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2020-08-28 晨媽育兒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對於父母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雖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毛病,也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只要父母正確引導,耐心教育,孩子也終將成為父母的榜樣。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父母也可以少走育兒的彎路。

所謂的不慣五氣

一:不慣孩子的嬌慣之氣

雖然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嬌慣孩子,不然孩子難成器不說,還可能會讓孩子日後沒有父母的幫扶無法生存,父母過於嬌慣孩子,孩子也容易成為媽寶男,父母過於嬌慣女孩子的話,女孩子容易有公主病,無論是哪一種結果,對於孩子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結局,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自主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不慣孩子臭脾氣

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父母也不能夠一味容忍孩子,也要給孩子一些教訓,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包容孩子的臭脾氣,讓孩子學會好好說話,這樣孩子以後進入社會,才能處事圓滑,父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及時制止孩子,不要總是讓孩子將自己的怨氣發洩在別人身上,這樣也會給別人帶來一些困擾,孩子懂得情緒管理,懂得為他人考慮,才能夠生存下去。

三:父母要不慣孩子的小肚雞腸,小氣

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加管教孩子,不要讓孩子過於小氣,孩子年紀雖小,但是也能從他的一系列行為中,看出孩子未來的成就,如果孩子在一些小事上都非常小肚雞腸,父母就要多關注,多糾正孩子,不然孩子可能一生都無法有所大成,對於孩子而言,要想孩子的人際交往方面好,一定要有舍有得,有一定的包容心,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才能夠更快的融入到集體當中。

四:不慣孩子的怨聲載道之氣

孩子心情不好,有抱怨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父母不能夠總是讓孩子抱怨,讓孩子總是吐槽別人,總在別人背後說別人壞話,這樣不僅會給孩子惹來禍端,孩子愛抱怨的性格也會讓孩子性格悲觀,以後的工作和學習都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五:不要慣孩子的悶氣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但是在父母眼中,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存在,但是如果孩子性格過於沉悶的話,總是心中過於沉悶的話,將所有的不好的情緒都積壓在心裡的話,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日後都會變得敏感脆弱,所以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合理髮洩自己的情緒。

所謂的不幫五忙

一:不幫孩子逃避責任

孩子犯錯的話,父母一定不要包庇,不要想著幫孩子逃避責任,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只會是一種縱容,孩子會變得沒有責任心不說,甚至還可能會不分是非,所以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多的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不要總是想著幫孩子包庇,一味不分青紅皂白的保護孩子。

二:不幫孩子逞強

父母不要教孩子逞強,這樣的話,孩子性格也會有些自負,甚至可能會不踏實,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量力而行,教會孩子量力而行,不要總是為了兄弟義氣維護自己的自尊而做一些逞強的事。

三:不幫孩子亂借錢的忙

孩子心思單純,所以也會有自己的人際交往,也會有互相借錢的事。這樣的事其實是屬於提前消費,父母要儘量避免。一定要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慎重用錢。

四:不幫孩子做作業的忙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讓孩子多吃苦,不能幫孩子做作業的忙。也不能讓孩子抄作業,或者給別人抄作業。

五:不要讓孩子幫不懂感恩的人的忙

孩子要幫助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幫助值得幫助的人,不能讓孩子幫助一些忘恩負義的忙,孩子幫忙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多的有選擇性的幫忙。不要總是有求必應,這樣孩子容易被利用不說,還可能受到一些傷害。


育兒寄語:

