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媽媽的棄子困局:我自己養不起,希望有人收養她

2020-12-18 中國長安網

凌晨5點,一個身穿黃色上衣、頭戴鴨舌帽、手拎紙袋的女子從小區大門走過,半小時後,女子再次返回小區,手上的紙袋不見了……這是今年7月10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某小區監控錄像捕捉到的畫面。

一小時後,附近公園晨練的一位老伯在涼亭裡發現了這個紙袋,裡面睡著一個女嬰。「包裹裡夾著字條,這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公園門衛陳師傅說。所幸,孩子在後續住院檢查中一切正常。

誰遺棄了她?很快,警方通過監控和手拎袋,找到了孩子的母親小燕,她就是監控裡的黃衣女子。

未婚生子後又棄子

「因個人原因無法養活她,我是單身女人,孩子爸不知是誰。我自己走錯路了,好心人,謝謝你們!對不起,寶寶……」包裹裡的字條上寫著聽起來萬般無奈的內容,還寫有孩子的出生日期。

35歲的小燕是四川人,幾年前因為投資失敗欠了債,就想掙錢還債。骨子裡,她是個要強的女人,決心從大山裡出來闖蕩,為了儘快還債,她通過交友軟體發布了曖昧的交友信息。很快,一名男子表示願意「幫她一把」,條件是只允許和他「接觸」。2019年8月至9月,小燕和他發生了三次性行為,眼看著對方並無誠意想要幫自己還債,心灰意冷的小燕卸載了交友軟體,重新回到真實的世界裡。

同樣「言而無信」的男人,她還遇到了另外兩個。直到現在,她不能也不想確定誰是孩子的父親。之後,小燕在水果店找了一份工作,發現自己懷孕時已有4個月。「正好趕上疫情,水果店關門了。」沒了收入她心裡很慌,還專門跑到醫院諮詢人工流產的事情,被告知月份已大不具備流產條件。

小燕沒了收入,還要支付房租,日子過得十分拮据,整個孕期都沒錢去做產檢。網上搜索了一些信息,她決定在家生孩子。7月7日,經歷了死去活來的陣痛,她在租住地產下一名女嬰,之後思考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安置問題。「小時候,看到有人丟孩子,我自己養不起,希望有人收養她……」於是,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孩子出院後,蘇州市民政局委託福利院照料。「這種照料是臨時性的,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孩子的父母更好地承擔起監護職責。」蘇州市虎丘區檢察院檢察官朱曉丹聯合當地街道婦聯、民政對小燕開展心理疏導、親職教育、臨時救濟。漸漸走出陰影的小燕也希望可以撫養孩子,盡到監護責任。

「看到她從開始的拒絕到之後的願意撫養,我們很欣慰,但對於她的撫養能力、撫養意願,我們也會綜合評估、跟蹤,確保孩子不會受到二次傷害。」朱曉丹介紹說。

棄嬰案件接連發生

今年以來,虎丘區檢察院共受理棄嬰類案件4件,4個孩子的命運也各不相同。

3月初,蘇州市高新區一家醫院衛生間垃圾桶裡發現一名死嬰,遺棄孩子的是一名尚未成年的「少女媽媽」。

17歲的佳琪意外懷孕,母親長期在外地打工,又不知該如何告訴父親,一直拖到來蘇州企業實習。臨近生產,她謊稱痛經,由閨蜜攙扶著來到醫院,在醫院衛生間誕下嬰兒後把孩子扔進垃圾桶,因為害怕被人發現,她用襪子、衛生紙等雜物覆蓋在嬰兒身上,在醫護人員追問下,她始終不肯承認自己已經生產。等到孩子被發現時,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徵。

今年4月,剛滿18周歲的曉麗和男友來蘇求職,二人應聘到同一家公司,在入職當天,她在企業廁所產下一名男嬰。害怕被人發現,她把男嬰遺棄在廁所,所幸被人發現時男嬰還活著,經救治孩子生命體徵平穩。

案發第二天,檢察機關提前介入該案,來到醫院看望被害男嬰,經過檢察官訓誡、批評教育後,曉麗自願承擔起母親監護職責。

「一念之差做錯了事,曉麗和男友也剛成年,考慮了他們的實際情況,我們把雙方的父母也叫來蘇州,一起商量孩子的後續監護撫養問題。」很快,在由檢察官、民警、醫護人員、雙方父母組成的圓桌會議上,曉麗和男友對孩子的監護撫養達成共識,雙方父母也願意幫助他們撫養孩子。檢察官也委託當地公安機關和村委會,對曉麗的監護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現在男嬰已與父母回到老家,被家人精心照料。

