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真相,看懂的家長,孩子有救了.

2021-01-14 中國教育研究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長跑,而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叛逆期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通常我們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這樣說,是不是就好理解了?這樣的理解,是不是讓你聽起來感到更加深刻?


那每個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裡拼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當然更討人喜歡,聽話最重要,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


乍一看來,糾正孩子的叛逆似乎沒有什麼錯誤,畢竟孩子的確也是在某些方面與我們的期望有所差別,或者說在我們的教育觀中存在不聽話的表現。


可是再好好想想看,孩子的叛逆從何而來?他的叛逆到底應不應該被稱為是「叛逆」呢?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1、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2.5~3歲的時候,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


此時,他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於是他的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這是不是他的。


如果這個東西是需要買的,或者是別人的東西,爸媽就會去制止他。而制止他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哭鬧。


2、第二個叛逆期: 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在7-9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二次叛逆期,通常和他上小學的時期是比較吻合的。由於幼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反差實在太大,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表現。


於是,父母開始用「講道理」「催促」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學習為重。而孩子這個時候仍然希望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於是,爸媽和孩子就會產生一些衝突。


3、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在12-15歲之間,還會出現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叛逆期,這通常是伴隨著孩子的青春期而來的。孩子此時的視野和見識變得更加寬闊了,他會發現他學到的內容和看到的社會是不相符的。


此時,他開始嘗試按照社會的方式去理解學校的學習。這在「大人」的眼中是比較「反動的」,於是大人開始了「鎮壓」。最終,基本上會以小孩的無奈接受而告終。


以上就是通常對於孩子叛逆期的認識。

然而,所謂的「叛逆」,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現,給爸媽帶來的困惑,從而引發了焦慮、失望和無奈的情緒,最後爸媽們對此下了一個定義:「叛逆期」。也就是說「叛逆期」是以爸媽為中心下的定義,而不是孩子。


當我們定義「叛逆期」的時候,我們都潛意識地下了另一個判斷:「孩子的這些表現是不合理的」。


這樣下定的義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叛逆期是一個時期,它有開始也有結束。這其中帶著爸媽對現狀的無奈,以及這個現狀會好轉的期待。


另一個好處,叛逆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爸媽的問題。於是爸媽可以仍然按從前的方式對待孩子,等待孩子「改邪歸正」。這個定義,真的是「恰到好處」。


然而,如果你細心一些就會發現,叛逆期的症狀,難道只有這些時段才存在的嗎?


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清醒了一些?實際上,這些症狀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問題發展到爸媽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就認為他的「叛逆期」到了。也就是說,從根本上,叛逆期並沒有特定的表現。有的只是這些現象的極端惡化。





第一次叛逆期來到的時候,爸爸媽媽從精力上、能力上、意志上,可以說完全有能力解決。


通常來說,我們都不會太在意。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們要麼拒絕他同時哄著他,實在看不下去就教訓他,要麼就滿足他。然後,孩子會根據我們的處理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兩種做法,會為孩子帶來第一個根深蒂固的結論:「我的人生是由別人決定的」。


第二次叛逆期,爸爸媽媽通常會比較困惑。他孩子此時的不良表現和無理要求出現時,爸媽通常的處理的方式是講道理來駁回孩子的要求。此時,孩子的心靈開始種下一顆種子「我的全部願望必須合理。」


第三次叛逆期來到的時候,孩子已經處在青春期了。這個時期爸媽普遍會比較迷茫。因為孩子基本上不會再主動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直接去行動。爸媽通常只有事後才有機會去處理,可是為時已晚。


即使我們事先告誡孩子,孩子也會說「我知道了」「我知道要這樣做」。然後,他依然我行我素,於是大人開始抱怨孩子不講道理,不守承諾。最終孩子的叛逆會引起爸媽空前團結,最後被爸媽軍團強行鎮壓。孩子在這次叛逆期就會收穫到,「在現實面前,我太渺小了」。


當孩子認為人生不由自己決定的時候,他就開始抱怨自己的環境不好,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自己受到了委屈;


當孩子認為所有的行為必須合理才行,他在機遇面前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需不需要,而是看困難有多大。當他看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收穫嘆息;


當孩子認定自己是那麼渺小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沒有自信。他遇事更願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不是自己主動去承擔責任。是不是這樣?


