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想必每個人都聽過。不要認為她是研究犯罪心理的,但她也很了解孩子們的教育。有一次,李玫瑾教授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被他媽媽批評了幾句之後,他跳下樓自殺了。
聽到這個事情,我們也許會有點困惑,不過只是批評幾句而已,孩子怎麼會這樣呢?另外,一個孩子,怎麼會懂得自殺?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孩子之所以會這麼做,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因為母愛對孩子來說是無限的,孩子只是用這種方式來威脅母親,至於自殺的含義,他可能不太理解。」
這說明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以後的一舉一動,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因此,為了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少走彎路,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記住「三不慣、二不管」。
「三不慣」
1、不守規矩不能慣
這個社會有規矩,孩子們一定要遵守,一個不守規矩的人,以後只會吃虧。許多時候規定出來,只是為了約束人的行為和發展,如果我們肆意地去打破它,只會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在家父母也要立規矩,讓孩子遵規守法千萬不能慣!
「無規矩,不成方圓」說起「立規矩「,有不少父母深表認同,可內心又無比矛盾。有些家長擔心,太早立規矩,立的規矩又太多,怕孩子變得畏畏縮縮,不敢釋放天性,失去了童真;但是不立規矩,又擔心日後孩子變得自私、沒禮貌,不受歡迎,孩子大了難以約束。
究竟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才能平衡愛與規則、自由與界限呢?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繪本《媽媽我能行》系列10冊
良好的習慣是孩子必備的素質,而想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這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去培養。
希望家長們能緊張起來,儘早給孩子立下規矩,點擊下方,用合理的方法去管教孩子,把你的孩子培養成品學兼優的良才。
2、不負責任不能慣
小孩子總是應該有責任感的,不僅僅是對自己有責任感,還是對別人有責任感,對家庭有責任感,對自己做的事都要負責任。尤其對自己犯的錯,一定要承擔錯誤和責任,不能逃避,也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樣的人註定永遠不會成功,父母決不能容忍孩子沒有責任感。
3、小孩懶惰不能慣
懶惰的人只會錯失成功的良機。許多成功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懶惰的人往往都不能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只會埋怨自己不如別人,卻從不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懶惰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制止孩子發生這種壞習慣。
「兩不管」
1、兒童的獨立能力不管
父母總會覺得他們的孩子,還是個小孩子,很多事情都還不能夠做。事實上,小孩的成長過程,一直在變強,正如面對許多事情一樣,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父母應該從一開始就信任孩子,不要以為自己的小孩不能獨立。
父母總是不能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獨自面對成長,孩子怎麼會變獨立變成熟?小孩的獨立能力不要管也不要慣,讓小孩去面對生活的磨礪,以後會變得更加堅強。
2、孩子的抗挫能力不管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的能力問題,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當然不希望孩子承受一點委屈。所以,現在很多父母不會讓孩子去面對挫折,一旦遇到困難一定要去幫助孩子克服,不讓孩子承受或受到傷害。
兒童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父母不應阻礙兒童在這方面的發展,要遵循兒童自身的發展狀況,面對挫折時要讓兒童自己去承受和應對,這樣才能鍛鍊孩子的能力,今後在面對更多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才會從容地去面對,並且解決。
為了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當然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操,還要學習一些理論知識,這套《抵抗挫折能力培養繪本》推薦給你!
小孩子很多時候,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應對,特別是自己父母不在身邊,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一個人獨自承擔,那麼該怎麼辦呢?這本書中的內容,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生活常識,比如,在遇到危險時,可以這樣做,書的內容不會太難,孩子一看就能理解。
教孩子,不應該只是用手教,可以利用書本上的知識,讓孩子自己試一試,這樣反而能激發孩子的能力,何樂而不
父母要對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不要管,對孩子的一些陋習和劣根性不能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強而不弱的人。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擁有良好的性格和習慣,那麼就要做到對孩子「三不慣兩不管」!