8月初,一名環衛工人在高架路附近的綠化帶裡發現了一名棄嬰,通過視頻研判,發現附近集宿區的詠梅有重大作案嫌疑。24歲的她在案發當天凌晨預感即將分娩,便出了集宿區往外走,在綠化帶小樹林裡生下孩子後,直接回了宿舍。孩子經醫治後一切正常,目前由市福利院臨時照料。

案件呈現三個特點

2015年以來,該院辦理未婚媽媽殺害、遺棄或拐賣兒童案件9件14人,僅2019年辦理或提前介入的就有7件10人,案件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未婚先育、噬子之殤,案件背後有知識匱乏、家庭貧困、意識淡漠三個「因貧致案」的特點。

——生理知識匱乏,意外產子後無力撫養。涉案的9名未婚媽媽中,未婚、初育的有7人,她們大多在懵懂中發生了性行為,對於懷孕、分娩等生理知識卻十分匱乏,有的直到感到胎動才得知自己懷孕,有的臨近生產才知道有孕。分娩的9名嬰兒因涉案媽媽實施的手段不同,4死5生。9名媽媽中涉嫌故意殺人罪的4人、遺棄罪4人、拐賣兒童罪1人。

——未婚媽媽存在「三低」,隱育早產後恐慌無助。9名涉案人員中有7人來自外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自身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所處原生家庭問題多。6人在蘇州勞動密集型企業務工或實習,月收入3000元左右,案發時居住在企業集宿區。初中以下學歷的有8人,案發時不滿18周歲的有3人,18歲至25歲的有4人,案發時平均年齡21歲,呈現典型的「少女媽媽」現象。「學歷低收入低年齡小」的共性,使她們產子後內心充滿恐懼,因為害怕「被人發現」,孕期不敢做任何產檢,隱育早產後,面對身心的創傷,感到恐慌無助。

——法律意識淡薄,世俗顧慮多,內心麻木無情。涉案人員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法律意識淡薄。她們有的認為將孩子遺棄在公園,是「為了孩子好」;有的認為孩子是私有財產,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有的認為孩子是累贅,為日後組建家庭來帶阻力……更有甚者,有的採取扼壓嬰兒頸部、口鼻塞紙、高空拋棄等殘忍手段,不計後果地殺害孩子,事後試圖掩蓋罪行或不以為然麻木無情。

依法辦案之餘,為了更好地幫助涉案人員走出困境,檢察院聯合集宿區街道婦聯,開展「點點橙光平安家庭」婦女保護服務項目。蘇州工業園區中新社工事務所社工林雨淑介紹說,作為婦女保護項目合作的第三方社工組織,他們計劃建立未婚媽媽「自助式團隊」、家屬朋輩系統組成的「互助式團體」和醫生、律師、心理師組成的「治療性團體」,通過在集宿區App上做宣傳,開展線上線下的活動,幫助未婚媽媽走出困境。

然而,項目的推進並沒有一帆風順。「由於性教育的缺乏導致有關性的話題很隱晦,沒問題的人不感興趣,有困擾的人羞於啟齒。」林雨淑在調研中感到困難重重。

回到上述四起案件,佳琪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曉麗案經檢察機關審查後,建議公安機關對其行政處罰;小燕案和詠梅案正在進一步審查起訴中。

司法實踐中,同樣是遺棄行為,卻會涉嫌不同的罪名。「遺棄罪和以遺棄方式故意殺人罪之間的區別主要是看遺棄人在實施遺棄被害人時,有無考慮被害人被他人救助的機會。」朱曉丹解釋說。如果遺棄行為剝奪了被害人被他人救助的機會,檢察機關傾向於以遺棄方式故意殺人罪;如果遺棄時,遺棄人考慮或希望被害人得到救助,則傾向於遺棄罪。

被棄孩子何去何從

在今年的4起遺棄類案件中,存活的孩子有3個,除一名被母親帶回老家撫養,其餘兩名被醫院救治後,由司法機關委託市救助站進行臨時救治和照料。「對於7歲以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我們都是委託市福利院來進行生活照料。」蘇州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副主任、福利救助站副站長溫海蘭介紹說。

