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2020-06-02 勤親媽媽

文|勤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更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孩子也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

有人說,現在的「科學育兒」方式很好,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只能另闢蹊徑,用更好的育兒方式來引導孩子,

不過,老一輩的教育經驗是日積月累的積累下來的,哪裡是能全盤否認的呢?所以,很多專家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總結出這些育兒方法。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15歲之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可以讓他們有個性,但是不能任性,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自身確實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果這些小毛病在15歲之前沒有改掉的話,那孩子的性格就會有缺陷,

相反,如果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就為孩子的性格打下很好的基礎的話,那孩子將來才會更好,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 「不慣五氣」

1、不慣嬌氣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愛護,基本上對孩子有求必應,自己髒活累活都做,孩子就像是公主、王子一樣,如果這樣的話,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完全喪失,很難獨立面對社會的風吹雨打。

2、不慣脾氣

亂發脾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問題的原因,孩子犯錯家長不捨得打不捨得罵,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放肆,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慣著他,越是讓步孩子越是變本加厲,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管教孩子。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3、不慣小氣

小氣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打人,這種小氣性格的孩子,不論是長大之後,還是小時候,都不受人歡迎,家長要插手改變孩子,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要一點點引導孩子。

4、不慣悶氣

有的孩子因為性格內向,即使有情緒也不懂得發洩,一直憋悶在心裡的,什麼都不說,這樣的孩子,不懂得自我消化,只會越來越不開心,最後影響自己的學習和聖后,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改變,和孩子及時溝通,不要讓孩子憋悶氣在心裡。

5、不慣怨氣

古語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出了問題的時候,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將過錯都推到他人身上,或者是怨氣重重的愛抱怨,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不僅會傷到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 「不幫五忙」

1、不幫逞強的忙

樂於助人是人類寶貴的品質,孩子樂於助人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還是不要幫了,告訴孩子要量力而行,因為一旦沒做到就失信於人,坑了自己。

2、不幫包庇的忙

孩子們都講「義氣」,但是,義氣包含意義實在是太大了,有些事情,明明做錯了還包庇朋友,這不是義氣,而是是非不分,是在害朋友,如果是家長包庇孩子,也是同樣。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3、不幫錢財的忙

在錢財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現在的社會,借錢是一個「勇氣遊戲」,因為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一旦涉及到錢財,一定要深思熟慮。

4、不幫作業的忙

在上學的時候,作業可是孩子們頭頂的一座大山,有的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就會抄同學的作業,這可不是「團結有愛」的表現,家長要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

5、不幫無用的忙

孩子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有人不懂孩子的善良,反而認為孩子有利所圖,如果遇到這樣的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遠離他,因為這樣的人,無論怎麼幫忙人家都不會領情,反而覺得你是有利所圖。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不慣五氣、不幫五忙」說的對嗎?你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

我是@勤親媽媽,在育兒帶娃的過程中,每個寶媽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你的難題正是我所存在的意義,因此當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就可以來諮詢我。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希望您將本文轉給更多的寶媽,讓育兒不再成為難題!

