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2020-06-15 小熊育兒日記

文/小熊育兒日記

從孩子3歲開始,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逐漸形成。所以我們都說,在孩子3-6歲的時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時間段。如果說家長把握好了的話,孩子將來就更容易成才、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好這個時間,錯過了這個時機的話,將來再想好好管孩子,就會很困難了。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孩子3歲以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界很有威望。她在她的講座中也曾多次提過這件事。她認為,家長必須要在孩子6歲之前學會對孩子說「不」,學會拒絕孩子。因為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的話,以後再想管教孩子,就很困難了。

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話,家長就要在孩子3歲以後,牢記「5不慣,4不幫」才行。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5不慣:

1. 臭脾氣不能慣

控制情緒對於孩子來說,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而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有遇到過孩子無理取鬧、耍脾氣的時候。

在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堅定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能因為孩子無理取鬧,就把態度軟下來。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臭脾氣」妥協了的話,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囂張。

如果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我們就要在這個時候堅定我們的態度,然後再給予孩子冷靜的時間。等到這兩個環節都過去了以後,我們才能去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2. 怨氣滿滿不能慣

還有的孩子,從小就怨氣滿滿。不管是遇見了什麼事情,他們總是要抱怨。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也很難有出息,因為他們只知道抱怨,從不願意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我們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知道該怎樣去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用一種好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能量滿滿,只知道抱怨的人。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3. 不懂分享不能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孩子都有「主權意識」,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孩子就會格外小氣。

孩子的這種小氣,對孩子是非常沒有好處的。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的話,孩子很可能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小氣的人,眼界太狹小,很難有出息。

如果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的話,我們就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並從中獲得快樂。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4. 驕縱任性不能慣

還有的孩子平時非常驕縱任性,特別是一些老人帶的孩子,就更是如此了。如果家長不及時教育孩子的話,孩子長大後會越來越囂張,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的,也很難立足於社會之中,非常脆弱。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5. 隱藏情緒不能慣

還有的孩子從小就很內向,不擅表達,膽子也很小,總是喜歡把情緒憋在心中。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說出內心所想。

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偏激的人,很容易走錯路。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4不幫:

1. 該孩子承擔的責任不幫

現在有很多家長格外溺愛孩子,原本是孩子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他們也要幫孩子承擔了。而他們的這種做法,只會培養出一個懦弱、沒有擔當、喜歡逃避責任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是非常容易犯錯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該承擔的責任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承擔。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2. 孩子任性花錢的忙不幫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所以,孩子在花錢上也很容易變得大手大腳。而我們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珍惜金錢,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而不是無底線地去給予孩子金錢,讓孩子揮霍。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3. 不懂感恩不能幫

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懂「感恩」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都會成為「白眼狼」,也很難交到真心朋友,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4. 愛逞強不幫

還有的孩子,平時非常喜歡逞強。這種孩子往往都非常喜歡「被認可」。他們看起來非常自信,但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非常自卑的。

面對孩子「愛逞強」的行為,家長一定不能幫忙。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如果他們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的能力的話,就很容易遇到危險,我們應該幫孩子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你平時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有什麼小妙招嗎?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育兒小貼士: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學習的有太多太多了。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由著孩子來,總是把孩子當成是中心來看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走很多彎路,不僅很難有出息,還很容易走錯路。

