是,面試過程中,兩個平臺的網易 hr 都問了 「想要了解一下新媒體運營經驗和遊戲經歷(個人喜歡的遊戲類型和遊戲體驗時長,等級)」這個問題。實習僧是網易hr部門直接用郵件發我的,所以我用 word 文檔寫完了之後轉成 pdf 回復了一封郵件,而 Boss 直聘是直接讓你在像微信那樣的對話界面打字發過去。
(Boss 直聘頁面)
我當時的回覆超過了 500 字,導致在那個私信頁面看就是很長的一條,可讀性非常低,相信如果我是 hr,也不會想要看完。
第三個優點是除了彈窗提醒以外,實習僧還會發郵件提醒你,你投的哪一個簡歷到達了哪一個階段。比如,我當時投了騰訊的崗位,在 6.2 號的時候 hr 通知面試,實習僧系統給我發了郵件,提醒我這份簡歷的進度,hr 的電話和面試時間。
第四個優點是,在你填寫線上簡歷,以往工作經驗那個板塊的時候,實習僧收錄的公司非常多。我之前的三份實習都是在不同的行業,但是都能夠被索引到,直接就填好了。但是在 Boss 直聘填寫的時候並沒有匹配出來。
Boss 直聘相對於實習僧的優點有兩個。第一個是雙向互動。公司的 hr 會主動查看你的簡歷,並且給你發信息。這就意味著,你被找到,或者成功被錄取的機率翻了一倍。因為不僅你在找實習,hr 也在找你。
第二個優點是,留學生身份認證。雖然不知道這個對找到工作的機率增幅有多大,但是在體驗感方面會好很多。
說完了兩個 app 的優缺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除了專門招聘的 app,有些公司有自己的官方招聘渠道,比如剛剛說的 pwc,還有其實騰訊也有自己官方投簡歷的通道。關於在哪裡投會比較好,我覺得每個公司情況不同。如果想要精準打擊,那可以問一下面試過的朋友,或者瀏覽一下網上的面試 repo。如果找不到相關信息,還準備好了所有資料,海投也是一種方法。
Q:要做什麼準備?面試的時候會問些什麼問題?
面試之前你應該多讀幾遍招聘 app 上面對於崗位的要求,雖然只有短短幾行,甚至你覺得每個崗位都只是複製黏貼,但其實如果在面試的時候能夠針對每一項要求來展現自己的話是非常有用的。因為 hr 提的每個問題都是圍繞著這個崗位的需求,如果你提前準備好了,也會更加遊刃有餘。
讀完上面的崗位要求之後,可以練一下你的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看起來是個很客套的一個問題,但是你的介紹能不能在短時間內總結出整份簡歷的特點,流暢的清晰的表達出你的優勢,怎麼能夠在展示自己硬實力以外還能夠暗示 hr 我的性格和整個公司的理念也很 match,就是一個技巧。
比如,在我自己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因為崗位是新媒體運營,所以在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就詳細闡述了自己對接作者,維護社群的經驗,並且重點提到了自己郵件傳過去的作品集裡自己寫的幾篇閱讀量比較高的文章。
每一輪面試都有自我介紹環節,還是在那些已經粗略瀏覽過你簡歷的 hr 面前,這絕對有他的道理。
Q:有什麼類型的面試?有幾輪?
面試大概會有筆試,hr 電話面試,視頻面試,還有群面。有幾輪根據崗位競爭是否激烈等因素決定,如果 hr 覺得你 ok,甚至會在你面試結束的時候就給你一個口頭的 offer。
Q:關於想要什麼樣的人,網易的 hr 怎麼說?