你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滿自信,朝氣蓬勃,遇事負責有擔當。可是,你仍然不自覺地會用之前的方式對待孩子,那是什麼原因呢?


這樣做,實際上有兩個原因:


其一,你之前也曾經這樣被對待,於是你繼承了自己的父母對待你的經驗,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二,這樣做代價最小,因為你沒有付出過直接的代價。


這樣做代價最小的原因,是你沒有看到真正的代價,就是孩子未來的一生。


在這樣的結果面前,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你會用全新的方式對待孩子嗎?


要解決叛逆期困惑,我們首先需要重新定義叛逆期。





為什麼要叛逆?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孩子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只不過他需要我們的撫養和監護。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他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


只不過,在他擁有的資源不完狀況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你有權利滿足或者拒絕他。


然而,不管滿足或者拒絕,我們都需要讓他意識到一點,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為此付出努力。


所以,用我們全新的態度重新定義叛逆期的時候,我們可以稱它為「探索期」


在三個探索期內,孩子分別會探索:


我的世界有什麼?

我可以得到什麼?

我可以怎麼做?


當我們用全新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在這些階段成長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孩子逐漸變得自信、陽光、有擔當。


雖然他們不是成熟的,但要作為成熟的人去對待。而作為家長,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成年人狀態,尊重孩子的獨立。


我們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鼓勵他有更美好的願望。我們為孩子創造寬鬆、積極的成長環境,讓他為自己的願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同時,哪怕我們不同意,我們也激勵孩子堅持自己的選擇。


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


也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象;並不是誰叛逆了誰,頂多只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離開」我們而已。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


各位爸媽們,你們願意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嗎?

教育無痕 | 生命無限

▼傳播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

轉載請註明出自中國教育研究(ID:hantopedu)