「住院後,我們對這個早產兒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很好,除了早期有些黃疸,整個治療也很好。」蘇州市立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楊祖民介紹說,以往的遺棄兒多有畸形,這種健康的孩子被遺棄很讓人惋惜。蘇州市高新區醫院收治了另一個孩子,經救治,同樣是健康的。該院醫政科科長毛敦談道,遺棄孩子背後折射出很多社會問題,孩子後續的監護撫養需要舉全社會之力,不能因為大人的一念之差、一時衝動,讓孩子一生無根。

在記者進一步採訪中得知,小燕已經找到了情感歸宿,男方願意一同撫養小燕的孩子。「對於男方的實際情況和撫養的真實目的,我們也會核實調查跟進,避免孩子被再次傷害。」朱曉丹說,檢察機關將與當地司法機關開展聯合調查,跟進考察。小燕也在幾次訓誡和教育中,真誠悔罪,希望可以盡到母親的監護職責。

但在詠梅案中,歷經了訓誡和幫教,詠梅仍舊不願承擔監護責任,記者在採訪中,聽到她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害怕」,在持續追問中得知,她是在離家出走的路上被一名醉漢強姦,「我怕被人知道……」

「我們一直很關注那些在監護困境中的孩子,比如被遺棄、被家暴、被虐待等,對於近期兩起被遺棄孩子的救助,我們也是給予臨時性照料。」溫海蘭介紹說,今年初,蘇州市12部門聯合發文,出臺貫徹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通知,對於這種困境兒童的救助堅持屬地原則。「也就是說,被遺棄的困境兒童如果不是蘇州戶籍,那就需要查找具有監護資格和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查找不到的,應將孩子送返到兒童或其父母戶籍地民政部門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

一邊是沒有本地戶籍的孩子需要送返父母戶籍地,而另一邊,記者採訪發現存有大量本地有領養需求的家庭。

溫海蘭介紹說,國內有收養意願的家庭需求缺口很大,過去,他們只願收養健康的、低齡的兒童,但這種孩子實在太少,現在他們也開始收養輕度殘疾兒童或病癒康復的孤棄兒童,這些變化讓更多兒童儘早回歸家庭,感受家庭的溫暖。

如何破解救助難題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國家的未來,如何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需要社會各界的集思廣益、群力群策。

——依法適度放寬收養條件,確保那些因無力無意撫養而被遺棄的孩子利益最大化。民法典將收養法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這就要求政府、社會組織等在解決收養關係問題時,應從被收養人的利益最大化考量,同時,為司法實踐提供了統一的價值引導。」朱曉丹介紹說。溫海蘭建議適當放寬困境兒童救助的屬地管理原則,讓那些被遺棄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健康嬰兒,有機會在被遺棄地民政部門獲得照料和被人收養。

——同步開展健康家庭教育和性知識教育。愛人與愛己都不是一種天然的能力,需要從小引導和培養。「這些案件中的嫌疑人大多受到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由於監護人疏於對子女開展性知識的教育,加之缺乏家庭的溝通與溫暖,讓未婚媽媽發現懷孕後,不敢啟齒而選擇獨自承擔後果。」朱曉丹介紹說,她建議從家庭和學校同步開展健康家庭教育和性知識教育,家長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也要科學合理開展性知識和生理衛生教育,將法治宣傳教育、道德情操培養與基礎學科教育相輔相成的開展。

——探索多元化困境婦女救濟渠道,讓更多人在無力自濟時可以向政府尋求幫助。朱曉丹說,這些案件反映出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未婚媽媽遇見了困難從未想過找政府求助,這也反映出政府救助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建議勞動密集型企業將法治宣傳、自護教育作為員工必備培訓,與技能培訓並重。司法、民政、婦聯等相關部門加大典型案例、婦女救助、兒童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宣傳,讓更多困境婦女和兒童找到安全感、依靠感和獲得感。