相關焦點

  • 孩子13歲前,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更有成就
    教育孩子始終是一門需要家長不斷研讀的學問,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最低標準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修養,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平穩順利。教育需要拿捏有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過度縱容,尤其是十三歲前處於性格養成關鍵時期,「不慣五氣、不幫五忙
  • 教育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對於父母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雖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毛病,也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只要父母正確引導,耐心教育,孩子也終將成為父母的榜樣。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父母也可以少走育兒的彎路。
  • 如何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慣「五氣」,讓娃交對朋友、幫對忙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為人父母后,大家都想做一名稱職、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多數父母頻頻受阻,專家認為教育孩子應當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四友」。家長千萬不能以「孩子還小」為藉口處處包庇、袒護、縱容孩子的壞脾氣,脾氣越大的人越沒本事,小時候不及時糾正,長大後只會無法無天,想要改正,比登天還難。
  • 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這才是教好小孩最關鍵的點
    所以,各位父母們要儘量把握好「15歲前」這個教育黃金期,為家中小孩良好性格形成打好基礎。「五忙」1、包庇的忙不能幫 心存善良,但也要懂得自保。 雖然常說「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是也要告訴小孩不是所有忙都可以幫的,比如說對方做了壞事、違法的事,這些就千萬不能幫。
  • 培養情商高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四氣、不幫四忙、不交四友」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想要培養優秀的高情商的孩子,關鍵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有些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情緒管理能力差,導致人際關係陷入困境而最終失敗。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建議家長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不慣四氣:不慣嬌氣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都不可以讓孩子太嬌氣。允許孩子撒嬌、說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事事都慣著孩子。
  •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3歲以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界很有威望。她認為,家長必須要在孩子6歲之前學會對孩子說「不」,學會拒絕孩子。因為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的話,以後再想管教孩子,就很困難了。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話,家長就要在孩子3歲以後,牢記「5不慣,4不幫」才行。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讓孩子幫對忙、交對友
    男孩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而父母的支持和堅決也震撼人心。相信男孩之所以這麼有責任感,平時肯定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不顧危險地去幫助別人,但是最起碼可以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品質和必備的能力。想要讓孩子成長得優秀,父母要不慣&34;,同時讓他們幫對忙、交對友。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深有研究,她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而她的這套育兒方法,也贏得了不少家長的喜愛與認同。李玫瑾教授認為,現在的家長大多都分不清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有不少家長都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才管。所以說,為了讓孩子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一個「2不管3不慣」的育兒方法。
  • 「不交三友、不慣三氣、不幫三忙」,這才是教好孩子最關鍵的點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為孩子長遠計的父母。教育之路漫長且堅信,有些道理家長一定要儘早教給孩子,不僅是讓孩子少走彎路,也能夠讓我們在將來輕鬆育兒心理學家認為,15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現如今,不少孩子身上都有各種小毛病,這些一定程度上都和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 提醒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5不幫、5不慣」,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其實相比於知識、文化,教育孩子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好習慣,而其他的教育則屬於錦上添花。想要做好孩子的品格教育,家長要做到「5不幫、5不慣」!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如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還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李玫瑾教授也根據這一點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建議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的話,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
    1不幫三忙包庇的忙不幫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單純的,他們有著「拜把子」的情義,特別注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連闖禍撒謊也是一鍋背。朋友帶兒子歡歡喜喜的回老家探親,卻鬱鬱寡歡的回家。原來樂樂在鄉裡交了好幾個朋友,和那些孩子一起玩泥巴捉小魚,每天都過的很開心。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你做到了嗎?
    ,但作為家長就必須教給孩子。不幫三忙1.包庇的忙不幫不犯三氣1.不發脾氣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倔孩子,五歲之前每次出門無論看到什麼樣的玩具都會要,不管家裡有沒有都會哭著要買,對此我也很無奈。想必很多家長也跟我一樣經常面對這樣的問題吧,有的家長也只是將這種問題歸納為「孩子小不懂事」而已,並不會正視問題的嚴重。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2不管:1、能自理的事情不管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鬥獲得好的發展。>1、不慣著孩子破壞規矩當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如果不教他遵守規則,那麼等孩子大了,社會甚至法律自然會教他!
  • 孩子長大沒出息從小有哪幾個缺點?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缺點,不趁早改,娃要走很多彎路。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及時糾正,否則孩子長大以後就可能沒有出息,甚至吃大虧。孩子怕吃苦,沒有恆心和毅力,有一點困難就退縮,這樣的孩子很難成功。嘟嘟是個八歲的男孩子,他活潑可愛,能言善辯,但是看起來非常能幹的嘟嘟其實特別怕吃苦,做起事來有一點困難就退縮。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將來更出息
    有一次,李玫瑾教授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被他媽媽批評了幾句之後,他跳下樓自殺了。聽到這個事情,我們也許會有點困惑,不過只是批評幾句而已,孩子怎麼會這樣呢?另外,一個孩子,怎麼會懂得自殺?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孩子之所以會這麼做,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李玫瑾教授也根據育兒方法這方面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三不慣是什麼?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恨不得能夠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將來會步入社會,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且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 俞敏洪:在15歲之前,管好孩子這三點,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
    俞敏洪:在15歲之前,管好孩子這三點,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和未來走向,俞敏洪在談及教育的時候,就提出了孩子在15歲之前,父母在這三點上管束好孩子,孩子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家長們你們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