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好文章,別忘了分享,如果您是老師,請轉給家長;如果您是家長,請好好讀讀,必有收穫!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加有禮貌,和別人相處也更加愉快,但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感恩,他們更能切身體會別人的感情,發展出同理心和其他社交能力。在社交場合,懂得感恩能讓人更加成功。
1.父母言傳身教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永遠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永遠的老師。父母自己做到關心、感恩老人,關愛、感激他人,孩子自然會受影響。特別是接受幫助時,一定要表示感謝。
2.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自己的工作現場,讓孩子一起參與勞動,讓其親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當然。每年的春節、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時機。
可以事先跟孩子說:「過節了,爸爸媽媽辛苦這麼久了,你是不是該感謝一下父母?」接著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份「專屬禮物」。當收到禮物時,要記得對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謝:「謝謝你,你這麼愛爸爸,真讓爸爸感到高興!」這能讓孩子從被感謝中感到快樂,從而更願意去幫助別人。
3.學會分享
教會孩子分享的一個秘訣,是把分享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告訴他。
比如,當孩子和妹妹分享洋娃娃的時候,對他說:「你分享了這個娃娃,真棒啊,你看到妹妹有多麼高興嗎?」比說「你是好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更能給他鼓勵。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給你吃餅乾的時候,許多家長,特別是老人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要,我不喜歡吃餅乾,孩子你留著自己吃吧。」殊不知這樣做,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分享的最好機會。
因此,最合適的做法是,吃掉餅乾,並且誇獎孩子說:「我剛才很餓,現在感覺好多了。」
通過讚揚事實,而不是孩子本人,你會幫助他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有多麼重要。
4.做 家 務
我們知道,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實在是太麻煩了,你安排給他一項任務,但是盯著他做又很煩,孩子的動作很慢,還容易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但是,請記住,你為他們做得越多,他們對你的感謝就越少。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從來沒有鏟過雪,你會不會感覺鏟雪的寒冷呢?等你感受過了鏟雪的寒冷,當你的父母跑來和你一起鏟雪的時候,你是不是更會感激他們一直以來的辛勤付出呢?
通過參與簡單的家務(餵狗、倒垃圾、洗碗、掃地),孩子們能夠真正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
5.引導孩子常說「謝謝」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引導寶寶表達感謝之意。比如,在公交車上別人讓座給自己,一定要大聲說「謝謝」;還有更多的例子,比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
6.培養孩子懂得親情
家庭是各種情感的基礎點,也是各種情感的歸宿處,那裡是孩子感受情感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他們感情的依託。家庭親情可以培養孩子情商,因此教育培養孩子懂得親情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很多電影是非常感人,講述爸爸或媽媽為了孩子做出了偉大的犧牲,孩子看了後會產生心靈的觸動,領悟家長的艱辛,慢慢的就能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7.要以身作則,自身要有愛心
父母是孩子生活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作為家長,要孝敬長輩,做孩子的榜樣。雖然大家工作學習都很忙碌,但也要抽出時間帶著孩子探望長輩,這是培養孩子親情的好方法。
父母如果想要教會自己的孩子懂感恩,那麼首先自己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要孝順,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要充滿感激,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成為一個知恩、感恩、懂恩的人。
感恩,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對他人的給予要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及時說聲「謝謝」;懂得關愛、感恩家人和朋友,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