相關焦點

  • 收養你,法律怎麼說
    他上班的時候,孩子就「自覺」在旁邊自己玩。遇到生人,敏敏則會靠在張軍領身上。  張軍領要去上班了,讓敏敏跟記者出去玩。敏敏搖搖頭,張軍領問為什麼?她小心翼翼地說:「害怕爸爸不要我。」    「這樣做值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張軍領平靜地說:「孩子讓我遇見了,就是緣分。這孩子我是不會給別人的,再苦再難我也要把她養大。」
  • 「拾荒媽媽」終身未婚,撫養30多個棄嬰,孩子大後卻多半不聯繫她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是母愛的偉大之處。如果你在街邊聽見了嬰兒的啼哭聲,你會怎麼辦?如果碰到的是一個棄嬰,你又會怎麼做?置之不理?還是倉皇而逃?對於「拾荒媽媽」張菲來說,她選擇將被人家遺棄的孩子帶回家自己撫養。她說:這是生命,不管他們,就會餓死。
  • 3個未婚媽媽的自白:我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提倡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權益,並不意味著鼓勵大家都不結婚就去生小孩,不如說,是保障那些有能力的單身女性有選擇成為媽媽的權利。時代在前進,女性從經濟基礎到精神狀態,都在變得越來越獨立。我們採訪了3位未婚媽媽,請她們分享自己生小孩、養小孩的故事,「我們期待自己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也期待未來大眾對孩子有更多的包容。」
  • 一位未婚媽媽和她打了兩年的生育保險官司
    從2017年冬天起,張萌開始打一場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的官司,綿延近兩年,屢屢敗訴,上海市高院這一消息重新點燃了張萌的希望。生育保險,是一項保障公民在生育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女性生產後可向社保部門申領生育保險金,彌補產假期間的工資收入,並享受生育醫療待遇。
  • 未婚媽媽,有幾件事是你必定要面對的,你擔當的起嗎?
    作者:寶寶知道 小精豆子有時候和身邊的未婚媽媽聊天,總是能感覺到她的各種無奈!所以說做未婚媽媽,真的做好心理準備了嗎?想想無辜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沒有享受到半點父愛。和媽媽還要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你的路該何去何從到底?有幾件事在你做了未婚媽媽之後是必定要面對的。
  • 女孩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卻遭拒!「未婚媽媽」也有生育權利
    8月28日,上海單身媽媽張某接到上海市高院生育保險糾紛案的再審受理通知。她由於不能提供配偶身份信息和婚姻證明,在申領生育保險金時多次被拒。2017年,張萌開始打「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她堅稱自己是正確的。大家怎麼看?
  • 當了11個月的未婚媽媽,她仿佛耗盡了一生的精力
    未婚媽媽們獨自撫養孩子,承受著孩子上戶口困難、社會交往受歧視、生活來源不穩定等種種困難,她們面前是一條艱難的、充滿挑戰的,又似乎看不到未來的路。未婚生育這種行為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未婚媽媽這個群體不應該受到冷遇和忽視。本期,就讓我們走近這一特殊群體,看看她們真實的生活現狀。
  • 「收養一個孩子後悔了,想給退回去」,網友心酸:拿娃是物品?
    還是領養一個孩子比較好,就跟養小寵物一樣,不想養了就給退回去,美得很。」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字數不多,內容卻相當震撼。該女子四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並且暫時也沒有結婚的打算。有次去朋友家,看到朋友家的孩子特別可愛,乖巧懂事,幫媽媽做這個做那個,很是貼心。看都這一幕,她忽然也很想要一個孩子,陪伴他一起長大。
  • 「收養一個孩子後悔了,想給退回去」,網友心酸:拿娃是物品?
    還是領養一個孩子比較好,就跟養小寵物一樣,不想養了就給退回去,美得很。」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字數不多,內容卻相當震撼。該女子四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並且暫時也沒有結婚的打算。有次去朋友家,看到朋友家的孩子特別可愛,乖巧懂事,幫媽媽做這個做那個,很是貼心。看都這一幕,她忽然也很想要一個孩子,陪伴他一起長大。家裡氛圍也會好一些,不用冷冷清清的。
  • 收養之殤:辛苦養大最後成了仇
    她的老公不反對也不支持,只是說你她覺得合適就養,她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姑娘的困惑在於到底應不應該把侄女帶到自己家養,帶到自己家養的話,會出現什麼不好的情況?而讓我難過的,是底下的評論。底下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贊成她收養這個孩子的。甚至有一些惡意的意淫人群說,孩子養大後小心姑夫的性侵。