相關焦點

  • 提醒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5不幫、5不慣」,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其實相比於知識、文化,教育孩子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好習慣,而其他的教育則屬於錦上添花。想要做好孩子的品格教育,家長要做到「5不幫、5不慣」!
  •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15歲之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可以讓他們有個性,但是不能任性,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自身確實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果這些小毛病在15歲之前沒有改掉的話,那孩子的性格就會有缺陷,相反,如果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就為孩子的性格打下很好的基礎的話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的投票,9.4萬參與投票的人中,有8.3萬人認為責任在於家長!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2不管:1、能自理的事情不管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鬥獲得好的發展。
  • 孩子13歲前,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更有成就
    教育孩子始終是一門需要家長不斷研讀的學問,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最低標準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修養,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平穩順利。教育需要拿捏有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過度縱容,尤其是十三歲前處於性格養成關鍵時期,「不慣五氣、不幫五忙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如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還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李玫瑾教授也根據這一點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建議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的話,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
  • 家長在孩子6歲前,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長大後更獨立
    雖然說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只有一顆「獨苗苗」,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很希望自家的小樹苗能夠獨立,早點長成參天大樹。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是那慣孩子家長,絕對支持孩子獨立自主,不嬌縱孩子,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家長卻是少之又少。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文/小熊育兒日記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大部分家長的一個目標。所以說,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心想著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可教育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家長什麼都管的話,效果還真就不一定會很好;但如果家長什麼都不管、太慣著孩子的話,也不行。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三不慣是什麼?
  • 教育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對於父母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雖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毛病,也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只要父母正確引導,耐心教育,孩子也終將成為父母的榜樣。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父母也可以少走育兒的彎路。
  •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我國針對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也給出了我們這樣的方法,她認為,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3不慣,2不管」是指什麼?
  • 孩子情商低怎麼辦?學會「四不幫,兩不慣」,輕鬆培養高情商孩子
    除了大方向的問題,還有一個特別需要家長關注和擔憂的,就是孩子的情商。情商就好像樹幹上的枝葉,枝葉茂不茂盛決定了他自身有沒有足夠的魅力值。情商高的人就如同枝繁葉茂的大樹,讓人覺得相處起來舒服,且不自覺地被他的魅力吸引。
  • 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後很難改
    現在的孩子年紀雖然小,壞習慣卻不少,有的甚至是無法無天,再加現在的父母也不再崇尚棍棒教育,孩子們更是什麼都不怕。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雖然有些過於誇張,但孩子小時候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確實是會影響到以後。
  • 如何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慣「五氣」,讓娃交對朋友、幫對忙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為人父母后,大家都想做一名稱職、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多數父母頻頻受阻,專家認為教育孩子應當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四友」。1、不慣嬌氣如果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中寶」,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那麼一定會養成孩子驕縱霸道、自私自利的性格,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很差,女孩子嬌滴滴,男孩子羞答答,出社會後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吃不了一點兒苦,將來難成大事。
  • 童年時有這3個「瑕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能成才,家長先別讓改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不少家長都願意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下功夫,但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往往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孩子在童年時期的調皮淘氣是天性使然,除此之外孩子在童年時期還會有其他「瑕疵」,對此家長不妨先別讓改,說不定對孩子將來有好處。
  • 教育孩子要得當,做好「2不管」「3不慣」,孩子或更容易成才
    前言: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將來的成就與否,跟家長有著太緊密的聯繫。相信每個家長在教育路上都是竭盡全力,總希望把最好的都展現給孩子,然後助他們將來更有成就。可即便父母如此用心,很多孩子依舊是叛逆成性。
  •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卻往往會對父母的依賴性過強,缺乏獨立性,進入到社會容易受挫。家長一定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案例:同事最近來上班的時候總是掛著一副黑眼圈,精神狀態特別的不好。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長輩傳授育兒經驗,經常說,孩子不能慣,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得多摔打,長大才能更皮實。嘟嘟平時主要是我帶,有時嘟爸會說,他一哭你就哄,你就慣著他吧。有時在姑姑家,兩個孩子搶玩具,嘟嘟受了委屈會生氣,自己跑出門,我去安慰他,姑姑說,別理他,不慣著他,看他自己在外面能待到什麼時候。
  • 慣出來的孩子,長大後會有這4種表現,不孝順還啃老
    一個沒原則的父母,很難教育好孩子,只會走進惡性循環。在此奉勸各位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原則,不能因為某些原因「鬆動」對孩子的溺愛,只會讓孩子有恃無恐。長大後會有這四種表現,不僅不孝順還啃老,中一條都父母難受!
  • 孩子如果有這四種「毛病」,長大很可能成才,慣著沒毛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一些父母很頭痛,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某些「毛病」不一定是錯的,而是好的行為。例如,許多偉大的發明家從小就愛問為什麼,這種孩子很好奇,肯鑽研,因此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清華教授坦言:家長「玩命」抓孩子這3點,長大想不成才都難
    文|全文共170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養育」孩子,不僅僅需要「養」,更需要「育」。「養」相比較「育」而言,會容易一些,只要把孩子生下來,安穩穩地把孩子養大成人,就算是「養成功」了,但是教育可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一件事。所以,養育孩子,關鍵還在於這個「育」字。只有教育抓好了,孩子長大想不成才都難!「這小刀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