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父母就會感到頭疼甚至有些恐慌。 前幾日,我和光和青春的老師們聊天,聊到了孩子在哪幾個階段是最叛逆的。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在孩子最叛逆的三個年齡段又該如何教育。
2歲到3歲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2—3歲,這是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 兩歲之前,孩子是一個只會乖乖服從大人命令的小天使,而在兩歲之後,就會隨時變身為憤怒的小鳥,愛和家長對著幹,越讓他做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自己還有很多小主意,總是想方設法地實施自己的想法,為一丁點兒的事情就亂發脾氣等等。 經過一年的醞釀,叛逆在3歲達到了頂點。
給父母的建議:
1、理解和耐心
對於這麼小的寶寶,首先父母要調整心態,理解孩子並非是故意跟大人做對,這只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階段。 可以把這些行為理解成孩子想要自主,探索學習,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所以收起脾氣,耐心一點。
2、守住底線
2-4歲孩子已經會看父母的眼色了,有時候哭鬧常常帶著特殊的目的,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這個時候,父母很容易走進兩個極端,要麼是順著孩子鬧,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要麼就是衝著孩子情緒失控。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對於原則性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
7歲到9歲
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
強烈的逆反心理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象,他們賴床、不收拾房間、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毫無節制、厭學,愛和父母對著幹等。這是因為他們有了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自己以為已經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於想掙脫家長的掌控。他的世界中心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自己。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細心、耐心、愛心和一些。
給父母的建議:
1、謹慎評價
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問題很多,但也很愛面子,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即使做錯了事情,批評也應該對事不對人。
2、信任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格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家長可以試著把自主權逐漸交給孩子,家裡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商量。
3、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於外在的世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與好奇,探索周遭的一切成了他們這一時期的成長主題。而現實生活中當孩子用語言或行動來表達「要自己幹」這樣的意願時,仍有不少父母用「你現在幹不了」;「小心摔著」;「這個不好玩」等充滿愛意的話阻止了孩子的探索。這樣一來,只會對親子關係雪上加霜,讓親子溝通更加困難。所以,家長不要過度地限制孩子愛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相對的自由。
12歲之後--青春期叛逆
如果三個叛逆期,一定要排個名,那麼這個時期的叛逆,無疑是最令家長頭疼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
他們面對父母,既倔強又刺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愛發脾氣,不聽話。
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留言抱怨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多難管教。
「兒子越大越不著家,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嘮叨!」
「女兒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
「今天和讀高中孩子吵起來,太生氣打了他,我現在該怎麼辦?」
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孩子不學無術,聚在一起吃喝玩樂。
可以說,十幾歲的孩子叛逆起來,最讓父母困惑和無助。
給父母的建議:
1、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建立人格的平等關係,是親子間溝通的基礎,也是青少年是否願意、喜歡和家長溝通的關鍵。
其實,不是父母愛錯了,而是我們表達上出了錯。
每次都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命令孩子,卻很少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於是他們漸漸關上心門,自然會拒絕管教。
父母應該將子女看做是朋友,平等、民主地處理親子關係。
多問問孩子怎麼想的,一定讓孩子明白,不管多大,爸爸媽媽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2、減少控制
作為父母,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
我們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
但你有沒有發現,你管的越厲害,反而反彈的越強烈。
這個階段,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放手,給他們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幹涉、侵入太多。
所以,不妨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做主,發自內心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3、給予理解
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常對我提出許多問題,一句話歸納就是:「我知道應該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可一到事兒上就是做不到,事情還那樣,我依然會憤怒、失望、失控,那該怎麼辦呢?」
理解很簡單,需要家長放下威嚴的架子,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再去做評判。
在教育孩子時,也要以溫和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的斥責和責怪。
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就足矣。
還有一點,請父母記住要蹲下來跟孩子講話,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我們越來越了解青春期時,與孩子相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他們就更能夠順利的度過這個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