在進入公司第三周之後,我能明顯的感受到整個團隊的 mentor 都在強調一件事情。做你想做的,永遠做創新的事情,做開路的人。
有一次我們組的 mentor 讓一個正式的員工帶我做 SEO 優化的工作,她提出了用動態形式承載,一條一條發,我第一天發了 25 條,第二天發了 50 條之後就覺得不對勁。這個太費勁了,而且太耗時。
之後我總結了一下這個方法的弊端,以及我覺得更加好的優化辦法,寫了一份總結交給了 mentor,沒想到他拿著我寫的總結拉著整個組的人開了一次會,當時我才入職剛一周,討論了裡面我列出的七條方案,以及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可行的辦法甚至落實到了個人,誰來負責,ddl 什麼時候。
開會的時候我們的 mentor 說,你要知道每個人的天花板是不一樣的,你看到的事情,和老員工看到的事情是不同的,他們有自己的固化思維,你們需要做的是提供新鮮的想法去衝擊那些不合理的事情。
我們感謝他們完成了從 0 到 1 的蛻變,但是他們到這就結束了,之後還得靠你們去把整個事情往前帶。所以,有什麼想法,只管說。
他講完之後,我腦子裡回想起某一天不知道誰在會議室說過一句,「你就是捅破天也沒事,就怕你什麼都捅不破。」
「同學你好,因為部門這邊比較急,你明天中午 12 點前給我個答覆吧,我們也好及時聯繫其它的同學~」
5.11 號下午 1 點 27 分,我收到了某上市公司房產部 hr 的微信,同時我剛剛把網易陰陽師遊戲運營的筆試交上去。
這個房產部的實習四月份的時候就通過了,因為我還有學期還沒結課,所以說等到五月份會來聯繫我並且辦理入職手續。
但是我打死都沒想到是這周,更沒想到是今天。
為什麼已經拿到了 offer,還去投了陰陽師的簡歷?因為如果做自己不喜歡的,那和浪費生命沒有區別。
那既然不喜歡,為什麼又要去面試呢?還在家鹹魚的時候,有人給了你一個面試上市公司的機會,還是自己喜歡的新媒體,你去嗎?答案顯而易見。
交完筆試之後,我一直抓著手機不敢放,我害怕自己筆試不過,同時也害怕自己未來三個月坐在辦公室裡熬日子。為了一個還不存在的夢想,我要不要放下手裡已經得到的,然後放手一搏。
我和家裡人商量。他們說,能有上市公司要你不容易,你的簡歷以後會有多好看。
道理我懂,可是我喜歡的事情就在眼前,就差一點點,在這個時候放棄嗎?我肯定是不甘心的。那要是衝呢?前面的路一切未知,一腳天堂,一腳地獄。
我和我朋友說,怎麼辦,我要不要放棄,可是我對自己交的筆試真的很有信心,我熬了一個通宵做的,我覺得我肯定能過。
「那就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即使再好又有什麼用呢?新媒體的履歷你還差這個房產部的 marketing 嗎?」
「可是網易遊戲那邊不一定會過。」
「那就下一家新媒體公司,幹!」
我不知道是誰給了她莫大的勇氣,讓她覺得在這個現在已經被貶成二線城市的地方還能有別的網際網路大頭肯要我。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她確實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認清了一個說簡單很簡單的道理。
你不喜歡的,再好也沒用。
我推掉了房產部的 offer,當天晚上收到了筆試通過的電話,但栽在了最後一輪面試。
可是我沒有後悔,復盤過後,我重投了簡歷。
現在,我站在了這裡,拿著遊戲運營一部的工卡,走進了那個每個人桌子前都放著手辦,可以穿 jk,可以染紅髮粉發藍發銀髮,可以隨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事情那個地方。
從後申請季開始,找實習就成為了我寒暑假必備的環節。從一開始只是想自己賺生活費,到後來把實習當作了解行業生態的一環。現在,實習在我認知裡,慢慢從一個很功利的想要提升簡歷的工具,變成了一個確認自己心意,找到自己所愛的機會。
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在選擇的時候也更加的堅定。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思考,在這薄薄一張 A4 大小的簡歷的背後,承載的是什麼。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希望都有一份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