  • 女子遺棄9個月大孩子,哭訴:我真養不起了,奶粉都是買快過期的
    可能有人會說,人生哪有那麼多的假如,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就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就如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位單親媽媽,因為年少叛逆,早早的就懷孕生子成為了一名未婚媽媽,因為這件事情和家裡斷了關係,但是大家都知道,養一個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最近實在是走投無路,她選擇將9個月大的孩子遺棄,希望孩子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家庭,然而女子也因為遺棄罪被民警抓捕歸案。
  • 裸露、抑鬱、未婚生子,30歲的她究竟多硬核?
    但隨著聲音越來越多,風向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有人說熱依扎未婚生子私生活混亂,有人說她不檢點。開始各種揣測孩子爸爸是誰。有認真在扒蛛絲馬跡的,甚至還有離譜到把北野武也搬出來的。作為第三者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她的生活屬於她自己,婚否戀否都是和她職業無關的個人私事,都只屬於她自己。有沒有小孩子和結不結婚沒關係,只和這個女人自己想不想生育有關係。結婚證≠準生證。
  • 「最嫩媽媽」火了,被錯認未婚姑娘!媽媽:我女兒比你們年紀都大
    一、中年阿姨,被錯認未婚姑娘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但凡注意保養的人,顏值樣貌都看得非常年輕。就像和郭德綱同輩的林志穎,兩人同框出鏡儼然就會產生一副「父子」的錯覺。還記得和軍人結婚的張馨予嗎?她曾曬出一張和媽媽的合影,結果看完媽媽的長相只想說一句:「這真的是親媽?
  • 嬰兒先天性膽管閉鎖,媽媽決定割肝救兒,爸爸卻選擇拋妻棄子
    嬰兒先天性膽管閉鎖,媽媽決定割肝救兒,爸爸卻選擇拋妻棄子姐弟戀這件事在以前就有了,而且從前有什么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一般年齡相差不是太大的話其實都沒什麼問題的。加上現在社會思想進步了這麼多,如果能證明給別人看你們是真愛的話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 中國家庭︱未婚媽媽:生活在中國的「隱形群體」
    計生說了,即使我的款罰了,也不能上戶口,必須兩個人的款全部結清才能報,他是不可能交這個款的,所以我孩子的戶口估計沒什麼希望了,孩子快三歲,馬上上幼兒園,以後讀書都成一個大問題。」根據2016年起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這似乎從法律上肯定了生育的合法主體是公民。
  • 單親媽媽,傷害的不只是自己
    年輕的女孩子自信、自立,有了孩子也可以不要男人,但是,姐妹們,單親媽媽的生活是如何的艱辛你知道嗎?這樣的生活,傷害的不只是媽媽自己,還有可憐的孩子!   看看下面三位單親媽媽的艱辛生活,也可為未婚的姐妹們敲響警鐘!
  • 鮑毓明案牽網絡送養黑產鏈:中介建群小孩售價10萬起
    隱秘的民間送養者宇文無豔管理的「未婚媽媽吧」成立於2008年,定位為「未婚媽媽抱團取暖」。在一篇帖子中,宇文無豔敘述了自己當未婚媽媽的十年路程。這段艱辛、曲折的經歷,鼓舞著很多跟她處境相似的未婚媽媽們。成立至今,「未婚媽媽吧」已經得到超過12萬人的關注。
  • 鮑毓明案牽出送養黑產:知乎上有送養信息 小孩售價10萬起
    隱秘的民間送養者宇文無豔管理的「未婚媽媽吧」成立於2008年,定位為「未婚媽媽抱團取暖」。在一篇帖子中,宇文無豔敘述了自己當未婚媽媽的十年路程。這段艱辛、曲折的經歷,鼓舞著很多跟她處境相似的未婚媽媽們。成立至今,「未婚媽媽吧」已經得到超過12萬人的關注。
  • 未婚媽媽 被遺忘的相依為命(2)
    (上接A12版)  在我國,受制於傳統觀念和計生政策,未婚媽媽這個群體一直在主流視線之外,是時候好好審視這個群體了。女性生育權既不應該成為婚姻的附庸,也不應該被濫用引發生而不養等社會問題。 ——楊菊華(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年底,她懷孕了。男人極力勸說她打掉孩子,雙方談不攏。
  • 「未婚媽媽」的愛情回眸:生活難於愛情本身
    「沒想到第一次穿婚紗,給了我女兒。」其其憶起那段不快的往事:拍照的前兩天,她和孩子的親生父親正式分手,結束了一段難以為繼的感情。其其是一名來自武漢的未婚媽媽,與男友分開後,她獨自撫養女兒。「我時常在想,我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好人還是壞人?受害者還是小三?善良的還是惡毒的?」其其反問自己。和她一樣,許多未婚媽媽每天都在經受這樣的掙扎和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