相關焦點

  • 還原叛逆真相:看懂這些孩子有救了!
    其實在上述的行為當中都是孩子成長到三歲左右時,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及寶寶叛逆期時的行為表現,此時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逐漸發展的階段。看似逆反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強烈的自我表現。這個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這樣的行為就會逐漸消失徵求意見家長也要適度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要一味地否定,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再讓孩子做出選擇,比如穿衣服的問題,可以先給你使孩子先挑選好兩件衣服,問問孩子,其中的這兩件他想要穿哪一套。
  • 叛逆期的真相
    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見通常我們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這樣說,是不是就好理解了?這樣的理解,是不是讓你聽起來感到更加深刻?那每個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不輕信,認真了解叛逆期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很多家長在親子關係上都有著各種困擾:如果對孩子太嚴厲,孩子會牴觸、會疏遠;如果對孩子太寵愛,孩子會恃寵而驕、會不受管束。尤其是在孩子的叛逆期,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孩子的叛逆並不是手握大權就能解決的問題。
  • 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說起叛逆期家長就頭疼之前在一個育兒群裡看到一個家長說:我孩子感覺一直都在叛逆期,從未停止。寶寶叛逆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在孩子2~3歲這個年齡段。 兒童叛逆期 孩子7~9歲時,又出現了一個叛逆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強,他們不願成人過多地參與自己的活動,束縛自己的行為。
  • 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次叛逆期,一次是幼兒時期建立了自我意識,有自我思想產生叛逆行為。另外一次是青春期叛逆,覺得自己是個成人,不需要在受限於各種制度。針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去做?當遇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做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有所放權,時不時給出合理的引導,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受到了尊重的時候,也就不會叛逆並且會給予你同樣的尊重。
  • 對於孩子的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一生中有三個變化最為明顯的叛逆期:2-3歲的寶寶叛逆期,第二個是7-9歲的兒童叛逆期,第三個是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叛逆期,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監護,並開始反對父母的所作所為。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 家長如何應對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讓家長很是頭疼,他們對所有的要求、問題都是否定的態度。其實他們只是到了想要擺脫一切幹擾甚至幫助,來尋求人格的自我獨立,是強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長的時期了。家長能做的就是對身處叛逆期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1、不要急於否定孩子叛逆的孩子想要能夠自己判斷、自己決定。
  •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叛逆期的到來?
    初中階段是孩子叛逆期出現的高峰時期,其中初二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是整個中學「最危險」的階段,這也是初二學生最難管理的原因。因此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應該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那麼,孩子叛逆期的到來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叛逆期家長怎麼辦?
    家長也會很困惑:孩子叛逆了嗎?叛逆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四、家長面對叛逆期孩子怎麼做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 孩子遭遇叛逆期,多數家長易做錯,孩子叛逆期心理要摸對
    很多人將青春期稱為孩子的叛逆期,這階段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最初形成的狀態,若家長學不會引導,一味減去孩子想放飛的羽翼,或只是以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讓叛逆期來得更加猛烈。既然如此,父母究竟該如何和孩子一起度過這一特殊的心理階段呢?首先就應從叛逆期孩子的心理變化、變化特點出發。
  • 家長該如何管教叛逆期的孩子
    我們是過來人,也有過叛逆期,深知對孩子的叛逆處理不當會給孩子、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危害,以致孩子不能成才、家長悲傷、學校被拖累、社會被危害的惡果,家長必須探索孩子叛逆期的處理方法。第二,在校期間,特別是到了初二、初三正當孩子的生理逐漸發育時,叛逆期就隨之而來了,但由於學校老師忙於升學壓力,急於提升學生成績而忽視叛逆的事情,沒有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和關心幫助,也沒有和學生家長溝通,造成孩子叛逆。
  • 關於叛逆期,你真的了解嗎?教家長3招正確應對孩子叛逆期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和「叛逆」、「調皮」聯繫在一起的,而如果再遇到叛逆期,那麼產生的「極致叛逆」可以說是「叛逆加倍,家長心累」了。而當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的這一系列問題時又往往會感覺無處下手:叛逆期的孩子凡事都想跟家長對著幹,你越管他越不聽,不管就更是無法無天,整個一「滾刀肉」,讓家長無處下手。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養育孩子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毛病,還要解決孩子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只有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孩子「叛逆期」,家長怎麼做?
    如果遇到所謂的叛逆期孩子,首先要恭喜你,你的孩子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並想付諸行動了。 所謂叛逆,就是背叛、拂逆。這個稱謂其實非常官僚或者非常封建,這是家長制和君主制下的衍生品,這樣理解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有那麼一點點自責?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初中生叛逆期,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
    初中生叛逆,家長應該先學會引導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學會恰當的和孩子相處。青春叛逆期之前,孩子對父母有著比較強的依賴,往往對父母的教導言聽計從。但是,到了叛逆期之後,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對於父母的觀點不論好壞,都會有一種本能上的排斥。
  • 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管教?不妨好好看看
    什麼是叛逆期?叛逆期是每個青少年都要經歷的心理過渡期,叛逆期的孩子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往往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重視,切不可忽視孩子的問題。
  • 「信心語譚」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該怎麼辦?叛逆期是怎麼回事?
    青春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他們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孩子叛逆期,說教不聽,訓斥不怕,就是和家長唱反調,令家長非常頭疼,一時手足無措。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在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本就厭煩家長,甚至對家長有些行為瞧不起,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家長越努力教育,孩子反而越反感!
  •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把一個孩子撫養成人非常不容易,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時期是非常叛逆的 ,不聽父母話,非常任性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進入到叛逆期,很多的家長都會經常生氣,經常打罵孩子,以為這樣能夠讓孩子改過來,其實不然,這樣的話不僅孩子改不過來,還容易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