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456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
送妹妹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媽媽拿著餅乾,跟孩子在說話,小男孩剛三歲的樣子,奶聲奶氣地跟媽媽說:「謝謝!」而媽媽則心滿意足地享受著,並把餅乾遞給了孩子,還不忘誇讚孩子有禮貌。這位媽媽我經常見到,她每次都會要求孩子說「謝謝」,但自己卻沒有任何回應,哪怕只是簡單的「不客氣」。
這一幕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我腦海中卻回想著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說過的話:「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的課!」好像我們經常向孩子索取,卻忘了,感謝他們。形式上地讓孩子懂得感恩,我們家長自己呢,又做到了多少?
什麼是感恩教育?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的解釋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
如果把感恩放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則是讓孩子對父母的愛道謝,對親朋好友、老師、同學懷有感恩之心。
大寶的幼兒園,學的第一首歌是《感恩的心》,每次匯報演出,這首歌也是必備。他的老師跟我說過,現在的孩子,很少懂得感恩,在家是小公主、小祖宗,在學校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身邊人的幫助,社會責任感也很差。
看起來,感恩教育更應該面向孩子。但我認為,孩子無條件信任父母,不管你給了他什麼,沒有給他什麼,他都會無條件地愛你。而我們父母,給孩子強加了無數的個人願望、行為規範,卻很少跟孩子說一聲"謝謝"。
《卡耐基說話技巧與人際交往》一書中作者說過,想讓自己的孩子感恩,自己首先要懂得感恩。我深以為然。
「中國式」父母,請把感恩掛嘴邊
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過,很多人認為父子關係就是父母生了孩子,他所有的一切,應該是父母所有。孩子不懂得報恩,這就是不孝。卻顯現出,做長輩的權利思想和利己思想很重,責任心和義務很輕。
確實,感恩教育的本質,是「愛的教育」,它不等同於孝道。聽話、懂規矩的孩子,就是懂得感恩嗎?不見得吧?
而誤讀了「感恩」和「孝順」的我們,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刷手機看到過一則很老的新聞,說的是一位單親爸爸自己穿了新衣服,沒給15歲的女兒買遭暴打。這位父親哭訴:「我從不虧待她,女兒卻一點兒都不感恩。」你看,這就是「中國式」父母,傾其所有,卻養出了「白眼狼」的孩子。
其實,對孩子來說,家是他最初的課堂,而父母是啟蒙老師。如果你在生命的最初,沒有教會孩子擁有愛的能力(愛父母、愛朋友、愛生活……),他怎麼會知道,如何感恩呢?一味的溺愛和包辦,孩子哪裡知道什麼是感恩,等到你抱怨孩子不知道感恩的時候,卻忘了審視自己,是不是懂得到底什麼是「感恩教育」,有沒有給過孩子「感恩教育」呢?
我常常在文章中寫:「教育的前提是愛和尊重。」
我們對孩子,真的做到愛和尊重了嗎?給孩子那片餅乾之前,索取「謝謝」,是愛的表現嗎?如果你平時經常跟孩子說「謝謝」,這一聲道謝,根本不用你去跟孩子說的!
跟孩子講再多大道理,都不如你身體力行去做。懂得感恩的父母,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比如逢年過節,給自己的父母送禮物、道祝福,經常打電話問候。你一邊做著感恩的事情,孩子一邊跟你學著。這就是把教育日常化,行為化,是任何語言教育都比擬不了的。
凌晨媽媽來叨叨:
「感恩教育」最好的陣地還是家庭,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教孩子擁有愛的能力。作為父母,先懂得感恩孩子,你才能更好地跟孩子傳遞,感恩教育的真諦!感恩節到了,請抱抱你的孩子,跟他說聲「謝謝」吧!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跳繩還有補習班?別盲目跟風,聽聽專業人士的解答
相關連結二:明知道財商教育的重要性,卻不會教娃?孩子年齡不同,方法也不同
相關連結三:世界兒童日:天才就一定幸福嗎?如果這樣想,可能誤會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