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將來的成就與否,跟家長有著太緊密的聯繫。相信每個家長在教育路上都是竭盡全力,總希望把最好的都展現給孩子,然後助他們將來更有成就。可即便父母如此用心,很多孩子依舊是叛逆成性。
教育一直是家庭的大事,所以從兒子蛋蛋出生,媽媽就辭去工作,全職在家教育他。媽媽的想法很簡單,以為自己全身心照顧孩子,那麼他自然也會優秀。可是這個心願還是落空了,因為四歲的蛋蛋並沒有媽媽期望的那麼優秀,而且特別愛闖禍,骨子裡的叛逆也是讓人無法忍受。
重點是,同齡小孩已經會穿衣做事,可蛋蛋的動手能力還僅限於吃飯喝飲料。更多時候,他遇到事情還是會想著找媽媽,完全沒想過自己嘗試。此刻媽媽才意識到,原來之前的教育用錯了方法,導致蛋蛋沒有主見還任性,完全就是自己的溺愛惹的禍。
所以說,孩子將來的成就與表現,重點還是在於家長的教育上。做個與時俱進的家長,把好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滲透到孩子的行為中。這樣才能讓他未來不被時代拋棄,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年輕人。
1、迎接挫折時,家長不要管
不否認,有些父母就是太愛孩子了,所以在他們要直面挫折時,家長總會習慣性去保護。當然父母是出於疼愛,這樣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過度保護的行為並不能得到認可。因為孩子小時候正是積累經驗的絕佳時期,若是家長總想著去保護的話,那麼孩子未來怎麼可能有勇氣戰勝呢?
何況,總是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孩子永遠都是學不會獨立的。有些問題終歸是需要自己解決的,若是總被父母強硬插手的話,那麼孩子永遠都長不大。還可能會變得沒有主見,因為父母習慣了替他遮風擋雨。
2、想要獨立時,家長不能管
父母必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想要獨立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未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項技能。終究要長大成人,打拼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那麼獨立就是最好的敲門磚。當然想要養成獨立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孩子的惰性心理,以及家長的不願放手,都有可能成為阻礙。
所以說,在孩子有獨立表現時,家長是絕對不能管的。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這才是愛的最佳表現。若是總想插手孩子的生活,那麼他就永遠是生活在父母保護下的巨嬰。
1、沒有原則不能慣
所謂的原則就是底線,若是孩子從小表現的就沒有原則,那麼這樣的行為絕對要制止。因為心中沒了底線,孩子很可能做出很多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要是看到孩子在底線的邊緣徘徊,家長要毫不客氣的去教育他,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把他拉回來。
只有懂得原則,以後做事才能不盲目,當然也就不容易滋事。對於孩子來說,原則就像規矩一樣,會給他一定的束縛作用。
2、不尊重他人不能慣
不被尊重的感覺肯定很難受,所以孩子從小得要學會尊重他人,這樣日後才能得到同樣的尊重。何況不懂尊重的孩子,在他人眼中就是沒有教養,順帶著連父母也會被其他人詬病。所以說不尊重別人的孩子,是堅決不能被原諒的,父母要狠狠的教育。
要不然以後會養成目中無人的性格,後期若是想要糾正的話,估計很難。所以說從發現那刻開始,就不能慣著孩子,必須要及時止損。
3、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為了少受懲罰,習慣性的去躲避責任。可能在有些溺愛孩子的家長心中,這些是聰明的體驗。但其實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絕對不是好事,連責任都沒有勇氣承擔的話,這樣的孩子勢必喜歡推脫責任。
未來沒有誰會替孩子承擔錯誤,若是從小沒有責任感,將來也會被各種嫌棄。所以說愛要有度,從小教育孩子要敢於承認錯誤,並且承擔起屬於他的那部分責任。
其實父母的疼愛也是天性,但是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這種愛最後會成為束縛。與其這樣去傷害孩子,倒不如痛快的尋找正確的育兒方法,該管的地方堅決不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