不慣五氣不幫五忙,父母一定要多關注,不要無原則的忍讓孩子,也要教給孩子要有一個好的積極的生活的態度。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們,你怎麼樣看待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這件事?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文|勤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更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孩子也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有人說,現在的「科學育兒」方式很好,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只能另闢蹊徑,用更好的育兒方式來引導孩子,不過,老一輩的教育經驗是日積月累的積累下來的
  • 孩子13歲前,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更有成就
    教育孩子始終是一門需要家長不斷研讀的學問,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最低標準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修養,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平穩順利。教育需要拿捏有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過度縱容,尤其是十三歲前處於性格養成關鍵時期,「不慣五氣、不幫五忙
  • 如何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慣「五氣」,讓娃交對朋友、幫對忙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為人父母后,大家都想做一名稱職、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多數父母頻頻受阻,專家認為教育孩子應當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四友」。1、不慣嬌氣如果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中寶」,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那麼一定會養成孩子驕縱霸道、自私自利的性格,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很差,女孩子嬌滴滴,男孩子羞答答,出社會後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吃不了一點兒苦,將來難成大事。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讓孩子幫對忙、交對友
    養孩子是一門學問,教育好了,孩子會很優秀;教育得不好,孩子相當於一生都廢了。為人父母,都想讓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我們得掌握一些育兒的原則和秘訣,就像是&34;。男孩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而父母的支持和堅決也震撼人心。相信男孩之所以這麼有責任感,平時肯定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不顧危險地去幫助別人,但是最起碼可以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品質和必備的能力。想要讓孩子成長得優秀,父母要不慣&34;,同時讓他們幫對忙、交對友。
  • 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這才是教好小孩最關鍵的點
    小孩是一張純色潔淨的白紙,父母們才是這張紙最初的作畫人。父母才是所有寶寶的第一個老師,對於小孩的所有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想要給小孩真正的愛,就是要學會教育好他們。所以,各位父母們要儘量把握好「15歲前」這個教育黃金期,為家中小孩良好性格形成打好基礎。
  •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文/小熊育兒日記從孩子3歲開始,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逐漸形成。所以我們都說,在孩子3-6歲的時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時間段。如果說家長把握好了的話,孩子將來就更容易成才、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好這個時間,錯過了這個時機的話,將來再想好好管孩子,就會很困難了。
  • 培養情商高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四氣、不幫四忙、不交四友」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想要培養優秀的高情商的孩子,關鍵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有些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情緒管理能力差,導致人際關係陷入困境而最終失敗。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建議家長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不慣四氣:不慣嬌氣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都不可以讓孩子太嬌氣。允許孩子撒嬌、說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事事都慣著孩子。
  • 教育孩子要得當,做好「2不管」「3不慣」,孩子或更容易成才
    此刻媽媽才意識到,原來之前的教育用錯了方法,導致蛋蛋沒有主見還任性,完全就是自己的溺愛惹的禍。所以說,孩子將來的成就與表現,重點還是在於家長的教育上。做個與時俱進的家長,把好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滲透到孩子的行為中。這樣才能讓他未來不被時代拋棄,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年輕人。
  • 「不交三友、不慣三氣、不幫三忙」,這才是教好孩子最關鍵的點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為孩子長遠計的父母。教育之路漫長且堅信,有些道理家長一定要儘早教給孩子,不僅是讓孩子少走彎路,也能夠讓我們在將來輕鬆育兒心理學家認為,15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現如今,不少孩子身上都有各種小毛病,這些一定程度上都和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 提醒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5不幫、5不慣」,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其實相比於知識、文化,教育孩子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好習慣,而其他的教育則屬於錦上添花。想要做好孩子的品格教育,家長要做到「5不幫、5不慣」!
  • 清華附小主任:不幫4忙,不慣2氣,不交3友,孩子情商低不了
    清華附小主任:不幫4忙,不慣2氣,不交3友,孩子情商不會低但爸媽要教育孩子,做事要講究分寸,三思而後行,不可莽撞,更不能故意去傷害別人。否則最終受傷的只能是自己。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小脾氣,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爸媽雖然無條件地愛你,但不會無條件地嬌慣你、縱容你,當孩子做得確實不對,父母及時制止孩子,給以懲戒,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做事的界限究竟在哪裡,有了是非觀念,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會吃虧。
  • 孩子情商低怎麼辦?學會「四不幫,兩不慣」,輕鬆培養高情商孩子
    清華附小主任提出的「四不幫,兩不慣」的原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四不幫1、孩子逞強時不幫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實力沒有明確的預估,總覺得自己可以幹這幹那,甚至不顧父母的反對都要去做。如果他已經瞞著家長去做了,而且也已經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那麼也不要那麼容易就幫他處理爛攤子。首先要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能承擔的就是自己承擔,不能承擔的父母教育過後再去幫忙。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才,父母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這三類父母,更容易讓孩子成才成功
    孩子長大後是否能成才成功,一部分取決於孩子自己的努力,另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在這個拼爹的時代,或許有錢人的孩子就能過上好的生活,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少付出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但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彎道超車的例子,普通人的孩子也能比富家孩子更加優秀。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你做到了嗎?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思考,這是一種天然的力量。可就是這樣的力量使得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一把抓,生怕一鬆手孩子就落人一等。不幫三忙1.包庇的忙不幫不犯三氣1.不發脾氣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倔孩子,五歲之前每次出門無論看到什麼樣的玩具都會要
  • 這3條規矩父母要早立,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以後孩子更容易成才
    這3條規矩父母要早立,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以後孩子更容易成才教育孩子是一項值得人們深思的事情,作為父母,越懂得教育孩子,將來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就越優秀。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會從小就給孩子定下一些有用的規矩。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父母要謹記1.不能慣孩子「好吃懶做」生活條件的變好,似乎並沒有讓家庭教育變得更先進,反而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吃苦」,所以獨攬全局,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吃苦」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能夠「苦中作樂」才是幸福生活,因此孩子應該從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從挫折中看到成長。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思考,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力量。可就是這樣的愛之深,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一鍋抓,緊密把控,生怕哪個環節脫了手,孩子就落人一等了。教育的道路且阻且長,有一些道理,老師不會告訴孩子,但作為家長的你,卻必須教給孩子!
  • 李玫瑾: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五忌,父母提前了解,孩子才容易成才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需要操心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父母在帶娃的路上是會遇到不少難關的,再加上父母養育兒子和女兒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孩子オ容易成才:養兒三忌:1.忌不許男孩子哭: 有的父母看兒子哭,就會教訓孩子憋回去,覺得一個男孩子經常愛哭哭啼啼的,像什麼話,其實,父母這種意識是不對的,哭並不是女孩子才有的專利,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哭是孩子情緒宣洩和表達的方式之一,父母不應該把男孩子哭和不勇敢聯繫在一起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愛一旦失了分寸,孩子既不會成人也不會成才。哪些事情不該管?哪些行為不該慣?一起來看看。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